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5942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蚯蚓反应器。



背景技术:

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含有有机物成分的含水率较高的废弃物,主要成分包括纸、纤维、竹木、厨房菜渣等。城市生活垃圾中50%以上为有机垃圾,且所占百分比逐年持续增长,其中以厨余垃圾、餐饮业垃圾类比例增长最快,主要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物质为主,突出表现为含水率高,油脂、盐分含量高,易腐烂、发酵、发臭,它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已成为当今的国际性难题,如果作为生活垃圾组分不进行分离直接焚烧会大大降低焚烧的热利用价值,而填埋处理则会产生大量沼气及渗滤液,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污水厂剩余污泥等,已对人类生活及周围环境造成了威胁。如何妥善处理处置这些有机废弃物成为当前关注的问题之一。

我国对于有机垃圾的处理主要还是依靠填埋和焚烧方法处理。但是,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供应日趋紧张,减少垃圾的填埋数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焚烧技术不仅没有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无害化,更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使有机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当务之急。因此,从对城市有机垃圾的管理由“末端处理”转型向“就地解决”的路线更能够满足我国目前的需求。

蚯蚓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运用蚯蚓进行有机废弃物处理的机械装置。现有反应器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反应器主体,加料部分和出料加工部分,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蚯蚓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蚯蚓消化有机废物的同时,生产出蚯蚓粪肥,并有效地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然而现有的蚯蚓生物反应器还有很多不足,如现有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多为单层处理,处理效率低,处理后的物料通过重力卸载。容易有残留,卸载不彻底,需人工多次进行加料等,仍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蚯蚓生物反应器处理效率低、需人工加料费时费力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

本发明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包括三层半封闭的反应单元、支撑板、支撑柱、进料漏斗、收集槽、第一传送带和电动机;

相邻反应单元之间通过设置在反应器器壁上的支撑板进行支撑间隔;

反应器底部与地面之间通过支撑柱进行支撑;

反应器一侧设置有进料漏斗,另一侧设置有收集槽,且每层反应单元对应一个收集槽;

所述进料漏斗上设置有多个进料口;

所述每个进料口与每层反应单元相连通;

所述每个进料口上设置有阀门;

每层反应单元包括料床、喷头、加热器、分隔板、弱光灯、强光灯、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喷头、加热器、分隔板、弱光灯和强光灯设置在每层反应单元顶部;

所述弱光灯和强光灯分别设置在分隔板两侧,且强光灯位于卸料端一侧;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每层反应单元的侧壁上且位于料堆内部;

在每层反应单元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传送带作为料床,在第二传送带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

每层反应单元中的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一传送带与电动机上的主动轮相连实现传动;

每层反应单元中的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二传送带与第二从动轮相连实现从进料端向卸料端的传动。

工作原理:关闭进料口的阀门,将进料漏斗加满料,启动电动机,打开阀门,通过传送带和传动轮将物料由进料端传输到卸料端,通过喷头喷淋水来调节物料湿度,当温度低于适宜工作温度时开启加热器加热,通过弱光灯进行蚯蚓与物料的第一次分离,使其向进料端移动,通过强光灯进行蚯蚓与物料的第二次分离,以保证蚯蚓粪和蚯蚓有效分离,从而完成自动进料、自动出料、温湿度控制和蚓粪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采用立体薄床层结构。集自动进料、自动出料、温湿度控制、蚓粪分离于一体,增加了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了有机废物处理效率和蚯蚓增殖率,有利于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根据蚯蚓降解垃圾的快慢调节传输带的行进速度。反应器工作时,通过进料漏斗进料,蚯蚓处理完成后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卸料,蚯蚓粪落入收集槽中,整个过程可连续进行。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每层反应单元中安有温湿度传感器,上盖板内部分别布置有喷头、加热器。通过喷淋水来调节物料湿度,当温度低于适宜工作温度时开启加热器加热。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每层反应单元中安有弱光灯用于蚯蚓的第一次分离,利用蚯蚓怕光的特性刺激蚯蚓,使其向进料端移动。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每层反应单元中安有分隔板起到刮板作用。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每层反应单元中分隔板之后为第二分离区,利用强光加热灯对蚯蚓二次驱离,以保证蚯蚓粪和蚯蚓有效分离。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本反应器适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经过简单预发酵处理的有机垃圾。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一所述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包括三层半封闭的反应单元,支撑板2、支撑柱3、进料漏斗4、收集槽5、第一传送带6 和电动机7;

相邻反应单元之间通过设置在反应器器壁上的支撑板2进行支撑间隔;

反应器底部与地面之间通过支撑柱3进行支撑;

反应器一侧设置有进料漏斗4,另一侧设置有收集槽5,且每层反应单元对应一个收集槽5;

所述进料漏斗4上设置有多个进料口4-1;

所述每个进料口4-1与每层反应单元相连通;

所述每个进料口4-1上设置有阀门4-2;

每层反应单元包括料床、喷头8、加热器9、分隔板10、弱光灯11、强光灯12、温度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

所述喷头8、加热器9、分隔板10、弱光灯11和强光灯12设置在每层反应单元顶部;

所述弱光灯11和强光灯12分别设置在分隔板10两侧,且强光灯12位于卸料端一侧;

所述温度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设置在每层反应单元的侧壁上且位于料堆内部;

在每层反应单元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传送带15作为料床,在第二传送带1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从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

每层反应单元中的第二从动轮17通过第一传送带6与电动机7上的主动轮相连实现传动;

每层反应单元中的第一从动轮16通过第二传送带15与第二从动轮17相连实现从进料端向卸料端的传动。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反应器与进料漏斗4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喷头 8的个数为1~3个。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喷头8的个数为2个。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分隔板10距离卸料端的反应器器壁60cm~80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分隔板10距离第二传送带15高12cm~18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分隔板10距离第二传送带15高15cm。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弱光灯11的个数为1~3个。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弱光灯11的个数为2个。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强光灯12的个数为1~3个。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之一不同的是:每层反应单元中强光灯12的个数为2个。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之一相同。

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试验一(结合图1):本试验的一种集自动加料与卸料于一体的多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包括三层半封闭的反应单元,支撑板2、支撑柱3、进料漏斗4、收集槽5、第一传送带6 和电动机7;

相邻反应单元之间通过设置在反应器器壁上的支撑板2进行支撑间隔;

反应器底部与地面之间通过支撑柱3进行支撑;

反应器一侧设置有进料漏斗4,另一侧设置有收集槽5,且每层反应单元对应一个收集槽5;

所述进料漏斗4上设置有三个进料口4-1;

所述每个进料口4-1与每层反应单元相连通;

所述每个进料口4-1上设置有阀门4-2;

每层反应单元包括料床、喷头8、加热器9、分隔板10、弱光灯11、强光灯12、温度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

所述喷头8、加热器9、分隔板10、弱光灯11和强光灯12设置在每层反应单元顶部;

所述弱光灯11和强光灯12分别设置在分隔板10两侧,且强光灯12位于卸料端一侧;

所述温度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设置在每层反应单元的侧壁上且位于料堆内部;

在每层反应单元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传送带15作为料床,在第二传送带1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从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

每层反应单元中的第二从动轮17通过第一传送带6与电动机7上的主动轮相连实现传动;

每层反应单元中的第一从动轮16通过第二传送带15与第二从动轮17相连实现从进料端向卸料端的传动;

反应器与进料漏斗4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每层反应单元中喷头8的个数为1个;

每层反应单元中分隔板10距离卸料端的反应器器壁80cm;

每层反应单元中分隔板10距离第二传送带15高15cm;

每层反应单元中弱光灯11的个数为2个;

每层反应单元中强光灯12的个数为2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