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化氢铵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832发布日期:2019-08-09 21:3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氟化氢铵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氟化氢铵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氟化氢铵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氟化氢铵生产过程中,利用液氨与氢氟酸生产出氟化氢铵液体,再利用大量的冷却水来冷却氟化氢铵液体,随着氟化氢铵液体的温度降低,氟化氢铵晶体从氟化氢铵液体中析出,但是该传统冷却方法需使用浪费大量的冷却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在结晶容器破损的情况下会污染冷却水,造成冷却水回收困难的问题,存在较大的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氟化氢铵生产装置,来解决获得氟化氢铵晶体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氟化氢铵生产装置,包括反应槽、风冷塔、离心机、吸收组件以及尾气风机,所述反应槽为开口朝上的容器,所述反应槽的下方开设有反应槽出液口,所述风冷塔塔身侧壁上开设有风冷塔进风口以及风冷塔出风口,所述风冷塔的塔釜侧壁开设有风冷塔进液口,所述风冷塔的塔釜底部开设有风冷塔出液口,所述反应槽出液口位于风冷塔进液口的上方,所述吸收组件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塔身上开设有吸收塔进风口以及吸收塔出风口;

所述反应槽出液口与风冷塔进液口相连接,所述风冷塔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与离心机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风冷塔出风口与吸收塔进风口相连接,所述吸收塔出风口与尾气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冷塔进风口设置于风冷塔出风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进风口设置于吸收塔出风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结晶循环泵,所述风冷塔的塔釜下端开设有风冷塔循环出液口,所述风冷塔的塔身侧壁上端开设有风冷塔循环进液口,所述风冷塔循环出液口通过结晶循环泵与风冷塔循环进液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的个数为两个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组件包括第一吸收塔以及第二吸收塔,所述第一吸收塔进风口与风冷塔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出风口与第二吸收塔进风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出风口与尾气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槽出液口通过第二阀门与风冷塔进液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组件包括吸收循环泵,所述吸收塔的塔釜下端开设有吸收塔循环出液口,所述吸收塔的塔身上端开设有吸收塔循环进液口,所述吸收塔循环出液口通过吸收循环泵与吸收塔循环进液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的吸收塔循环出液口开设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地,还包括包装机,所述包装机设置于离心机输出端。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该氟化氢铵生产装置采用风冷塔对生成的氟化氢铵液体进行风冷,随温度降低氟化氢铵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氟化氢铵晶体,避免利用水冷的方式带来的环保风险,且氟化氢铵中携带的部分氨气与氟化氢气体随风冷塔的冷却风进入吸收组件处理后,再排入空气中,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氟化氢铵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应槽;

2、风冷塔;

21、风冷塔进风口;

22、风冷塔出风口;

3、离心机;

4、尾气风机;

51、第一吸收塔;

511、第一吸收塔进风口;

512、第一吸收塔出风口;

52、第二吸收塔;

521、第二吸收塔进风口;

522、第二吸收塔出风口;

61、第一阀门;

62、第二阀门;

63、第三阀门;

64、第四阀门;

7、包装机;

81、结晶循环泵;

82、吸收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氟化氢铵生产装置,包括反应槽1、风冷塔2、离心机3、吸收组件以及尾气风机4,氟化氢铵由液氨与氢氟酸反应制成,液氨与氢氟酸置于反应槽中进行反应生成氟化氢铵,风冷塔的作用是通过风冷的方式来降低流经风冷塔塔釜的氟化氢铵溶液温度,从而降低氟化氢铵的溶解度以析出氟化氢铵晶体,氟化氢铵溶液中所携带的氨气与氟化氢气体随风冷塔中的冷却风进入吸收组件中吸收,离心机的作用是将氟化氢铵溶液中析出的氟化氢铵晶体分离出,尾气风机的作用是加速吸收组件中的气体流速,从而加快吸收速度。

所述反应槽为开口朝上的容器,反应槽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液氨进液管道以及氢氟酸进液管道,液氨通过液氨进液管道向反应槽中注入液氨,氢氟酸通过氢氟酸进液管道向反应槽中注入氟化氢,氟化氢进液管道的出液口设置于反应槽中的液面以下,以防止氟化氢在输入反应槽中的过程中泄漏在空气中,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污染。所述反应槽的下方开设有反应槽出液口,反应槽中生成的氟化氢铵溶液通过反应槽出液口输出反应槽。

所述风冷塔塔身侧壁上开设有风冷塔进风口21以及风冷塔出风口22,空气自风冷塔进风口输入风冷塔,再从风冷塔出风口输出风冷塔。所述风冷塔的塔釜侧壁开设有风冷塔进液口,所述风冷塔的塔釜底部开设有风冷塔出液口,所述氟化氢铵液体从风冷塔进液口输入风冷塔塔釜中,再从风冷塔出液口输出。

所述反应槽出液口位于风冷塔进液口的上方,所述反应槽出液口与风冷塔进液口相连接,在液位差的压强作用下,反应槽中生成的氟化氢铵液体可以无动力地从反应槽出液口输入风冷塔进液口。

所述吸收组件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塔身上开设有吸收塔进风口53以及吸收塔出风口54,所述风冷塔出风口与吸收塔进风口相连接,自风冷塔出风口中输出的携带有氨气与氟化氢气体的空气通过吸收塔进风口输入吸收塔中,吸收塔对空气中携带的氨气与氟化氢气体进行吸收。

所述吸收塔出风口与尾气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尾气风机通电后启动,将吸收塔中的气体吸排到空气中,在尾气风机吸排吸收塔中空气的过程中,吸收塔内形成负压,而风冷塔内的压强较吸收塔内的压强大,风冷塔内的气体在压强的作用下被吸入吸收塔内完成净化,风冷塔进风口则不断向空气中吸取空气,风冷塔内的气体流动则不断地对风冷塔塔釜内的氟化氢铵溶液起到风冷降温的作用。

所述风冷塔出液口通过第一阀门61与自动离心机输入端相连接,风冷塔釜内的氟化氢铵液体降温析出氟化氢铵晶体后,打开第一阀门,将风冷塔内的夹带氟化氢铵晶体的溶液输入到离心机中进行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心机为LWL卧式螺旋卸料过滤离心机。

优选地,所述风冷塔进风口设置于风冷塔出风口的下方,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利于风冷塔进风口处输入的空气充满风冷塔塔身,提高对风冷塔塔釜内盛装的氟化氢铵溶液降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吸收塔进风口设置于吸收塔出风口的下方,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利于吸收塔进风口处输入的空气充满吸收塔塔身,提高对气体中携带的氨气以及氟化氢气体的吸收速率。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氟化氢铵生产装置还包括结晶循环泵81,所述风冷塔的塔釜下端开设有风冷塔循环出液口,所述风冷塔的塔身侧壁上端开设有风冷塔循环进液口,所述风冷塔循环出液口通过结晶循环泵与结晶泵风冷塔循环进液口相连接。结晶循环泵通过风冷塔循环出液口将风冷塔塔釜内的氟化氢铵溶液抽送到风冷塔塔身上开设的风冷塔循环进液口,氟化氢铵溶液在风冷塔内从风冷塔循环出液口的高度向塔釜内流动,风冷塔中流动的气体则能够在氟化氢铵溶液流动的同时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加快氟化氢铵溶液的降温效率,提高其结晶速度;

更优选地,所述风冷塔的风冷塔循环出液口处设置有第四阀门64,通过控制第四阀门的启闭来控制结晶循环泵输入端的通断。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塔的个数为两个以上,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提高对风冷塔中排出气体的净化效率。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收组件包括第一吸收塔51以及第二吸收塔52,所述第一吸收塔进风口511与风冷塔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出风口512与第二吸收塔进风口521相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出风口522与尾气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风冷塔中的气体自风冷塔出风口输入第一吸收塔进风口,再由第一吸收塔出风口输入第二吸收塔进风口,最后从第二吸收塔吸风口排出吸收组件。气体在吸收塔内的路径为S型路径,增加了气体的路径长度,提高了氟化氢铵液体中携带的氨气与氟化氢的吸收效率。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槽出液口通过第二阀门62与风冷塔进液口相连接。开启第二阀门,反应槽内的氟化氢铵溶液通过反应槽出液口输入风冷塔进液口,关闭第二阀门,阻断反应槽与风冷塔之间的连接。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收组件包括吸收循环泵82,所述吸收塔的塔釜下端开设有吸收塔循环出液口,所述吸收塔的塔身上端开设有吸收塔循环进液口,所述吸收塔循环出液口通过吸收循环泵与吸收塔循环进液口相连接。所述吸收塔的塔釜用于盛装清水,吸收塔中的清水自吸收塔循环出液口经吸收循环泵抽送至吸收塔循环进液口,清水再从吸收塔循环进液口经塔身内腔向下流,清水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吸收其中的氨气与氟化氢气体。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塔出气口开设有第三阀门63,通过启闭第三阀门来控制吸收塔内吸收氨气与氟化氢气体的工作进程。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氟化氢铵生产装置还包括包装机7,所述包装机设置于离心机输出端,由离心机离心分离出的氟化氢铵晶体从离心机输出端输出经包装机包装成袋。

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均为球阀,球阀是指启闭件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的个数为两个,其有益效果在于,为了控制氟化氢铵生产装置的生产进程,使用者需要频繁操作反应槽出液口以及风冷塔出液口处的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因此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容易损坏,故将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的个数均设置为两个,当其中一个阀门发生损坏,可以启用另一个阀门来控制反应槽出液口以及风冷塔出液口的启闭。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