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混凝土纳米外加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580771发布日期:2019-12-31 19: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强型混凝土纳米外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算:

纳米级二氧化硅80~90份,合成型高分子增粘材料0.1~0.5份,硫氰酸钠0.8~1.5份,粉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1~6份,碳酰胺0.5~1.5份,亚硝酸钠0.1~1.2份,硝酸钠0.5~1.5份,十二水合硫酸铝钾1~5份,粉体消泡剂0.1~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混凝土纳米外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算:

纳米级二氧化硅83~89份,合成型高分子增粘材料0.2~0.4份,硫氰酸钠1.0~1.3份,粉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5份,碳酰胺0.8~1.2份,亚硝酸钠0.5~1.0份,硝酸钠0.8~1.2份,十二水合硫酸铝钾2~4份,粉体消泡剂0.1~0.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混凝土纳米外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算:

纳米级二氧化硅88.5份,合成型高分子增粘材料0.3份,硫氰酸钠1.2份,粉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4份,碳酰胺1份,亚硝酸钠0.8份,硝酸钠1份,十二水合硫酸铝钾3份,粉体消泡剂0.2份。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混凝土纳米外加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纳米级二氧化硅、合成型高分子增粘材料和粉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放入搅拌装置中进行第一次搅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粉;

s2:向第一混合粉中加入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和粉体消泡剂,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反应后,得到第二混合粉;

s3:向第二混合粉中加入碳酰胺、硫氰酸钠、亚硝酸钠和硝酸钡中,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反应后得到增强型混凝土纳米外加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搅拌轴和驱动电机,所述搅拌桶的顶部设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的上方设有第一置物桶和第二置物桶,所述调节盘内设有第一漏孔和第二漏孔,所述第一置物桶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漏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置物桶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漏孔的位置对应;所述调节盘内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漏孔或所述第二漏孔的打口或关闭,以使达到所述第一漏孔打开、所述第二漏孔关闭或是所述第一漏孔关闭、所述第二漏孔开口打开的目的,所述转动板套设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调节盘还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转动板做圆周运动的固定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将纳米级二氧化硅、合成型高分子增粘材料和粉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放入所述搅拌桶,在所述驱动电机的正转带动下进行第一次搅拌混合,所述搅拌反应时间为10~20分钟,搅拌速度为100~200r/min,得到第一混合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s2:步骤s1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粉后,将所述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和粉体消泡剂放入至所述第一置物桶内,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反转,使所述转动板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漏孔打开、所述第二漏孔关闭,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置物桶内的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和粉体消泡剂掉落至所述第一混合粉中,搅拌反应2~8分钟,搅拌速度为30~70r/min,得到第二混合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s3:步骤s2反应得到第二混合粉后,将碳酰胺、硫氰酸钠、亚硝酸钠和硝酸钡放入至第二置物桶,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使所述转动板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二漏孔打开、所述第一漏孔关闭,进而使得第二置物桶内的碳酰胺、硫氰酸钠、亚硝酸钠和硝酸钡掉落至第二混合粉中,反应搅拌时间为10~15分钟,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增强型混凝土纳米外加剂。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强型混凝土纳米外加剂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