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581071发布日期:2019-12-31 20: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将摩尔数比为2.5%至4%的稳定氧化锆通过成型加工制得厚度为0.2至0.6mm的x层;

步骤二:将摩尔数比为1%至2.5%的稳定氧化锆通过成型加工制得厚度为0.2至0.6mm的y1层;

步骤三:将摩尔数比为1%至2.5%的稳定氧化锆通过成型加工制得厚度为0.2至0.6mm的y2层;

步骤四:将上述y1层、x层、y2层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形成生坯;

步骤五:对完成步骤四的生坯进行包封处理;

步骤六:将完成步骤五的生坯移入等静压设备中进行等静压处理;

步骤七:将完成步骤六的生坯移入排胶设备进行排胶处理;

步骤八:将完成步骤七的生坯移入烧结设备进行烧结处理,得到陶瓷复合体;烧结设备的加工温度变化情况为:

a: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所需时间为15至60分钟,t1的温度为10至50摄氏度;

b: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70摄氏度至t1+12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90至140分钟;

c: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550摄氏度至t1+60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300至400分钟;

d: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1000摄氏度至t1+105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240至350分钟;

e: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在t1+1370摄氏度至t1+144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120至200分钟;

f: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维持至t1+1370摄氏度至t1+1440摄氏度,持续时间为180至260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将完成步骤七的生坯移入烧结设备进行烧结处理,得到陶瓷复合体;烧结设备的加工温度变化情况为:

a: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所需时间为20至50分钟,t1的温度为15至40摄氏度;

b: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70摄氏度至t1+10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100至140分钟;

c: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550摄氏度至t1+58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320至400分钟;

d: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1000摄氏度至t1+104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260至340分钟;

e: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在t1+1370摄氏度至t1+142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150至200分钟;

f: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维持至t1+1370摄氏度至t1+1420摄氏度,持续时间为200至26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将完成步骤七的生坯移入烧结设备进行烧结处理,得到陶瓷复合体;烧结设备的加工温度变化情况为:

a: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所需时间为20至40分钟,t1的温度为25至40摄氏度;

b: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80摄氏度至t1+95摄氏度,所需时间为100至130分钟;

c: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550摄氏度至t1+58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340至370分钟;

d: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至t1+1000摄氏度至t1+103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260至310分钟;

e: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升高在t1+1370摄氏度至t1+140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160至200分钟;

f:所述烧结设备内的温度维持至t1+1370摄氏度至t1+1400摄氏度,持续时间为220至26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成型加工为干压、流延、凝胶、注塑、轧膜、干袋式等静压、喷涂、丝网印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步骤二中的成型加工为干压、流延、凝胶、注塑、轧膜、干袋式等静压、喷涂、丝网印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步骤三中的成型加工为干压、流延、凝胶、注塑、轧膜、干袋式等静压、喷涂、丝网印刷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等静压处理的加工参数为:压强为130至170兆帕,保压时间为10至30分钟,水温为48至7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等静压处理为冷等静压处理或温等静压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所述步骤八的陶瓷复合体的厚度为0.4至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九:将完成步骤八的陶瓷复合体进行切割处理、研磨处理、抛光处理以及镀膜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韧性的陶瓷复合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1层与x层之间以及y2层与x层之间均设有至少一层过渡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