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

文档序号:835387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肥料,特别是一种利用作物枯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 肥的方法,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又称为JZA型菌渣肥,W下同。
【背景技术】
[0002] 栽培食用菌后残留的培养基废料,又称菌渣,主要包括木屑、棉巧壳、玉米巧及作 物枯杆等食用菌分解吸收后残留的粗物质、食用菌代谢产物W及部分菌丝体,所述的作物 枯杆包括小麦枯、玉米枯杆等等。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据统计,平均每年产生的菌渣在 600万t左右,而利用率仅有33%。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霉菌和害虫 的生长,增加了空气中霉菌抱子和害虫的数量造成空气污染。相关研究表明,菌渣还田能提 高±壤有机质(SOC)、全氮、有效磯(Olsen-p)、交换钟巧xchange油le-K)的含量,能够增加 ±壤团粒结构,降低容重,改善±壤抑值,增加±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同时,利用菌渣可 W作为矿井水污染±壤的改良剂,改善±壤理化性质和提高小麦产量;施用菌渣能有效增 加稻田±壤的碱解氮、速效钟和有机质含量,改善水稻灌浆期功能旗叶片光合性能,增加水 稻有效分葉数、穗数和产量。此外施用菌渣还可W改善产品品质。当前,由于食用菌生产单 位多是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家庭个体,菌渣堆放废弃现象普遍,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利 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又称菌渣),保持食用菌业、种植业的有效衔接W及农村生 态环境净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菌渣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技术 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作物枯 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 废料制备菌渣肥,W满足农业对肥料的需要,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壤,增加产量的问题。
[0004]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W下步骤: (1) 菌渣脱袋、粉碎: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脱掉外包装的塑料袋体,粉碎,惊 晒; (2) 建堆;将粉碎惊干后的菌渣喷入水,浸润,建堆; (3) 第一次发酵;建堆后,在菌渣堆体表面覆盖透明塑料膜,进行第一次发酵; (4) 第一次翻堆;将第一次发酵好的菌渣堆体去掉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匀翻动,喷施补 充水分,再堆放成堆体,覆盖上透明塑料膜,进行第二次发酵. (5) 第二次发酵;第一次翻堆后再堆成堆体进行第二次发酵,第二次翻堆,继续进行发 酵; (6) 成品;在第二次翻堆后,W同样的方法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堆体温度不再升高 为止,即成腐熟的菌渣肥。
[0005] 本发明原材料丰富,废物利用,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易生产制造,施用效果好, 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W下结合具体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07]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包括W下步骤: (1) 菌渣脱袋、粉碎: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脱掉外包装的塑料袋体,粉碎成粒 径为5臟~20臟,惊晒2化; (2) 建堆;将粉碎惊干后的菌渣喷入水,浸润,使重量含水量为50-55%,在环境温度为 20-35°C下堆放成长2-6m、宽1. 5-2m、高0. 5-1. 2m的堆体; (3) 第一次发酵;建堆后,在菌渣堆体表面覆盖透明塑料膜,进行发酵,经24-7化发酵, 堆体温度升至40°C时,进行第一次翻堆; (4) 第一次翻堆;将第一次发酵好的菌渣堆体去掉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匀翻动,喷施 补充水分,使重量含水量为50-55%,然后再堆放成堆体,覆盖上透明塑料膜,进行第二次发 酵; (5) 第二次发酵;第一次翻堆后再堆成堆体进行第二次发酵,当温度升至55-65C时, 保持24-3化,进行第二次翻堆,去掉堆体上的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匀翻动,喷施补充水分, 使重量含水量为50-55%,然后再堆放成堆体,覆盖上透明塑料膜,继续进行发酵; (6) 成品;在第二次翻堆后,W同样的方法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堆体温度不再升高 为止,每次翻堆后再建堆体时,都要保持重量含水量50-55%,从建堆到发酵成菌渣肥时间为 40-55天,即成腐熟的菌渣肥,每次建堆发酵都在同样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即步骤(2)给出 的环境温度,为节约能源,一般都是在夏天进行菌渣肥生产。
[000引所述的作物枯杆为小麦枯、玉米枯杆或其等重量比的混合物。
[0009] 本发明制备的菌渣肥物料松散,质地松软,体积缩小,呈深褐色或黑褐色,无异味 (不招苍蛹),经权威部口测试,菌渣肥有机质(SOM)、全氮订脚、全磯(T巧、全钟(TK)含量分 别为35. 6%、0. 86%、0. 21%、0. 15%,抑为7. 97,并经实地试验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有益技术效 果,申请人经2013年、2014年的实验表明,化肥投入为:氮肥为尿素[C0(NH2) 2],施纯氮165 kg/ hm2,底肥、追肥比(重量比)为6/4;磯肥为磯酸二氨巧[化化P04)2],施磯肥化〇5) 82.5 kg/ hm2;钟肥为硫酸钟化25〇4),施钟肥化2〇) 82.5 kg/ hm2,磯、钟肥做底肥一次施 入。JZA型菌渣肥施用量为6000 kg/W时,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在2013年,JZA型菌 渣肥的小麦产量达到5115.9 1^肖/111112,高于不施菌渣肥(4922.5 1^肖/111112);2014年^24型菌 渣肥的小麦产量达到10021. 7 kg/hm2,高于不施菌渣肥巧496. 4 kg/hm2),增产幅度在5%左 右。
[0010] 具体实验资料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国家潮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 (34° 47' N,113° 40' E),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C, > 10 °C积温约5, 169 °C。7月最热,平均27. 3 °C ;1月最冷,平均0. 2 °C ;年平均降雨量 645 mm,无霜期224 d,年平均蒸发量1,450 mm,年日照时间约2400 h。±壤类型为潮±, pH8. 3,±壤有机质(SOM) 78. 2 g/kg,全氮0. 074%,有效磯(Olsen-P) 25. 6mg/kg,有效钟 化)98.2 mg/kg。
[0011] 1.2试验设计 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JZA型菌渣肥分施用量分为:试验组一 3000 (JZA-JZ1)、试验 组二6000 (JZA-JZ2)、试验组S 9000 (JZA-JZ3) kg/hm2 3个水平,不施菌渣肥为对照组 (CK-JZ0);其中 JZA-JZ1、JZA-JZ2、JZA-JZ3 分别代表菌渣肥为 3000、6000、9000 kg/hm2施 用量水平的处理代号或编号。小区面积为5X8 m2,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个点,共计12 个小区。小麦种植季田间做业顺序依次为;将上季玉米的枯杆全部粉碎还田,各小区施入对 应量的菌渣肥,然后进行準翻耕,準深度为20cm左右,旋耕2遍,最后打梗播种。试验选用 的小麦品种为郑麦7698 (国审麦2012009),分别于2012、2013年的10月中旬播种,机播楼 播种,行距23 cm,播量均为375 kg/ hm2;氮肥为尿素[C0(NH 2)2],施纯氮165 kg/ hm2,氮 肥的底肥、追肥比(重量比)为6/4 ;磯肥为磯酸二氨巧[化化P04)2],施磯肥化〇5) 82. 5 kg/ hm2;钟肥为硫酸钟化2SO4),施钟肥化0) 82.5 kg/ hm2,磯、钟肥做底肥一次施入。分 别于2013、2014年6月上旬收获,各个小区实收测产、考种;小麦生育期内各个小区田间管 理均保持一致。
[0012] 1.3分析方法 成熟期进行田间植株样品的采集和考种,记录田间株高、穗长、干物质总质量、群体穗 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小区实收4m2计算产量。文中数据用Excel、DPS等软件进行整理 分析。
[0013] 2结果与分析 2. 1在不同施用量水平上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生长因子的影响,统计处理结果见表 1〇
[0014] 由表1可W看出,2013年,本发明组与对照组相比,在JZ1施用量水平上,JZA菌 渣肥处理的干物质总质量较高,分别达到17690. 6 kg/hm2;株高、穗长W JZA处理的较高。 在JZ2施用量水平上,菌渣肥处理的干物质总质量均高于对CK ;菌渣肥处理的株高有所增 高,穗长则有所降低。在JZ3施用量水平上,菌渣肥处理的株高均有增加;干物质总质量和 穗长也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处理间均未达到显著(户< a 差异。
[0015] 表1在不同施用量水平上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生长因子的影响
【主权项】
1. 一种利用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步骤: (1) 菌渣脱袋、粉碎: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脱掉外包装的塑料袋体,粉碎成粒 径为5臟~2Ctam,瞭晒24h ; (2) 建堆:将粉碎晾干后的菌渣喷入水,浸润,使重量含水量为50-55%,在环境温度为 20-35°C下堆放成长2-6m、宽I. 5-2m、高0· 5-1. 2m的堆体; (3) 第一次发酵:建堆后,在菌渣堆体表面覆盖透明塑料膜,进行发酵,经24-72h发酵, 堆体温度升至40°C时,进行第一次翻堆; (4) 第一次翻堆:将第一次发酵好的菌渣堆体去掉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匀翻动,喷施 补充水分,使重量含水量为50-55%,然后再堆放成堆体,覆盖上透明塑料膜,进行第二次发 酵; (5) 第二次发酵:第一次翻堆后再堆成堆体进行第二次发酵,当温度升至55-65?时, 保持24-36h,进行第二次翻堆,去掉堆体上的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匀翻动,喷施补充水分, 使重量含水量为50-55%,然后再堆放成堆体,覆盖上透明塑料膜,继续进行发酵; (6) 成品:在第二次翻堆后,以同样的方法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堆体温度不再升高 为止,每次翻堆后再建堆体时,都要保持重量含水量50-55%,从建堆到发酵成菌渣肥时间为 40-55天,即成腐熟的菌渣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物秸杆为小麦秸、玉米秸杆或其等重量比的混合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制备菌渣肥,以满足农业对肥料的需要,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增加产量的问题,方法是,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脱掉外包装的塑料袋体,粉碎,晾晒,然后喷入水,浸润,建堆;在菌渣堆体表面覆盖透明塑料膜,进行第一次发酵;然后去掉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匀翻动,喷施补充水分,再堆放成堆体,覆盖上透明塑料膜,进行第二次发酵;再进行第二次翻堆,继续发酵;以同样的方法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堆体温度不再升高为止,即成菌渣肥。本发明原材料丰富,废物利用,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易生产制造,施用效果好,减少环境污染。
【IPC分类】C05F17-00, C05F15-00
【公开号】CN104671859
【申请号】CN201510074269
【发明人】聂胜委, 张玉亭, 李向东, 张巧萍, 黄绍敏, 康源春, 王二耀, 张水清
【申请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