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6525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5] 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水123. 83g,加热至90 °C,搅拌条件下加入碳酸钾 40. 60g,碳酸钾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56. 99g持续反应25min,加入EDTA锌90.OOg 搅拌30min,加入食品级色素I. 50g搅拌至溶解,过滤得300g增效剂溶液,含活性钾盐 29. 15%,活性锌盐 29. 34%。
[0036] 实施例3本发明增效剂的制备
[0037] 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水204. 12g,加热至65°C,搅拌条件下加入碳酸氢钾 34. 31g,碳酸氢钾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26. 60g持续反应75min,加入EDTA锌87. 5g 搅拌45min,加入食品级色素3. 50g搅拌至溶解,过滤得350g增效剂溶液,含活性钾盐 14. 97%,活性锌盐 24. 08%。
[0038] 实施例4本发明增效剂的制备
[0039] 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水168. 32g,加热至75°C,搅拌条件下加入碳酸氢钾 45. 75g,碳酸氢钾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35. 46g持续反应45min,加入EDTA锌105.OOg 搅拌20min,加入食品级色素3. 50g搅拌至溶解,过滤得350g增效剂溶液,含活性钾盐 19. 46%,活性锌盐 29. 88%。
[0040] 实施例5本发明增效剂的制备
[0041] 在10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水342.21g,加热至55 °C,搅拌条件下加入碳酸 钠139. 19g,碳酸钠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254. 76g持续反应150min,加入EDTA锌 120.OOg搅拌60min,加入食品级色素I. 6g搅拌至溶解,过滤得800g增效剂溶液,含活性钠 盐44. 60 %,活性锌盐14. 37 %。
[0042] 实施例6本发明增效剂的制备
[0043] 在10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水341. 49g,加热至60°C,搅拌条件下加入碳酸钠 46. 40g,碳酸钠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65. 32g持续反应120min,加入EDTA锌360.OOg 搅拌20min,加入食品级色素10. 40g搅拌至溶解,过滤得800g增效剂溶液,含活性钠盐 15. 52%,活性锌盐 45. 13%。
[0044] 实施例7本发明增效剂的制备
[0045] 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水202. 97g,加热至75 °C,搅拌条件下加入碳酸铵 23. 27g,碳酸铵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32. 27g,持续反应90min,加入EDTA锌64.OOg 搅拌30min,加入食品级色素4. 80g搅拌至溶解,过滤得300g增效剂溶液,含活性铵盐 19. 20%,活性锌盐 20. 07%。
[0046] 实施例8本发明增效剂的制备
[0047] 在10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水341. 77g,加热至80°C,搅拌条件下加入碳酸氢 钠91. 92g,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101.IOg持续反应lOOmin,加入EDTA锌 225.OOg搅拌75min,加入食品级色素13. 13g搅拌至溶解,过滤得750g增效剂溶液,含活性 钠盐20. 25 %,活性锌盐30. 46 %。
[0048] 实施例9本发明主要成分聚天门冬氨酸钾的制备
[0049]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水213. 08g,加热至65 °C,搅拌条件下加入碳酸钾 47. 37g(分析纯,含量99 %,约合0. 34mol),碳酸钾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51. 15g,持续 反应75min,过滤得聚天门冬氨酸钾溶液,重均分子量103730g/mol。聚天门冬氨酸盐重均 分子量使用凝胶色谱法(GPC)分析,结果见图1和表1。
[0050] 表1本发明工艺聚天门冬氨酸钾分子量分析数据
[0051]
[0052] 实施例10本发明主要成分聚天门冬氨酸钾的制备对比试验
[0053] 在500ml四口烧瓶中加水213. 08g,加热至65°C,搅拌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钾 44. 71g(分析纯,含量85%,约合0. 68mol),氢氧化钾溶解后,加入聚琥珀酰亚胺51. 15g,持 续反应75min,过滤得聚天门冬氨酸钾溶液,重均分子量69948g/mol。聚天门冬氨酸盐重均 分子量使用凝胶色谱法(GPC)分析结果见图2和表2。
[0054] 表2强碱工艺聚天门冬氨酸钾分子量分析数据
[0055]
[0056] 在各实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本发明合成的聚天门冬氨酸钾的重均分子量明显高 于强碱工艺,高分子量的聚天门冬氨酸钾在土壤中螯合性能更强,且更不易被微生物分解, 进而增强了增效剂的时效。
[0057] 实施例11增效剂的田间试验
[0058] -、莴笋田间实验
[0059] 试验作物莴笋,试验地点土壤类型黄褐土,试验时间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 供试增效剂有本发明增效剂、市售增效剂A,所有增效剂均以4%。比例与尿素互混得增效尿 素后,再施入土壤,并设CK组不使用增效剂。实验区、被试区均为0. 5亩,各组施肥量保持 一致(结果见表3)。
[0060] 表3莴笋田间实验结果
[0061]
[0062] 二、油菜田间实验
[0063] 试验作物油菜,试验地点土壤类型黄褐土,试验时间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 供试增效剂有本发明增效剂、类似市售增效剂A、市售增效剂B、市售增效剂C、市售增效剂 D、市售增效剂E,所有增效剂均以4%。比例与尿素互混得增效尿素后,再施入土壤,并设CK 组不使用增效剂。实验区、被试区均为0.2亩,各组施肥量保持一致(见表4)。
[0064] 表4油菜田间实验结果
[0065]
[0066] 从莴笋和油菜的田间试验均可看出,本发明增效剂的增效作用明显,增效作用优 于市售的多种聚天门冬氨酸盐增效剂。
【主权项】
1. 一种制备增效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 在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40~90°C,加入分子量2000~15000的聚琥珀酰 亚胺水解反应20~300min,得聚天门冬氨酸盐溶液,该溶液无需调节pH,其pH即在7. 5~ 8. 5之间;弱碱盐与聚琥珀酰亚胺摩尔比为0. 50~1. 60 : 0. 80~1. 20,所述的弱碱盐为 钾或钠或铵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b、 向聚天门冬氨酸盐溶液中加入适量乙二胺四乙酸锌钠,搅拌至溶解,过滤得增效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钾或钠或铵的碳酸盐与聚琥珀酰 亚胺的摩尔比为0.50~0.65 : 0.80~1.20;或,钾或钠或铵的碳酸氢盐与聚琥珀酰亚胺 的摩尔比为1.00~1.30 : 0.80~1.20;或,使用钾或钠或铵的碳酸盐与碳酸氢盐混合与 聚琥珀酰亚胺反应时,该弱碱盐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 50~1. 30 : 0. 80~1. 20。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使用的弱碱盐为碳酸钾。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加热温度为50~65°C。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聚琥珀酰亚胺的分子 量为3000~7000。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水解反应时间为30~ 120min〇7.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向得到增效剂中添加 食品级色素。8.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增效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化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择出更合理的水解工艺,该工艺将保证增效成分的分子量,保证聚天门冬氨酸效力更持久,并简化生产工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增效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有水的情况下,采用钾或钠或铵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聚琥珀酰亚胺反应得聚天门冬氨酸盐溶液,再与EDTA锌反应,得到增效剂。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条件温和、更简单;得到的增效剂可与尿素混合造粒得增效尿素;也可单独作为水剂使用,直接与各类肥料混合使用于作物。
【IPC分类】C05G3/00
【公开号】CN105085089
【申请号】CN201510610947
【发明人】郝小兰, 池华春, 陈冰, 刘婉贞, 张伟, 何桢, 高瑞, 刘彬
【申请人】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