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27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一方面连接加热油炉和酯化釜,酯化釜的加热油出口连接加热油炉,另一方面连接熔盐冷却器和第一闪蒸罐;第二换热器一方面连接新鲜醇计量罐和酯化釜,另一方面连接第二闪蒸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熔盐冷却器和第二闪蒸罐中的热量,对酯化釜和原料进行了充分加热,减少能耗,能够有效的缩短酯化反应时间,提高酯化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 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量利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一般新鲜醇在常温状态下使用。此这种工艺存在如下缺点:新鲜醇以常温状态下使用,影响酯化升温时间,降低了反应速率,延长了酯化时间,增加了能耗,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因此该工艺不适合长期工业化生产。目前大多数厂家采用加热导热油的方式给酯化反应釜升温,这样不仅造成了煤量消耗过大,生产成本投入高,还造成了热源的浪费。
[0003]同时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苯酐产生的热量多以蒸汽的形式排出,并没有进行再次利用,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一方面连接加热油炉和酯化釜,酯化釜的加热油出口连接加热油炉,另一方面连接熔盐冷却器和第一闪蒸罐;第二换热器一方面连接新鲜醇计量罐和酯化釜,另一方面连接第二闪蒸罐。
[0007]上述系统中,加热油炉和酯化釜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入口和出口 ;熔盐冷却器和第一闪蒸罐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外管入口和出口 ;新鲜醇计量罐和酯化釜分别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内管入口和出口 ;第二闪蒸罐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外管入口,第二换热器的外管出口设有出口管道。
[0008]较好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为管式换热器。
[000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熔盐冷却器和第二闪蒸罐中的热量,对酯化釜和原料进行了充分加热,减少能耗,能够有效地缩短酯化反应时间,提高酯化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加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I和第二换热器2,加热油炉3和酯化釜4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I的内管入口和出口 ;酯化釜4的加热油出口连接加热油炉3 ;熔盐冷却器5和第一闪蒸罐6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I的外管入口和出口 ;新鲜醇计量罐7和酯化釜4分别连接第二换热器2的内管入口和出口 ;第二闪蒸罐8连接第二换热器2的外管入口,第二换热器2的外管出口设有出口管道9。所述第一换热器I和第二换热器2均为管式换热器。
[0012]工作时,加热油炉3向酯化釜4通加热油时,加热油先在第一换热器I处与来自熔盐冷却器5中的蒸汽进行充分换热,换热后的蒸汽通入第一闪蒸罐6中,加热后的加热油通向酯化釜4进行加热,之后加热油返回加热油炉3 ;同时新鲜醇计量罐7中的醇经过第二换热器2与来自第二闪蒸罐8的蒸汽换热,换热后醇通向酯化釜4进行反应,经过第二换热器2后的蒸汽温度较低,通过第二换热器2外管出口设有的出口管道9进行排放。
[0013]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如第一换热器I和第二换热器2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权利要求】
1.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一方面连接加热油炉和酯化釜,酯化釜的加热油出口连接加热油炉,另一方面连接熔盐冷却器和第一闪蒸罐;第二换热器一方面连接新鲜醇计量罐和酯化釜,另一方面连接第二闪蒸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力口热油炉和酯化釜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入口和出口 ;熔盐冷却器和第一闪蒸罐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外管入口和出口 ;新鲜醇计量罐和酯化釜分别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内管入口和出口 ;第二闪蒸罐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外管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为管式换热器。
【文档编号】C07C67/08GK203683425SQ20132088795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宋广勋, 姚宁, 程顺国, 杨振, 李俊华 申请人:河南庆安化工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