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及其专用添加剂及添加剂的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102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及其专用添加剂及添加剂的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以及用于该工艺的专用添加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橡胶生产的硫化促进剂产品主要为粉状,在其包装、运输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工人劳动条件差,能耗、物耗指标高。此外在橡胶生产厂家使用促进剂的过程中,由于粉状促进剂流动性差,易架桥,当使用自动加料系统进行加料时,易造成计量配料误差。目前,已有将粉状硫化促进剂的制造成颗粒状产品的方法,以克服粉状促进剂的上述缺陷,但现有的制造方法,其产品颗粒强度较大,且强度不均匀,用于橡胶制造过程时,其分散性能较差,不利于保证橡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新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及其专用添加剂及添加剂的制法,使该造粒工艺不仅能够获得颗粒状的硫化促进剂产品,以改善产品的流动性,并减少粉尘污染,同时其产品的颗粒强度低、单个颗粒强度接近、在橡胶中有良好的分散性能。
本发明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是第一步,将潮品的硫化促进剂与水及少量添加剂在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其中潮品硫化促进剂的投放比例,折算成干品后为68~74%(重量比,下同),添加剂的含量为0.5~2%,为余量;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物料输送至造粒机内进行造粒;第三步,将造粒好的物料送至振动流化床中进行干燥,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90~150℃,出风温度为40~55℃,物料停留时间约4~5分钟后得到颗粒状成品。
上述工艺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可以是如下成份及配比聚乙烯醇0~2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25%;水余量。
该添加剂的配制方法是将上述所有成份按所需比例加入反应釜,然后升温至40~50℃,并保温约1小时即得到添加剂产品。
本发明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不仅能够获得粒度均匀的颗粒状产品,并且产品的颗粒强度低、单个颗粒强度接近,保证了其在橡胶中有良好的分散性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专用添加剂成份及配比的实施例聚乙烯醇10%,脂肪醇聚氧乙烯10%,水80%。
(二)专用添加剂配制方法的实施例向3000升的反应釜内投入1600升水、200公斤聚乙烯醇和200公斤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然后升温至40-50℃并保温1小时,得到添加剂产品。
(三)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实施例一将160公斤(折算成干品重量)的潮品硫化促进剂M(2-硫醇基苯骈噻唑)加入到螺旋输送机进口,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双螺旋锥型混合机内,加入1.6公斤专用添加剂和适量的水。混合10分钟后,将物料下到下一级螺旋输送机进口,再输送至径向出料式造粒机的进口,经造粒机造粒好的物料颗粒进入振动流化床,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140~150℃,出风温度为40~50℃,物料在振动流化床停留4分钟,得到颗粒成品。
(四)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实施例二
将160公斤(折算成干品重量)的潮品硫化促进剂DM(二硫化二苯骈噻唑)加入到螺旋输送机进口,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双螺旋锥型混合机内,加入1.6公斤专用添加剂和适量的水。混合10分钟后,将物料下到下一级螺旋输送机进口,再输送至径向出料式造粒机的进口,经造粒机造粒好的物料颗粒进入振动流化床,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140~150℃,出风温度为40~50℃,物料在振动流化床停留4分钟,得到颗粒成品。
(五)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实施例三将160公斤(折算成干品重量)的潮品硫化促进剂CBS(N-环己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加入到螺旋输送机进口,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双螺旋锥型混合机内,加入3.2公斤专用添加剂和适量的水。混合10分钟后,将物料下到下一级螺旋输送机进口,再输送至径向出料式造粒机的进口,经造粒机造粒好的物料颗粒进入振动流化床,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92~100℃,出风温度为40~50℃,物料在振动流化床停留4~5分钟,得到颗粒成品。
(六)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实施例四将160公斤(折算成干品重量)的潮品硫化促进剂NS(N-叔丁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加入到螺旋输送机进口,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双螺旋锥型混合机内,加入3.2公斤专用添加剂和适量的水。混合10分钟后,将物料下到下一级螺旋输送机进口,再输送至径向出料式造粒机的进口,经造粒机造粒好的物料颗粒进入振动流化床,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95~105℃,出风温度为45~55℃,物料在振动流化床停留4~5分钟,得到颗粒成品。
(七)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实施例五将160公斤(折算成干品重量)的潮品硫化促进剂TMTD(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加入到螺旋输送机进口,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双螺旋锥型混合机内,加入2.4公斤专用添加剂和适量的水。混合10分钟后,将物料下到下一级螺旋输送机进口,再输送至径向出料式造粒机的进口,经造粒机造粒好的物料颗粒进入振动流化床,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105~115℃,出风温度为40~50℃,物料在振动流化床停留4~5分钟,得到颗粒成品。
下面给出本发明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所获得产品的对比检测结果(表1~5分别为上述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实施例一~五所获得产品的一组对比检测数据)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权利要求
1.一种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的专用添加剂,其特征是其成份及配比为,聚乙烯醇0~25%(重量比,下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25%;水余量。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的专用添加剂的配制方法,其特征是将所述的组成成份按所需比例加入反应釜,然后升温至40~50℃,并保温约1小时,得到添加剂产品。
3.一种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将潮品的硫化促进剂与水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添加剂在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其中潮品硫化促进剂的投放比例,折算成干品后为68~74%,专用添加剂的含量为0.5~2%,水为余量;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物料输送至造粒机内进行造粒;第三步,将造粒好的物料送至振动流化床中进行干燥,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90~150℃,出风温度为40~55℃,物料在振动流化床中停留时间约4~5分钟后得到颗粒状成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投放的硫化促进剂为2-硫醇基苯骈噻唑,第三步中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140~150℃,出风温度为40~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投放的硫化促进剂为二硫化二苯骈噻唑,第三步中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140~150℃,出风温度为40~5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投放的硫化促进剂为N-环己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第三步中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92~100℃,出风温度为40~5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投放的硫化促进剂为N-叔丁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第三步中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95~105℃,出风温度为45~5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投放的硫化促进剂为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第三步中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105~115℃,出风温度为45~5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促进剂造粒工艺,以及用于该工艺的专用添加剂及其制法。其造粒工艺是:第一步,将潮品的硫化促进剂与水及专用添加剂在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其中潮品硫化促进剂的投放比例,折算成干品后为68~74%,添加剂的含量为0.5~2%,水为余量;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物料输送至造粒机内进行造粒;第三步,将造粒好的物料送至振动流化床中进行干燥,控制振动流化床的进风温度为90~150℃,出风温度为40~55℃,物料停留时间约4~5分钟后得到颗粒状成品。本发明的工艺能够获得颗粒强度低、单个颗粒强度接近、在橡胶中分散性能好的颗粒状硫化促进剂。
文档编号C08K5/00GK1385446SQ0211310
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31日
发明者高扣宝, 王志林, 陶善友, 谢罗平 申请人:镇江振邦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