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铵膦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3885阅读:46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领域,涉及一种草铵膦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草铵膦属于灭生性触杀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安全的特点,其速效性间于百草枯与草甘膦之间,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很多,主要都是由拜耳公司申请的,它的发明有多篇专利公开。例如美国专利US6359162,US4521348和4264532等。这些专利方法都以丙烯醛,氰化钠等危化品为原料,运用了Strecker法来合成草铵膦。对安全生产的要求高,而且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混盐,难以与产品分离,纯化工艺繁琐。CN103965241运用了甲基膦酸酯与苯亚甲基甘氨酸酯经加成反应合成草铵膦,该工艺产生的二苯基酮回收困难,三废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工业化生产的草铵膦的合成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铵膦的合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以化合物4为原料,在碱的作用下,在10~100℃的温度下,与化合物5反应得到化合物6;

步骤(2)、将所述的化合物6在酸的作用下,在50~120℃的温度下反应得到化合物7;

其中,所述的化合物4的结构式为:化合物5的结构式为:化合物6的结构式为:化合物7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R2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

优选地,R1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R2为碳原子数为1~2的烷基。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碱为选自碳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步骤(1)中,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的反应。

更优选地,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

优选地,步骤(1)中,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然后经洗涤、干燥、过滤、减压蒸馏、纯化得到所述的化合物6。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酸为质量浓度为5~30%的盐酸或质量浓度为10~80%的硫酸。

优选地,步骤(2)中,向所述的化合物7中滴加氨水,然后经过滤分离除去氯化铵,用甲醇重结晶得到草铵膦铵盐。

具体地,步骤(1)的具体方式为: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5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所述的碱,加热至10~100℃,反应20~40分钟,加入乙酸乙酯,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用柱层析纯化,得到所述的化合物6。

具体地,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将所述的化合物6滴加到所述的酸中,滴加温度控制在10℃以下,滴加结束后,加热回流1~3小时,然后滴加氨水至中性,过滤分离除去氯化铵,用甲醇重结晶得到草铵膦铵盐。

优选地,所述的化合物4是以化合物2为原料,在三乙胺的作用下与甲基磺酰氯进行磺酰化反应制得,其中,所述的化合物2的结构式为:R1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具体地,将化合物2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在冰水浴下滴加甲基磺酰氯,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50~70分钟,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和水洗涤,减压蒸馏得到化合物4。

具体地,所述的化合物2是以化合物1为原料,在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在10~100℃的温度下与环氧乙烷的惰性溶液反应制得,其中,所述的化合物1的结构式为:

R1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优选地,所述的化合物1为选自甲基次磷酸甲酯、甲基次磷酸乙酯、甲基次磷酸丙酯或者甲基次磷酸丁酯。

优选地,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为选自过氧化氢、过氧化叔丁醇、过氧化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在20~50℃的温度下与环氧乙烷的惰性溶液进行所述的反应。

优选地,所述的化合物1、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所述的环氧乙烷的摩尔比2~4:0.05~0.15:1,更优选为2.5~3.5:0.08~0.12:1。

优选地,所述的环氧乙烷的惰性溶液的惰性溶剂为碳原子数为10~12的烷烃或甲苯。

优选地,化合物1与环氧乙烷的惰性溶液反应在3~5atm的压力下进行。

优选地,将环氧乙烷溶解在惰性溶剂中形成环氧乙烷的惰性溶液,然后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形成混合物,将所述的混合物滴加到化合物1中,控制反应温度在10~100℃,20~40分钟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在10~100℃下搅拌10~20分钟,减压蒸馏除去惰性溶剂和过量的化合物1,得到化合物2的粗品,然后经精馏得到所述的化合物2。

更优选地,滴加完毕后在20~30℃下搅拌。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成本较低,不产生高盐废水,更加符合环保要求,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并且最终产品的收率和含量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而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

将4.4克环氧乙烷(0.1mol)溶解在10mL甲苯中,然后加入0.9克过氧化叔丁醇(0.01mol)。将这混合物滴加到32.4克甲基次磷酸乙酯(0.3mol),反应温度控制在25℃,30分钟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在25℃下搅拌15分钟。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过量的甲基次磷酸乙酯,得到粗品化合物2,经过精馏得到15.4克化合物2,产率93.5%,纯度92.4%。

实施例2

将16.5克化合物2(0.1mol)溶解在25mL二氯甲烷中,加入11克三乙胺(0.11mol),冰浴下滴加11.5克甲基磺酰氯(0.1mol),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小时,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和水洗涤,减压蒸馏得到23.8克无色液体化合物4,产率99.2%,纯度95.8%。

实施例3

将23克化合物4(0.1mol)和10克异氰基乙酸乙酯(0.1mol)溶解在15mL DMF中,加入16.6克碳酸钾(0.12mol),加热至100℃,搅拌30分钟。加入100mL乙酸乙酯,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用柱层析纯化,得到17.7克淡黄色液体化合物6,产率68.5%,纯度95.6%。

实施例4

将12.9克化合物6(0.05mol)滴加到15mL 15%的浓盐酸中,滴加温度控制在10℃以下,滴加结束后,加热回流2小时,滴加氨水中和至中性,过滤分离除去氯化铵,用甲醇重结晶得到8.6克草铵膦铵盐,产率92.7%,纯度97.5%。

实施例5

将4.4克环氧乙烷(0.1mol)溶解在10mL甲苯中,然后加入0.9克过氧化氢(0.15mol)。将这混合物滴加到42.7克甲基次磷酸丙酯(0.35mol),反应温度控制在40℃,30分钟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在25℃下搅拌15分钟。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过量的甲基次磷酸丙酯,得到粗品化合物2,经过精馏得到16.7克化合物2,产率91.8%,纯度91.0%。

实施例6

将19.8克化合物2(0.1mol)溶解在25mL二氯甲烷中,加入11克三乙胺(0.11mol),冰浴下滴加11.5克甲基磺酰氯(0.1mol),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小时,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和水洗涤,减压蒸馏得到25.4克无色液体化合物4,产率98.8%,纯度95.0%。

实施例7

将25.7克化合物4(0.1mol)和9.9克异氰基乙酸甲酯(0.1mol)溶解在15mL DMF中,加入4.8克氢氧化钠(0.12mol),加热至100℃,搅拌30分钟。加入100mL乙酸乙酯,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用柱层析纯化,得到17.2克淡黄色液体化合物6,产率65.5%,纯度94.3%。

实施例8

将13.1克化合物6(0.05mol)滴加到15mL20%的浓盐酸中,滴加温度控制在10℃以下,滴加结束后,加热回流2小时,滴加氨水中和至中性,过滤分离除去氯化铵,用甲醇重结晶得到8.5克草铵膦铵盐,产率91.1%,纯度97.0%。

实施例9

将4.4克环氧乙烷(0.1mol)溶解在10mL甲苯中,然后加入0.72克过氧化叔丁醇(0.008mol)。将这混合物滴加到34克甲基次磷酸丁酯(0.25mol),反应温度控制在60℃,30分钟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在25℃下搅拌15分钟。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过量的甲基次磷酸丁酯,得到粗品化合物2,经过精馏得到18.3克化合物2,产率92.3%,纯度90.8%。

实施例10

将15克化合物2(0.1mol)溶解在25mL二氯甲烷中,加入11克三乙胺(0.11mol),冰浴下滴加11.5克甲基磺酰氯(0.1mol),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小时,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和水洗涤,减压蒸馏得到26.7克无色液体化合物4,产率98.5%,纯度95.1%。

实施例11

将27.1克化合物4(0.1mol)和12.7克异氰基乙酸丙酯(0.1mol)溶解在15mL DMF中,加入6.7克氢氧化钾(0.12mol),加热至100℃,搅拌30分钟。加入100mL乙酸乙酯,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用柱层析纯化,得到19.7克淡黄色液体化合物6,产率65.0%,纯度95.3%。

实施例12

将15.2克化合物6(0.05mol)滴加到15mL 30%的浓盐酸中,滴加温度控制在10℃以下,滴加结束后,加热回流2小时,滴加氨水中和至中性,过滤分离除去氯化铵,用甲醇重结晶得到8.4克草铵膦铵盐,产率90.4%,纯度97.4%。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者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