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纤维改性氯化聚乙烯特种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552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聚酯纤维改性氯化聚乙烯特种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纤维增强橡胶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氯化聚乙烯(CM)为特种橡胶,外观为白色粉末,无毒无味,具有优良的耐侯性、耐臭氧、耐化学药品及耐老化性能,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阻燃性及着色性能。韧性良好(在-30℃仍有柔韧性),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分解温度较高,分解产生HCl,HCL能催化CPE的脱氯反应。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煤矿用电缆、UL及VDE等标准中规定的电线),液压胶管,车用胶管,胶带,胶板,PVC型管材改性,磁性材料,ABS改性等等。

纤维增强补强橡胶复合材料既有橡胶的弹性和柔软性,又有纤维的强度和刚度,硫化后产品有高强度和高模量、耐撕裂、抗溶胀的性能优秀性能,但是纤维和橡胶的结合性能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因此在纤维的预处理,复合材料的混合,各组分的分散工艺决定了做好材料的性能。

发明专利号:201210352875.9 ,专利名称:一种纤维增强的减震橡胶,提供了一种纤维增强的减震橡胶,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由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原料制成:顺丁橡胶100份、甲基硅橡胶10~40份、氟橡胶10~20份、三元乙丙橡胶10~3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30份、1,2-聚丁二烯2~6份、液体石蜡10~20份、硬脂酸5~10份、促进剂10~20份、磷酸三苯酯2~4份、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酯2~6份、硫酸钙晶须10~20份、碳纤维5~12份、陶瓷纤维10~30份、聚乙二醇10~40份、碳酸氢钠10~20份、炭黑5~20份、硅烷油10~40份、滑石粉5~15份、氧化锌2~4份、硫黄4~8份、防老剂3~6份。提供的减震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力学性能,拉伸伸长率可达450%以上,拉伸强度可达20MPa以上,抗疲劳性能也能达到40万次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涤纶、氯化聚乙烯橡胶都是材料易得,价格不高的产品,涤纶纤维具有密度低,拉伸强度大等优点,氯化聚乙烯橡胶相容性好,耐候性好等优点,如果能够将其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性能一种复合材料,将在很多领域可以得到运用,本专利根据涤纶的成分特点,以相似相溶的化学理论基础,设计液体不饱和聚酯溶液与DOP、DOTP混合物为增塑剂先对涤纶纤维进行预处理,加热搅拌再抽真空排泡,使得纤维和增塑剂充分的浸润,加入其它组分,搅拌后倒出,并用开炼机将各组分充分的分散,破碎成小片状,便于橡胶制品制作,硫化温度165~180℃,硫化时间根据制品的厚度决定。

氯化聚乙烯橡胶的门尼粘度和邵氏硬度决定特种橡胶的力学性能,也同时决定其加工性能,所以本专利选用门尼粘度大于50,邵氏硬度小于40,通常市场上购买的涤纶丝大多是经过涂膜的,为了避免结合性的问题,需要选用未涂脱模机的涤纶丝,加入DOP和DOTP可以增塑氯化聚乙烯橡胶,同时增塑剂于不饱和聚酯组分相同,有良好的相容性,不饱和聚酯溶液分子量不予太高,控制在1500以下,保证常温下为液体,这样有助于聚酯纤维和橡胶的相容性,由于氯化聚乙烯高温下容易发生分解,所以加入热稳定剂保证其热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加工温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聚酯纤维改性氯化聚乙烯特种橡胶力学测试样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案例一:

将重量份为15份的聚酯纤维放入重量份为10份不饱和聚酯溶液和重量份15份增塑剂中充分搅拌浸泡,加热至60℃,抽真空将气泡排除,提高浸润性,再加入重量份为100份氯化聚乙烯橡胶,重量份20份碳酸钙,重量份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重量份为2有机锡热稳定剂,充分搅拌后再通过开炼机开炼使其各组分混合均匀,通过破碎机将其破碎为小片状,即得聚酯纤维改性氯化聚乙烯特种橡胶。

实施案例二:

将重量份为30份的聚酯纤维放入重量份为15份不饱和聚酯溶液和重量份20份增塑剂中充分搅拌浸泡,加热至80℃,抽真空将气泡排除,提高浸润性,再加入重量份为100份氯化聚乙烯橡胶,重量份15份碳酸钙,重量份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重量份为3份有机锡热稳定剂,充分搅拌后再通过开炼机开炼使其各组分混合均匀,通过破碎机将其破碎为小片状,即得聚酯纤维改性氯化聚乙烯特种橡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