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7292发布日期:2018-09-15 01:2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白酒酿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延续了几千年的人工酿造法,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酒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传统酿酒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工劳动力,劳动强度特别大,酿酒环境比较差。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代酿酒逐渐研究利用设备代替人工操作。发展至今,大都采用机械和人工相互配合的酿造方式,一部分白酒机械设备还未达到工艺条件要求。但是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土地资金的日益紧张,生产环境、食品安全更加严格,消费理念的变化等,白酒酿造生成方式的改变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白酒酿造的机械化道路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内白酒生产是以优质粮食为原料,续糟固态发酵,固态酒糟甑桶蒸馏,各个工序之间是彼此独立的,没有实现整体系统化的无缝连接,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产品品质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也不利于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各生产厂家酒酿生产基本停滞在手工操作,部分工作由机械完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酒酿生产基本停滞在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包括:缓存线和槽车;所述槽车用于装载酒醅,所述槽车通过运行转移车放置在所述缓存线上,所述缓存线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入料点、第二端设置第一卸料点,从所述缓存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耙平机和上盖机器人,所述耙平机横跨设置在所述缓存线的上方、用于对槽车中的酒醅进行耙平处理,所述上盖机器人用于在槽车的顶部开口处盖盖子以密封槽车,到达所述第一卸料点处的槽车通过运行转移车或者第一轨道输送至发酵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还包括:沥水线;在所述沥水线的第一端设置第二入料点,在所述沥水线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卸料点,发酵区出口的槽车通过运行转移车或者第二轨道输送至所述沥水线的第二入料点处,在所述沥水线上、所述第二入料点处分别设置开盖机器人和霉变检测仪,所述开盖机器人用于取下所述槽车顶部的盖子,所述霉变检测仪用于对槽车内酒醅进行检测,酒醅发生霉变的槽车通过运行转移车或者第三轨道输送至霉变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还包括:清洗机;所述清洗机设置在所述上盖机器人以及所述开盖机器人均能触及的范围内,所述清洗机用于清洗槽车顶部的盖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入料点处以及所述第二入料点处分别设置导向定位装置,所述导向定位装置用于调整槽车的位置使其处于预设位置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运行转移车包括:叉车或者自动导引运输车(agv)。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入料点处、所述缓存线的下方以及所述第二入料点处、所述沥水线的下方分别设置顶升定位装置,所述运行转移车将所述槽车放置在所述顶升定位装置上调整槽车位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入料点处以及所述第二入料点处分别设置槽车到位检测传感器;在所述第一入料点处以及所述第二入料点处分别设置运行转移车限位装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缓存线和所述沥水线包括:链条传动机构或者皮带传动机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上盖机器人和所述开盖机器人处分别设置槽车位置传感器,所述槽车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槽车的位置来触发所述上盖机器人和所述开盖机器人的操作。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设置缓存线可使槽车沿着特定的路线自动移动,且在缓存线上依次设置耙平机和上盖机器人,可自动对槽车进行耙平和上盖处理,使槽车满足发酵前的预处理要求,该系统全程机械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可减轻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缓存线;2—槽车;3—第一入料点;

4—第一卸料点;5—耙平机;6—上盖机器人;

7—沥水线;8—第二入料点;9—第二卸料点;

10—开盖机器人;11—霉变检测仪;12—清洗机;

13—导向定位装置;14—发酵区;15—霉变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参考图1,该系统包括:缓存线1和槽车2;所述槽车2用于装载酒醅,所述槽车2通过运行转移车放置在所述缓存线1上,所述缓存线1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入料点3、第二端设置第一卸料点4,从所述缓存线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耙平机5和上盖机器人6,所述耙平机5横跨设置在所述缓存线1的上方、用于对槽车2中的酒醅进行耙平处理,所述上盖机器人6用于在槽车2的顶部开口处盖盖子以密封槽车2,到达所述第一卸料点4处的槽车2通过运行转移车或者第一轨道输送至发酵区1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设置缓存线1用于自动输送槽车2,为酒醅发酵做好准备。缓存线1是在酒醅发酵前的可自动沿特定路线移动的生产线。酒醅放置在槽车2中进行输送和发酵。

在缓存线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入料点3和第一卸料点4。第一入料点3是槽车2在缓存线1上的起点。可通过运行转移车将槽车2放置在第一入料点3处。槽车2从第一入料点3处沿着缓存线1移动,首先会经过耙平机5。耙平机5横跨缓存线1设置在缓存线1上方。即槽车2从耙平机5的下方经过。

槽车2具有一顶部开口的容器,用于放置酒醅。在槽车2初放置在缓存线1上时,槽车2上的容器顶部呈开口状。在槽车2经过耙平机5时,耙平机5伸入槽车2容器的顶部开口中,对容器内的酒醅进行耙平处理。

槽车2经过耙平机5之后,继续沿缓存线1移动,会经过上盖机器人6。上盖机器人6对槽车2进行盖盖子处理。上盖机器人6在经过的每个槽车2顶部覆盖一盖子,对槽车2上的容器进行密封。对槽车2中的酒醅密封处理之后,便可直接将槽车2送去发酵区14进行发酵。

槽车2在缓存线1上经过上盖机器人6之后移动至第一卸料点4,槽车2在第一卸料点4处离开缓存线1。

具体的,可通过运行转移车将槽车2从第一卸料点4运输转移至发酵区14。还可设置第一轨道,第一轨道连接第一卸料点4和发酵区14入口,槽车2可继续沿第一轨道移动至发酵区14。

运行转移车是便于对槽车2在缓存线1下时进行输送转移的交通工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设置缓存线1可使槽车2沿着特定的路线自动移动,且在缓存线1上依次设置耙平机5和上盖机器人6,可自动对槽车2进行耙平和上盖处理,使槽车2满足发酵前的预处理要求,该系统全程机械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可减轻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还包括:沥水线7;在所述沥水线7的第一端设置第二入料点8,在所述沥水线7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卸料点9,发酵区14出口的槽车2通过运行转移车或者第二轨道输送至所述沥水线7的第二入料点8处,在所述沥水线7上、所述第二入料点8处分别设置开盖机器人10和霉变检测仪11,所述开盖机器人10用于取下所述槽车2顶部的盖子,所述霉变检测仪11用于对槽车2内酒醅进行检测,酒醅发生霉变的槽车2通过运行转移车或者第三轨道输送至霉变区15。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槽车2中酒醅发酵之后设置了沥水线7,用于对发酵后的酒醅进行后续处理以完成发酵工序。沥水线7同样为可自动移动的生产线。

沥水线7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二入料点8和第二卸料点9。发酵后的槽车2从第二入料点8进入沥水线7,从第二卸料点9离开沥水线7。从发酵区14发酵之后的槽车2可由运行转移车进行输送至沥水线7上。也可设置第二轨道,第二轨道连接发酵区14的出口和第二入料点8,发酵后的槽车2可直接沿第二轨道移动至沥水线7上。

发酵后的槽车2从第二入料点8进入沥水线7之后,首先由开盖机器人10打开槽车2顶部的盖子。然后霉变检测仪11对槽车2中的酒醅进行霉变检测。若检测到发酵后的酒醅没有发生霉变,则槽车2继续沿沥水线7移动,在第二卸料点9处离开沥水线7,进行下一个工序。

若检测到发酵后的酒醅发生了霉变,则需要将霉变的酒醅送至霉变区15进行另处理。霉变的酒醅可通过运行转移车进行输送。也可设置第三轨道,第三轨道连接沥水线7和霉变区15,发生霉变的酒醅槽车2可直接沿第三轨道移动至霉变区15。

设置沥水线7使发酵工艺更加完整,进一步地提高了系统的机械化程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还包括:清洗机12;所述清洗机12设置在上盖机器人6以及开盖机器人10均能触及的范围内,所述清洗机12用于清洗槽车2顶部的盖子。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设置清洗机12,用于对槽车2顶部的盖子进行清洗。清洗机12应设置在上盖机器人6和开盖机器人10均能涉及到的范围内。开盖机器人10打开槽车2顶部的盖子之后,直接将盖子送到清洗机12处进行清洗。上盖机器人6则可直接从清洗机12处取干净的盖子,盖在槽车2顶部。

进一步地,可另外设置干净盖子缓存区以及脏盖子缓存区。干净盖子缓存区用于储存清洗机12清洗之后的干净盖子,上盖机器人6可直接从干净盖子缓存区中取干净盖子盖在槽车2顶部。脏盖子缓存区用于储存待清洗的脏盖子。开盖机器人10可直接将从槽车2顶部取下的盖子放置在脏盖子缓存区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入料点3处以及所述第二入料点8处分别设置导向定位装置13,所述导向定位装置13用于调整槽车2的位置使其处于预设位置处。

导向定位装置13用于调整槽车2在第一入料点3或者第二入料点8处的位置,使槽车2端正放置在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上,以保证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对槽车2形成稳固的支撑,保证槽车2在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上的顺利平稳移动。

导向定位装置13主要是对槽车2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使其位于预设的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可对其进行均匀稳定支撑的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运行转移车包括:叉车或者自动导引运输车(agv)。

可利用叉车或者agv来对缓存线1以及沥水线7下的槽车2进行运输转移。

进一步地,槽车2可包括一容器和外部框架。可在外部框架的底部设置若干个长条状凸块。可将叉车或者agv的支撑件插入外部框架底部凸块间的凹槽内,将外部框架底部的凸块与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的表面接触,从而便于叉车或者agv的抽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入料点3处、所述缓存线1的下方以及所述第二入料点8处、所述沥水线7的下方分别设置顶升定位装置,所述运行转移车将所述槽车2放置在所述顶升定位装置上以便于调整槽车2位置。

在第一入料点3和第二入料点8处设置顶升定位装置,在往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上输送槽车2时,可先启动顶升定位装置,将槽车2放置在顶升定位装置上,待导向定位装置13对槽车2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再将槽车2降落至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表面。

此时,可将导向定位装置13设置在顶升定位装置上,也可设置在其他地方,以能对顶升定位装置上的槽车2进行位置调整为目的,对此不做限定。

设置顶升定位装置,顶升定位装置的上表面可设置为摩擦系数较小的材质或者设置为无动力滚筒结构,便于调整槽车2的位置,可避免槽车2位置的调整对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表面造成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入料点3处以及所述第二入料点8处分别设置槽车到位检测传感器;在所述第一入料点3处以及所述第二入料点8处分别设置运行转移车限位装置。

槽车到位检测传感器可用来检测第一入料点3以及第二入料点8处是否放置有槽车2。在槽车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入料点3以及第二入料点8放置有槽车2时,可启动导向定位装置13调整槽车2位置。

进一步地,槽车到位检测传感器可采用对射传感器,对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设置在第一入料点3以及第二入料点8的两侧。

进一步地,槽车到位检测传感器可设置在顶升定位装置上。此时,对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可分别设置在顶升定位装置的两侧。

运行转移车限位装置可设置在第一入料点3或者第二入料点8的两侧,对运行转移车进行限位,使槽车2放置在缓存线1或者沥水线7上较合适的位置处。

运行转移车限位装置可为凸块结构等,运行转移车在输送槽车2时,在接触到运行转移车限位装置时便可停止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缓存线1和所述沥水线7包括:链条传动机构或者皮带传动机构。

缓存线1以及沥水线7可采用链条传动或者皮带传动来带动槽车2移动,实现槽车2的连续自动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上盖机器人6和开盖机器人10处分别设置槽车2位置传感器,所述槽车2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槽车2的位置来触发所述上盖机器人6和所述开盖机器人10的操作。

进一步地,可在耙平机5处设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槽车2的位置来执行耙平操作。也可在霉变检测仪11处设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槽车2的位置来执行检测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一种白酒发酵自动化系统具体操作步骤为:叉车或者agv将装载酒醅槽车2从缓存线1第一入料点3处放置于缓存线1上,导向定位装置13导正槽车2位置。

缓存线1输送槽车2经过耙平机5,耙平机5横跨于缓存线1之上,耙平机5将槽车2之中酒醅耙平;槽车2经过上盖机器人6,上盖机器人6同样可横跨于缓存线1之上,将干净盖子,来源于干净盖子缓存区或者清洗机12盖在槽车2上。

缓存线1运输密封后的槽车2,到达缓存线1第一卸料点4。叉车或agv卸下槽车2运输至发酵区14。

叉车或agv从发酵区14带回一槽车2发酵后的酒醅至沥水线7第二上料点;开盖机器人10,可横跨于沥水线7之上,取下槽车2盖置于清洗机12或者脏盖子缓存区。

霉变检测仪11检测酒醅是否霉变:如果出现霉变,叉车或agv将槽车2卸下运输至霉变区15,经过处理之后再次去发酵区14,之后再次送至沥水线7上进行检查;沥水线7输送无霉变槽车2至沥水线7第二卸料点9。

叉车或agv在第二卸料点9卸下槽车2至下一工艺区,例如吊酒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