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及其降血脂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1443发布日期:2018-11-24 12:1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硫化氢供体型芳氧烷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及其降血脂应用。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密切相关。血脂异常又称高脂血症,是多种原因引起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临床上把高脂血症简单分为以下四类:①高胆固醇血症:单纯的tc水平增高;②高甘油三酯血症:单纯的tg水平增高;③混合型高脂血症:tc和tg水平均增高;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水平降低。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约41%。高脂血症是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动脉粥样硬化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等疾病和死亡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高脂血症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在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理状态下,氧化应激导致内源性抗氧化状态失衡,诱发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小板激活及炎性反等多种病理变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血管老化,进而导致多种心血管系统病变;同时,高脂血症也是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对于病理因素及机制复杂的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控制血脂(降低tg或/和tc)的同时,阻断氧化应激及抗炎等多方面干预更为有效,具有多重活性的药物研发更有意义。硫化氢是近年来发现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对于和维持体内氧化还原稳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硫化氢及其合成代谢系统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调控,如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抗炎等多种心血管效应。

研究表明,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糖患者体内的硫化氢含量明显降低,而外源性补充硫化氢,对于改善上述多种新血管相关病理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现有的硫化氢供体型药物常被用于治疗炎症,氧化应激和癌症等疾病,而鲜有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报道。因此,具有硫化氢释放作用的硫化氢供体型药物是多功能心血管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及其降血脂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的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其中,x选自s、o或nh,r1选自氢、甲基或乙基,r2选自氢、甲基或乙基,r3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n代表0~5的整数。

优选地,所述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包括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的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的可药用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或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的可药用盐在制备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为同时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药物。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为通过缓慢释放硫化氢发挥抗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能力及抗炎的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以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为硫化氢供体片段,对进行衍化,在其结构中引入芳氧烷酸及烷酸酯类结构,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降血脂活性,可同时降低tg与tc,并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能力、抗炎等多重活性。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为具有更强更广谱的降血脂疗效,并通过缓慢释放硫化氢而发挥抗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能力、抗炎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类新型多功能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1对急性高脂小鼠血脂及血清丙二醛的影响;其中,(a)为对tg的影响;(b)为对tc的影响;(c)为对mda的影响;

图2为化合物1对慢性高脂小鼠血清血脂的影响;其中,(a)为对tg的影响;(b)为对tc的影响;(c)为对hdl的影响;(d)为对ldl的影响;

图3为化合物1对慢性高脂小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其中,(a)为对mda的影响;(b)为对sod的影响;(c)为对gsh-px的影响;

图4为化合物1对慢性高脂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其中,(a)为对tnf-α的影响;(b)为对il-6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发明公开的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如通式(ⅰ)所示:

其中:

x选自s、o或nh,r1选自氢、甲基或乙基,r2选自氢、甲基或乙基,r3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n代表0~5的整数。

x选自s、o或nh,优选s。

具体化合物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

5-[4-(1,2-二硫环戊烯-3-硫酮-5-基)苯氧基)]戊酸乙酯(ethyl5-(4-(3-thioxo-3h-1,2-dithiol-5-yl)phenoxy)pentanoate,1)的合成:

将5-(4-羟苯基)-1,2-二硫环戊烯-3-硫酮(0.50g,2.21mmol)、碳酸钾(0.92g,6.65mmol)、碘化钾(0.20g,1.20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30ml)中,加入5-溴戊酸乙酯(0.70g,3.32mmol),加热回流4h,反应完毕,抽滤,萃取,浓缩。柱层析分离(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8/1)得到目的产物5-[4-(1,2-二硫环戊烯-3-硫酮-5-基)苯氧基)]戊酸乙酯,有特殊气味的黄色固体0.5g,收率为63.8%,m.p.84.0℃~86.0℃。

esi-ms:calcd.forc16h18o3s3[m+na]+:377.0,found:377.0

核磁共振谱图数据:1hnmr(400mhz,dmso-d6)δ:7.88~7.84(m,2h,arh),7.76(s,1h,-ch=),7.08~7.04(m,2h,arh),4.8~4.01(m,4h,-och2-),2.38~2.34(t,2h,-ch2co-),1.74~1.67(m,4h,-ch2ch2-),1.19~1.15(t,3h,-ch3)。

表1中其他化合物的制备路线与化合物1合成路线相似,区别在于最后加入的溴代烷酸酯化合物的不同,从而可以得到上述其他的化合物。

实施例2

化合物1的急性降脂动物实验。

本发明的化合物1的药效学通过化合物1对tritonwr-1339所致的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的降血脂作用来实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实验材料

材料:tritonwr-1339(美国sigma公司),非诺贝特(武汉鸿睿试剂有限公司),化合物1(实验室自制)。

动物:昆明小鼠(20.0±2.0g)。

2、实验方法和结果

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

小鼠适应性饲养3天,随机分4组(正常组、模型组、化合物1组和非诺贝特组)每组10只:①空白组,灌胃给予0.5%cmc-na溶液;②模型组,灌胃给予0.5%cmc-na溶液;③化合物1组,灌胃给予化合物113.0mg/kg;④非诺贝特组,灌胃给予非诺贝特13.0mg/kg。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剂量0.5%cmc-na溶液外其余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d,在末次给药前18h,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按照400.0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tritonwr-1339。

在末次给药后6h,各组小鼠均摘眼球取血,将收集到的全血在冰浴上放置1h,然后在4℃条件下3000r/min离心10min得血清,然后按照试剂盒方法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和丙二醛含量。

实验结果:各组急性高脂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见表2和图1。

表2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丙二醛(mda)含量

##表示与空白组相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组相比较p<0.01

化合物1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具有降血脂活性,同时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小鼠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在高脂模型中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实施例3

化合物1的慢性降脂动物实验。

本发明的化合物1的药效学通过化合物1对高脂饲料喂养所致的小鼠慢性高脂血症模型的降血脂作用来实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实验材料

材料:高脂饲料(实验室自制),非诺贝特(武汉鸿睿试剂有限公司),化合物1(实验室自制)。

动物:昆明小鼠(20.0±2.0g)。

2、实验方法和结果

慢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

小鼠适应环境饲养3天后,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组,36只作为高脂饲料组,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而高脂饲料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待小鼠喂养5周后,眼眶采血测定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小鼠血脂指标,判断造模小鼠高血脂模型是否成功。模型成功后,将高脂饲料组按照每组12只共分为3组,包括模型组、化合物1组和非诺贝特组。

其中正常组小鼠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三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按照以下灌胃给药方案继续喂养4周:①空白组,灌胃给予0.5%cmc-na溶液;②模型组,灌胃给予0.5%cmc-na溶液;③化合物1组,灌胃给予化合物113.0mg/kg;④非诺贝特组,灌胃给予非诺贝特13.0mg/kg。在末次给药后6h,各组小鼠均摘眼球取血,将收集到的全血在冰浴上放置1h,然后在4℃条件下3000r/min离心10min得血清,按照试剂盒方法分别测定相关生化指标。

实验结果:化合物1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血脂的影响见表3和图2,化合物1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见表4和图3,化合物1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见表5和图4。

表3化合物1对慢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血脂的影响

注:##表示与空白组相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相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组相比较p<0.01,*表示与模型组相比较p<0.01。

表4化合物1对慢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注:##表示与空白组相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相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组相比较p<0.01。

表5化合物1对慢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注:##表示与空白组相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相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组相比较p<0.01。

化合物1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活性,相同剂量下,降tg活性强于非诺贝特,同时表现出明显的降tc作用;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强于非诺贝特。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是高脂血症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共同病理因素,化合物1可明显减少高脂状态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丙二醛)含量,提高抗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水平,与非诺贝特相比较,化合物1在对抗脂质过氧化及提升内源性抗氧化活性方面更具优势。化合物1可以降低慢性高脂血症小鼠体内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综上可见,急、慢性高脂动物模型均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以5-[4-(1,2-二硫环戊烯-3-硫酮-5-基)苯氧基)]戊酸乙酯(化合物1)为代表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增强抗氧化能力以及抗炎等多重活性。该类化合物与贝特类药物结构近似,能同时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具有广谱降血脂的作用。另外,化合物能并通过缓慢释放硫化氢而发挥抗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能力、抗炎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