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酮和缩醛的不对称氢化方法

文档序号:8908685阅读:1183来源:国知局
缩酮和缩醛的不对称氢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不饱和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领域。
[0002] 发明背景
[0003] 手性化合物为不同应用领域,特别是药物、食品补充剂以及调味剂和芳香剂领域 中重要的产物和中间体,不同立体异构体具有显著不同的性质。一类非常重要的手性化合 物为手性酮和手性醛。
[0004] 特别重要的是用于合成芳香成分以及用于维生素,特别是用于生育酚和维生素 Kl 的手性酮。
[0005] 天然生育酚带有具有3个R构型立体异构中心的侧链。从(R,R)-异植醇或(R, 幻-植醇开始来合成(21?,4'1?,8'1〇-(1-生育酚的合成路线是可行的。然而,由于(21?,4'1?, 8' R)-生育酚和(R,R)-植醇的天然源非常有限,因此市场上分别对于(2R,4' R,8' R)-生 育酚和(R,R)-异植醇的有效合成有强烈的需求,而手性酮或手性醛对于其合成而言是重 要的中间体。
[0006] 已知使用手性过渡金属络合物进行不饱和酮的不对称氢化可获得手性酮。一类重 要的手性过渡金属络合物是手性铱络合物。
[0007] 例如,WO 2006/066863 Al公开了一种适于对烯烃不对称氢化的特定类型的手性 铱络合物,其在以高转化率形成氢化酮的过程中表现出高立体选择性。然而,铱络合物需要 相对于待氢化的不饱和化合物以相对高的量使用。由于铱络合物的价格高,在商业上有吸 引力的是使用尽可能少的铱络合物,同时保持高转化率和良好立体选择性。
[0008] 发明概述
[0009] 因此,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系统,其用于提高铱络合物在通过分子氢进行的 不对称氢化中的效率。
[0010] 意外的是已发现,此问题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方法或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组合物来解决。
[0011] 此方法提供与已知方法相比可使用显著较低量的手性铱络合物,而仍获得高转化 率和高立体选择性的可行性。
[0012] 还进一步发现,联合特定的添加剂和/或卤化溶剂甚至显著地进一步提高手性铱 络合物的效率。
[0013]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为另外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是从属 权利要求的主题。
[0014] 发明详述
[0015]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至少一种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通过分子氢对不 饱和酮的缩酮或不饱和醛的缩醛进行不对称氢化,以生成具有至少一个立体异构碳中心的 缩酮或缩醛的方法。
[0016] 在本文件中术语"彼此独立地"是指在取代基、部分或基团的上下文中,相同指 定的取代基、部分或基团可在同一分子中同时以不同的含义出现。
[0017] "Cx_y-烷基"基团是包含X至y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即,例如Cp 3-烷基基团是包 含1至3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烷基基团可为直链或支链。例如,-CH(CH3)-CH 2-CH3被视为 C4-烷基基团。
[0018] "cx_y-亚烷基"基团是包含X至y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基团,即,例如(: 2-(:6亚烷 基基团是包含2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亚烷基基团可为直链或支链的。例如,基 团-CH (CH3) -CH2-被视为C3-亚烷基基团。
[0019] 在本文件中"酚醇"是指羟基与芳族基团直接结合的醇。
[0020] 本文件中使用的术语"(R,R)-异植醇"是指(3RS,7R,11R)-3,7,11,15-四甲基 十六碳 _1_稀_3_醇)。
[0021] 本文件中使用的术语"(R,R)-植醇"是指(2E,7R,11R)-3,7,11,15-四甲 基_2_十六碳稀-1-醇)。
[0022] 如本文件中所用,以"聚/多"起始的物质名称是指在形式上每分子包含两个或更 多个相应官能团的物质。
[0023] 如本文件中使用时,术语"立体异构中心"是携带多个如下基团的原子,这些基团 中的任何两个基团之间的互换导致产生立体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是这样的异构分子,该异 构分子具有相同分子式和键合原子的顺序(构成)但它们的原子在空间上的三维取向不 同。
[0024] 立体异构中心处的构型被定义为R或S。立体化学中的R/S概念和确定绝对构型 的规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0025] 在本文件中,任何单虚线均表示取代基与分子的其余部分结合的键。
[0026] 顺式/反式异构体为在双键处具有不同取向的构型异构体。在本文件中,术语"顺 式"的使用等同于"Z"(反之亦然),并且"反式"的使用等同于"E"(反之亦然)。因此,例 如,术语"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等同于术语"E/Z异构化催化剂"。
[0027] "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是能够将顺式异构体(Z-异构体)异构化成顺式/反 式异构体混合物(E/Z异构体混合物)或将反式异构体(E-异构体)异构化成顺式/反式 异构体(E/Z异构体混合物)的催化剂。
[0028] 术语"E/Z"、"顺式/反式"和"R/S"分别表示E和Z的混合物、顺式和反式的混合 物以及R和S的混合物。
[0029] 在整个文件中,术语"异构化"应被理解为限于顺式/反式异构化。
[0030] "完全饱和"的酮、醛、缩醛或缩酮为其中所有碳-碳双键已通过不对称氢化而氢化 的不饱和酮、醛、缩醛或缩酮。
[0031] 在本文件中,"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被定义为MM_(Olefinically)不饱和的 酮或醛,即所述酮或醛在其化学结构中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前手 性碳-碳双键。
[0032] 不对称氢化的"测定收率"(assay yield)在本申请中是完全饱和的酮或醛或缩 酮或缩醛的分子数与将经受氢化的不饱和酮或醛或缩酮或缩醛的分子数的摩尔比。
[0033] 如果符号或基团的相同标记存在于数个式中,则在本文件中,一个具体的式的语 境中对所述基团或符号所做的定义也适用于包括所述相同标记的其他式。
[0034] 不饱和酮或酸
[0035] 不饱和醛或不饱和酮在其化学结构中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并且具有至少一 个前手性碳-碳双键。
[0036]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为在对于C = 0基团的α,β-位具有 碳-碳双键的酮或醛。
[0037]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为在对于C = 0基团的γ,δ -位具有 碳-碳双键的酮或醛。
[0038] 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可在对于C = 0基团的α,β -位具有碳-碳双键以及在γ, δ-位具有碳-碳双键。
[0039] 如果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或其缩酮或缩醛具有不止一个前手性碳-碳双键,此类 化合物可具有相同的("全Ζ"或"全Ε")Ε/Ζ构型或具有不同的Ε/Ζ构型(如EZ或ΖΕ)。 就本发明的目的而言,可取的是仅那些在所有前手性碳-碳双键处具有E-构型的异构体以 及那些在所有前手性碳-碳双键处具有Z-构型的异构体经受不对称氢化。优选的是,使在 同一分子中于前手性碳-碳双键处具有不同Ε/Ζ构型的经受所述前手性碳-碳双键的顺式 /反式异构化的步骤。此顺式/反式异构化在顺式/反式异构化催化剂,特别是有机硫化合 物(特别是聚硫醇)或一氧化氮的存在下进行。这允许不期望的异构体转化成在对应的前 手性双键处具有全E或全Z构型的此类异构体。
[0040] 优选地,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具有式(I)或(II)
[0041]
[0042] 其中Q表示H或CH3, m和ρ彼此独立地表示3的数值,前提条件是m和ρ之和为 0至3,并且其中波形线表示碳-碳键,其连接至相邻的碳-碳双键以使所述碳-碳双键呈 Z-构型或E-构型,并且其中式(I)和(II)中由si和s2表示的亚结构可呈任何顺序;
[0043] 并且其中式(I)和(II)中具有虚线的双键(=)表示碳-碳单键或碳-碳双键;
[0044] 并且其中?表示立体异构中心。
[0045] m和ρ之和优选地为0至2,特别为0或1。
[0046] 因此,式(I)或(II)的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可为单独的物质或不同立体异构体的 混合物,所述立体异构体在由?标记的立体异构中心处或在与波形键附接的双键处具有不 同取向。然而,优选的是式(I)或(II)的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为在立体异构中心和双键 处具有特定构型的单个立体异构体。优选的是,立体异构中心处的构型为R-构型。如果 P多2,优选的是由令标记的所有不同立体异构中心具有相同的构型,即全部为S-构型或全 部为R-构型,优选地,全部呈R-构型。
[0047] 特别优选的是具有式(II)的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特别是选自6,10-二甲基 十一碳 _3, 5,9-三烯-2-酮、6,10-二甲基-^^一碳-5,9-二烯-2-酮、6,10-二甲基^^一 碳條酬、6, IO- 二 甲基十一碳_3-條酬、6, IO- 二 甲基十一碳_3, 5- 二 條酬、 6.10.14- 三甲基十五碳-5,9,13-三烯-2-酮、6,10,14-三甲基十五碳-5,9-二烯-2-酮、 6.10.14- 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和(R) -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以及 所有它们的可能的E/Z-异构体。
[0048] 最优选地,具有式(II)的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选自3, 7-二甲基辛-6-烯醛、 3, 7-二甲基辛-2,6-二烯醛、3, 7-二甲基辛-2-烯醛、6,10-二甲基^^一碳-3, 5,9-三 烯-2-酮、6,10-二甲基^^一碳-5,9-二烯-2-酮、6,10-二甲基^^一碳 _5_ 烯-2-酮、6, 10-二甲基^^一碳-3-烯-2-酮、6,10-二甲基^^一碳-3, 5-二烯-2-酮、6,10,14-三甲基 十五碳-5,9,13-三烯-2-酮、6,10,14-三甲基十五碳-5,9-二烯-2-酮、6,10,14-三甲基 十五碳-5-烯-2-酮和(R)-6,10,14-三甲基十五碳-5-烯-2-酮以及所有它们的可能的 E/Z-异构体。
[0049] 不饱和酮或醛的缩酮或缩酸
[0050] 由酮形成缩酮或由醛形成缩醛本身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0051] 不饱和酮的缩酮可优选地由上述不饱和酮和醇形成。不饱和醛的缩醛可优选地由 上述不饱和醛和醇形成。
[0052]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是,存在缩醛或缩酮的替代合成路线。原则 上,缩酮和缩醛还可通过用原酸酯处理酮或醛或通过反式缩酮化来形成,例如公开于如 P6rio 等人的 Tetrahedron Letters,Vol. 38,45, 7867-7870,1997 或 Lorette 的 J. Org. Chem. 1960,521-525中,这两篇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0053] 因此,缩酮或缩醛优选地由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的缩醛和醇形成或者通过用原酸 酯处理酮或醛或通过反式缩酮化或通过反式缩醛化来形成。
[0054] 优选地,缩酮或缩醛由上述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形成,特别是由式(I)或(II)的 不饱和酮或不饱和醛,以及醇形成。
[0055] 用于缩酮或缩醛形成的醇原则上可为任何醇,即,醇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羟基基团。 醇可为酚醇或脂族或脂环族醇。
[0056] 然而优选地,醇具有一个羟基基团(=一醇)或两个羟基基团(=二醇)。
[0057] 如果醇具有一个羟基基团,则醇优选地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醇。特别地,具 有一个羟基基团的醇选自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 丁醇、2-甲基-1-丙醇、2- 丁醇、 戊烷-1-醇、3-甲基丁烷-1-醇、2-甲基丁烷-1-醇、2, 2-二甲基丙-1-醇、戊烷-3-醇、戊 烷-2-醇、3-甲基丁烷-2-醇、2-甲基丁 -2-醇、己烷-1-醇、己烷-2-醇、己烷-3-醇、2-甲 基-1-戊醇、3-甲基-1-戊醇、4-甲基-1-戊醇、3-甲基-2-戊醇、4-甲基-2-戊醇、2-甲 基-3-戊醇、2, 2-二甲基-1- 丁醇、2, 3-二甲基-1- 丁醇、3, 3-二甲基-1- 丁醇、3, 3-二甲 基_2_ 丁醇、2-乙基-1- 丁醇,以及庚醇、辛醇和卤代C1-C8-烷基醇特别是2, 2, 2-二氟乙 醇的全部结构异构体。特别合适的是伯醇或仲醇。优选地,将伯醇用作具有一个羟基基团 的醇。特别地,将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 丁醇、2- 丁醇或2,2,2-三氟乙醇,优选甲 醇、乙醇、1-丙醇、1- 丁醇或2, 2, 2-三氟乙醇用作具有一个羟基基团的醇。
[0058]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醇为二醇,从而具有两个羟基。优选地,二醇选自乙烷-1, 2-二醇、丙烷 _1,2-二醇、丙烷 _1,3-二醇、丁烧-I,4-二醇、丁烧 _1,3-二醇、丁烧 _1,2-二 醇、丁烧_2, 3- 二醇、2-甲基丙烷-1,2- 二醇、2, 2- 二甲基丙烷_1,3- 二醇、1,2- 二甲基丙 烷-1,3-二醇、苯-1,2-二醇和环己烷-1,2-二醇。就两种环己烷-1,2-二醇而言,优选的 立体异构体为顺式 -环己烧_1,2_二醇(=顺-环己烧_1,2_二醇)。
[0059]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两个羟基基团与两个相邻的碳原子结合,因此这些二醇为邻 二醇。邻二醇形成缩酮或缩醛中的5元环。
[0060] 特别合适的是选自以下的邻二醇:乙烧-1,2_二醇、丙烷_1,2_二醇、丁烧_1, 2- 二醇、丁烧_2, 3- 二醇、2-甲基丙烷-1,2- 二醇、苯-1,2- 二醇和顺式-环己烧_1,2- _. 醇,特别是乙烧_1,2-二醇。
[0061] 另一些特别合适的是这样的二醇,其中羟基基团被3个碳原子分隔,并从而形成 缩酮或缩醛中的非常稳定的6元环。特别合适的这种二醇为丙烷-1,3-二醇、丁烷-1,3-二 醇、2 -甲基丙烷-1,3- 二醇、2-甲基丁烧-1,3- 二醇、2, 2- 二甲基_丙烷_1,3- 二醇、1, 2-二甲基丙烷-1,3-二醇、3-甲基戊烷-2,4-二醇和2-(羟甲基)环己醇。
[0062] 优选地,将伯醇用作二醇。
[0063] 特别合适的醇为卤代C1-C8-烷基醇,优选2, 2, 2-三氟乙醇,或者二醇,所述二醇选 自乙烧_1,2_二醇、丙烷_1,2_二醇、丙烷-1,3_二醇、丁烧_1,4_二醇、丁烧_1,3_二醇、丁 '1% -1,2- 二醇、丁烧 _2, 3- 二醇、2-甲基丙烷-1,2- 二醇、2-甲基丙烷-1,3- 二醇、2, 2- _. 甲基丙烷-1,3-二醇、1,2_二甲基丙烷-1,3-二醇、3-甲基戊烷_2,4_二醇和2-(羟甲基) 环己醇、苯-1,2-二醇和环己烷-1,2-二醇的醇。
[0064] 用于缩醛或缩酮形成的反应条件和化学计量学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 知的。特别地,缩醛或缩酮在酸的影响下形成。
[0065] 不饱和酮的优选缩酮或不饱和醛的优选缩醛具有式(XI)或(XII)
[0067] 式(XI)和(XII)中的基团和符号的含义与先前针对式(I)和(II)所定义的含义 相同。
[0068] Q1和Q 2单独地或均表示C ^Cltl烷基基团或卤代C ^Cltl烷基基团;
[0069] 或一起形成C2-C6亚烷基基团或C 6_(:8亚环烷基基团。
[0070] Q1和Q 2特别表示
[0071] 直链C1-Cltl烷基基团或氟代直链C ^Cltl烷基基团,优选地直链C ^仏烷基基团 或_〇120&基团
[0072] 或式
[0074] 其中Q3、Q4、Q5和Q 6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基团。
[0075] 优选地,式(XI)或(XII)的缩酮或缩醛为(E)-2-(4,8-二甲基壬-3,7-二 條-1-基)_2,5,5_ 二甲基 _1,3_ 二嚼烧、(E)_2,6_ 二甲基 _10,10_ 双(2,2,2_ 二氣乙氧 基)十一碳-2,6_ 二條、(E) _2_ (4,8_ 二甲基壬 _3_ 條-1-基)_2, 5, 5_ 二甲基 _1,3_ 二 噁烷、(E)-6,10-二甲基-2,2-双(2,2,2_三氟乙氧基)^^一碳-5-烯、(E)-2,5, 5-三甲 基(4,8,12-二甲基十二碳條基)-1,3- 一噁烧、(R,E)-2, 5, 5-二甲基(4, 8,12-三甲基十三碳-3-烯-1-基)-1,3-二噁烷、(E)-6,10,14-三甲基-2, 2-双(2, 2, 2- 三氟乙氧基)十五碳-5-烯、(R,E)-6,10,14-三甲基_2,2_双(2,2,2_三氟乙氧基) 十五碳_5_條、(Z) _2_ (4,8_二甲基壬_3, 7_二條-1-基)_2, 5, 5_二甲基_1,3_二噁烧、 (Z)-2,6-二甲基-10,10-双(2,2,2_三氟乙氧基)^^一碳_2,6_二烯、(Ζ)-2_(4,8_二甲基 壬 -3_ 條-1-基)_2, 5, 5_ 二甲基 _1,3_ 二嚼烧、⑵ _6,10-二甲基 _2, 2_ 双(2, 2, 2_ 二氣 乙氧基)十一碳_5-條、(Z)-2, 5, 5-二甲基(4,8,12-二甲基十二碳條基)-1, 3- 一噁烧、(R,Ζ)-2, 5, 5-二甲基-2-(4,8,12_ 二甲基十二碳-3-條 _1-基)-1,3- 一Λ惡 烷、2,5,5-三甲基-2-((3E,7E)-4,8,12-三甲基十三碳-3,7,ll-三烯-1-基)-l,3-二 噁烷、(6Ε,10Ε)-2,6,10-三甲基-14,14-双(2, 2, 2-三氟乙氧基)十五碳-2,6,10-三 烯、2,5,5-三甲基-2- ((3Ε,7Ε) -4,8,12-三甲基十三碳-3,7-二烯-1-基)-1,3-二噁烷、 (5Ε,9Ε)-6,10,14-三甲基-2,2-双(2,2,2_三氟乙氧基)十五碳-5,9-二烯、2,5,5_三甲 基-2- ((3Ζ,7Ε) -4,8,12-三甲基十三碳-3, 7,11-三烯-1-基)-1,3-二噁烷、2, 5, 5-三甲 基-2- ((3Ε,7Ζ) -4,8,12-三甲基十三碳-3, 7,11-三烯-1-基)-1,3-二噁烷、2, 5, 5-三甲 基-2- ((3Ζ,7Ζ) -4,8,12-三甲基十三碳-3, 7,11-三烯-1-基)-1,3-二噁烷、(6Ζ,10Ε) -2, 6,10_三甲基-14,14-双(2,2,2_三氟乙氧基)十五碳-2,6,10-三烯、(6Ε,10Ζ)-2,6, 10-三甲基-14,14-双(2,2,2-三氟乙氧基)十五碳-2,6,10-三烯、(6Ζ,10Ζ)-2,6,10-三 甲基-14,14-双(2,2,2_三氟乙氧基)十五碳-2,6,10-三烯、2,5,5_三甲基-2-((3Ζ, 7Ε) -4,8,12-三甲基十三碳-3, 7-二烯-1-基)-1,3-二噁烷、2, 5, 5-三甲基-2- ((3Ε, 7Ζ) -4,8,12-三甲基十三碳-3, 7-二烯-1-基)-1,3-二噁烷、2, 5, 5-三甲基-2- ((3Ζ, 7Ζ) -4,8,12-三甲基十三碳-3, 7-二烯-1-基)-1,3-二噁烷、(5Ζ,9Ε) -6,10,14-三甲基-2, 2-双(2, 2, 2-三氟乙氧基)十五碳-5,9-二烯、(5Ε,9Ζ)-6,10,14-三甲基-2, 2-双(2, 2, 2-三氟乙氧基)十五碳_5,9_二烯、(5Ζ,9Ζ)-6,10,14-三甲基_2,2_双(2,2,2_三氟乙 氧基)十五碳-5,9-二烯、(E)-2-(2,6-二甲基庚-1-烯-1-基)-5, 5-二甲基-1,3-二噁 烧、(Ε)_3,7_ 二甲基 _1,1_ 双(2,2,2_ 二氣乙氧基)辛 _2_ 條、(Ε)_3,7_ 二甲基 _1,1_ 双 (2,2,2_ 二氣乙氧基)辛 _2,6_ 二條、(Ζ)-2_(2,6_ 二甲基庚-1-條-1-基)_5,5_ 二甲 基 _1,3_ 二嚼烧、⑵ _3, 7_ 二甲基 _1,1-双(2, 2, 2_ 二氣乙氧基)辛 _2_ 條、(Z) _3, 7_ 二 甲基_1,1_双(2,2,2_二氣乙氧基)辛_2,6_二條、2,6_二甲基_8,8_双(2,2,2_二氣 乙氧基)辛_2_條、(R)_2,6_二甲基_8,8_双(2,2,2_二氣乙氧基)辛_2_條、2_((1Z, 3E) -4,8-二甲基壬-1,3, 7-二條基)-2, 5, 5-二甲基-1,3-二Il惡烧、2- ((1E,3Z) -4, 8-二甲基壬-1,3,7-二條基) -2,5,5-二甲基-1,3-二噁烧、2- ((1Z,3Z) -4,8-二甲基 壬-1,3, 7-三烯-1-基)-2, 5, 5-三甲基-1,3-二噁烷、(6Z,8E) -2,6-二甲基-10,10-双 (2,2,2_ 三氟乙氧基)^^一碳-2,6,8-三烯、(6E,8Z)-2,6-二甲基-10,10-双(2,2,2_ 三 氟乙氧基)十一碳-2,6,8-三烯、(62,82)-2,6-二甲基-10,10-双(2,2,2-三氟乙氧基) 十一碳 _2,6,8-二條、(Z) -2, 5- 一甲基(4,8,12-二甲基十二碳條基)-1, 3- 一噁烧、(R,Z)-2, 5- 一甲基(4,8,12-二甲基十二碳條基)-1,3- 一噁烧、 (Z)-6,10,14-三甲基-2,2-双(2,2,2_ 三氟乙氧基)十五碳-5-烯、(R,Z)-6,10,14-三 甲基-2, 2_双(2, 2, 2_二氣乙氧基)十五碳_5_條、2_甲基_2_((3E,7E)_4,8,12-二甲 基十二碳 _3,7- -條基)-1,3- -氧戊环、2-甲基((3Z,7Z)-4,8,12-二甲基十二 碳 _3, 7_ 二條-1-基)_1,3_ 二氧戊环、2_ 甲基 _2_((3E,E)_4,8,12-二甲基十二碳 _3, 7, 11-三烯-1-基)-1,3-二氧戊环、2-甲基-2- ((3Z,7Z) -4,8,12-三甲基十三碳-3, 7,11-三 烯-1-基)-1,3-二氧戊环和(Z) -2- (4,8-二甲基壬-3-烯-1-基)-2-甲基-1,3-二氧戊 环。
[0076] 不对称氢化
[0077] 在至少一种手性铱络合物的存在下通过分子氢对不饱和酮的缩酮或不饱和醛的 缩醛进行不对称氢化。
[0078] 手性铱络合物是具有与中心铱原子配位的有机配体的化合物。手性铱络合物的手 性归因于配体的手性或配体的空间排列。由络合物化学可熟知手性的概念。配体可为单齿 配体或多齿配体。优选地,与铱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体为螯合配体。
[0079] 对于本发明,已证实特别是以下的手性铱络合物是非常合适的,其具有连接铱中 心原子的配体并且确切的这种配体之一是带有立体异构中心的有机配体,特别是带有立体 异构中心的螯合配体。
[0080] 优选的是,手性铱络合物与具有作为配位原子的N和P的螯合有机配体结合以 及与两个烯烃或具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二烯结合,因此手性铱络合物优选地具有下式 (III-O)
[0081]
[0082] 其中
[0083] P-Q-N表示包含立体异构中心的螯合有机配体或具有平面或轴向手性并且具有作 为与络合物的铱中心的结合位点的氮和磷原子;
[0084] Y1、Y2、Y3和Y 4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 i_12_烷基、C5_1(|-环烷基或芳族基团;或它们 中的至少两个一起至少形成具有至少2个碳原子的二价桥连基团;并且
[0085] 丫0为阴离子,特别是选自卤化物、PF6JbF6'四(3,5_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 根(BArF-)、BFp全氟磺酸根,优选 F3C-SO3-或 F 9C4-S03-;C10 Al (OC6F5) Al (0C (CF3) 3) 4' N (SO2CF3)疒 N (SO2C4F9) 2-和 B (C 6F5)
[0086] 在配体P-Q-N的化学式中氮和磷原子优选地被2至5个原子,优选被3个原子分 隔。
[0087] 螯合有机配体 P-Q-N 优选地选自式(III-Nl)、(III-N2)、(III-N3)、(III-N4)、 (III-N5)、 (III-N6)、 (III-N7)、 (III-N8)和(III-N9)
[0089] 其中G1表示C1-C4-烷基、C5_7_环烷基、金刚烷基、苯基(任选地被一至三个C^ 5-烷 基、Cp4-烷氧基、Cp4-全氟烷基基团和/或一至五个卤素原子所取代))、苄基、1-萘基、2-萘 基、2-呋喃基基团;
[0090] G2、G3和G4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 i-C;-烷基、c5_7-环烷基、金刚烷基、苯基(任 选地被一至三个Ch-Xh-烷氧基、Cg-全氟烷基基团和/或一至五个卤素原子所取代))、 苄基、1-萘基、2-萘基、2-呋喃基基团;
[0091] X1和X2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C 烷基、c 5_7-环烷基、金刚烷基、苯基(任选地被 一至三个Cp5-烷基、CV4-烷氧基、Cp4-全氟烷基基团和/或一至五个卤素原子所取代))、 苄基、1-萘基、2-萘基、2-呋喃基或二茂铁基;
[0092] Ph表不苯基;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