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924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箱体内设有第一尼龙网管和设于第一尼龙网管内部的复合隔层,复合隔层包括第二尼龙网管、有机玻璃管和第三尼龙网管,有机玻璃管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第一尼龙网管和复合隔层将所述箱体分割成菌丝室、缓冲室和根室,菌丝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环形隔板,缓冲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环形隔板,根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根室隔板,根室隔板上开设有根室隔板孔,根室隔板孔内穿接有两端开口的培养管。本实用新型能够减缓土壤中的元素在菌丝室和根室之间的移动速率,有利于研究AMF菌丝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
【专利说明】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丛枝菌根真菌(AMF)是自然界长期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共生体系。AMF需要从宿主植物中获得光合产物,而植物则利用AMF庞大的菌丝网络来获取其必需的矿质营养。
[0003]为了研究AMF菌丝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常常需要将植物根和AMF区分开,然而,现有的培养装置多为一层尼龙网,土壤中的一些移动性强的元素仍能很快地从菌丝室移动到根室,不以利于研究AMF菌丝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含一层尼龙网的培养装置中,土壤中的一些移动性强的元素仍能很快地从菌丝室移动到根室,不以利于研究AMF菌丝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尼龙网管和复合隔层,所述箱体的内部底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并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凹槽的外径,所述第一尼龙网管插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复合隔层插接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复合隔层包括第二尼龙网管、有机玻璃管和第三尼龙网管,并且所述有机玻璃管套接于所述第二尼龙网管的外部,所述第三尼龙网管套接于所述有机玻璃管的外部,所述有机玻璃管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尼龙网管和所述复合隔层将所述箱体分割成外层菌丝室、中间层缓冲室和内层根室,所述菌丝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环形隔板,所述缓冲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环形隔板,所述根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根室隔板,所述根室隔板上开设有根室隔板孔,所述根室隔板通过根室隔板孔接通有两端开口的培养管。
[0006]优选的,所述箱体、第一尼龙网管、第二尼龙网管、有机玻璃管和第三尼龙网管均为圆柱形。
[0007]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有箱体通气孔。
[0008]优选的,所述菌丝室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另一个内侧壁上与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并且所述第一环形隔板设于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和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上;
[0009]所述缓冲室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另一个内侧壁上与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并且第二环形隔板设于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和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上;
[0010]所述根室内还横向设置有环形支板,所述环形支板内边缘设有向上的环形凸起块,并且所述环形凸起块与所述第二尼龙网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侧壁凹槽,所述根室隔板的边缘设有向下的环形凸缘,并且所述根室隔板通过环形凸缘卡接于所述侧壁凹槽内。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第一环形隔板、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第二环形隔板、环形支板、根室隔板以及培养管组成一个重复模块,所述重复模块的数量为2个,并且所述重复模块沿箱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0012]所述根室隔板上根室隔板孔的数量为2个,所述培养管为可伸缩的培养管。
[0013]本实用新型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设置了多个尼龙网,能够减缓土壤中的元素在菌丝室和根室之间的移动速率,有利于研究AMF菌丝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AMF菌丝从圆心向四周延伸生长,克服了AMF菌丝只能沿一个方向延伸生长的问题;通过设置重复模块,使得每个种子的根系及其共生的AMF菌丝可以在各自相对独立的环境内生长,减少了不同植株之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的纵切面示意图。
[0016]图中,100.箱体,101.第一环形凹槽,102.第二环形凹槽,200.第一尼龙网管,300.第二尼龙网管,301.有机玻璃管,302.第三尼龙网管,303.环形支板,400.第一环形隔板,500.第二环形隔板,600.根室隔板,601.培养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8]—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具体如图1-2所示,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100,所述箱体100的内设有第一尼龙网管200和复合隔层,且第一尼龙网管200和复合隔层垂直于箱体100的底面,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底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01和第二环形凹槽102,并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01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凹槽102的外径,所述第一尼龙网管200插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01内,所述复合隔层插接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02内,所述复合隔层包括第二尼龙网管300、有机玻璃管301和第三尼龙网管302,并且所述有机玻璃管301套接于所述第二尼龙网管300的外部,所述第三尼龙网管302套接于所述有机玻璃管301的外部,并且所述有机玻璃管301紧贴第二尼龙网管300的外壁设置,第三尼龙网管302紧贴有机玻璃管301的外壁设置,所述有机玻璃管301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尼龙网管200和所述复合隔层将所述箱体100分割成外层菌丝室、中间层缓冲室和内层根室,所述菌丝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环形隔板400,并且所述第一环形隔板400宽度略小于菌丝室的宽度,所述缓冲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环形隔板500,并且所述第二环形隔板500宽度略小于缓冲室的宽度,所述根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根室隔板600,并且所述根室隔板600宽度略小于根室的宽度,所述根室隔板600上开设有根室隔板孔,所述根室隔板600通过根室隔板孔接通有两端开口的培养管601,即培养管601穿过根室隔板孔,并将根室隔板600的上部和下部接通。
[0019]优选的,所述箱体100、第一尼龙网管200、第二尼龙网管300、有机玻璃管301和第三尼龙网管302均为圆柱形。
[0020]优选的,所述箱体100上设有若干箱体通气孔。
[0021]本实用新型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通过第一尼龙网管200和复合隔层将箱体100分割成植物根室、缓冲室和菌丝室,植物根室用于培养植物根系,缓冲室和复合隔层可以减缓养分以及元素在植物根室和菌丝室之间流动,防止植物根系通过,同时只允许AMF菌丝自由穿过,由于所述箱体100、第一尼龙网管200、第二尼龙网管300、有机玻璃管301和第三尼龙网管302均为圆柱形,AMF菌丝可从圆心向四周延伸生长,打破了 AMF菌丝只能沿一个方向延伸生长的传统,增加了延伸生长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用的时候,先向装置内填充培养基质,然后将植物种子放于培养管601内,进行培养即可,由于培养管601穿过根室隔板600,且根室隔板600可拆卸,所以培养管601连同根室隔板600—起可拆卸,方便接种,也方便了装置的清洗。
[0022]此外,通过设置第一环形隔板400和第二环形隔板500,使植物根系和AMF菌丝的生长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不易受外界杂质的干扰。另外,由于复合隔层包括第二尼龙网管300、有机玻璃管301和第三尼龙网管302,且有机玻璃管301上设有若干透气孔,从而形成了一个空气隔层,该空气隔层在阻止植物根系通过的同时,允许AMF菌丝自由穿过,另一方面,能够减缓土壤中的元素在根室和菌丝室之间流动速率。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拆卸方便,所述第一环形隔板400、第二环形隔板500和根室隔板600采用具有韧性的材质制作,比如钢片、铁片等。
[0024]优选的,所述菌丝室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另一个内侧壁上与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并且所述第一环形隔板400设于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和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上;
[0025]所述缓冲室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另一个内侧壁上与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并且第二环形隔板500设于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和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上;
[0026]所述根室内还横向设置有环形支板303,所述环形支板303内边缘设有向上的环形凸起块,并且所述环形凸起块与所述第二尼龙网管3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侧壁凹槽,所述根室隔板600的边缘设有向下的环形凸缘,并且所述根室隔板600通过环形凸缘卡接于所述侧壁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一环形隔板400、第二环形隔板500和根室隔板600可拆卸,且根室隔板600的连接稳定性较高,方便了获取最终的实验材料和清洗装置。
[0027]优选的,所述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第一环形隔板400、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第二环形隔板500、环形支板303、根室隔板600以及培养管601组成一个重复模块,所述重复模块的数量为2个,所述重复模块沿箱体100的轴向间隔设置;两个重复模块将箱体100分割成上层空气、中间培养室和下层培养室,所述根室隔板600上根室隔板孔的数量为2个,所述培养管601为可伸缩的培养管,培养管601可以由套接或者螺接的短管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时,根据需要调节培养管的长度,位于上层的培养管只穿过上层的根室隔板孔,将上层空气与中间培养室接通,位于下层的培养管同时穿过下层的根室隔板孔及上层的根室隔板孔,将上层空气与下层培养室接通,且下层未连接培养管的根室隔板孔通过橡胶片封口。从而使得每个种子的根系及其共生的AMF菌丝可以在各自相对独立的环境内生长,彼此之间互不干扰。需要说明的是,橡胶片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具有封口功能的部件。
[0028]综上,本实用新型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设置了多个尼龙网,能够减缓土壤中的元素在菌丝室和根室之间的移动速率,有利于研究AMF菌丝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AMF菌丝从圆心向四周延伸生长,克服了AMF菌丝只能沿一个方向延伸生长的问题;每个种子的根系及其共生的AMF菌丝可以在各自相对独立的环境内生长,减少了不同植株之间的干扰。
[0029]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有第一尼龙网管(200)和复合隔层,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底面上分别开设有相同圆心的第一环形凹槽(101)和第二环形凹槽(102),并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01)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凹槽(102)的外径,所述第一尼龙网管(200)插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01)内,所述复合隔层插接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02)内,所述复合隔层包括第二尼龙网管(300)、有机玻璃管(301)和第三尼龙网管(302),并且所述有机玻璃管(301)套接于所述第二尼龙网管(300)的外部,所述第三尼龙网管(302)套接于所述有机玻璃管(301)的外部,所述有机玻璃管(301)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尼龙网管(200)和所述复合隔层将所述箱体(100)分割成外层菌丝室、中间层缓冲室和内层根室,所述菌丝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环形隔板(400),所述缓冲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环形隔板(500),所述根室内横向设置有可拆卸的根室隔板(600),所述根室隔板(600)上开设有根室隔板孔,所述根室隔板(600)通过根室隔板孔接通有两端开口的培养管(6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第一尼龙网管(200)、第二尼龙网管(300)、有机玻璃管(301)和第三尼龙网管(302)均为圆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上设有箱体通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丝室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另一个内侧壁上与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并且所述第一环形隔板(400)设于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和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上; 所述缓冲室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另一个内侧壁上与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并且第二环形隔板(500)设于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和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上; 所述根室内还横向设置有环形支板(303),所述环形支板(303)内边缘设有向上的环形凸起块,并且所述环形凸起块与所述第二尼龙网管(3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侧壁凹槽,所述根室隔板(600)的边缘设有向下的环形凸缘,并且所述根室隔板(600)通过环形凸缘卡接于所述侧壁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菌丝室环形凸板、第二菌丝室环形凸板、第一环形隔板(400)、第一缓冲室环形凸板、第二缓冲室环形凸板、第二环形隔板(500)、环形支板(303)、根室隔板(600)以及培养管(601)组成一个重复模块,所述重复模块的数量为2个,并且所述重复模块沿箱体(100)的轴向间隔设置; 所述根室隔板(600)上根室隔板孔的数量为2个,所述培养管(601)为可伸缩的培养管。
【文档编号】C12M1/00GK205616871SQ201620293030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3日
【发明人】李侠, 王润梅, 杨俊霞
【申请人】山西大同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