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533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条状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食品容器用条状带,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强有力地贴合在容纳液体食品的包装容器内中的包装材的重合部的条状带。
背景技术
以前,容纳牛奶类、果汁、酒类、可乐、咖啡等液体食品的包装容器多数是由纸、条状带、金属箔、金属沉积膜等组合的层压体材料构成的包装材折叠形成。该折叠的包装材的边缘部是被重合熔融,但是液体食品不会从重合部漏出,也不会渗透至包装容器外,包装容器内的重合部是通过条状带强有力地贴合在一起。
作为该条状带,例如可以使用在以极性树脂为成分的中心层的两面上层合由聚烯烃构成的聚烯烃层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心层和聚烯烃层的至少之一实施涂布锚底层处理之后,在中心层的两面上层合聚烯烃层。作为用于实施所述涂布锚底层处理的锚固剂,通常使用通过将聚酯类树脂等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的热固化性粘合剂。
但是,当使用通过对所述中心层和聚烯烃层的至少之一实施涂布锚底层处理形成的条状带时,因为条状带的断面吸收液体食品,所以粘合力变小,在伴随着急剧加热和冷却地使用包装容器的场合,粘合力变得更小。结果,中心层和聚烯烃层剥离,由此条状带导致包装容器内的液体食品的保护功能降低。而且,所述构成的条状带的热稳定性和氧气阻隔性是低的。
另外,因为所述锚固剂含有有机溶剂,所以在实施涂布锚底层处理时,在所述中心层的两面上层合聚烯烃层时等的情况下,有机溶剂放散出来,使自然环境、工作环境恶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所述以前的条状带的问题点,提供一种粘合力不变小,不造成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恶化的条状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条状带具有以极性树脂为成分的中心层、和在该中心层的两面上通过粘合层层合的至少一层聚烯烃层。
而且,所述粘合层是以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无规共聚物为成分。
这时,条状带是由中心层和至少一层的聚烯烃层构成,所以粘合力变大,不仅可以增大中心层和聚烯烃层之间的层间强度,而且也可使得耐水性提高。而且,即使包装容器在使用时被急剧地加热或冷却,条状带的粘合力也不会变小。
还有,在使用所述条状带制造的包装容器中,中心层和聚烯烃层是不剥离的,经过长时间液体食品也不会从包装材的重合部漏出或浸透出来,所以可以使得包装容器内的液体食品的保护功能提高。而且,所述条状带的热稳定性和氧气阻隔性是高的。
另外,因为条状带的热稳定性和氧气阻隔性高,可以使得条状带变薄,所以可以使得条状带的材料减少。
还有,因为所述粘合层不含有有机溶剂,不会使得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恶化,还可降低火灾的危险性。
此外,因为在制造条状带时不进行涂布锚底层的处理,所以不仅可以简化制造步骤、并可使得生产高速化,而且不会发生锚固剂中包含的粘合剂使得条状带污染或发生封塞等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另一的条状带中,所述粘合层是以甲基丙烯酸的含量为3~5重量%、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为0.05~0.2重量%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无规共聚物作为成分。
在本发明的又一条状带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是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的之一。
在本发明的再一条状带中,所述极性树脂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聚酯的之一。


图1是表示条状带的层间强度的测定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条状带具有以极性树脂为成分的中心层。作为所述极性树脂,可以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酯、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酰胺等,特别优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酯等。
还有,作为聚酯,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间苯二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聚2,6-萘二酸乙二酯、聚对苯二酸己二酯、对苯二酸己二酯和对苯二酸1,4-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物等。
所述极性树脂是不经任何处理地(照原样地)使用。优选可以被单轴或双轴拉伸,通常以厚度为10~50微米左右的薄膜形状使用,但是中心层可以使用所述薄膜状极性树脂,特别优选是通过在聚酯薄膜的表面上沉积氧化硅(SiOx)、氧化铝(Al2O3)等而得到的沉积膜。当使用该沉积薄膜时,可以提高条状带的氧气阻隔性。
对于本发明的条状带,使用在所述中心层的两面上层合聚烯烃层(即涂布聚烯烃作为外层)而成的。作为所述聚烯烃,可以使用乙烯或α-烯烃(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等)的单独聚合物、或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造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等)、聚丙烯(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聚丁烯-1、聚4-甲基-戊烯-1等。
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通过在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将乙烯和作为共聚单体的碳原子数为4~8个的α-烯烃,优选1-己烯、4-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等碳原子数为6个以上的α-烯烃共聚合而制得。
所述茂金属催化剂是由茂金属和作为助催化剂地铝化合物组合得到。其中茂金属是具有通过含有π电子系的环戊二烯基、取代环戊二烯基的不饱和环状化合物包夹(夹层)钛、锆、铪等过渡金属而得到的结构的化合物,铝化合物是烷基铝氧烷、烷基铝、卤化铝、卤化烷基铝等。所述聚烯烃层使用所述聚烯烃之中的聚乙烯,特别优选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
这些聚烯烃是不经任何处理地使用。优选可以被单轴或双轴拉伸,通常以厚度为10~200微米左右的薄膜形状而使用。在本发明的条状带中,形成至少一层聚烯烃层,但是也可形成两层以上的聚烯烃。在形成两层以上聚烯烃层的场合,各聚烯烃层可使用相互相同的材料,也可使用相互不同的材料。还有,各聚烯烃层的厚度可以相互等同、或者相互不同。
另外,在所述中心层和聚乙烯层的至少之一中,也可根据需要添加各种添加剂等。
本发明的条状带是在所述中心层的两面上通过粘合层层合至少一层聚烯烃层而形成。该粘合层是以甲基丙烯酸含量为3~5重量%、丙烯酸烷基酯含量为0.05~0.2重量%、熔体流动速率(JIS K6760)为11~15(g/10分)、密度(JIS K6760)为0.927~0.932(g/cm3)、维卡软化点(JIS K6760)为68~72(℃)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无规共聚物作为成分。
作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使用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等。具有这样的基础物理性质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无规共聚物是基于通常的乙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通过无规共聚合乙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烷基酯而制造。
在所述中心层的两面上通过所述粘合层层合至少一层所述聚烯烃层的方法是不特别限定的,可以采用通常的层合方法。例如,以所述极性树脂为成分的薄膜和所述聚烯烃的薄膜之一上涂覆形成作为所述粘合层的薄膜,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使以所述极性树脂作为成分的薄膜和所述聚烯烃层薄膜压合的层合法,在形成作为所述粘合层的薄膜的两面上用挤出机等将所述极性树脂和所述聚烯烃熔融挤出并层合的夹层层合法、在以所述极性树脂为成分的薄膜的两面上用挤出机等熔融挤出作为形成所述粘合层的薄膜,同时在该被挤出的薄膜上重叠层合所述的聚烯烃膜的层合法,所述极性树脂、所述聚烯烃和所述粘合层的膜用装着在挤出机等上的平口模头、环状模头等分别进行熔融挤出、层合的共挤出层合法等。
另外,所述粘合层的厚度通常是5~30微米。还有,在通过所述粘合层对中心层和所述聚烯烃层进行层合之前,为了进一步提高粘合强度,也可在中心层和聚烯烃层的至少之一上实施电晕发电处理。由此形成的条状带通常宽度是4~30毫米。
这样,所述构成的条状带是由以极性树脂为成分的中心层、和在该中心层的两面上通过粘合层层合的至少一层的聚烯烃层组成,所以粘合力变大、中心层和聚烯烃层之间的层间强度增高,而且也使得耐水性提高。而且,即使包装容器在使用时被急剧地加热或冷却,条状带的粘合力也不会变小。
还有,在使用所述条状带制造的包装容器中,中心层和聚烯烃层是不剥离的,经过长时间液体食品也不会从包装材的重合部漏出或浸透出来,所以可以使得包装容器内的液体食品的保护功能提高。而且,所述条状带的热稳定性和氧气阻隔性是高的。
另外,因为由于条状带的热稳定性和氧气阻隔性高,就可以使得条状带变薄,所以可以使得条状带的材料减少。
还有,因为所述粘合层不含有有机溶剂,不会使得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恶化,还可降低火灾的危险性。
此外,因为在制造条状带时不进行涂布锚底层的处理,所以可以简化制造步骤、并可使得生产高速化,而且不会发生由作为锚固剂的成分的粘合剂使得条状带污染或发生封塞等。
实施例1在双轴拉伸的厚度为12微米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为成分的薄膜的两面上用挤出机将甲基丙烯酸含量为4重量%、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0.1重量%、熔体流动速率为13(g/10分)、密度为0.930g/cm3、维卡软化点为70℃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熔融挤出成厚度为25微米,同时在该被挤出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上重叠层合厚度为12微米的低密度聚乙烯制的薄膜,从制得一复合薄膜。
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的薄膜的两面上,层叠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构成的厚度为15微米的薄膜,另外,在该薄膜的外侧的两面上,重叠层合厚度为20微米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从而制得一复合薄膜。
实施例3在双轴拉伸的厚度为15微米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的薄膜的两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熔融挤出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同时在该被挤出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上重叠层合厚度为20微米的低密度聚乙烯制的薄膜,从制得一复合薄膜。
实施例4除了使用在厚度为10微米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薄膜上沉积了氧化硅的薄膜代替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的薄膜之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
比较例1在实施例1使用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的薄膜的两面上,涂布由将聚酯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热固性粘合剂构成的锚固剂,使得干燥后的膜厚为25微米,在薄膜干燥的同时,重叠层合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制的薄膜,制造复合薄膜。在该复合薄膜制造时,有机溶剂放散出来,工作环境相当恶化。
比较例2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使用甲基丙烯酸的含量为11重量%、熔体流动速率为8g/10分、密度为0.940g/cm3、维卡软化点是75℃的乙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
下面,对条状带的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条状带的层间强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由实施例1~4和比较例1和2中制造的复合薄膜,形成宽度为15毫米的条状带试样片,使用拉伸试验机、在温度是23℃、相对湿度是50%的条件下,通过180度的剥离测试于剥离速度300毫米/分钟下测定中心层和聚烯烃层之间的层合强度即层间强度(N/15毫米),测定结果示于图1中。在图1中,数值是各个复合薄膜形成的5个试验片的平均值。
使用由低密度聚乙烯制的薄膜(厚度为15微米)/纸(基重为150g/m2)/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的薄膜(厚度为12微米)/低密度聚乙烯制的薄膜(厚度为15微米)的层合体构成的包装材,使得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的薄膜侧的低密度聚乙烯制的薄膜成为容器内面,形成内容积为200毫升的牛乳用方块状包装容器,用由实施例1~4和比较例1和2的各复合薄膜制成的宽度为15毫米的条状带固定包装材的重合部。将200毫升的水填充至所述包装容器中,静置2周后,同样地测定各条状带的中心层和聚烯烃层(与水接触的侧面)之间的层间强度,测定结果示于图1中。
如图1中所示,实施例1~4中所得的条状带相比于比较例1和2中得到的条状带,层间强度是高的、而且在水中浸渍2周后,发现层间强度的下降也是少的。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形态,基于本发明的主旨可以有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均不能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可以用于液体食品容器用的条状带。
权利要求
1.一种条状带,其特征在于,具有(a)以极性树脂为成分的中心层、和(b)在该中心层的两面上通过粘合层层合的至少一层聚烯烃层,其中,(c)所述粘合层是以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无规共聚物为成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带,其中,所述粘合层是以甲基丙烯酸的含量为3~5重量%、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为0.05~0.2重量%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无规共聚物作为成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状带,其中,所述粘合层是以熔体流动速率为11~15g/10分、密度为0.927~0.932g/cm3、维卡软化点为68~72℃的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无规共聚物作为成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状带,其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是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的之一。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条状带,其中,所述极性树脂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聚酯的之一。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合力不变小,不造成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恶化的条状带。该条状带具有以极性树脂为成分的中心层、和在该中心层的两面上通过粘合层层合的至少一层聚烯烃层。所述粘合层是以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无规共聚物为成分。这时,条状带是由中心层和至少一层的聚烯烃层构成,所以粘合力变大,可以增大中心层和聚烯烃层之间的层间强度,而且也可使得耐水性提高。而且,即使包装容器在使用时被急剧地加热或冷却,条状带的粘合力也不会变小。
文档编号C09J123/00GK1436126SQ01811091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5日
发明者彼得·弗里斯克, 荻田弘明, 小林纪夫 申请人:泰特拉-拉瓦尔金融控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