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516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学基材的表面依次形成了光致变色涂层和硬涂层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更详细而言,涉及在光致变色涂层中含有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上形成硬涂层时不会因上述光致变色化合物变质而颜色发红的上述光学基材。
背景技术
:光致变色眼镜是指在太阳光等含有紫外线的光照射的室外透镜迅速着色而起太阳镜的作用,在无上述光照射的室内则消色而作为透明的普通眼镜使用的眼镜,近年来其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具有光致变色性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已知有使不具有光致变色性的透镜的表面浸渍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方法(浸渍法)、使光致变色化合物溶解于单体并使单体聚合而直接得到光致变色透镜的方法(混炼法)以及用含有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涂布液(以下也称为光致变色涂布剂)在塑料透镜的表面设置具有光致变色性的层(以下也称为光致变色涂层)的方法(涂布法)。这些方法中涂布法相比较于其他两种方法,从原理上讲具有能简单地赋予任一种透镜基材以光致变色性这一优点。例如,浸渍法中必须使用光致变色化合物易于扩散的柔软基材作为基材透镜,混炼法中为了呈现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而必须使用特殊的单体组合物,但涂布法对于基材没有上述限制。用涂布法制造光致变色性塑料透镜时,透镜基材上形成的光致变色涂层较薄。因此,为了得到实用的发色浓度的光致变色涂层,必须使涂层中含有高浓度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作为这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广泛采用色烯衍生物,特别是从发色性优异且消色速度快的观点出发,有时使用含有垸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的色烯衍生物(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2)。而且,为了改善光学基材的耐擦伤性,在光致变色涂层上形成硬涂层。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德山株式会社制硬涂剂1(TS56H、商品名)的例子。另外,专利文献1中,在光致变色涂层上形成硬涂层时,考虑到硬涂剂的适用期的问题(硬涂剂制备后确保能获得所需效果的物性的保存期縮短这一问题),使用不含四垸氧基硅烷或甲基三烷氧基硅烷的硬涂液。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3/011967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342310号公报发明的揭示但是,在上述包含高浓度的含有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涂层上设有硬涂层时,光未照射时有时可见颜色略微发红,此外尽管已事先调节发色时的色调,但发色时并未呈现所希望的色调且红色超出容许值。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上述问题,即在包含高浓度的含有垸基氨基或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涂层上设有硬涂层的情况下发色时和消色时的色调与所希望的色调相比有变化且颜色发红的问题。本发明者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潜心研究,虽不受任何理论上的限制,但认为其原因是光致变色涂层中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一部分转移到硬涂层,硬涂层中含有的金属氧化物微粒和固化催化剂等与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烷基氨基或二垸基氨基相互作用,从而使光照射后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发色谱发生较大变化。为了防止发红,可考虑使硬涂层中不含或减少金属氧化物微粒和固化催化剂。但若釆用这种方法,则难以得到具有足够强度的硬涂层,并不现实。因此,本发明者从防止光致变色化合物向硬涂层的转移的观点出发展开研究,完成了如下发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如下所述。(l)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它是依次层压光学基材、光致变色涂层和硬涂层而形成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其特征在于,(I)上述光致变色涂层含有合计为0.110.0质量%的含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或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II)上述硬涂层通过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剂固化得到,该硬涂剂含有用以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的质量%表示时为1060质量%的选自四烷氧基硅烷、甲基三烷氧基硅垸以及它们的部分水解产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有机硅化合物(但,当有机硅化合物是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部分水解产物时,该总质量中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质量为上述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换算的质量)。(2)上述(1)所述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形成硬涂层的上述硬涂剂还含有含环氧基的硅化合物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以及固化催化剂。(3)上述(2)所述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形成硬涂层的上述硬涂剂含有乙酰丙酮络合物作为固化催化剂。(4)上述(3)所述的光致变色光学材料,形成硬涂层的上述硬涂剂还含有季铵盐和/或季辚盐。(5)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制造方法,它是依次层压光学基材、光致变色涂层和硬涂层而形成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层压于上述光学基材的上述光致变色涂层上涂布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剂,固化形成上述硬涂层的工序;上述硬涂剂含有用以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的质量%表示时为1060质量%的选自四垸氧基硅垸、甲基三烷氧基硅垸以及它们的部分水解产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有机硅化合物(但,当有机硅化合物是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部分水解产物时,该总质量中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质量为上述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换算的质量)。本发明提供用涂布法得到的下述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其中,光致变色涂层包含高浓度的显示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的含有垸基氨基、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且即使在该光致变色涂层上设有硬涂层,也不会在光未照射时发红或发色时出现色调变化(相对于所希望的色调的变化)。另外,使用含有季铵盐和/或季辚盐的硬涂剂形成硬涂层的上述(4)的光学基材兼具以下特征。即,在光致变色涂层上或透镜基材的背面设置硬涂层时,为了提高硬涂层的密合性,通常对基底面进行化学侵蚀或物理侵蚀等前处理。但在上述(4)的光学基材中,作为上述前处理,由于可以采用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装置并且可兼具透镜基材的清洗操作的由碱水溶液进行的化学侵蚀,因此在合格率和制造成本方面有利。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典型形态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光学基材2…底涂层3…光致变色涂层4…硬涂层5…防反射膜10…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IO按照光学基材1、光致变色涂层3以及硬涂层4的顺序层压而成。在光学基材1与光致变色涂层3之间可以设有底涂层2,以提高光致变色涂层3对光学基材1的密合性。在硬涂层4上还可以设有防反射膜5。另外,防反射膜5通常为折射率不同的多层无机薄膜层的层压体,但图1中为简略表示。虽未图示,但硬涂层4和防反射膜5有时形成于光学基材1的背面。此外,虽未图示,但在光致变色涂层3与硬涂层4之间或在基材1的背面与硬涂层4之间有时形成耐冲击性底涂层,以提高两层的密合度和机械强度。作为光学基材1,不受特殊限制,可列举眼镜透镜、家居或汽车的窗玻璃等公知的光学基材。作为眼镜透镜,公知的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烯丙基类树脂、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以及环硫类树脂等塑料类的眼镜透镜、玻璃类眼镜透镜,在本发明中没有特殊限制,任一眼镜透镜均可使用。特别是更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烯丙基类树脂、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以及环硫类树脂等的眼镜透镜。通常,塑料眼镜透镜具有曲面,随着近年光学设计的进步,其凸面呈复杂曲面形状的眼镜透镜较多,本发明可以使用这种眼镜透镜作为光学基材1而无任何问题。关于光学基材1的厚度,根据其用途而各异,没有特殊限制,例如眼镜透镜为1200mm左右。另外,光学基材1也可以是实施过各种表面处理的基材。作为这样的表面处理,可列举例如用碱性水溶液或酸性水溶液进行的化学处理、使用了研磨剂的研磨处理、使用了大气压等离子体和低压等离子体等的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等。特别是,为了提高光致变色涂层3的密合性,最好事先在光学基材1表面形成底涂层2。底涂层2可由用于此种用途的各种底涂树脂来形成,但从对于光致变色涂层3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氨基甲酸乙酯类底涂树脂。这种氨基甲酸乙酯类底涂树脂在国际公开WO2004/078476号小册子中有详细记载。底涂层的厚度不受特殊限制,通常为110um左右。光致变色涂层3含有合计为0.110.0质量%的含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或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以下将它们总称为"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通常,光致变色层的厚度在5100um的范围,若是这种厚度,则以上述掺合量即可赋予充分的光致变色特性。从光致变色特性的观点出发,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优选含量根据光致变色涂层3的厚度而异,当光致变色层的厚度为20um50um时,优选为0.25.0质量%,当光致变色层的厚度为30um40um时,优选为0.33.0质量%。若光致变色涂层3中含有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则当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转移至硬涂层4时,导致颜色发红。但是,当上述化合物的含量不到上述范围的下限时,即使该化合物转移至硬涂层4也不易引起造成特殊问题的颜色发红,但难以获得充分的光致变色特性。当该化合物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的上限时,有可能很难使该化合物在光致变色涂层3中均匀分散。构成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中含有的烷基氨基的垸基,通常为碳原子数110、更优选为17的垸基,特别优选甲基或乙基。当碳原子数超过上述范围时,该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有可能变得困难。作为上述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优选使用下述式(1)所示的色烯衍生物、特别是分子量为540以上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9</formula>(1)下述式(2)<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9</formula>(2)表示的结构中的环为"芳香烃环"或"不饱和杂环"。作为"芳香烃环",可例举苯环、萘环、茚并萘环、菲环、芴环等碳原子数为620的环,作为"不饱和杂环",可例举噻吩环、苯并噻吩环、苯并呋喃环、吲哚环、喹啉环、咔唑环、菲啶环等含有i个或2个氮、氧、硫原子作为杂原子的碳原子数为420的环。作为与该环结合的取代基R5,可列举属于下述组A的任一基团。而且,表示其结合数的"o"为06的整数。〔组A)碳原子数18的垸基;碳原子数18的垸氧基;碳原子数5IO的芳氧基;氨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19的酰基或由氟原子等取代的取代氨基;氰基;构成环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氟原子或氯原子等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全氟烷基;碳原子数14的全氟垸氧基;碳原子29的酰基;碳原子数29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711的芳氧基羰基;碳原子数718的芳基烷基;羟基;酰胺基;由碳原子数18的烃基取代的N—取代酰胺基;碳原子数l8的炔基;l一吡咯垸基、哌啶基、吗啉基、2—喹啉基、吡唑烷、奎宁环、吲哚、吲哚满、咔唑等以氮原子为杂原子并用该氮原子与被取代结构结合的杂环基。另外,上述"构成环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碳原子数18的炔基"以及"以氮原子为杂原子并用该氮原子与被取代结构结合的杂环基"可分别具有取代基。作为取代基,可列举属于以下所示组B的任一种基团。〔组B〕碳原子数18的垸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由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氰基;氟原子或氯原子等卤原子;碳原子数12的全氟垸基;碳原子数12的全氟烷氧基;羟基;酰胺基;碳原子数29的酰基;碳原子数29的垸氧基羰基;由碳原子数18的烃基取代的N—取代酰胺基;l一吡咯烷基、哌啶基、吗啉基等以氮原子为杂原子且该氮原子与上述环结合的杂环基或该杂环基与芳香烃环或芳香族杂环縮合而成的縮合杂环基。上述式(1)中的1^和112分别独立地为下述式(3)或下述式(4)表示的基团或"芳香烃基"、"不饱和杂环基"或"烷基"。Ri和W也可以一起构成"脂肪烃环或芳香烃环"。但从光致变色特性的观点出发,w和w中的至少一方特别优选为(二)烷基氨基取代芳香烃基或(二)烷基氨基取代不饱和杂环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formula>对W和112分别独立地为上述式(3)或上述式(4)表示的基团时的情况进行说明,上述式(3)和(4)中,RS和RS为"芳香烃基"或"不饱和杂环基",R"为氢原子、烷基或卤原子,p和p'为13的整数。这里,作为优选的"芳香烃基",可列举苯基、萘基,作为优选的"不饱和杂环基",可列举碳原子数14的呋喃基、噻嗯基、苯并噻嗯基、苯并呋喃基、吡咯基、吲哚基、三嗪基。而且,这些"芳香烃基"和"不饱和杂环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列举属于上述组B的任一基团。当W和W为"芳香烃基"和"不饱和杂环基"时,这些基团分别与上述式(3)或式(4)中的基团同义,优选的基团也相同。当Ri和RS为"烷基"时,作为该垸基,可列举碳原子数18的垸基,具体可例举甲基、乙基、丁基、叔丁基、异丙基、环丙基、环己基等。当W和W—起构成脂肪烃环或芳香烃环时,作为这些环,可例举构成环的碳原子数为620的单环结构的烃环、构成环的碳原子数为620的縮合多环式烃环或交联环式烃等。这些环可以与芴环、二氢蒽环、环己环、金刚垸环、茚环等螺接。上述式(1)中的R和W相互独立地为选自上述组B的任一基团。但上述式(1)的R1、R2、R3、R4、R5、116和R8中的至少一种必须是(二)垸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或具有(二)垸基氨基或(二)垸基氨基的基团。上述式(1)表示的色烯化合物中,从发色浓度、消色速度等光致变色特性以及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下述(a)(f)的化合物。(a)下式(5)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S和R^分别与上述式(1)中的Ri和I^同义,RU和R^分别独立地与上述式(1)中的R5同义,R9、R1G、Rn和R"中的至少一种是(二)烷基氨基或具有(二)烷基氨基的基团,q和q'分别是12的整数。上述式(5)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W和/或R"为(二)烷基氨基取代芳香烃基或(二)烷基氨基取代不饱和杂环基的化合物。(b)下式(6)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和R"与上述式(1)中的R/和ie同义,R"和R"分别独立地与上述式(1)中的RS同义,R13、R14、R"和R"中的至少一种是(二)垸基氨基或具有(二)烷基氨基的基团,r和r'分别独立地为1或2,L为下式表示的任一基团。<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formula>、(上述式中,P为氧原子或硫原子,R卩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s、s'禾Bs"均为14的整数。)上述式(6)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Rn和/或R"为(二)烷基氨基取代芳香烃基或(二)垸基氨基取代不饱和杂环基的化合物。(c)下式(7)表示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formula>7)式中,R"和R"与上述式(1)中的W和R2同义,R2Q、R"以及R22分别独立地与上述式(1)中的RS同义,R18、R19、R2Q、R"和R"中的至少一种是(二)垸基氨基或具有(二)烷基氨基的基团,v为1或2。上述式(7)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R"和/或RW为(二)垸基氨基取代芳香烃基或(二)烷基氨基取代不饱和杂环基的化合物。(d)下式(8)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23、R^与上述式(1)中的Ri和I^同义,R"和R"分别独立地与上述式(1)中的RS同义,R23、R24、R"和1126中的至少一种是(二)垸基氨基或具有(二)烷基氨基的基团,w和w,分别独立地为1或2。上述式(8)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R"和/或R^为(二)烷基氨基取代芳香烃基或(二)烷基氨基取代不饱和杂环基的化合物。(e)下式(9)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27和R28与上述式(1)中的Ri和R2同义,R29、R3Q、R"禾nR32分别独立地与上述式(1)中的R5同义,R27、R28、R29、R3G、R"和R32中的至少一种是(二)垸基氨基或具有(二)垸基氨基的基团,x和x'分别独立地为l或2。上述式(9)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R^和/或R"为(二)垸基氨基取代芳香烃基或(二)烷基氨基取代不饱和杂环基的化合物。(f)下式(10)所示的化合物式中,R33、1134与上述式(1)中的R^和R2同义,R35、R^和R37分别独立地与上述式(1)中的RS同义,R33、R34、R35、1136和R"中的至少一种是(二)烷基氨基或具有(二)垸基氨基的基团,环Q是脂肪烃环,y、y'和y"分别独立地为l或2。上述式(10)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R33和/或R^为(二)烷基氨基取代芳香烃基或(二)垸基氨基取代不饱和杂环基的化合物。本发明中,上述式(5)(10)表示的(二)垸基氨基取代色烯化合物中特别优选使用下述结构的色烯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formula>这些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光致变色涂层3除上述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外还可以含有不具有上述(二)垸基氨基的公知的各种光致变色化合物。例如,众所周知的俘精酰亚胺(fulgimide)化合物、螺噁嗪化合物、色烯化合物等光致变色化合物,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这些光致变色化合物。作为上述俘精酰亚胺化合物、螺嗯嗪化合物以及色烯化合物,可优选使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2—2815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昭62—288830号公报、WO94/22850号小册子、W096/14596号小册子等中记载的化合物。作为具有优异光致变色性的化合物,还可以优选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1—114775号、日本专利特开2001—031670号、日本专利特开2001—011067号、日本专利特开2001—011066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347346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344762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344761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327676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327675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56347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29976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29975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29974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29973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29972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19678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19686号、日本专利特开2000—219685号、日本专利特开平11—322739号、日本专利特开平11—286484号、日本专利特开平11—279171号、日本专利特开平10—298176号、日本专利特开平09—218301号、日本专利特开平09—124645号、日本专利特开平08—2956卯号、日本专利特开平08—176139号、日本专利特开平08—157467号等中公开的化合物。这些光致变色化合物中,色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由于光致变色特性的耐久性高于其他光致变色化合物,且光致变色特性的发色浓度和消色速度均很优异,因此特别优选使用。此外,上述色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中,分子量为540以上的化合物由于发色浓度和消色速度特别优异,因此更优选使用。作为例子,可列举上述式(5)(10)的不具有(二)垸基氨基的色烯化合物。这些不具有(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光致变色涂层3中含有的上述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以外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量通常为05质量%,当光致变色层的厚度为20nm50um时,优选为02.0质量%,当光致变色层的厚度为30um40um时,优选为0.32.0质量%。若光致变色化合物整体的掺合量过少,则发色浓度有时降低,另一方面,当过多时,由于未在后述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中充分溶解而使光致变色涂布剂变得不均匀,有时出现发色浓度的不均。另外,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IO为了得到适度的发色,优选当光致变色涂层3较薄时提高光致变色化合物浓度,而在涂层较厚时降低光致变色化合物浓度。将含有上述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含有的除此以外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涂布剂在光学基材1或底涂层2上涂布,使其固化形成光致变色涂层3。光致变色涂布剂中除上述光致变色化合物外还可以适当惨入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光聚合引发剂等。这种涂布剂的详细内容在上述专利文献1(WO2003/011967)和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342310号公报)中有记载。为了提高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耐久性、发色速度、消色速度和成形性,还可以在光致变色涂层3中添加聚硅氧垸类、氟类等的表面活性剂(均化剂)、抗氧剂、自由基捕获剂、紫外线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防静电干扰剂、荧光染料、染料、颜料、香料、增塑剂、硅烷偶联剂等添加剂。而且,优选掺入热聚合引发剂。作为添加的这些添加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合物,没有任何限制。这些添加剂的详细内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本发明中使用的光致变色涂层中的上述添加剂的含量通常为120质量%,特别优选为110质量%。用于形成光致变色涂层3而使用的上述光致变色涂布剂在25'C下的粘度优选为20500cp。使涂布剂的粘度在此范围内,易于将涂层的厚度调节为5100um的厚度。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光致变色特性。从易于形成规定厚度的涂膜的观点出发,上述光致变色涂布剂在25'C下的粘度更优选为50200cp,最优选60200cp。光致变色涂层3通过涂布上述光致变色涂布剂后固化而得到。作为涂布法,可采用旋转涂布法、喷雾涂布法、浸渍涂布法、浸渍—旋转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没有任何限制,特别是为了能方便地形成均匀的膜,可优选采用旋转涂布。固化法也不受特殊限制,优选采用如下方法对掺有光聚合引发剂的涂布剂照射紫外线等使其固化后,加热并完成聚合。当利用紫外线等的光照射来进行固化时,可以使用公知的光源,没有任何限制。该光源的具体例子可列举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氙灯、碳弧、杀菌灯、金属卤素灯、无电极灯等。使用该光源的光照射的时间可根据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吸收波长以及灵敏度、光致变色涂层的膜厚等来适当决定。另外,当光源使用电子射线时,不添加光聚合引发剂,使光致变色涂层固化即可。在按上述操作得到的光致变色涂层3上形成硬涂层4。通过用硬涂层4被覆,可以提高光致变色光学基材10的耐擦伤性。硬涂层4的厚度通常为15um左右。另外,通常用涂布法得到的光致变色透镜用硬涂剂使用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剂,从适用期的观点出发,一般使用不含甲基三垸氧基硅烷和四垸氧基硅烷的试剂。甲基三烷氧基硅烷和四垸氧基硅烷与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常用的含环氧基的硅化合物这样的具有较长碳链的烷氧基硅垸化合物相比,由于对硅氧垸键形成反应的反应性高,因此含有这些化合物的硬涂剂在保存中若温度升高则性能容易下降。出于这种理由,迄今为止作为光致变色透镜用的硬涂剂,使用不含这些化合物的硬涂剂。作为光致变色层,当不含含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以及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中的任一光致变色化合物时,即使使用这种硬涂剂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当光致变色层含有上述2种中的至少一种光致变色化合物时,则产生迄今为止未被认识的上述"红色"问题。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特殊情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剂固化来得到硬涂层4。该硬涂剂含有规定量的选自四垸氧基硅垸、甲基三垸氧基硅垸以及它们的部分水解产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下也称为特定硅烷化合物。)作为有机硅化合物。艮P,硬涂剂中含有的特定硅烷化合物的含量的总量用以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以下也称为基准质量)为基准的烷氧基硅烷换算的质量%表示,必须为1060质量%。另外,当特定硅垸化合物中含有四垸氧基硅垸或甲基三垸氧基硅烷的部分水解产物时,则如后所述因难以确定其质量而用分别换算为成为部分水解产物前的甲基三烷氧基硅烷或四垸氧基硅垸的质量作为成为上述基准质量的基础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质量。在硬涂剂含有特定硅垸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作为有机硅化合物的情况下,当该化合物为"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部分水解产物时,用换算成该"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质量作为成为上述总质量的基础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质量。成为上述基准质量的基础的金属氧化物微粒的质量仅意味着金属氧化物微粒的质量,即使将金属氧化物微粒作为溶胶使用时也不含溶胶的分散介质的质量。固化上述组成的硬涂剂而得到的硬涂层4阻止光致变色化合物从光致变色涂层3向硬涂层4转移。因此,即使在硬涂层4中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固化催化剂,也能防止、减少它们与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发红(发色色调变红)。但是,若特定硅烷化合物的含量过多,则得到的硬涂层4变脆,例如进行浸渍于沸水的苛刻条件下的耐久性试验(煮沸试验)后发现有时出现龟裂。从防止发红以及苛刻条件下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硬涂剂中含有的选自四烷氧基硅烷、甲基三垸氧基硅垸以及它们的部分水解产物中的至少一种(特定硅烷化合物)的含量用相对于基准质量的质量%表示时优选为1050质量%,更优选为1540质量%,特别优选为1535%。从防止发红效果好、且得到的硬涂层的耐久性高的观点出发,作为特定硅垸化合物,优选含有甲基三烷氧基硅烷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作为必须成分。通过含有甲基三烷氧基硅垸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硬涂层的高温耐久性提高,例如即使进行煮沸试验也难以龟裂。当特定硅烷化合物中所占的甲基三垸氧基硅烷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的比例为10质量%以上、特别是25质量%以上时,能发挥高温耐热性的效果。但是,该比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特别是70质量%以上。作为特定硅垸化合物,最好是不使用四垸氧基硅烷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而使用甲基三烷氧基硅垸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硬涂剂中含有的四垸氧基硅垸是指用Si(OR)4表示的化合物,甲基三垸氧基硅垸是指用CH3Si(OR)3表示的化合物。上述式中的R表示烷基。1分子中存在的多个R可以互不相同,但从易于获得的观点出发,最好使用所有R都相同的化合物。从易水解、縮合的观点出发,R优选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从安全性高以及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作为四垸氧基硅垸,最优选使用四乙氧基硅垸,作为甲基三垸氧基硅垸,最优选使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甲基三乙氧基硅垸。即使使用与甲基三甲氧基硅垸具有类似结构的一烷基三烷氧基硅烷但与Si原子直接键合的烷基、或烷氧基中的烷基的链长为2以上时,也有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防止发"红"的效果。四烷氧基硅烷和甲基三垸氧基硅烷在形成硬涂层时,通过水解缩合(形式上为脱醇缩合)形成硬涂层基质,因此可在硬涂剂中部分水解,分别以Si(OR)4-n(OH)n(其中,n为13的整数。)和CH3Si(OR)3.n(OH)n(其中,n为13的整数。)表示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此外,也可以上述化合物多个(通常23个)縮合而成的低聚物的形式存在。本发明将上式表示的化合物及其低聚物总称为部分水解产物。通常,四烷氧基硅烷和甲基三垸氧基硅烷与水共存时,即使在较低温度下也会反应而使一部分转化为部分水解产物。该反应还受到共存物质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此难以确定生成的部分水解产物的量和组成。所以,本发明将这些部分水解产物的质量用换算成作为初始原料的四垸氧基硅烷或甲基三垸氧基硅烷的质量来处理。根据本发明,即使硬涂层4中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固化催化剂,也能形成致密的硬涂层基质,从而阻止上述光致变色涂层3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转移,具有防止、减少含有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涂层发红的效果。本发明使用的硬涂剂除了含有规定量的特定硅烷化合物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外,与以往使用的硬涂剂没有特殊区别。例如作为金属氧化物微粒,可以使用现有硬涂剂中使用的由选自Si、Al、Sn、Sb、Ta、La、Fe、Zr、Sn、Ti、In、W、Zn和Ce中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形成的微粒,没有特殊限制。而且,还可以使用由选自这些金属元素的2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复合微粒。具体例子可列举由Si02、A1203、Sn02、Sb205、Ta205、La203、Fe203、Zr02、Sn02、Ti02、ln203、W03、ZnO或Se02形成的微粒以及由选自上述金属氧化物的2种以上的复合微粒。上述金属氧化物微粒或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平均粒径,一般使用1300nm的微粒,优选使用1200nm、特别是l100nm的微粒。上述金属氧化物微粒通常作为溶胶使用。作为金属氧化物微粒溶胶中的分散介质,优选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叔丁醇、正丁醇等醇类有机溶剂,特别优选甲醇、2-丙醇。此时的溶胶中所占的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比率优选10质量%40质量%,以防止金属氧化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不稳定。能优选使用的金属氧化物微粒溶胶的例子有甲醇分散二氧化硅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审U)、甲醇分散Sn02-Zr02-Sb205-Si02复合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审D、甲醇分散Ti02-Sn02-Zr02-Sb205复合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甲醇分散Sb20s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等金属的氧化物。本发明使用的硬涂剂中的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掺合量可与金属氧化物的种类、最终得到的硬涂层的目的对应,根据所希望的物性等来适当决定,通常,相对于基准质量的金属氧化物微粒的质量(不含分散介质的质量)以质量%表示为2070质量%、优选2560质量%、最优选3060质量%。若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掺合量不足20质量%,则涂膜的耐擦伤性、涂层与无机蒸镀膜之间的密合性等变得不充分,若超过70质量%,则有可能在涂膜中产生裂缝。本发明使用的硬涂剂也可以含有特定硅垸化合物以外的有机硅化合物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以下也称为其他有机硅化合物)作为有机硅化合物。这里,作为其他有机硅化合物,优选使用至少1个垸氧基与Si原子结合的有机硅化合物。现有硬涂剂中使用的、分子内含有环氧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由于具有提高硬涂层密合性的作用,因此使用这样的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其他有机硅化合物也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为分子内具有环氧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内至少具有一个环氧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即可使用,没有特殊限制,从上述效果的观点出发可列举的优选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有下式(11)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或其部分水解产物。(R)《R)SKOR)(11)上述式(11)中的R和R38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3的烷基,A是0、l和2的整数。当R或Rm在1分子中多个存在时,可分别互不相同。从安全性高和反应性的观点出发,R和R38最优选甲基或乙基,A优选为O或1。式(11)中的1139为下式表示的基团或下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formula>表示的基团。上述基团中的R卯和R^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该亚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亚烷基中的任一种,从易获得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碳原子数2或3的直链状基团。作为上述含环氧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可列举Y-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Y-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Y-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Y-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P-(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中,从与透镜的密合性、交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Y-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Y-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垸以及它们的部分或全部水解产物或部分縮合产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含环氧基的有机硅化合物以外的其他有机硅化合物,可以使用下式(12)(14)中任一式表示的化合物或其部分水解产物。R(R)Si(OR)(12)(式中,R42是碳原子数26的烃基、乙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烯酰基、巯基或具有氨基的有机基团,R43是碳原子数13的烷基,R是碳原子数13的垸基,B是0、l或2。)(R)Si(OR)(13》(式中,R44是氢原子、乙烯基、芳基或甲基以外的烷基,R是碳原子数13的垸基,C是l或2的整数。)(R)(RO)Si—3R—Si(OR)(R)(14》45D■3-D銘3~D'"D(式中,R46是碳原子数l8的直链或支链亚垸基,R45和R47是碳原子数13的垸基,R是碳原子数13的垸基,D是02的整数。)上述式(12)(14)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有正己基三甲氧基硅垸、正辛基三甲氧基硅垸、正辛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正癸基三甲氧基硅垸、正十八垸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垸、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垸、乙烯基三乙氧基硅垸、乙烯基三甲氧基硅垸、乙烯基三(e-甲氧基乙氧基)硅垸、Y-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垸、N-e(氨基乙基)Y-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P(氨基乙基)Y-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垸、Y-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垸、N-苯基-Y-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垸、Y-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双(三乙氧基甲硅垸基)乙垸、双(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乙垸、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己垸、双(二乙氧基甲基甲硅垸基)己垸、双(三甲氧基甲硅垸基)己垸、双(二甲氧基甲基甲硅垸基)己烷、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辛烷、双(三甲氧基甲硅烷基)辛烷、双(二乙氧基甲基甲硅烷基)辛垸、1-(三乙氧基甲硅垸基)-2-(二乙氧基甲基甲硅垸基)乙垸以及下式(15)表示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1^通2(15)作为式(13)表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使用双(三甲氧基甲硅垸基)己烷。本发明使用的硬涂剂中其他有机硅化合物的掺合量可与最终得到的硬涂层的目的对应根据所希望的物性等来适当决定,从硬涂层的耐擦伤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下述掺合量。当特定硅垸化合物的含量(合计)为基准质量的1060质量%、特别是1050质量%时,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即,特定硅烷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达到基准质量的3080质量%(即,其他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质量的070质量%)的量,当特定硅烷化合物的含量为基准质量的1540质量%时,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达到基准质量的4075质量%(即,其他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质量的060质量%)的量,当特定硅烷化合物的含量为基准质量的1535质量%时,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达到基准质量的4070质量%(即,其他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质量的555质量%)的量。从硬涂层与根据需要在其上面形成的防反射膜之间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硬涂剂优选含有基准质量的1560质量%、更优选2050质量%的环氧基硅化合物。另外,这里部分水解产物的质量也换算成其原料化合物的质量来处理。硬涂剂中通常添加酸水溶液以水解有机硅化合物。此时,作为酸,可以使用公知的酸,没有任何限制。这样的酸的例子有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等无机酸,乙酸、丙酸等有机酸。其中,从涂布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水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盐酸。较好是其浓度为0.01N5N的盐酸水溶液。酸水溶液中的水的量优选按有机硅化合物的所有水解性基团全部水解所需的量的0.1倍3倍的量来掺入。作为硬涂剂中添加的固化催化剂,可列举以Li(I)、Cu(II)、Zn(II)、Co(II)、Ni(II)、Be(II)、Ce(III)、Ta(III)、Ti(III)、Mn(III)、La(III)、Cr(III)、V(III)、Co(III)、Fe(III)、Al(III)、Ce(IV)、Zr(IV)、V(IV)等为中心金属原子的乙酰丙酮络合物;高氯酸、高氯酸镁、高氯酸铝、高氯酸锌、高氯酸铵等高氯酸类;乙酸钠、环垸酸锌、环烷酸钴、辛酸锌等有机金属盐;氯化锡、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钛、氯化锌、氯化锑等路易斯酸等。这些固化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没有任何问题。这些催化剂中,从防止发红的观点以及催化剂与上述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少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上述乙酰丙酮络合物,其中,特别优选使用铝一乙酰丙酮络合物。上述固化催化剂的添加量不受特殊限制,优选相对于基准质量100质量份含有0.055.0质量份、特别优选含有0.14.0质量份。但上述固化催化剂中,高氯酸类由于与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反应性高,因此使用这些化合物与使用乙酰丙酮络合物的情况相比,有可能难以显现防止发红效果。因此,用高氯酸类作为固化催化剂时,特别是相对于基准质量IOO质量份使用0.5质量份以上时,为了得到充分的抑制发红效果,优选使基准质量中特定硅烷化合物所占的比例为15质量%以上。即,使用相对于基准质量IOO质量份为0.5质量份以上的高氯酸类作为固化催化剂时,特定硅烷化合物的掺合量优选为基准质量的1560质量%,更优选2050质量%、特别优选2545质量%。而且,此时的金属氧化物微粒(不含分散介质的质量)的掺合量优选为基准质量的2060质量%,更优选2550质量%、特别是3045质量%。另一方面,当使用路易斯酸或乙酰丙酮络合物、特别是乙酰丙酮络合物作为固化催化剂时,只要基准质量中特定硅垸化合物所占的比例为10质量%以上,即可获得充分的抑制发红效果。为了提高硬涂剂和基材、硬涂剂和光致变色层的密合性,优选在本发明使用的硬涂剂中添加季铵盐和/或季辚盐(以下有时一起简称为季盐)。当使用添加了季盐的硬涂剂时,除了"光未照射时不发红、发色时无色调变化(相对于所希望的色调)"这样的效果外,还可获得"通过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装置的利用碱水溶液进行的化学浸渍来提高硬涂层的密合性"这样的效果。碱水溶液进行的化学侵蚀还兼进行透镜基材的清洗操作,因此在合格率和制造成本方面有利。通过在硬涂剂中添加季盐而获得上述效果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认为季盐具有促进含环氧基的有机硅化合物的环氧基的反应的反应催化剂的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这些作用使密合性提高。作为季盐,优选氮或磷原子上有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取代而形成的季铵盐或季憐盐,作为平衡离子,优选具有卤原子。上述季盐的具体例子有四甲基氯化铵、四甲基溴化铵、四正丁基氯化铵、四正丁基溴化铵、二甲基二异丙基氯化铵、四正丁基乙酸铵、四异丙基氯化铵等季铵盐;四甲基氯化锬、四甲基溴化辚、四正丁基氯化辚、四正丁基溴化辚等季辚盐。其中,从易获得以及密合性提高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四甲基氯化铵、四甲基溴化铵、四正丁基氯化铵、四正丁基溴化铵。硬涂剂中添加季盐时的添加量(季盐的总添加量)可根据硬涂剂的组成或使用的季盐来适当决定,优选相对于基准质量100质量份含有0.001l.O质量份、特别好是0.010.5质量份。作为添加量,只要在硬涂剂中加入微量即可,当在l.O质量份以上时,有时会出现硬涂膜的白化,并不优选。作为添加季盐来调节硬涂剂的方法,优选在上述利用水溶液使有机硅化合物水解的工序中与作为水解催化剂的酸混合或作为季盐的水溶液来添加。本发明使用的硬涂剂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有机溶剂。添加的有机溶剂(使用金属氧化物微粒溶胶时的分散介质作为该有机溶剂来处理)是能使金属氧化物微粒良好地分散的溶剂,优选使用能良好地溶解含环氧基的硅化合物、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烷氧基硅烷以及固化催化剂等并具有挥发性的溶剂。这样的有机溶剂的例子有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正戊醇等醇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酯类;乙二醇单异丙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正丙基醚、乙二醇单正丁基醚、乙二醇单叔丁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正丙基醚、丙二醇单正丁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噁烷等醚类;丙酮、乙酰丙酮、二丙酮醇等酮类;二氯甲烷等卤化烃;己烷、庚烷、环己垸、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等。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但为了控制硬涂剂的物性,优选2种以上混合使用。上述有机溶剂中,从金属氧化物微粒的分散性、对用于水解含环氧基的硅化合物、四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三乙氧基硅垸等而使用的酸水溶液的溶解性、涂膜形成时的易挥发性以及形成平滑涂膜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甲醇、异丙醇、叔丁醇、乙酰丙酮、二丙酮醇、乙二醇单异丙基醚等。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不受特殊限制,通常在基准质量为100质量份时为50100质量份、特别优选100500质量份的范围。根据需要可以在本发明使用的硬涂剂中添加其他添加剂。具体可列举表面活性剂、抗氧剂、紫外线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防着色剂、防静电干扰剂、荧光染料、染料、颜料、香料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总添加量通常在基准质量为ioo质量份时为0.00110质量份,特别优选在0.015质量份的范围。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中的任一种,优选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优选使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子有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十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季戊四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垸基醚、聚氧乙烯植物甾醇4直物甾烷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蓖麻油《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含水羊毛脂《羊毛脂醇《蜂蜡衍生物、聚氧乙烯垸基胺,脂肪酰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甲醛縮合物、单一链聚氧乙烯烷基醚等。而且,作为特别优选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列举聚硅氧垸类或氟类表面活性剂。作为聚硅氧垸类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以聚硅氧垸链(聚垸基硅氧垸单元)为疏水基的公知的表面活性剂,没有任何限制,作为氟类表面活性剂,只要是具有氟化碳链的表面活性剂即可,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含有全氟烷基的酯类低聚物、含有全氟垸基的烯化氧加成物、氟类脂肪族类聚合物酯等。聚硅氧垸类表面活性剂以及氟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子有日本尤尼卡株式会社制"l-7001"、"l-7002"、"1—7604"、"fz—2123"、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公司制">力、77、乂夕f—470"、"乂7夕f—1405"、">力'77、7夕f—479"、住友3M公司制"7口一,yKFC—430"等。表面活性剂使用时,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基准质量100质量份为0.01l质量份的范围。作为抗氧剂、紫外线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使用位阻胺光稳定剂、位阻酚抗氧剂、酚类自由基捕获剂、硫类抗氧剂、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等。上述抗氧剂、自由基捕获剂、紫外线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此外,也可以将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剂、紫外线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并用。上述抗氧剂、紫外线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基准质量100质量份为0.0015质量份的范围。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10中,在硬涂层4上还可以通过蒸镀由Si02、Ti02、Zr02等金属氧化物形成的薄膜或涂布有机高分子体的薄膜等来形成防反射膜5,其间也可以设置氨基甲酸乙酯底涂层等耐冲击性底涂层,还可以在防反射膜5上实施防静电处理、斥水处理以及防雾处理等加工以及2次处理。根据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10,即使在含有高浓度的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涂层上设有硬涂层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减少颜色发红(发色色调变红)。例如,用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有机硅化合物和固化催化剂但不含四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它们的水解产物的硬涂剂来形成硬涂层时,测定形成硬涂层前后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光照射时(发色时)的&*值,得知发色时的硬涂层形成前后的&*值之差〔△(a*)〕超过l.O,而使用了本发明中使用的硬涂剂时的〔△(a*))为1.0以下。另外,上述&*值表示CIE1976(L*a*b*)色空间(C正LAB)中的a、例如,用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制造的氙灯L一2480(300W)SHL—IOO,介以紫外线透射滤光器UV22和红外线吸收滤光器HA50(均由HOYA株式会社制),以2(TC土rC、聚合物表面的光束强度为365nm=2.4mW/cm2、245nm=24uW/cm2照射120秒使其发色,用大塚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分光光度计(瞬间多通道光探测器MCPD3000)测定此时的发色色调和消色时的色调,测定结束后,通过进行色演算分析即可求出。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制造方法是依次层压光学基材、光致变色涂层和硬涂层而形成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层压于上述光学基材的上述光致变色涂层上涂布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剂,固化形成上述硬涂层的工序;所述硬涂剂为以上所述的硬涂剂。具体而言,首先,准备上述光学基材1,清洗表面。为了提高与光致变色涂层的密合性,可以对光学基材1的表面实施各种处理,例如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也可以如上所述设置底涂层2。关于底涂层2的形成,例如将氨基甲酸乙酯类底涂树脂等涂布液用旋转涂布法、喷雾涂布法、浸渍涂布法、浸渍—旋转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涂布,使涂膜固化来形成底涂层2。然后,在光学基材1的表面(或底涂层2上)涂布上述光致变色涂布液,固化,形成光致变色涂层3。之后,在光致变色涂层3上涂布硬涂剂,固化,形成硬涂层4,根据需要在硬涂层4上用公知的方法设置防反射膜5,得到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10。另外,涂布硬涂剂时,从硬涂剂的适用期的观点出发,最好在硬涂剂制备后立即使用。例如,硬涂剂制备后通常在5周内、优选在3周内使用。在硬涂剂制备后不得不较长期保存后使用的情况下,优选充分进行温度、湿度、氛围气等保存条件的管理。例如,在干燥氛围气中在不超过25'C、优选不超过2(TC的条件下保存,可以延长适用期。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14、比较例l、2中使用的透镜基材、底涂剂成分、光致变色涂层成分以及硬涂层成分。1)透镜基材CR(烯丙基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50)MRA(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二1.60)MRB(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67)TE(环硫类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71)SE(甲基丙烯酸树脂+乙烯基树脂透镜;折射率=1.60)。2)底涂剂成分*竹林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湿气固化型底涂剂"夕、>一》PFR402TP-4,,*竹林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湿气固化型底涂剂"夕^、乂一》PFR4"。3)光致变色涂层成分(自由基聚合性单体〕TMPT:三羟甲基丙垸三甲基丙烯酸酯U6A:氨基甲酸乙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公司U—6HA)EB6A:聚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大赛路,UCB公司EB1830)GMA:縮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BPE:2,2—双(4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垸9GDA: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532)-BPE低聚物平均分子量776的2,2—双(4一丙烯酰氧基聚乙二醇苯基)丙垸。〔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1<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3</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4</formula>CGI1800:l—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和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一2,4,4—三甲基一戊基氧化膦的混合物(重量比3:1)CGI1870: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和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一2,4,4—三甲基一戊基氧化膦的混合物(重量比3:7)。〔稳定剂)LS765:双(1,2,2,6,6—五甲基一4—哌啶基)癸二酸酯。(均化剂〕SiLl: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L7001"(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制)SiL2: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FZ2104"(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制)。(硅烷偶联剂)TSL: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垸。4)硬涂层成分〔金属氧化物微粒)SOLI:甲醇分散二氧化硅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帝'j、固体成分浓度30wt%)SOL2:甲醇分散Sn02-Zr02-Sb20s-Si02复合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审ij、固体成分浓度30wt^)SOL3:甲醇分散Ti02-Sn02-Zr02-Sb205复合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固体成分浓度30wt。zOSOL4:甲醇分散Sb205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固体成分浓度30wt^)。〔甲基三垸氧基硅烷〕MTEOS: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含环氧基的硅化合物〕GTS:Y一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DS:Y—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垸ETS:p—(3,4一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他有机硅化合物〕HTS: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有机硅化合物Bli二2BISSI:双(三甲氧基甲硅垸基)己烷。〔有机溶剂〕MeOH:甲醇IPA:异丙醇TBA:叔丁醇EGPE:乙二醇单异丙基醚EGEE:乙二醇单乙基醚EGBE:乙二醇单叔丁基醚PGPE:丙二醇单正丙基醚AcAc:乙酰丙酮DAA:二丙酮醇DIO:二嗯烷。(固化催化剂)CI:三(2,4—戊二酮)铝(III)C2:三(2,4—戊二酮)铁(UI)C3:高氯酸镁〔实施例1〕l.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制作作为透镜基材,采用厚2mm的MRB(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67)。用丙酮将该透镜基材充分脱脂。掺入作为底涂剂的3竹林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湿气固化型底涂剂"夕^r、乂一々PFR402TP-4"和乙酸乙酯使它们的掺入量都达到50重量份,进而在该混合液中添加0.03质量份的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制均化剂SiL2(FZ-2104),在氮氛围气下充分搅拌直至均匀,得到底涂剂组合物(A)(参照表1)。将其用MIKASA制旋转涂布机1H-DX2旋转涂布于MRB透镜基材表面。将该透镜在室温下放置15分钟,制得具有底涂层的透镜基材。接着,将光致变色聚合性组合物约lg旋转涂布于上述具有底涂层的透镜基材表面。作为光致变色聚合性组合物,采用按下述操作制备的组合物(I)。组合物(I)的制备首先,将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2,2—双(4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垸/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532)/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大赛路UCB公司EB-1830)/縮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分别按40质量份/15质量份/25质量份/10质量份/10质量份的配比掺合。然后,在该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100质量份中加入2.0质量份具有下式所示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1)、0.6质量份具有上式所示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3)、0.4质量份具有上式所示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4),充分混合。之后,在得到的组合物中添加0.5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CGI1800: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和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一2,4,4—三甲基一戊基氧化膦的混合物(重量比3:1)、5质量份作为稳定剂的双(1,2,2,6,6—五甲基一4—哌啶基)癸二酸酯、7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0.1质量份均化剂SiLl(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制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L-7001),充分混合,制得组合物(I)(参照表2)。得到的光致变色聚合性组合物[组合物(I)]在25'C下的粘度为130cP。在氮气氛围气中,用透镜表面的405nm时的输出功率调节为130mW/cri^的金属卤素灯,对表面涂布有上述组合物(I)的透镜照射3分钟,使涂膜固化。进而用12(TC的恒温器进行加热处理,得到光致变色固化薄膜。所得薄膜的膜厚可由旋转涂布的条件来调节。本发明将光致变色固化薄膜的膜厚调为40士lwm。2.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评价作为按上述操作制作的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光致变色特性的评价,用以下方法测定发色浓度。首先,在得到的具有光致变色涂层的透镜上,用滨松光子学制氙灯L-2480(300W)SHL-IOO,介以紫外线透射滤光器UV22和红外线吸收滤光器HA50(均由HOYA株式会社制),以2(TC土1。C、聚合物表面的光束强度365nm=2.4mW/cm2、245nm=24uW/cm2照射120秒,使其发色,用大塚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分光光度计(瞬间多通道光探测器MCPD3000)求出此时的最大吸收波长。求出该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e(120)]和未处于光照射状态的固化体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e(0)]之差[:e(120)-e(0)],以此作为发色浓度。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发色浓度在588nm的最大吸收波长下为1.10,显示出良好的光致变色特性。测定发色时和消色时的&*值。此时的发色时的&*值为1.1,消色时的a+值为-1.5。另外,这里所谓的发色时指设定为上述强度的氙灯在上述透镜基材表面照射2分钟后,消色时(与未发色时对应)则指氤灯照射2分钟后再在暗处放置5分钟后。3.硬涂层的形成接着,在上述具有光致变色硬化膜的透镜基材上涂布按以下操作制备的硬涂剂(a)。硬涂剂(a)的制备首先,将作为有机硅化合物的Y—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垸27.2g、甲基三乙氧基硅垸2L9g、作为有机溶剂的叔丁基醇11.8g、乙酰丙酮11.8g、甲醇37.6g、乙二醇单异丙基醚5.2g混合。充分搅拌该液体的同时,添加0.05N的盐酸水溶液12.9g,添加结束后继续搅拌5小时。然后,混合O.lg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日本尤尼卡(株)制、商品名"L一700")、0.7g三(2,4—戊二酮)铝(III)、91.7g甲醇分散二氧化硅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固体成分浓度30wt%),搅拌5小时后,使其熟化一昼夜,得到本发明的硬涂剂(a)(参照表3)。另外,表3中"金属微粒溶胶"的质量是包含分散介质质量的值,由使用的金属氧化物溶胶的质量和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浓度来求得金属氧化物微粒的质量。而且,表3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不包含金属微粒溶胶的分散介质的质量。这几点在表4、表8、表9以及表13中也同样。如下所述进行硬涂剂(a)的涂布。g卩,将实施过电晕放电处理(两面)和在50'C的10。/。NaOH水溶液中浸渍处理5分钟的上述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浸渍于硬涂剂(a)中,以上提速度30cm/分提起,在该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表面涂布硬涂剂(a)。涂布后,在70。C下干燥20分钟,然后在11(TC下保持2小时进行固化,形成厚约3微米的硬涂层。另外,对上述具有硬涂层和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按下述(1)(4)所示的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透镜基材的外观〇、耐擦伤性A、表面密合性100/100、背面密合性100/100、发色浓度在588nm的最大吸收波长下为1.05,发色时的&*值为1.20,消色时的a+值为一1.60(参照表5)。此外,将上述得到的硬涂剂(a)按下述(5)保存3周,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评价此后的物性。其结果是,3周后的外观〇、耐擦伤性A、表面密合性100/100、背面密合性100/100、发色浓度在588nm的最大吸收波长下为1.03,发色时的&*值为1.20,消色时的a^直为一1.60(参照表6)。〔评价项目〕(1)外观肉眼观察涂膜的透明性、有无涂布不均等。将外观良好的评价为O,外观不良的评价为X。(2)耐擦伤性用钢棉(日本钢棉(日本7于一少々一/10(株)制求乂7夕一#0000号)以lkg的负重来回擦透镜表面IO次,肉眼评价擦伤程度。评价标准如下。A:几乎没有伤痕B:极少的伤痕C:少量伤痕D:明显的伤痕E:涂膜剥离。(3)密合性根据JISD-0202,通过横切试验来评价涂膜与透镜的密合性。即,使用绞刀在透镜表面以约lmm间隔切割,形成100个网格。在其上牢固地粘贴玻璃纸胶带(米其邦(株)制ir口亍一7。(注册商标)),然后从表面向90°方向一次性拉剥后,测定涂膜的残留网格。评价结果用(残留的网格数)/100来表示。这里的密合性对透镜基材上层压的所有层的密合性进行评价。该评价在表面、背面进行。表面表示层压有光致变色层的层压体的密合性,背面仅表示硬涂膜与基材的密合性。通常,若不具有完全不剥离或仅数个网格剥离这样的密合性,则不具有实用性。(4)发色浓度和3*值与上述方法同样操作,评价发色浓度和a"直。(5)保存稳定性制备涂布组合物后,在2(TC下保存3周,然后用各涂布组合物分别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形成涂膜,对得到的涂膜的外观、耐擦伤性、密合性、发色浓度以及aM直进行评价。〔实施例210〕用与实施例1中制备底涂剂组合物(A)时同样的方法,将表1所示的成分混合,得到底涂剂组合物(B)(D)。用与实施例1中制备光致变色组合物(I)时同样的方法,将表2所示的成分混合,得到光致变色组合物(II)(YE)。用与实施例1中制备硬涂剂(a)时同样的方法,将表3和4所示的成分混合,得到硬涂剂(b)(i)以及(1)。用表5所示的透镜基材、底涂剂组合物、光致变色组合物和硬涂剂,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光致变色固化膜,对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值进行评价。之后,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层压硬涂层,对外观、耐擦伤性、密合性、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3*值进行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另外,保存稳定性的结果如表6所示。(比较例1和2〕用与实施例1中制备硬涂剂(a)时同样的方法,将表4所示的成分混合,得到硬涂剂(m)和(n)。然后,用表5所示的透镜基材、底涂剂组合物以及光致变色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光致变色固化膜,对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值进行评价。之后,用表5所示的硬涂剂,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层压硬涂层,对外观、耐擦伤性、密合性、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a"直进行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另外,保存稳定性的结果如表6所示。(实施例1114〕用与实施例1中制备硬涂剂(a)时同样的方法,将表4所示的成分混合,得到硬涂剂(j)和(k)。另夕卜,这些硬涂剂在其制备时添加0.05N的N—甲基氯化铰(相当于季盐)水溶液12.9g代替制备硬涂剂(a)时使用的0.05N的盐酸水溶液12.9g。接着,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光致变色固化膜,对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值进行评价。然后,用表5所示的硬涂剂,不进行实施例1的硬涂层形成工序中作为硬涂剂涂布前的前处理的电晕放电处理而是将光致变色层压体在5(TC的20y。KOH水溶液中浸渍IO分钟进行侵蚀,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层压硬涂层,对外观、耐擦伤性、密合性、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at值进行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另外,保存稳定性的结果如表6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3</column></row><table>[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4</column></row><table>[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5</column></row><table>[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6</column></row><table>[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7</column></row><table>: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8</column></row><table>从上述实施例可知,具有用含有规定量的甲基三烷氧基硅烷的硬涂剂形成的硬涂层的各实施例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可以在不影响预先调制的发色色调的前提下形成硬涂层,且其外观、耐擦伤性和密合性良好。与此相对,用甲基三烷氧基硅垸的含量不足本发明特定的范围的下限的硬涂剂形成的比较例1和2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发色时的硬涂层形成前后的^值之差[A(a"]超过l.O,因形成硬涂层而颜色发红。以下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527、比较例37中使用的透镜基材、底涂剂成分、光致变色涂层成分以及硬涂层成分。1)透镜基材CR(烯丙基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50)MRA(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60)MRB(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67)TE(环硫类树脂塑料透镜;折射率=1.71)SE(甲基丙烯酸树脂+乙烯基树脂透镜;折射率=1.60)。2)底涂剂成分*竹林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湿气固化型底涂剂"夕、乂一》PFR402TP-4"*竹林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湿气固化型底涂剂"夕亇、乂一小PFR4"。3)光致变色涂层成分(自由基聚合性单体〕TMPT: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U6A:氨基甲酸乙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公司U—6HA)EB6A:聚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大赛路,UCB公司EB1830)GMA:縮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BPE: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9GDA: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532),BPE低聚物平均分子量776的2,2_双(4一丙烯酰氧基聚乙二醇苯基)丙垸。〔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11<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0</formula>〔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以外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33<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1</formula>CGI1800: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和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一2,4,4一三甲基一戊基氧化膦的混合物(重量比3:1)CGI1870:l—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和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一2,4,4—三甲基一戊基氧化膦的混合物(重量比3:7)。〔稳定剂〕LS765:双(1,2,2,6,6—五甲基一4—哌啶基)癸二酸酯。〔均化剂〕SiLh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L7001"(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制)SiL2: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FZ2104"(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制)。(硅烷偶联剂〕TSL: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垸。4)硬涂层成分(金属氧化物微粒〕SOLI:甲醇分散二氧化硅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固体成分浓度30wt%)SOL2:甲醇分散SnCVZr02-Sb205-Si02复合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固体成分浓度30wtX)SOL3:甲醇分散Ti02-Sn02-Zr02-Sb205复合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固体成分浓度30wt^)SOL4:甲醇分散Sb205金属氧化物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固体成分浓度30wtX)。〔四垸氧基硅垸〕TEOS:四乙氧基硅烷。〔含环氧基的硅化合物〕GTS:Y—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DS:Y—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垸ETS:(3—(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他有机硅化合物〕HTS:正己基三甲氧基硅垸OTS:正辛基三甲氧基硅垸ODS:正辛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TS: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ODTS:正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有机硅化合物Bl(OCH^CH3)2(有机溶剂〕MeOH:甲醇IPA:异丙醇TBA:叔丁醇EGPE:乙二醇单异丙基醚EGEE:乙二醇单乙基醚EGBE:乙二醇单叔丁基醚PGPE:丙二醇单正丙基醚AcAc:乙酰丙酮DAA:二丙酮醇DIO:二嗯烷。〔固化催化剂〕Cll:三(2,4—戊二酮)铝(m)C22:三(2,4—戊二酮)铁(III)C33:2,4-戊二酮钠C44:高氯酸钹C55:高氯酸镁。〔实施例15〕l.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具有底涂层的透镜基材。然后,将光致变色聚合性组合物约lg旋转涂布于上述具有底涂层的透镜基材的表面。作为光致变色聚合性组合物,使用按如下操作制备的组合物(1,)。组合物(I')的制备首先,将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2,2—双(4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532)/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大赛路UCB公司EB-1830)/縮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分别按40质量份/15质量份/25质量份/10质量份/10质量份的配比掺合。然后,在该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100质量份中加入2.0质量份具有下式所示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11)、0.6质量份具有上式所示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33)、0.4质量份具有上式所示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PC44),充分混合。之后,在得到的组合物中添加0.5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CGI1800:l—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和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一2,4,4—三甲基一戊基氧化膦的混合物(重量比3:1)、5质量份作为稳定剂的双(1,2,2,6,6—五甲基一4一哌啶基)癸二酸酯、7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垸以及0.1质量份均化剂SiLl(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制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L-7001),充分混合,制得组合物(1,)(参照表7)。得到的光致变色聚合性组合物[组合物(I')]在25'C下的粘度为130cP。在氮气氛围气中,用透镜表面的405nm时的输出功率调节为130mW/cn^的金属卤素灯,对表面涂布有上述组合物(I')的透镜照射3分钟,使涂膜固化。进而用12(TC的恒温器进行加热处理,得到光致变色固化薄膜。所得薄膜的膜厚可由旋转涂布的条件来调节。本发明将光致变色固化薄膜的膜厚调至40±1um。2.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评价作为按上述操作制作的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光致变色特性的评价,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发色浓度。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发色浓度在588nm的最大吸收波长下为1.05,显示出良好的光致变色特性。测定发色时和消色时的3*值。此时的发色时的&*值为1.0,消色时的a承值为-1.5。3.硬涂层的形成然后,在上述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上涂布按如下操作制备的硬涂剂(aa)。硬涂剂(aa)的制备首先,将y—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70g、硅化合物(Bl)100g、四乙氧基硅垸417g混合。将该液体充分搅拌,同时添加0.05N的盐酸水溶液200g,添加结束后继续搅拌5小时。然后,混合L5g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日本尤尼卡(株)制、商品名"L一700")、6.0g高氯酸镁、540g叔丁基醇、590g二嗯烷、1000g甲醇分散二氧化硅溶胶(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固体成分浓度30wt。/。),搅拌5小时后,使其熟化一昼夜,得到本发明的硬涂剂(aa)(参照表8)。如下所述进行硬涂剂(aa)的涂布。g卩,将实施过电晕放电处理(两面)和在50'C的10。/。NaOH水溶液中浸渍处理5分钟的上述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浸渍于硬涂剂(aa)中,以上提速度30cm/分提起,在该具有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的表面涂布硬涂剂(aa)。涂布后,在70'C下干燥20分钟,然后在12(TC下保持3小时进行固化,形成厚约2微米的硬涂层。另外,对上述具有硬涂层和光致变色固化膜的透镜基材,按实施例1中所述的上述(1)(4)所示的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透镜基材的外观〇、耐擦伤性A、表面密合性100/100、背面密合性100/100、发色浓度在588nm的最大吸收波长下为1.03,发色时的a"直为1.2,消色时的&*值为一1.3(参照表IO)。此外,将上述得到的硬涂剂(aa)按实施例1中所述的上述(5)保存3周,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评价此后的物性。其结果是,3周后的外观〇、耐擦伤性A、表面密合性100/100、背面密合性100/100、发色浓度在586nm的最大吸收波长下为1.03,发色时的a+值为1.1,消色时的&*值为一1.2(参照表11)。将上述得到的硬涂剂Ua)按实施例1中所述的上述(5)保存5周,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评价此后的物性。其结果是,5周后的外观〇、耐擦伤性A、表面密合性100/100、背面密合性100/100、发色浓度在588nm的最大吸收波长下为1.02,发色时的a"直为1.1,消色时的a"直为一l.O(参照表12)。(实施例1627、比较例37)用与实施例15中制备光致变色组合物(I')时同样的方法,将表7所示的成分混合,得到光致变色组合物(n,)(vn,)。用与实施例15中制备硬涂剂(aa)时同样的方法,将表8和表9所示的成分混合,得到硬涂剂(bb)(mm)。然后,用表IO所示的透镜基材、底涂剂组合物、光致变色组合物和硬涂剂,按照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制作光致变色固化膜,对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值进行评价。之后,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层压硬涂层,对外观、耐擦伤性、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3*值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0。另外,保存稳定性的结果如表11和表12所示。从上述实施例可知,具有用含有规定量的四烷氧基硅烷的硬涂剂形成的硬涂层的各实施例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可以在不影响预先调制的发色色调的前提下形成硬涂层,且其外观、耐擦伤性和密合性良好。与此相对,用四垸氧基硅垸的含量不足本发明特定的范围的下限的硬涂剂形成的比较例3和4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发色时的硬涂层形成前后的&*值之差[A(a*)]超过l.O,因形成硬涂层而颜色发红。(表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9</column></row><table>200780003305.6转溢齿被56/66:K<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0</column></row><table>t[表9]<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1</column></row><table>:表io]<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3</column></row><table>[表1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4</column></row><table>〔实施例2830、比较例8禾口9〕用表14所示的透镜基材、底涂剂组合物、光致变色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光致变色固化膜,对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a"直进行评价。然后,用表13所示的硬涂剂,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层压硬涂层,对外观、耐擦伤性、密合性、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发色浓度、发色时和消色时的a+值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4所示。另外,保存稳定性的结果如表15所示。:表i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6</column></row><table>:表i4]<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7</column></row><table>:表i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8</column></row><table>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提供在含有高浓度的含(二)垸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涂层上设有硬涂层时也能防止、减少消色时发红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因此,有助于提高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商品价值。权利要求1.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它是依次层压光学基材、光致变色涂层和硬涂层而形成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其特征在于,(I)所述光致变色涂层含有合计为0.1~10.0质量%的含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或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II)所述硬涂层由固化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剂得到,所述硬涂剂含有用以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的质量%表示时为10~60质量%的选自四烷氧基硅烷、甲基三烷氧基硅烷以及它们的部分水解产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有机硅化合物,但,当有机硅化合物是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部分水解产物时,所述总质量中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换算的质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其特征在于,形成硬涂层的所述硬涂剂还含有含环氧基的硅化合物和/或其部分水解产物以及固化催化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其特征在于,形成硬涂层的所述硬涂剂含有乙酰丙酮络合物作为固化催化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致变色光学材料,其特征在于,形成硬涂层的所述硬涂剂还含有季铵盐和/或季锬盐。5.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制造方法,它是依次层压光学基材、光致变色涂层和硬涂层而形成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层压于所述光学基材的所述光致变色涂层上,涂布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剂,固化形成所述硬涂层的工序,所述硬涂剂含有用以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的质量%表示时为1060质量%的选自四垸氧基硅烷、甲基三烷氧基硅烷以及它们的部分水解产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有机硅化合物,但,当有机硅化合物是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部分水解产物时,所述总质量中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换算的质量。全文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防止在含有高浓度的含有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涂层上设有硬涂层时产生的问题,即不以所希望的色调发色和消色的问题。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光学基材是依次层压光学基材、光致变色涂层和硬涂层而形成的基材,其特征在于,(I)上述光致变色涂层含有合计为0.1~10.0质量%的含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或含二烷基氨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II)上述硬涂层通过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剂固化得到,该硬涂剂含有用以金属氧化物微粒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的质量%表示时为10~60质量%的选自四烷氧基硅烷、甲基三烷氧基硅烷以及它们的部分水解产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有机硅化合物(但,当有机硅化合物是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部分水解产物时,该总质量中的有机硅化合物的质量为上述能部分水解的有机硅化合物换算的质量)。文档编号C09K9/02GK101375187SQ20078000330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申请日期2007年1月19日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发明者名乡洋信,川口育三,川端雄一郎,森力宏申请人:德山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