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性组合物以及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080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粘合性组合物以及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接合时保持高胶粘力并且在剥离时通过加热导致胶粘力下降从而 能够容易地拆除的粘合性組合物及丙烯酸类粘合帯。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的丙烯酸类粘合帯,其耐光性、耐候性、耐油性等优 良,并且粘合力、凝聚力等粘合特性、以及耐热性、耐候性等耐老化性优良,因此广泛使用。 特別是由于丙烯酸类粘合带具有上述特性,因此作为家电制品、汽车、建材等各种产业领域 中的接合材料广泛使用。因此,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帯,要求以高可靠性胶粘在不锈钢或招等 金属材料、或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各种塑料材料、玻璃材料等各种被 粘物(接合对象物)上。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环境意识的提高,要求节省资源和再循环 的情况逐渐变多。因此,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带所要求的特性,可以列举在接合到被粘物上时 发挥充分的胶粘力并且通过加热等引起的剥离性或拆除性优良。在这样的状况下,现有的丙烯酸类粘合带(专利文献1 7)虽然通过具有高胶粘 强度而具有高接合可靠性,但是其高接合強度反而使接合部的分离、拆除变得困难。因此,提出了以优良的常态胶粘力和加热易剥离性为目的的粘合带(专利文献
8) O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57-17030号公报(美国专利第4223067号)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7-4854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212900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2-088320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2-003800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2-121505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4-018761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08-120903号公报但是,现有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在粘贴到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上的情况下,存在随时 间经过胶粘力上升,从而不能实现加热时的易剥离性的问题,因此迫切希望在保持对金属 材料的胶粘性的同时提高加热剥离性或拆除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对金属材料具有高胶粘性的同 时加热剥离性或拆除性得到改善的粘合性組合物或丙烯酸类粘合帯。本发明的某一方式为粘合性組合物。该粘合性組合物的特征在于具有丙烯酸类聚 合物(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小于30000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和具有热膨胀性的微球(C)。根据上述方式的粘合性组合物,可以在保持对不锈钢板等金属材料的胶粘性的同时提高加热剥离性或拆除性。上述方式的粘合性组合物中,丙烯酸类聚合物㈧可以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主成分。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丙烯酸类粘合带。该丙烯酸类粘合带具有含有上述任一方式的粘合性组合物的粘合剂层。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方式为丙烯酸类粘合带。该丙烯酸类粘合带的特征在于,具有芯层和设置在所述芯层的一侧或两侧的表层,所述芯层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D),所述表层含有上述任一方式的粘合性组合物。所述表层可以进一步含有微粒(E)和/或气泡(F)。 另外,上述方式的丙烯酸类粘合带中,在胶粘到SUS板上以后,在23°C下经过30分钟后沿 180°剥离方向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剥离时的粘合力可以为20N/25mm以上。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丙烯酸类粘合带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优选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该实施方式无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仅仅是例示本发明。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丙烯酸类粘合带,为具备具有易拆除性的粘合剂层的单层粘合带。 具有易拆除性的粘合剂层由下述的粘合性组合物A形成。[粘合性组合物A]粘合性组合物A具有丙烯酸类聚合物(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小于 30000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和具有热膨胀性的微球(C)。丙烯酸类聚合物(A) 主要作为粘合性组合物起作用,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小于30000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主要作为增粘树脂起作用。具有热膨胀性的微球(C)主要有助于加热时的易拆除性。丙烯酸类聚合物(A)含有50重量%以上具有碳原子数1 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单元。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A)可以单独使用具有碳原子数1 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丙烯酸类聚合物 (A)可以通过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聚合引发剂一起进行聚合(例如,溶液聚合、乳液聚合、UV聚合)而得到。具有碳原子数1 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例相对于用于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总量为50重量%以上且99. 9重量%以下,优选60重量%以上且95重量%以下,更优选70重量%以上且93重量%以下。作为具有碳原子数1 2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 (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酯等(甲基)丙烯酸C1,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C2_14烷基酯,更优选(甲基)丙烯酸C2,烷基酯等。另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指丙烯酸烷基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全部具有同样的含义。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脂环烃基的(甲基) 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苯酯等具有芳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由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醇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为了改善凝聚力、耐热性、交联性等,丙烯酸类聚合物(A)根据需要可以含有能够与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其它单体成分(可共聚单体)。因此,丙烯酸类聚合物(A)可以同时含有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可共聚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可以适当地使用具有极性基团的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乙酯、丙烯酸羧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羟己酯、(甲基)丙烯酸羟辛酯、(甲基)丙烯酸羟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等含羟基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单体;苯乙烯磺酸、烯丙磺酸、2_(甲基)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含磺酸基单体;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 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的)酰胺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代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乂夕)7夕〗J 口 O -6-才矢 *、寸乂子> > 7夕* χ ^ κ )、N_ (甲基)丙烯酰基-8-氧代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 (N-(乂夕)了夕‘)口 4卟-8-才今〉、今寸乂子> > 7夕〉X ^ F )等琥珀酰亚胺类单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月桂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类单体;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 丁基衣康酰亚胺、N-辛基衣康酰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酰亚胺、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N-月桂基衣康酰亚胺等衣康酰亚胺类单体;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嗯唑、N-(甲基)丙烯酰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N-乙烯基吗啉等含氮杂环类单体;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内酰胺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酯等二醇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 丙烯酸四氢糠基酯、含氟(甲基)丙烯酸酯、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杂环、卤素原子、硅原子等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等烯烃类单体;甲基乙烯基醚、 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单体、巯基乙酸;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烯烃或二烯类; 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等含异氰酸酯基单体;含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含硅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这些可共聚单体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在同时含有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可共聚单体的情况下,丙烯酸类聚合物(A)可以适当地使用含羧基单体。其中,可以适当地使用丙烯酸。作为可共聚单体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通常相对于用于制备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总量可以含有0. 1 30重量%、优选0. 5 20重量%、进一步优选1 15重量%的可共聚单体。通过含有0. 1重量%以上可共聚单体,可以防止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凝聚力下降, 可以得到高剪切力。另外,通过将可共聚单体的含量设定为30重量%以下,可以防止凝聚力过度升高,可以提高常温(25°C )下的发粘感。另外,为了调节所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凝聚力,丙烯酸类聚合物(A)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多官能单体。作为多官能单体,可以列举例如(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_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可以适当地使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多官能单体的使用量,根据其分子量或官能团数等而不同,相对于用于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总量,可添加0. 01 3. 0重量%、优选0. 02 2. 0重量%、 进一步优选0. 03 1. 0重量%。多官能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用于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总量超过3.0重量%时,例如,有时存在粘合剂层的凝聚力过高,从而胶粘力下降等情况。另一方面, 低于0.01重量%时,例如,有时存在粘合剂层的凝聚力下降等情况。〈聚合引发剂〉在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A)时,可以借助于使用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 (光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热固化反应或紫外线固化反应来容易地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 (A)。特别是从可以缩短聚合时间的优点等考虑,可以适当地使用光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偶氮类聚合引发剂[例如,2,2’ _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 -2-甲基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_偶氮二 -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戊腈、2,2’ -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 -偶氮二 [2-(5_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N,N’ - 二亚甲基异丁脒)二盐酸盐等]、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例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过氧化月桂酰等]、氧化还原类聚合引发剂等。热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现有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的范围即可。作为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 “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联苯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酰基氧化膦类光聚合引发剂等。具体地,作为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 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2,2- 二甲氧基-1,2- 二苯基乙烷-1-酮[汽巴精化公司制、商品名4化力1工了 651]、茴香醚甲醚等。作为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1_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汽巴精化公司制、商品名O力1 二 184]、4_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1-[4-(2_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汽巴精化公司制、商品名彳2959]、2-羟基-2-甲基-丨-苯基丙烷-1-酮[汽巴精化公司制、商品名夕'口矢工了 -1173]、甲氧基苯乙酮等。作为 α -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_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_羟基乙基) 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等。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_萘磺酰氯等。作为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1_苯基-1,2-丙二酮-2-(0-乙氧基羰基)肟等。另外,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苯偶姻等。联苯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中, 包含例如联苯酰。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包含例如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3,3’_ 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联苯酰二甲基缩酮等。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_ 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_ 二氯噻吨酮、2,4_ 二乙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作为酰基氧化膦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二(2,6_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_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正丁基氧化膦、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1_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 叔丁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环己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 辛基氧化膦、二(2-甲氧基苯甲酰基)-(2_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甲氧基苯甲酰基)-(1_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_ 二乙氧基苯甲酰基)-(2_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_ 二乙氧基苯甲酰基)-(1_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6_ 二丁氧基苯甲酰基)“(2-甲基丙烷-1-基)氧化膦、二(2,4-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甲基丙烷-1-基) 氧化膦、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2,4_ 二戊氧基苯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苄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_苯基丙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_苯基乙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苄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苯基丙基氧化膦、二(2,6-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苯基乙基氧化膦、 2,6-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苄基丁基氧化膦、2,6-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苄基辛基氧化膦、二(2, 4,6-三甲基苯甲酰基)-2,5- 二异丙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4_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2,5-二乙基苯基氧化膦、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2,3,5,6_四甲基苯基氧化膦、 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2,4_ 二正丁氧基苯基氧化膦、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_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异丁基氧化膦、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正丁基氧化膦、二 (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2,4_ 二丁氧基苯基氧化膦、1,10-二 [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癸烷、三(2-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等。这些当中,特别优选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汽巴精化公司制、 商品名“ &方今工了 819]、二(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2,4_ 二正丁氧基苯基氧化膦、 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公司制、商品名'J >ΤΡ0]、二(2,6_ 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用于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以0. 01 5重量份、优选0. 05 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 0. 08 2重量份的范围内的量配合。在此,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少于0.01重量份时,有时聚合反应不充分。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超过5重量份时,有可能由于光聚合引发剂吸收紫外线而导致紫外线不能达到粘合剂层内部从而聚合率下降。有时由于所生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减小,由此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凝聚力下降,从而将粘合剂层从薄膜上剥离时,粘合剂层的一部分残留在薄膜上,从而薄膜不能再利用。另外,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为了调节凝聚力,在所述多官能单体以外可以使用交联剂。交联剂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环氧类交联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聚硅氧烷类交联剂、嚼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硅烷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等。特别可以适当地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具体而言,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例子,可以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1,6_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及它们与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的加合物。作为环氧类交联剂,可以列举双酚A、表氯醇型环氧类树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工f > > y U * 7 >工一〒 >)、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三缩水甘油基醚、1,6-己二醇缩水甘油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基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胺缩水甘油胺(” 了 ^ y ^ 'J V ” > 7· S > )、N,N,N’,N’ -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和1,3_ 二(N,N’ - 二胺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等。本实施方式中,丙烯酸类聚合物(A)也可以通过对所述单体成分和聚合引发剂配合而成的混合物照射紫外线(UV)使单体部分聚合而得到的部分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浆)的形式来制备。在丙烯酸类聚合物浆中配合后述的(B)成分和(C)成分制备粘合性组合物,涂布该粘合性组合物,并照射紫外线,由此可以结束聚合。另外,丙烯酸类聚合物(A) 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0 5000000。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小于30000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⑶作为增粘树脂起作用,并且在添加到丙烯酸类聚合物(A)(丙烯酸类聚合物浆)中进行UV聚合时具有难以造成阻聚的优点。另外,通过将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小于30000的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与后述的具有热膨胀性的微球(C)组合,可以对金属材料实现加热剥离性、拆除性。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小于30000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⑶的添加量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 100重量份优选为5 4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10 3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添加量超过45重量份时,粘合剂层的弹性模量变高, 有时在低温下的胶粘性能变差,或者在室温下也不显现粘合性。另外,添加量少于5重量份的情况下,有时不能获得其效果。(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希望为约20°C以上且约 3000C以下,优选约30°C以上且约300°C以下,进一步优选约40°C以上且约300°C以下。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约20°C时,粘合剂层的室温以上条件下的凝聚力下降,有时保持性能或高温胶粘性能下降。另外,本发明中可以作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⑶使用的代表性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下表所示。另外,下表未记载的材料(组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下式(Fox 式)表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来定义。1/Tg =Σ (WZTgi)上式中,Tg表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Κ),Tgi 表示单体i形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κ),Wi表示单体i在全部单体成分中的重量分数(i = l、2、···!!)。另外,上式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由单体1、单体 2、…、单体η的η种单体成分构成时的计算式。表 权利要求
1.一种粘合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 丙烯酸类聚合物(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小于30000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和具有热膨胀性的微球(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性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A)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主成分。
3.一种丙烯酸类粘合带,其中,具有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性组合物的粘合剂层。
4.一种丙烯酸类粘合带,其中,具有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性组合物的粘合剂层。
5.一种丙烯酸类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具有芯层和设置在所述芯层的一侧或两侧的表层, 所述芯层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D), 所述表层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性组合物。
6.一种丙烯酸类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具有芯层和设置在所述芯层的一侧或两侧的表层, 所述芯层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D), 所述表层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性组合物。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其中, 所述芯层还含有微粒(E)和/或气泡(F)。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其中, 所述芯层还含有微粒(E)和/或气泡(F)。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其中,胶粘到作为被粘物的SUS304BA板上以后,在23°C下经过30分钟后沿180°剥离方向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剥离时的粘合力为20N/25mm以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其中,胶粘到作为被粘物的SUS304BA板上以后,在23°C下经过30分钟后沿180°剥离方向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剥离时的粘合力为20N/25mm以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其中,胶粘到作为被粘物的SUS304BA板上以后,在23°C下经过30分钟后沿180°剥离方向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剥离时的粘合力为20N/25mm以上。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其中,胶粘到作为被粘物的SUS304BA板上以后,在23°C下经过30分钟后沿180°剥离方向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剥离时的粘合力为20N/25mm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金属材料具有高胶粘性的同时加热剥离性或拆除性提高的粘合性组合物或丙烯酸类粘合带。本发明的某一方式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具有丙烯酸类聚合物(A)、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小于30000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B),和具有热膨胀性的微球(C)。
文档编号C09J133/00GK102220096SQ201110092788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中岛淳, 山中英治, 樋口真觉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