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68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及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球上除广阔的海洋(含盐3.5-3.8%)之外,陆地上还分布着许多盐池盐湖和盐碱湖。闻名于世的死海含盐量就高达31.5%。我国具有广阔的盐域环境和比较丰富的嗜盐微生物资源。我国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都有数量众多的含盐很高的盐湖和盐碱湖。调查发现这些盐域环境都有微生物生长,即存在嗜盐菌。在微生物学范畴上,嗜盐菌通常指极端嗜盐菌,即最适盐浓度大于3.0mol/L的微生物,嗜盐菌多数化能异养,细胞含有类胡萝卜素,革兰氏阴性,菌体通常都有颜色。在1989年出版的《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第三版中,嗜盐菌被定为6个属。

生活在含盐很高环境下的微生物被称为嗜盐菌(Halophiles),依嗜盐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嗜盐菌(最适盐浓度为0.2-0.5mol/L)、中度嗜盐菌(最适盐浓度为0.5-2.0mol/L)和极端嗜盐菌(最适盐浓度≥3.0mol/L)。其中极端嗜盐菌为嗜盐古菌。根据近年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表明,嗜盐菌和甲烷菌及嗜酸嗜热菌有别于原核生物,又不同于真核生物,归属于第三类生命形态-古细菌(archeabacteria)。

高盐环境与常见的无盐或低盐环境相比,环境中的很高的盐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细胞渗透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嗜盐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膜具有特殊的脂类化合物,如磷脂酰甘油类似物、二植烷醚、磺酸甘油脂等。膜内外具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盐,并由盐来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细胞活性。嗜盐菌通过高盐环境下能够在胞内聚集k离子和小分子极性物质,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胞内外渗透压平衡,使细胞可从环境中获取水分。嗜盐菌的蛋白质中含有过量的酸性氨基酸和非极性的残余物,过量的酸性物质需要阳离子平衡附近的负电荷,所以嗜盐酶只有在高盐环境中才能保持活性。

嗜盐菌独特的生活能力和细胞内独特的生化组成和结构,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目前对嗜盐菌应用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对它们产生的酶,一些功能性分子、大分子聚合物以及生物环保等方面。嗜盐菌产生的酶是工业上耐盐酶的重要来源,有些嗜盐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积累PHB,用于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开发。此外嗜盐菌在高盐污水的处理方面也有应用的报道。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筛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注入油藏,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或代谢产物的某些特性作用于原油,改变原油的某些物化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自20世纪中叶开展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以来,到90年代以后我国各个油田均不同程度的开展了规模化的矿场试验,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已发展为三次采油中的重要的高新技术,由于采油地质情况复杂,针对各个不同油藏环境,采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关键在于筛选适合该地区采油环境的微生物以及研究适合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工艺。由于矿场环境复杂,目前并不是所有条件的油藏均可使用微生物采油,其限制条件主要有井温、矿化度和PH值等为主要限制因素,其中高井温环境,已经有采用嗜热菌成功用于高温油藏的先例。但针对矿化度大于10*104mg/L(折合NaCl含量为2.5mol/L)的高盐油藏,尚无有效的采油微生物菌种应用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国内外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针对矿化度大于10*104mg/L(折合NaCl含量为2.5mol/L)的高盐油藏,尚无有效的采油微生物复合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应用的现状,本发明对此提出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

本发明具体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采用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发酵液应用在第三次采油中,在高盐采油环境含盐量高于12%的高盐环境中生存,其原油降低原油黏度分别达到15.4%、26.4%、35.2%,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分别达到91.3%、76.5%、58.6%。具有明显的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采用的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三种菌都可通过国内外公众渠道购买获得,但是现有技术未见采用此三种菌复合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

通过实施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内容,并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采用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应用在第三次采油中,通过对多个不同高盐油藏的室内微生物采油性能评价,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发酵液在高盐环境中用作采油微生物,在添加了营养液的情况下,对环境含盐量为4%的原油没有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效果,并且不能生存。在高盐采油环境含盐量高于12%的高盐环境中生存,其原油降低原油黏度分别达到15.4%、26.4%、35.2%,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分别达到91.3%、76.5%、58.6%。具有明显的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有益效果。

下面,举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另外,在下述的说明中,如无特别说明,则%皆指重量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

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 Hab-g03的分离。

采用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发酵液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

本发明中,采用的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三种菌都可通过国内外公众渠道购买获得,发酵液的获得也是通过现有技术可见,但是现有技术未见采用此三种菌复合发酵液应用在第三次采油中。

实施例二:应用效果评价

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发酵液在高盐采油环境的适应性和采油作用进行了评价,对克拉玛依采油区高盐环境和青海花土沟尖顶山等地的原油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评价指标有:原油黏度降低、原油与地层水间的界面张力降低和具备生长耐受性试验,试验方法: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入60ml原油,90ml地层水,以及极端嗜盐菌发酵液1.5ml,添加3ml培养液,在35℃,摇床培养8d。评价方法中测定原油粘度使用旋转式粘度计,在本发明的试验中使用粘度计为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的NDJ-5S型数字粘度计。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测量使用环法测量,在本发明的试验中所用界面张力仪为河北承德实验机有限公司的JZHY-180型界面张力仪。生长耐受性试验采用富集分离培养基所制的平板,通过划线分离嗜盐菌确认在评价试验高盐采油环境中嗜盐菌的生长耐受性。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在高盐环境中用作采油微生物,在添加了营养液的情况下,对环境含盐量为4%的原油没有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效果,并且不能生存。可以在高盐采油环境中生存,对表中所列的三种含盐量高于12%的高盐环境的原油降低原油黏度分别达到15.4%、26.4%、35.2%,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分别达到91.3%、76.5%、58.6%。具有明显的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有益效果。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种适用并且仅适用于高盐环境微生物采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