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53379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增白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增白剂是一类能提高纤维织物和纸张等白度的有机化合物。又称光学增白剂、荧光增白剂。织物等常常由于含有色杂质而呈黄色,过去都采用化学漂白的方法进行脱色,采用在制品中添加增白剂的办法。

增白剂的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辐射转变成紫蓝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提高产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剂已经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

国内最大类的荧光增白剂为vbl、cxt及造纸用液体增白剂。一般增白剂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溶性的增白剂,另一类为水不溶性增白剂。前者可用于纸张,涂料,洗衣粉,棉织物的增白剂。后者可用于化纤,塑料等增白。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洗涤剂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洗涤剂的功能要求也趋于多样化,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能够显著提升洗涤性能的功能助剂被广泛的应用于洗涤剂中。然而通常在洗涤剂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是粉状的,而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在现有技术下,一般是将荧光增白剂直接以粉状或预先分散于水中配成浆状物,再加入洗涤剂的配料釜中去。上述加入方式存在投料现场扬尘污染,或者是浆状物混合不均匀,操作繁琐,耐光牢度差,导致增白效果不好的缺陷,影响到产品质量。因此,发明一种一种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对增白剂制备技术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普通增白剂的耐光牢度差,导致增白效果不好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按重量份数计,向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二乙烯三胺和蒸馏水混合搅拌后,再加入己二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待自动放热结束后,加热升温并搅拌反应,待反应温度降,继续加入蒸馏水,得到自制聚酰胺溶液,备用;

(2)称取4~6g三聚氯氰加入到16~20ml丙酮中混合搅拌,搅拌后加入16~20gdsd酸和3~5ml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反应,并控制反应温度,用碳酸钠溶液调整反应溶液的ph为7~9,并加热升温,再加入4~6ml苯胺,再加热升温,向反应溶液中依次滴加5~7ml二乙醇胺和12~16ml自制聚酰胺溶液,蒸馏去除丙酮后,保持反应溶液ph为5~7,继续加热升温,得到自制改性乳液;

(3)称取30~40g玉米变性淀粉和20~30g聚乙烯醇混合置于带有30~4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搅拌,取出即为自制粘稠状的乳液;

(4)将上述自制改性乳液和上述自制粘稠状的乳液混合搅拌后,放入烘箱中烘干后,研磨出料,即可制得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

步骤(1)所述的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取16~20份二乙烯三胺、16~20份蒸馏水、6~8份己二酸和4~6份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时间为4~6min,继续搅拌时间为10~12min,加热升温温度为160~180℃,搅拌反应时间为6~8min,降温温度为120~140℃。

步骤(2)所述的搅拌时间为8~10min,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反应时间为20~30min,反应温度为3~5℃,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加热升温温度为8~10℃,再加热升温温度为45~65℃,继续加热升温温度为80~95℃。

步骤(3)所述的搅拌温度为20~30℃,搅拌时间为10~12min。

步骤(4)所述的搅拌时间为6~8min,烘干温度为60~80℃,烘干时间为1~2h。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二乙烯三胺、蒸馏水和己二酸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得到自制聚酰胺溶液,将其对由三聚氯氰、丙酮、dsd酸和苯胺混合反应而成的荧光增白剂进行改性,由于经过聚酰胺改性,荧光增白剂中的荧光活性组分同聚酰胺高分子链以共价键相连,使其结构更加稳定,光致顺反异构现象得到抑制,从而有利于材料的耐光性提高,又由于荧光增白剂一般含有共轭双键,在共轭双键系统中,当所有价电子都存在于已占分子轨道上时,荧光增白剂分子处于单线基态,发生电子跃迁,再次提高材料的耐光性,继续加入玉米变性淀粉和聚乙烯醇这些粘结剂,涂抹在材料表面,在日光照射下,吸收340~400nm的紫外光,吸收近紫外不可见光,发射出可见蓝紫色荧光,从而增强物体对光的反射率,反射光强度超过了投射在物体上的可见光强度,给人以感观上的增白增亮效果,再由于利用补色原理,反射的高强度蓝紫色荧光与白色物体上的黄光相互弥补,使被处理物体显得更白、更亮和更艳,从而起到增白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耐光性,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按重量份数计,向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6~20份二乙烯三胺和10~12份蒸馏水混合搅拌4~6min后,再加入6~8份己二酸和4~6份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10~12min,待自动放热结束后,加热升温至160~180℃并搅拌反应6~8min,待反应温度降至120~140℃,继续加入5~7份蒸馏水,得到自制聚酰胺溶液,称取4~6g三聚氯氰加入到16~20ml丙酮中混合搅拌8~10min,搅拌后加入16~20gdsd酸和3~5ml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反应20~30min,并控制反应温度为3~5℃,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调整反应溶液的ph为7~9,并加热升温至8~10℃,再加入4~6ml苯胺,再加热升温至45~65℃,向反应溶液中依次滴加5~7ml二乙醇胺和12~16ml自制聚酰胺溶液,蒸馏去除丙酮后,保持反应溶液ph为5~7,继续加热升温至80~95℃,得到自制改性乳液,称取30~40g玉米变性淀粉和20~30g聚乙烯醇混合置于带有30~4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在20~30℃下搅拌10~12min,取出即为自制粘稠状的乳液,将自制改性乳液和自制粘稠状的乳液混合搅拌6~8min后,放入烘箱中,在60~80℃下烘干1~2h后,研磨出料,即可制得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

实例1

按重量份数计,向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6份二乙烯三胺和10份蒸馏水混合搅拌4min后,再加入6份己二酸和4份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10min,待自动放热结束后,加热升温至160℃并搅拌反应6min,待反应温度降至120℃,继续加入5份蒸馏水,得到自制聚酰胺溶液,称取4g三聚氯氰加入到16ml丙酮中混合搅拌8min,搅拌后加入16gdsd酸和3ml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反应20min,并控制反应温度为3℃,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调整反应溶液的ph为7,并加热升温至8℃,再加入4ml苯胺,再加热升温至45℃,向反应溶液中依次滴加5ml二乙醇胺和12ml自制聚酰胺溶液,蒸馏去除丙酮后,保持反应溶液ph为5,继续加热升温至80℃,得到自制改性乳液,称取30g玉米变性淀粉和20g聚乙烯醇混合置于带有3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在20℃下搅拌10min,取出即为自制粘稠状的乳液,将自制改性乳液和自制粘稠状的乳液混合搅拌6min后,放入烘箱中,在60℃下烘干1h后,研磨出料,即可制得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

实例2

按重量份数计,向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8份二乙烯三胺和11份蒸馏水混合搅拌5min后,再加入7份己二酸和5份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11min,待自动放热结束后,加热升温至170℃并搅拌反应7min,待反应温度降至130℃,继续加入6份蒸馏水,得到自制聚酰胺溶液,称取5g三聚氯氰加入到18ml丙酮中混合搅拌9min,搅拌后加入18gdsd酸和4ml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反应25min,并控制反应温度为4℃,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调整反应溶液的ph为7,并加热升温至9℃,再加入5ml苯胺,再加热升温至55℃,向反应溶液中依次滴加6ml二乙醇胺和14ml自制聚酰胺溶液,蒸馏去除丙酮后,保持反应溶液ph为6,继续加热升温至90℃,得到自制改性乳液,称取35g玉米变性淀粉和25g聚乙烯醇混合置于带有35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在25℃下搅拌11min,取出即为自制粘稠状的乳液,将自制改性乳液和自制粘稠状的乳液混合搅拌7min后,放入烘箱中,在70℃下烘干1.5h后,研磨出料,即可制得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

实例3

按重量份数计,向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份二乙烯三胺和12份蒸馏水混合搅拌6min后,再加入8份己二酸和6份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12min,待自动放热结束后,加热升温至180℃并搅拌反应8min,待反应温度降至140℃,继续加入7份蒸馏水,得到自制聚酰胺溶液,称取6g三聚氯氰加入到20ml丙酮中混合搅拌10min,搅拌后加入20gdsd酸和5ml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反应30min,并控制反应温度为5℃,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调整反应溶液的ph为9,并加热升温至10℃,再加入6ml苯胺,再加热升温至65℃,向反应溶液中依次滴加7ml二乙醇胺和16ml自制聚酰胺溶液,蒸馏去除丙酮后,保持反应溶液ph为7,继续加热升温至95℃,得到自制改性乳液,称取40g玉米变性淀粉和30g聚乙烯醇混合置于带有4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在30℃下搅拌12min,取出即为自制粘稠状的乳液,将自制改性乳液和自制粘稠状的乳液混合搅拌8min后,放入烘箱中,在80℃下烘干2h后,研磨出料,即可制得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

对比例

以上海某公司生产的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作为对比例

将本发明制得的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和对比例中的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进行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1、测试方法:

耐光性能测试方法:取相同形状大小的四张纸备用,将等量的实例1~3和对比例中的荧光增白剂均匀涂抹于纸张上,在阳光下暴晒每隔三天测试纸张的白度。

表1

根据表1数据可知,本发明制得的高耐光型荧光增白剂在经过几天的爆晒后,纸张的白度保持在94%以上,没有下降的趋势,增白效果好,耐光性能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对比例中的纸张白度明显下降,耐光性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