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7175发布日期:2019-03-15 23:26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合薄膜软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背景技术:

胶粘剂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不同规格、不同构件的粘接。而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耐水性、耐油性以及柔韧性,同时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被广泛应用于合成革、复合薄膜等行业。然而现有的聚氨酯胶粘剂不能同时满足多种材质的粘合,只能针对性使用,特别是针对于软包装材料,目前还没有能够同时满足多种软包装材料的聚氨酯胶粘剂,必须针对不同软包装材料添加不同的组分以此来实现粘接作用,如此增加了复合工作中的胶水多次切换次序,进而浪费大量人力,降低劳动生产效率,同时因为使用不同的胶粘剂,成本增高,存放面积增大,降低了复合生产的便捷性。同时聚氨酯胶粘剂在使用中也易出现剥离强度差等问题,并且现有的聚氨酯胶粘剂还存在上胶浓度低导致vocs排放过高给环保带来压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其解决了现有的聚氨酯胶粘剂不能同时满足多种材质的粘合、使用中剥离强度差、上胶浓度低导致环保压力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该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按5: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即得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按重量份数计,a组分、b组分包括以下的原料:

a组分:

乙二醇12份-19份,1-4丁二醇18份-25份,二甘醇32份-40份,新戊二醇31份-41份,间苯二甲酸42份-48份,催化剂a0.005份-0.01份,二元酸60份-80份,己二酸44份-59份,抗氧剂0.01份-0.02份,蓖麻油多元醇5份-10份,醋酸乙酯60份-70份,扩链剂10份-15份,碳化二亚胺1.8份-2.7份,有机硅偶联剂1.8份-2.7份;

b组分:

三羟甲基丙烷48份-52份,三甲基戊二醇14份-18份,扩链剂230份,醋酸乙酯95份-105份,催化剂b0.003份-0.005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10份-15份。

进一步地,所述二元酸为癸二酸、壬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为hdi三聚体、hdi缩二脲中的一种或几种。以hdi三聚体、hdi缩二脲为原料生产的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不泛黄、耐候性强等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扩链剂为mdi-50、mdi-100、mdi-103c、mdi-100ll、tdi-80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a为钛酸四正丁酯、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催化剂b为有机锡、有机铋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三苯酯。

进一步地,所述蓖麻油多元醇为日本伊藤生产的hf-1300。

本发明还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a组分的制备:按配方量将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催化剂a、二元酸、己二酸、抗氧剂、蓖麻油多元醇、醋酸乙酯、扩链剂、碳化二亚胺、有机硅偶联剂加入反应釜混合均匀,制得a组分;

s2:b组分的制备:按配方量将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戊二醇、扩链剂、醋酸乙酯、催化剂b、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加入反应釜混合均匀,制得b组分;

s3:将a组分与b组分按5: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得到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进一步地,s1中a组分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和间苯二甲酸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a后置入反应釜内;

s12:将s11中的混合物a加热升温至190℃停止加温,然后加入催化剂a待其反应,形成混合物b;

s13:待s12中的混合物b反应出水至理论量时,加入二元酸并连续升温至150℃进行混合酯化,形成混合物c;

s14:待s13中的混合物c反应出水至理论量时,加入己二酸并连续升温至210℃,然后加入抗氧剂,形成混合物d;

s15:将s14中的混合物d持续升温至235℃进行4小时的缩聚反应,直到取样分析羟值为50-55mgkoh/g,酸值≤2.0mgkoh/g时,降温出料得到聚酯多元醇;

s16:将s15中的聚酯多元醇中加入蓖麻油多元醇、醋酸乙酯,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0℃形成混合物e;

s17:将s16中的混合物e滴加扩链剂后升温至80℃连续反应2小时,形成混合物f;

s18:取样测试s17中的混合物f,当其粘度在2500±500mpa·s(25℃)时,降温并加入醋酸乙酯、碳化二亚胺、有机硅偶联剂进行30分钟的充分搅拌,形成混合物g;

s19:继续搅拌s18中的混合物g,并对其进行取样测试,当其粘度为200-500mpa·s(25℃)、固含量为50%±1时过滤,得到a组分。

进一步地,s2中b组分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戊二醇于120℃环境中混合1.5小时脱水,形成混合物h;

s22:将扩链剂与醋酸乙酯混合并加热至60℃,滴加s21中的混合物h,形成混合物i;

s23:将s22中的混合物i升温至80±2℃,回流保温4小时,形成混合物j;

s24:对s24中的混合物j取样测试,当nco在13±0.8时,在混合物j里加入催化剂b反应1小时,形成混合物k;

s25:将混合物k降温至60℃后添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醋酸乙酯,形成混合物l,并在添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醋酸乙酯时对混合物l取样测试,当其nco在6.0-6.5%,粘度在100-300mpa·s(25℃)时,得到b组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①、适用粘合多种材料: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能够适用于多种材质的粘合,并且能够同时满足市面上大部分软包装材料的粘合,从而无需采取传统胶粘剂的复合工作中胶水的多次切换,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无需过大储存面积,大大提高了复合生产的便捷性;

②、性能优异: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具有极强的热封强度和剥离强度,能够有效降低破包率,且该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传统胶水的2倍以上,残留溶剂小于3毫克,同时能增强产品复合后的阻隔性能,其阻氧、阻湿性能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③、节能减排性能佳: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开国内干式复合之先河,实现高浓度高网线上胶,vocs排放较传统胶水减少60%,且熟化温度低、时间短,有效降低电耗及提高工作效率;

④、降低复合成本10%~20%: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优异的粘接力并实现高固含量上胶,干基上胶量比传统胶少15~20℅,每吨胶水可少用稀释溶剂1吨~1.2吨,综合降低每平方米复合成本2分钱左右;

⑤、降低企业税费:因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实现了高浓度上胶,溶剂使用量大幅度下降,每台干式复合机年減少voss排放费(税)约8万元(每当量按1.2元计);

⑥、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方式,其与本发明所涉及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的组分与重量比例是一个完整的组合,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任一组分或重量比例的改变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都会影响最终成品的效果。

综上,相比传统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本发明适用范围广,可以高浓度(50%)涂布,适合镀铝膜、铝箔、水煮等使用,其使用后外观效果好,胶盘使用寿命长,符合节能环保升级换代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按5: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即得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按重量份数计,a组分、b组分包括以下的原料:

a组分:

乙二醇12份,1-4丁二醇18份,二甘醇32份,新戊二醇31份,间苯二甲酸42份,催化剂a0.005份,二元酸60份,己二酸44份,亚磷酸三苯酯0.01份,日本伊藤生产的蓖麻油多元醇hf-13005份,醋酸乙酯60份,扩链剂10份,碳化二亚胺1.8份,有机硅偶联剂1.8份;

b组分:

三羟甲基丙烷48份,三甲基戊二醇14份,扩链剂230份,醋酸乙酯95份,催化剂b0.003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10份。

所述二元酸为癸二酸,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为hdi三聚体,所述扩链剂为mdi-50,所述催化剂a为钛酸四正丁酯,所述催化剂b为有机铋,所述有机硅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

按配方量将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钛酸四正丁酯、癸二酸、己二酸、亚磷酸三苯酯、hf-1300、醋酸乙酯、mdi-50、碳化二亚胺、有机硅偶联剂加入反应釜混合均匀,制得a组分,具体地,制备a组分的步骤如下:

s11:将乙二醇12份、1-4丁二醇18份、二甘醇32份、新戊二醇31份和间苯二甲酸42份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a后置入反应釜内;

s12:将s11中的混合物a加热升温至190℃停止加温,然后加入钛酸四正丁酯0.005份待其反应,形成混合物b;

s13:按重量计,待s12中的混合物b反应出水至理论量10.3份时,加入癸二酸60份并连续升温至150℃进行混合酯化,形成混合物c;

s14:按重量计,待s13中的混合物c反应出水至理论量10.6份时,加入己二酸44份并连续升温至210℃,然后加入亚磷酸三苯酯0.01份,形成混合物d;

s15:将s14中的混合物d持续升温至235℃进行4小时的缩聚反应,直到取样分析羟值为50mgkoh/g,酸值为1.0mgkoh/g时,降温出料得到聚酯多元醇;

s16:将s15中的聚酯多元醇中加入hf-13005份、醋酸乙酯20份,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0℃形成混合物e;

s17:将s16中的混合物e滴加mdi-5010份后升温至80℃连续反应2小时,形成混合物f;

s18:取样测试s17中的混合物f,当其粘度在2000mpa·s(25℃)时,降温并加入醋酸乙酯40份、碳化二亚胺1.8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1.8份进行30分钟的充分搅拌,形成混合物g;

s19:继续搅拌s18中的混合物g,并对其进行取样测试,当其粘度为200mpa·s(25℃)、固含量为49%时过滤,得到a组分。

按配方量将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戊二醇、mdi-50、醋酸乙酯、有机铋、hdi三聚体加入反应釜混合均匀,制得b组分,具体地,制备b组分的步骤如下:

s21:将三羟甲基丙烷48份、三甲基戊二醇14份于120℃环境中混合1.5小时脱水,形成混合物h,其含水率为0.002%;

s22:将230份mdi-50与醋酸乙酯32份混合并加热至60℃,滴加s21中的混合物h,形成混合物i;

s23:将s22中的混合物i升温至78℃,回流保温4小时,形成混合物j;

s24:对s24中的混合物j取样测试,当nco在12.2时,在混合物j里加入有机铋0.003份反应1小时,形成混合物k;

s25:将混合物k降温至60℃后添加hdi三聚体10份、醋酸乙酯63份,形成混合物l,并在添加hdi三聚体、醋酸乙酯时对混合物l取样测试,当其nco在6.0%,粘度在100mpa·s(25℃)时,得到b组分。

a组分与b组分按5: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即得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实施例二

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按5: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即得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按重量份数计,a组分、b组分包括以下的原料:

a组分:

乙二醇19份,1-4丁二醇25份,二甘醇40份,新戊二醇41份,间苯二甲酸48份,催化剂a0.01份,二元酸80份,己二酸59份,亚磷酸三苯酯0.02份,日本伊藤生产的蓖麻油多元醇hf-130010份,醋酸乙酯70份,扩链剂15份,碳化二亚胺2.7份,有机硅偶联剂2.7份;

b组分:

三羟甲基丙烷52份,三甲基戊二醇18份,扩链剂230份,醋酸乙酯105份,催化剂b0.005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15份。

所述二元酸为壬二酸,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为hdi缩二脲,所述扩链剂为mdi-100,所述催化剂a为醋酸锌,所述催化剂b为有机锡,所述有机硅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

按配方量将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钛酸四正丁酯、壬二酸、己二酸、亚磷酸三苯酯、hf-1300、醋酸乙酯、mdi-100、碳化二亚胺、有机硅偶联剂加入反应釜混合均匀,制得a组分,具体地,制备a组分的步骤如下:

s11:将乙二醇19份、1-4丁二醇25份、二甘醇40份、新戊二醇41份和间苯二甲酸48份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a后置入反应釜内;

s12:将s11中的混合物a加热升温至190℃停止加温,然后加入醋酸锌0.01份待其反应,形成混合物b;

s13:按重量计,待s12中的混合物b反应出水至理论量11.8份时,加入壬二酸80份并连续升温至150℃进行混合酯化,形成混合物c;

s14:按重量计,待s13中的混合物c反应出水至理论量14.2份时,加入己二酸59份并连续升温至210℃,然后加入亚磷酸三苯酯0.02份,形成混合物d;

s15:将s14中的混合物d持续升温至235℃进行4小时的缩聚反应,直到取样分析羟值为55mgkoh/g,酸值为2.0mgkoh/g时,降温出料得到聚酯多元醇;

s16:将s15中的聚酯多元醇中加入hf-130010份、醋酸乙酯20份,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0℃形成混合物e;

s17:将s16中的混合物e滴加mdi-10015份后升温至80℃连续反应2小时,形成混合物f;

s18:取样测试s17中的混合物f,当其粘度在3000mpa·s(25℃)时,降温并加入醋酸乙酯50份、碳化二亚胺2.7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2.7份进行30分钟的充分搅拌,形成混合物g;

s19:继续搅拌s18中的混合物g,并对其进行取样测试,当其粘度为500mpa·s(25℃)、固含量为51%时过滤,得到a组分。

按配方量将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戊二醇、mdi-100、醋酸乙酯、有机锡、hdi缩二脲加入反应釜混合均匀,制得b组分,具体地,制备b组分的步骤如下:

s21:将三羟甲基丙烷52份、三甲基戊二醇18份于120℃环境中混合1.5小时脱水,形成混合物h,其含水率为0.05%;

s22:将230份mdi-100与醋酸乙酯35份混合并加热至60℃,滴加s21中的混合物h,形成混合物i;

s23:将s22中的混合物i升温至82℃,回流保温4小时,形成混合物j;

s24:对s24中的混合物j取样测试,当nco在13.8时,在混合物j里加入有机锡0.005份反应1小时,形成混合物k;

s25:将混合物k降温至60℃后添加hdi缩二脲15份、醋酸乙酯70份,形成混合物l,并在添加hdi缩二脲、醋酸乙酯时对混合物l取样测试,当其nco在6.5%,粘度在300mpa·s(25℃)时,得到b组分。

a组分与b组分按5: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即得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实施例三

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按5: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即得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按重量份数计,a组分、b组分包括以下的原料:

a组分:

乙二醇15份,1-4丁二醇22份,二甘醇37份,新戊二醇36份,间苯二甲酸44份,催化剂a0.007份,二元酸70份,己二酸51份,亚磷酸三苯酯0.015份,日本伊藤生产的蓖麻油多元醇hf-13007份,醋酸乙酯65份,扩链剂13份,碳化二亚胺2.3份,有机硅偶联剂2.3份;

b组分:

三羟甲基丙烷50份,三甲基戊二醇16份,扩链剂230份,醋酸乙酯100份,催化剂b0.004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13份。

所述二元酸包括癸二酸、壬二酸,具体地,包括癸二酸30份、壬二酸40份;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包括hdi三聚体、hdi缩二脲,具体地,包括hdi三聚体6份、hdi缩二脲7份;所述扩链剂为mdi-103c,所述催化剂a包括钛酸四正丁酯、醋酸锌,具体地,包括钛酸四正丁酯0.003份、醋酸锌0.004份;所述催化剂b包括有机锡、有机铋,具体地,包括有机锡0.002份、有机铋0.002份;所述有机硅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

按配方量将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催化剂a、二元酸、己二酸、抗氧剂、蓖麻油多元醇、醋酸乙酯、扩链剂、碳化二亚胺、有机硅偶联剂加入反应釜混合均匀,制得a组分,具体地,制备a组分的步骤如下:

s11:将乙二醇15份、1-4丁二醇22份、二甘醇37份、新戊二醇36份和间苯二甲酸44份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a后置入反应釜内;

s12:将s11中的混合物a加热升温至190℃停止加温,然后加入钛酸四正丁酯0.003份、醋酸锌0.004份待其反应,形成混合物b;

s13:按重量计,待s12中的混合物b反应出水至理论量11.0份时,加入癸二酸30份、壬二酸40份并连续升温至150℃进行混合酯化,形成混合物c;

s14:按重量计,待s13中的混合物c反应出水至理论量12.4份,加入己二酸并连续升温至210℃,然后加入亚磷酸三苯酯0.015份,形成混合物d;

s15:将s14中的混合物d持续升温至235℃进行4小时的缩聚反应,直到取样分析羟值为53mgkoh/g,酸值1.5mgkoh/g时,降温出料得到聚酯多元醇;

s16:将s15中的聚酯多元醇中加入hf-13007份、醋酸乙酯20份,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0℃形成混合物e;

s17:将s16中的混合物e滴加mdi-103c13份后升温至80℃连续反应2小时,形成混合物f;

s18:取样测试s17中的混合物f,当其粘度在2500mpa·s(25℃)时,降温并加入醋酸乙酯45份、碳化二亚胺2.3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2.3份进行30分钟的充分搅拌,形成混合物g;

s19:继续搅拌s18中的混合物g,并对其进行取样测试,当其粘度为350mpa·s(25℃)、固含量为50%时过滤,得到a组分。

按配方量将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戊二醇、mdi-103c、醋酸乙酯、有机锡、有机铋、hdi三聚体、hdi缩二脲加入反应釜混合均匀,制得b组分,具体地,制备b组分的步骤如下:

s21:将三羟甲基丙烷50份、三甲基戊二醇16份于120℃环境中混合1.5小时脱水,形成混合物h,其含水率为0.02%;

s22:将mdi-103c230份与醋酸乙酯33份混合并加热至60℃,滴加s21中的混合物h,形成混合物i;

s23:将s22中的混合物i升温至80℃,回流保温4小时,形成混合物j;

s24:对s24中的混合物j取样测试,当nco在13时,在混合物j里加入有机锡0.002份、有机铋0.002份反应1小时,形成混合物k;

s25:将混合物k降温至60℃后添加hdi三聚体6份、hdi缩二脲7份、醋酸乙酯67份,形成混合物l,并在添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醋酸乙酯时对混合物l取样测试,当其nco在6.3%,粘度在200mpa·s(25℃)时,得到b组分。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方案相同,只是将扩链剂替换为mdi-100ll。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方案相同,只是将扩链剂替换为tdi-80。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方案相同,只是扩链剂替换为包括mdi-50、mdi-100ll、tdi-80,其中,按重量计,a组分的配制中,需要5份mdi-50、5份mdi-100ll、3份tdi-80,b组分的配制中,需要100份mdi-50、100份mdi-100ll、30份tdi-80。

实施例七

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与b组分按5: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即得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

按重量份数计,a组分、b组分包括以下的原料:

a组分:

乙二醇14份,1-4丁二醇23份,二甘醇38份,新戊二醇33份,间苯二甲酸45份,催化剂a0.008份,二元酸77份,己二酸48份,亚磷酸三苯酯0.013份,日本伊藤生产的蓖麻油多元醇hf-13008份,醋酸乙酯66份,扩链剂12份,碳化二亚胺2.1份,有机硅偶联剂2.6份,二氧化硅6份、碳酸二甲酯3份;

b组分:

三羟甲基丙烷52份,三甲基戊二醇15份,扩链剂230份,醋酸乙酯102份,催化剂b0.003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12份。

所述二元酸为癸二酸;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为hdi三聚体;所述扩链剂为tdi-80,所述催化剂a为钛酸四正丁酯;所述催化剂b为有机锡;所述有机硅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

制备a组分的步骤如下:

s11:将乙二醇14份、1-4丁二醇23份、二甘醇38份、新戊二醇33份和间苯二甲酸45份、碳酸二甲酯3份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a后置入反应釜内;

s12:将s11中的混合物a加热升温至190℃停止加温,然后加入钛酸四正丁酯0.008份待其反应,形成混合物b;

s13:按重量计,待s12中的混合物b反应出水至理论量11.0份时,加入癸二酸77份并连续升温至150℃进行混合酯化,形成混合物c;

s14:将6份二氧化硅加入混合物c中,用分散机以500r/min分散5min,加入0.04份tdi反应1h,得到混合物x,将混合物x升温至50℃加入二月硅酸二丁基锡反应1h,得到混合物y,并加入己二酸48份并连续升温至210℃,然后加入亚磷酸三苯酯0.013份,形成混合物d;

s15:将s14中的混合物d持续升温至235℃进行4小时的缩聚反应,直到取样分析羟值为53mgkoh/g,酸值1.5mgkoh/g时,降温出料得到聚酯多元醇;

s16:将s15中的聚酯多元醇中加入hf-13008份、醋酸乙酯20份,搅拌均匀后升温至60℃形成混合物e;

s17:将s16中的混合物e滴加tdi-8012份后升温至80℃连续反应2小时,形成混合物f;

s18:取样测试s17中的混合物f,当其粘度在2500mpa·s(25℃)时,降温并加入醋酸乙酯46份、碳化二亚胺2.1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2.6份进行30分钟的充分搅拌,形成混合物g;

s19:继续搅拌s18中的混合物g,并对其进行取样测试,当其粘度为350mpa·s(25℃)、固含量为50%时过滤,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的步骤如下:

s21:将三羟甲基丙烷52份、三甲基戊二醇15份于120℃环境中混合1.5小时脱水,形成混合物h,其含水率为0.02%;

s22:将tdi-80230份与醋酸乙酯32份混合并加热至60℃,滴加s21中的混合物h,形成混合物i;

s23:将s22中的混合物i升温至80℃,回流保温4小时,形成混合物j;

s24:对s24中的混合物j取样测试,当nco在13时,在混合物j里加入有机锡0.003份反应1小时,形成混合物k;

s25:将混合物k降温至60℃后添加hdi三聚体12份、醋酸乙酯70份,形成混合物l,并在添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醋酸乙酯时对混合物l取样测试,当其nco在6.3%,粘度在200mpa·s(25℃)时,得到b组分。

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得到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用于粘结pet12/vmpet12/cpe40,并对粘接后的成品数据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

可以看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粘接后的成品数据具有极强的热封强度和剥离强度,能够有效降低破包率,且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传统胶水的2倍以上,实施例一直实施例七得到的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粘接后的成品,均满足qb/t2358对热封强度的要求以及gb13022对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的要求,热封强度达到了qb/t2358所要求的3倍以上,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是达到了gb13022所要求的的2-3倍以上。尤其是实施例七制得的聚氨酯胶粘剂,胶液中无游离的异氰酸酯,更加环保,并且可再次提高聚氨酯胶粘剂胶膜的硬度和拉伸强度,也能明显降低胶膜吸水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