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换档和激活驻车制动器的致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5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换档和激活驻车制动器的致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换档和激活驻 车制动器的致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允许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即尤其是轿车和货车除了具有由 脚踏板操作的行车制动器之外,还具有驻车制动器,能够通过驻车制 动器与行车制动器无关地激活制动系统,用于将车辆闭锁在静止位置
中。在许多情形中,驻车制动器是所谓的手动制动器的形式,利用该 手动制动器通过手动操纵的驻车柄激活驻车制动器。在此,用于给驻 车制动器传递驻车力的驻车力传递装置被分配给驻车柄,设置有可释 放的闭锁装置,以将驻车柄或驻车力传递装置固定在至少一个驻车位 置中,所述闭锁装置通常形式为棘轮型锁定装置。于是,能够释放闭 锁装置,以通过致动相应的按钮释放驻车制动器。
驻车柄通常水平布置在前座之间和换档柄之后的传递通道上,从 而能够舒适地够到驻车柄。通常换档柄和驻车柄装配在分开的操纵台 上。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也已知如下实施例,除了驻车柄之外,提 供手动换档的换档柄也布置在共用的致动操纵台上。换档柄能够与驻 车柄无关地在用于变速器换挡的换档移动范围内移动。驻车柄具有其 自身的用于激活驻车制动器的驻车移动范围。
尽管将两个柄定位在单个的致动操纵台上,但上述组合的致动装 置的缺点在于,生产复杂并且在传递通道上占据大量的车内空间,并 且因此,传递通道难于给其他装置如杯架、烟灰缸等提供任何空间。此外,已知致动装置用于具有行车制动器的园艺拖拉机,其中, 通过单个致动手柄能够连接和断开从发动机到驱动轮的动力传递,并 且也能够将行车制动器的脚踏板闭锁在致动位置,以将车辆固定在静
止位置中(见US 5,096,032 A)。然而,因为行车和驻车制动器不是相 互独立的,所以这种类型的致动装置不允许用在上述具体类型的机动 车辆上。
为了减少所需空间,已知将换档柄和驻车柄组合在单个致动手柄 中,该致动手柄既能够在换档移动范围内移动,也能够在驻车移动范 围内移动,致动柄在换档移动范围内与驻车力传递装置断开联接,使 得不能够传递驻车力,并且致动手柄被断开联接或能够在驻车移动范 围内与换档动力传递装置断开联接,使得不能传递换档力。这种致动 装置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已知,例如US 3,987,879 Al、 DE 32 03 653 A1、 US 1,908,907 Al、 US 4,089,394 Al和FR 2 587 944 Al 。这些致动装置 的缺点在于,它们被以运动学方式设计,使得一旦挂上档就释放驻车 制动器。这在上坡时尤其是个问题。

发明内容
形成本发明基础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开始时指定类型的致动装 置,使得驻车制动器的操纵和档位的切换能够彼此独立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实现该目的,在本发明中,换档力传递装置具有至少 一个换档力传递元件和至少一个选位力传递元件;并且设置有选位力 联接装置,通过该选位力联接装置,选位力传递元件能够联接到致动 手柄,并能够与致动手柄的到驻车移动范围中的移动断开联接或与致 动手柄的在驻车移动范围内的移动断开联接。以这种方式,如果需要 致动手柄向选位滑槽移动以到达驻车移动范围,则在致动驻车制动器 时避免了选位力的传递。档位的变换和驻车制动器的激活能够彼此独 立地进行。对于本发明,无关紧要的是,换档柄和换档力传递装置是否被设 置和设计为用于致动手动换档或自动变速器,因为带有驻车制动器的 组合能够用于这两种实施例。同样无关紧要的是,换档力传递装置和 驻车力传递装置是哪种类型,即它们是否将在致动手柄上手动传递的 力完全机械式地传递到变速器或传递到驻车制动器,或者通过电气装 置如传感器、伺服电动机等传递到变速器或传递到驻车制动器。
选位力联接装置能够连接到手动致动元件,通过所述手动致动元 件能够手动地实施联接和断开联接。有利地,手动致动元件安置在例 如形式为能够上下移动的滑动套筒的致动手柄上。然而,也能够设置 有自动系统,该自动系统有利地电动地起作用并且感测致动手柄到驻 车移动范围中或从驻车移动范围中出来的每一次移动,并且例如相应 地控制带有伺服电动机的选位力联接装置。
与此无关,选位力联接装置能够具有可移动操作的联接销,该联 接销在联接状态中建立致动手柄与选位力传递元件之间的联接。在此 有利的是,联接销在联接位置中例如通过弹簧的作用自动联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做出如下设置,使得在力流中,在将止 挡件分配给选位力联接装置之后分配给选位力传递装置,在选位力联 接装置的联接状态中,止挡件将致动手柄的移动闭锁到驻车移动范围 中或内。仅在将选位力联接装置转到释放位置后,致动手柄才能够移 动到驻车移动范围内。以这种方式,保证在致动驻车制动器之前,实 施选位力传递装置的断开联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作出如下设置,使得换档移动范围和 驻车移动范围彼此紧接,并且因此,彼此直接相邻。只要换档移动范 围具有至少一个换档滑槽(这种类型的换档滑槽也存在于自动变速器 中,即使通常只有一个滑槽),应该能够通过致动柄相对于换档滑槽横 向的移动到达驻车移动范围。此外,为了避免操作失误,有利的是以如下方式设计驻车力传递装置,使得在驻车移动范围中,致动手柄平 行于换档滑槽移动,以激活驻车传递装置。为了致动驻车制动器,最 初必须在一个方向上移动致动手柄,并且然后,在相对于前一个方向 横向延伸的方向上移动致动手柄。
为了激活驻车制动器,制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突出到驻车移动范围 中的枢转安装的驻车力传递柄,该驻车力传递柄连接到驻车力传递元 件。在将致动手柄枢转到驻车移动范围中时, 一旦施加驻车力,突出 到驻车移动范围内的驻车力传递柄就起作用,驻车力传递元件机械式 地-或电动地-将驻车力传递到驻车制动器。驻车力传递柄能够具有枢转 轴,该枢转轴平行于致动手柄从换档移动范围通到驻车移动范围的移 动方向延伸。
为了将驻车制动器闭锁在驻车位置中,以公知的方式在其本身右 侧设置有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是具有棘轮柄和棘轮齿的闭锁装置的 形式,棘轮柄和棘轮齿与驻车力传递柄相互作用。为了释放闭锁装置, 能够手动致动棘轮柄,以使棘轮柄能够移动到释放位置。


在附图中,通过手动变速器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更加详细地示出本 发明。
图1是从前方以一定角度的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的透视图2是根据图1的致动装置的侧视图3是根据图1和2的致动装置的后视图4是根据图1至3的致动装置的俯视图5是以根据图4的平面A-A穿过根据图1至4的致动装置的横
截面;
图6是以根据图4的平面B-B穿过根据图1至5的致动装置的横 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中所示的致动装置1具有致动操纵台2,该操纵台的顶侧由安
置在四根操纵台柱4、 5、 6、 7上的操纵台板3形成。
在内部具有球窝的轴承座8装配在操纵台板3上,致动手柄9的 球状形成的下端以球窝接头的方式安装在该球窝中。致动柄9从轴承 座8向上突出。
在轴承座8上方,致动手柄9穿过具有L形横截面的滑槽板10(图 5),该滑槽板可绕轴11枢转地安装。滑槽板10在顶侧上具有也呈L 形的滑槽缺口 12,该滑槽缺口 12具有在平面A-A (图4)中延伸且限 定选位滑槽的第一部分13和以近似直角从第一部分13分支出来的第 二部分14。除了某些必要的游隙外,第一部分13的宽度对应于致动手 柄9的直径。换档力传递杆15借助联接接头16铰接到滑槽板10上。 换档力传递杆15通向支撑板17,致动线缆(鲍登线缆)18支撑在该 支撑板17上(在此仅以截断的形状示出)。在此看不到且传递张力和 压縮力的致动线缆的致动芯一端连接到换档力传递杆15,并且另一端 连接到变速器的换档连杆(未示出)。
从致动手柄9横向延伸的致动杆19刚性连接到致动手柄9。该致 动杆19的纵向轴线与轴承座8的轴承杯的中心点交叉。致动杆19的 纵向轴线与滑槽缺口 12的第一部分13的纵向延伸部平行地延伸。致 动杆19的自由端部呈球形形状,并柔性地接合到U形板20中,该U 形板20可旋转地安装在轴21上(见图6)。与U形板20的侧片紧邻 的枢转柄22也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轴21上。选位力传递杆24借助联 接接头23铰接在枢转柄22的上端部上,该选位力传递杆24与换档力 传递杆15大致平行地通向支撑板17,并且在此连接到同样仅部分示出 的致动线缆(鲍登线缆)25,该致动线缆25支撑在支撑板17上。
在轴21上方,联接装置26布置在延伸到此的U形板20的部分上。联接装置具有插入到U形板20中的柱形壳体27,并且在该壳体中, 联接销28可平行于轴21地移动操纵。联接销28在枢转柄22的方向 上承受压縮弹簧29的弹簧作用。柱形壳体27在后端设置有盖30,致 动线缆(鲍登线缆)31联结到盖30上。致动线缆31以曲线通向环形 条32,该环形条32以适当的位置牢固地保持在致动手柄9上。致动芯 33以线传递的形式在致动线缆31内延伸。致动线缆31的上加厚端部 34连接到套筒35,该套筒35在环形条32上方环绕致动手柄9,并且 该套筒可轴向移动地位于致动手柄9上方且形成环形凹槽36。致动芯 33的另一端穿过盖30、以及压縮弹簧29和联接销28的内部, 一直到 达联接销的前端部,并且在此以其加厚端部37支撑。
在(尤其是图6)所示图示中,从柱形壳体27突出的联接销28 的前端部穿过枢转柄22中的适当的孔38。以这种方式,枢转柄22抗 扭地联接到U形板20,并且因此随U形板20移动。通过向上推动套 筒35,联接销28能够抵抗压縮弹簧29的作用而被拉回到柱形壳体27 中,因此,联接销28的前端部离开孔38。这使得枢转柄22与U形板 20断开联接,因此,U形板的移动不再传递到枢转柄22上。
滑槽板10可枢转地安装在轴11上,该轴11保持在轴承座8、相 对于操纵台板3向上延伸的保持板39中,并且从保持板39穿过而在 自由端处保持在轴承侧片40中。彼此靠近的第一枢转柄41和第二枢 转柄42绕轴11枢转地安装在保持板39与轴承侧片40之间。第一枢 转柄41具有指向致动柄9的凸轮43。在另一侧上,第一枢转柄41具 有携动销44,该携动销接合在插槽45中,该插槽形成在第二枢转柄 42中。第二枢转柄42承受绕在轴11上的环形弹簧46的作用,该环形 弹簧在根据图2的图示中在逆时针的方向上作用。借助另外的、较软 的环形弹簧47,第一枢转柄41在相反的方向上承受该弹簧的作用,使 得第一枢转柄在初始位置中抵靠保持板39上的止挡件。
致动线缆(鲍登线缆)48附接到第二枢转柄42,该致动线缆支撑
10在保持板49上。第二枢转柄42的枢转运动以这种方式转变成致动线 缆48的平移移动。致动线缆48的端部(在此未示出)连接到驻车制动器。
基本由两个元件形成的闭锁装置50设置在插槽45上方。 一方面, 第二枢转柄42在该区域内具有棘轮齿51,棘轮柄52 —方面啮合在该 棘轮齿51上,该棘轮柄52绕平行于轴11的轴53枢转地安装在保持 板39上。棘轮柄52啮合在棘轮齿51上,使得在根据图2的图示中第 二枢转柄42能够逆时针移动,但不会顺时针移动。如果第二枢转柄42 需要在顺时针的方向上移动,则棘轮柄52必须在顺时针的方向上枢转。 为此目的,设置释放按钮54,并且当从上方压下该释放按钮时,棘轮 柄52顺时针枢转,并因此从棘轮齿51脱离。在释放按钮54被释放后, 棘轮柄52往回枢转,以便与棘轮齿51啮合,并固定第二枢转柄42。
在所有附图中所示位置中,致动手柄9位于初始位置(空闲或选 位位置)以及位于第一换档滑槽。通过朝着支撑板17枢转致动手柄9, 滑槽板10也被枢转,因此,换档力传递杆15被推向支撑板17。借助 致动线缆18将力传递到变速器,并且然后使得挂上第一档。对于第二 档,致动手柄9在相反的方向上枢转。在此,致动杆19仅绕其纵向轴 线实施旋转运动,因此,致动手柄9的移动不会引起U形板20和联结 U形板的部件的移动。
如果要挂上第三档(或第四档),最初从后方看的滑槽缺口 12的 第一部分13 (选位滑槽)中的致动手柄9 (见图13)向右枢转到第二 换档滑槽中。这使得致动杆19能够向下枢转,依次产生U形板20绕 轴21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运动在根据图2的视图中是顺时针的。U形 板的旋转运动通过联接装置26传递到枢转柄22,并携动所述枢转柄。 枢转柄的枢转运动被转换成选位力传递杆24的平移移动,并且选位力 传递杆的移动传递到致动线缆25。在此未示出的致动线缆的端部在变 速器上引起选位移动。如果致动手柄9现在从选位滑槽(空转位置)
11中的空档位置向支撑板17移动-即移动到第二换档滑槽中-,则滑槽板 10如同第一档的换档那样枢转,并且因此,致动手柄9的移动被传递
到换档力传递杆15,然后传递到致动线缆18。因此接合第三档。当致 动手柄9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实现接合第四档。
如果要致动驻车制动器,必须使致动手柄9在选位滑槽(部分13) 中向枢转柄41、 42枢转,以进入滑槽缺口 12的第二部分14,并且然 后向前移动到滑槽缺口 12的第二部分14。由于该第二部分14,因此 不会将致动手柄9的运动传递到滑槽板10,并且从而不会传递到换档 力传递杆15。
然而,如果联接装置26或联接销28位于联接位置中,即联接销 28接合在枢转柄22的孔38中,并且枢转柄随后抗扭地联接到U形板 20,则不能够进行致动手柄9的上述枢转运动。也就是说,致动手柄9 的枢转运动的结果是,致动杆19的自由端部将向上枢转,并且使得U 形板20和联接到U形板的枢转柄22绕轴21做旋转运动,然而,在这 种情形下,在根据图2的视图中,是在逆时针的方向上做旋转运动。 然而,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枢转柄22在该方向上联结止挡板55-而且该止挡板承受弹簧的作用。然而,为了能够实施致动手柄9的枢 转运动,必须预先利用致动线缆25使联接销28与枢转柄22脱离。这 通过手动提升致动手柄9上的套筒35来实施。然后,能够致动驻车制 动器。
通过在第二部分14中向前移动致动手柄9来携动凸轮43。这引 起第一枢转柄41 (在图2中逆时针方向上)的枢转运动,通过携动销 41来携动第二枢转柄42。致动线缆48沿张力的方向在此作用,因此, 使得驻车制动器致动。在期望的驻车位置保持致动手柄,通过闭锁装 置50锁定第二枢转柄42且因此锁定致动线缆48,即棘轮柄42啮合在 棘轮齿41中。在释放致动手柄后,通过环形弹簧47的作用使第一枢 转柄41往回枢转,并且同时携动致动手柄9。携动销44在此穿过插槽45。
为了释放驻车制动器,按下释放按钮53,这使得棘轮柄52枢转 到释放位置。由致动线缆48施加到第二枢转柄42的张力允许第二枢 转柄42往回枢转到其图2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在将选位滑槽中的致动 手柄9枢转到初始位置(第一换档滑槽)时,致动杆19往回枢转到其 水平初始位置(见图5),并且在此同样将U形板20往回旋转到其初 始位置。以这种方式,联接销28在联接孔38前面停止移动,从而联 接销28的自由端部由于压縮弹簧29的作用而卡扣到联接孔38中,并 且因此在U形板20与枢转柄22之间重新建立旋转连接。因此,能够 通过致动手柄9的适当的致动再次实施所有换档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换档和激活驻车制动器的致动装置(1),具有致动操纵台(2),在用于变换档位的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紧接设置的换档滑槽的换档移动范围(13)内和与此紧接地在用于激活所述驻车制动器的驻车移动范围(14)内,致动手柄(9)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致动操纵台(2)上,所述致动手柄(9)联接到用于传递用于变速器的换档力的换档力传递装置且联接到驻车力传递装置,该驻车力传递装置被分配给所述致动手柄(9)以用于传递用于所述驻车制动器的驻车力,并且可释放的锁定装置设置为用于将驻车柄(9)或所述驻车力传递装置固定在至少一个驻车位置中,并且在所述换档移动范围(13)中的所述致动手柄(9)与所述驻车力传递装置断开联接,使得不能够传递驻车力,并且在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中的所述致动手柄(9)与所述换档力传递装置断开联接,使得不能够传递换档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力传递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换档力传递元件和至少一个选位力传递元件(22);并且设置有选位力联接装置(26),所述选位力传递元件(22)能够通过所述选位力联接装置(26)联接到所述致动手柄(9),并且能够断开联接或者被断开联接以用于所述致动手柄进入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中的移动或者所述致动手柄在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内的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位力联接装置(26)连接到手动致动元件(35),通过所述手动致动元件(35)能够手动地执行联接和断开联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致动元件(35)设置在所述致动手柄(9)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位力联接装置(26)具有可移动操作的联接销(28),所述联接销(28)在联接状态中建立所述致动手柄(9)与所述选位力传递元件(22)之间的联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力流中,止挡件(55)在分配给所述选位力联接装置(26)之后分配给所述选位力传递装置(22),在所述选位力联接装置(26)的联接状态中,所述止挡件(55)将所述致动手柄(9)的移动闭锁到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中或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一个换档滑槽能够到达所述换档移动范围(13),并且通过所述致动手柄(9)相对于所述换档滑槽横向移动能够到达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力传递装置设计为使得在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中,所述致动手柄(9)将平行于所述换档滑槽移动,以便激活所述驻车传递装置。
8. 裉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突出到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中的枢转安装的驻车力传递柄(41),所述驻车力传递柄(41)连接到驻车力传递元件(48)。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力传递柄(41)具有枢转轴(11),该枢转轴(11)平行于当从所述换档移动范围(13)通过而到达所述驻车移动范围(14)时所述致动手柄(9)的移动方向延伸。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50)是具有棘轮柄(52)和棘轮齿(51)的锁定装置的形式,所述棘轮柄(52)和所述棘轮齿(51)与所述驻车力传递柄(41)相互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手动致动用于释放所述闭锁装置(50)的所述棘轮柄(52),使得所述棘轮柄(52)能够移动到释放位置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换档和激活驻车制动器的致动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使驻车制动器的操纵和档位的切换能够彼此独立地进行。因而提供了一种用于换档和激活驻车制动器的致动装置,它具有致动操纵台,致动手柄可移动地安装在致动操纵台上,并且在换档移动范围中的致动手柄与驻车力传递装置断开联接,并且在驻车移动范围中的致动手柄与换档力传递装置断开联接,其中换档力传递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换档力传递元件和至少一个选位力传递元件;并且设置有选位力联接装置,选位力传递元件能够通过选位力联接装置联接到致动手柄,并且能够断开联接或者被断开联接以用于致动手柄进入驻车移动范围中的移动或者致动手柄在驻车移动范围内的移动。
文档编号B60K20/02GK101676139SQ200910175108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6日
发明者卡斯藤·霍夫曼, 多米尼克·博菲斯 申请人:德韧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