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式车辆、例如铰接式公共汽车或有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989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接式车辆、例如铰接式公共汽车或有轨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两节车辆部分(车辆)的铰接式车辆,例如铰接式公共汽车 或有轨车辆。
背景技术
尤其是在有轨车辆领域中,已知各车厢仅通过联接机构相互连接,但在各车辆之 间不设有交接区。另外已知所谓的铰接式车辆,该铰接式车辆除铰接件外还通过交接区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交接区包括隧道形折棚和过道,以使人员能够从一个车辆部分走到另一车辆部 分。在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之间的交接区中,经常在交接区的折棚与车辆的侧壁之间存在 侧向间距。事实上所述间距在具有含折棚的交接区的车辆中不是特别大,但该间距却是存 在的。如果车辆仅通过联接机构相互连接,则在车辆之间可能形成开口。特别是在以下情 况下是如此,如通常那样使联接板位于联接机构上,该连接板仅用于使操作人员能走过或 站在所述联接机构上。然而已证实,这种联接板或联接机构本身被用于在所述车辆之间在 联接机构上参加行驶。这种所谓的“冲浪(Surfen) ”导致了很多事故。但另外证实的是,不仅是人员故意地占据两个车辆部分或车辆之间的间隙,而且 尤其是在站台上拥挤时会导致人员无意到达这些间隙的区域并跌落到轨道路基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此情况下实现补救/纠正;尤其是本发明的目的是负责使 人员不再能进入两个车辆部分或车辆之间的间隙,并且在这方面实现了车辆的外表面齐平 的轮廓。根据本发明,对于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部分的、例如是铰接式公共汽车 或有轨车辆的铰接式车辆,所述目的以如下方式实现,为了桥接两个所述车辆部分的间距, 在所述车辆部分的侧壁区域中设有折棚侧壁,所述折棚侧壁从一个车辆部分的端侧向另一 车辆部分的端侧延伸,其中,所述折棚侧壁在其内侧上具有用于在横向于车辆纵轴线的方 向上加固所述折棚侧壁的装置。已在其它部分指出,还应避免人员能无意地从站台到达两个车辆部分之间的间隙 内。尤其是在拥挤时,一个人或多个人的重量部分地压靠这样的折棚侧壁,这便带来危险, 因为这样的折棚侧壁被设计成极易变形/退让(nachgiebig),所以这样抵靠折棚侧壁的人 仍有可能跌落到轨道路基上。也就是说,尽管折棚侧壁本身必须是柔性和可变形的,以便能 够顺从在车辆行驶期间出现的行驶运动、尤其是俯仰运动、侧倾运动和转弯运动,但是该折 棚侧壁仍必须设计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即该折棚侧壁在常规力的作用下不变形,所述 常规力例如当人员的重量压靠这样的折棚侧壁时出现。为此,设有用于沿横向于车辆纵轴 线的方向、亦即沿横向于车辆的中央纵轴线的方向加固折棚侧壁的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特征,这种用于沿横向于车辆中央纵轴线的方向加固折棚侧壁的装置是所谓的折棚附件(Balgansatz),该折棚附件布置在折棚侧壁上,该折 棚附件横向于车辆的纵轴线朝向所述车辆的中央纵轴线延伸,其中该折棚附件的上侧 (LTberseite )基本水平地延伸。这种主要是水平延伸的折棚附件与折棚侧壁的独立的折 纹部或波纹部相结合形成一框架,所述独立的折纹部或波纹部通过υ廓形截面的框架条保 持,所述框架作为框架在如下意义上足够稳定,即该框架能够承受从外界水平地作用到折 棚侧壁上的量级达到3000N的力。尤其是通过折棚附件的基本水平延伸的鼓起式设计,可 以使折棚侧壁具有所述的显著刚度。具体地规定,折棚附件具有在其长度上鼓起式弯曲的、 U廓形截面的框架条,所述框架条彼此间通过折纹部或波纹部相互连接。所述独立的折纹部 或波纹部通常由带塑料覆层的织物制成。这种叠式折棚或波纹折棚构造成,使得由这种带 覆层的织物制成的独立折纹部或波纹部在从一个折纹部或波纹部向最近的折纹部或波纹 部过渡的过渡区域中由框架条保持。就此而言,鼓起式设计的附件的框架条彼此间还通过 折纹部或波纹部连接,所述折纹部或波纹部由带覆层的织物制成。根据另一特征提出,所述折棚附件的框架条各自在端侧被所述折棚侧壁的框架条 抓住,该框架条也称为转换型材(IJbersetzungsprofil),如已在别处说明,由此得到本 身稳定的箱形结构或本身封闭的轮廓。与折棚附件的框架条相同,所述转换型材作为框架 条同样在折棚侧壁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在折纹部或波纹部在折棚附件中的布置结构方面具体提出,框架条在折棚附件的 折纹部或波纹部的整个长度上连续地抓住所述折纹部或波纹部。在此处应指出,通过这种 带覆层的织物来连接折棚附件的独立的框架条最终实现了希望的刚度,这是因为尽管这样 便使独立的折棚框架总是以能弹性变形的方式相互连接,但是通过连接独立的框架条的织 物幅,即折纹部或波纹部限制了所述框架条彼此间的相对运动。而基本水平的鼓起部,即折 棚附件也增强了刚度。也就是说,折棚侧壁连同折棚附件一起绝对能够顺从出现的车辆运 动,但当从外界对所述侧壁水平地施加力时该折棚侧壁产生足够的刚度,以使人员不能到 达轨道路基。已在别处说明,折棚附件的独立的框架条通过带覆层的织物、即折纹部或波纹 部连续地相互连接。然而也存在以下可能性,仅逐段地设有连接框架条的独立的折纹部或 波纹部。也就是说,折棚附件的框架条在其长度上仅逐段地接纳折纹件或波纹件,其中,仍 然对独立的框架条的相对移动形成限制。根据另一特征,在折棚侧壁的区域中,所述折棚附件的框架条抓住折棚侧壁的折 纹部和波纹部,更确切地说在折棚侧壁的整个高度上抓住所述折纹部和波纹部。也就是说, 折棚附件的框架条一直延伸到折棚侧壁的端部中。在折棚附件的鼓起区域中,在固定独立 的折纹部或波纹部方面设有所谓的插入条,就此而言,所述插入条大致对应于鼓起式折棚 附件的高度。为了具体实现上述的箱形结构,折棚附件的框架条以及插入条都被一U形截 面的转换型材抓住,就此而言,该转换型材在折棚侧壁的高度上延伸。折棚侧壁上的折棚附件大致起始于折棚侧壁的高度的中央,终止于折棚侧壁的下 部区域。这也是因为通常大致在所述侧壁的中央施加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折棚侧壁的稳定性提出,在组装状态中,折棚附件的独立的框架 条在上部区域中具有朝向折棚侧壁的接片,所述独立的框架条由一弹性的牵拉元件(扩张 器/膨胀器)引导,该牵拉元件在端侧与车辆部分的端侧相连接。如果从外界在基本水平 的方向上对折棚侧壁施加力,则另外通过所述的弹性牵拉元件对这种力作用产生一定的阻力。为了避免这种折棚侧壁下垂,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提出,通过一弹性的牵拉件 使折棚附件的中间框架条中的一个在两侧与车辆部分的相应端侧连接。由此可见,在中央 以能弹性变形的方式撑住所述折棚侧壁。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设有张紧缆索(绷绳),所述张紧缆索基本水平地延伸并 使折棚附件的中间框架条中的至少一个与车辆部分的端侧相连接。优选地,在折棚附件的 最大鼓起区域中连接所述张紧缆索。如果从外界对折棚侧壁施加明显很大的力,则折棚侧 壁倾向于向内,亦即朝向车辆的中央纵轴线的方向鼓起。为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限制而提 出,设有这种三角形拉紧的张紧缆索,就此而言,所述张紧缆索对折棚侧壁朝向车辆中央纵 轴线的鼓起形成限制。因为这种折棚侧壁必须顺从各种不同的车辆运动、如侧倾运动、转弯 运动和俯仰运动,所以在初始状态中所述张紧缆索在已鼓起的折棚附件的区域中是松驰的 (biegeschlaff)。仅在力作用下所述张紧缆索才与折棚侧壁的变形一致地绷紧。另外,这种折棚侧壁还在车辆纵轴线的两侧减小了由于车辆部分之间形成旋流引 起的空气阻力。


下面借助附图示例性地更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图1示出车辆部分的端侧的透视图,其中仅示出两个侧壁中的一个;图2以透视图示出侧壁,该侧壁具有折棚附件,该折棚附件具有连续的波纹部;图3示出一根据图2的视图,其中不但能看出牵拉元件的延伸方式,而且能看出张 紧缆索和牵拉件的延伸方式;图4示出一根据图2的实施方式,但其中仅逐段地在独立的框架条之间设有波纹 部;图5示出根据图4的图的侧视图;图6示出折棚附件的框架条、插入型材以及转换型材布置结构和延伸方式,所述 转换型材最终抓住折棚附件的框架条和插入型材。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以附图标记“1”来表示车辆部分的端侧。在车辆部分的端侧1上设有 连接型材2,该连接型材2用于接纳以附图标记“10”表示的折棚侧壁。这种连接型材2还 位于折棚侧壁10的对置的端部上,以便与对置的车辆部分(未示出)的端侧相连接。整体 上以“10”表示的折棚侧壁包括折棚附件30,该折棚附件30以朝向车辆的中央纵轴线鼓起 (突起)的方式延伸。本发明的主题包括具有折棚附件30的折棚侧壁10,该折棚附件30例如以图2的 实施方式示出。以“10”表示的折棚侧壁接纳所述折棚附件30。折棚附件30包括独立的 框架条32,所述独立的框架条32被弯成鼓起形状并伸入所述折棚侧壁内,这一点可由图2 直接看出。独立的框架条32通过波纹部34相互连接,波纹部34由带覆层的织物制成。在 此,波纹部;34在框架条3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而在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中,框架条32不是连续地接纳波纹部,而是仅以分段的
6方式设置波纹元件34a,而所述波纹元件3 也总是实现下列目的当沿箭头50的方向从 外界对所述折棚侧壁施加负荷时,限制折棚附件30的框架条32的相对运动。波纹元件3 优选布置在框架条32的上侧和下侧。优选地,一波纹元件连接在折棚侧壁的相应波纹部 上,从而在从折棚侧壁的相应波纹部到折棚附件的过渡部中设置一波纹元件34a。这一点还 提高了折棚侧壁的稳定性。通过观察图6可得出如上所述,框架条32伸入折棚侧壁10内。为此,所述侧壁的波纹部11具有相应 的贯穿部11a。框架条32抓住折棚侧壁10的波纹部11,这意味着,框架条32—直延伸到 折棚侧壁10的端部内。在折棚附件的鼓起区域内设有插入条15,该插入条15抓住折棚侧 壁的波纹部U。为了提供稳定的框架形结构,设置一所谓的转换型材18,该转换型材18形 状锁合(formschlilssig)地抓住框架条32和插入条15。就此而言,也将转换型材18设计 成具有U廓形的截面,并使该转换型材不但夹紧在框架条32上而且夹紧在插入条15上。在折棚附件30的上部区域中,独立的框架条32具有接片33,所述框架条通过弹性 的牵拉元件(扩展器)40引导,该牵拉元件40在端侧固定在车辆部分的端侧上(图3、图 5)。这种扩张器40用于当沿箭头50的方向引入力时形成阻力。为了避免折棚侧壁下垂, 设有弹性的牵拉件42,该牵拉件42抓住中间的折棚框架32,由此使整个折棚侧壁大致居中 地悬挂在车辆部分的端侧上。所述牵拉件也设计成能弹性变形。另外,设有所谓的张紧缆索45,该张紧缆索45是基本无弹性的并在最大鼓起区域 中抓住折棚附件30的中间框架条32中的一个,该张紧缆索45与车辆部分的相应端侧连 接。当沿箭头50的方向引入力时,这种张紧缆索起折棚侧壁的变形限制件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铰接式车辆,例如铰接式公共汽车或有轨车辆,所述铰接式车辆包括至少两个 彼此铰接的车辆部分,其中,为了桥接两个所述车辆部分的间距,在所述车辆部分的侧壁区 域中在两侧各设有一折棚侧壁(10),所述折棚侧壁(10)从一个车辆部分的端侧向另一车 辆部分的端侧延伸,其中,所述折棚侧壁(10)在其内侧上具有用于在横向于车辆纵轴线的 方向上加固所述侧壁的装置(30、40、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侧壁的独立的折纹部或 波纹部(11)由U廓形截面的框架条(18、32)保持。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侧壁(10)具 有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延伸的折棚附件(30)。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附件(30)设 计成鼓起式。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附件(30)具 有在其长度上鼓起式弯曲的、U廓形截面的框架条(32),所述框架条(3 彼此间通过折纹 部或波纹部(11)相互连接。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附件(31)的 框架条(3 在端侧被所述折棚侧壁(10)的转换型材抓住,从而得到封闭的轮廓。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附件(30)的 框架条(3 在其整个长度上连续地抓住所述折纹部或波纹部(11)。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框架条(32) 沿所述折棚附件(30)的框架条的长度抓住多个折纹式折棚件或波纹式折棚件(3 )。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从一个波纹部或折 纹部向相邻的波纹部或折纹部过渡的过渡部中,所述折棚附件(30)的框架条(3 在所述 折棚侧壁(10)的区域中在所述折棚侧壁(10)的高度上抓住所述波纹部(11)或折纹。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起形折棚附 件的区域中,通过插入条(15、18)形成所述折棚侧壁(10)的框架条。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附件(30) 的框架条(3 以及所述插入条(1 都被一 U廓形截面的转换型材(18)抓住。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组装状态中,所述 折棚附件(30)的独立的框架条(3 在所述折棚附件(30)的上部区域中具有朝向所述折 棚侧壁(10)的接片(33),所述独立的框架条(3 由一弹性的牵拉元件GO)(扩张器)引 导,该牵拉元件GO)在端侧与车辆部分的端侧相连接。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通过一弹性牵拉件 (42),使所述折棚附件(30)的中间框架条(3 中的一个在两侧与车辆部分的相应端侧连 接。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型材(18) 在所述侧壁(10)的整个高度上延伸。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设有张紧缆索(45), 所述张紧缆索0 以基本水平延伸的方式使所述折棚附件(30)的中间框架条(3 中的 至少一个与所述车辆部分的端侧相连接。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棚附件 (30)的最大鼓起区域中连接所述张紧缆索(45)。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铰接式车辆,例如铰接式公共汽车或有轨车辆,所述铰接式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部分,其中,为了桥接两个所述车辆部分的间距,在所述车辆部分的侧壁区域中在两侧各设有一折棚侧壁(10),所述折棚侧壁(10)从一个车辆部分的端侧向另一车辆部分的端侧延伸,其中,所述折棚侧壁(10)在其内侧上具有用于在横向于车辆纵轴线的方向上加固所述侧壁的装置(30、40、45)。
文档编号B60D5/00GK102059926SQ20101054667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发明者R·佐洛托夫 申请人:许布奈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