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31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险杠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保险杠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ー种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形成有空气导管部,该空气导管部通过上侧罩部件、下侧罩部件、以及左右两侧的导流引导板,从而将来自车辆前侧的冷却空气导入至被搭载于散热器芯支架上的散热器中(例如,參照參考文献I)。在该结构中,为了确保刚性,而在下侧罩部件上于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纵肋板壁。在先技术文献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3060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导流引导板与下侧罩部件被分体构成。因此,部件数量将增カロ,从而成本将增加。此处,为了抑制部件数量的増加,也可以考虑将导流引导板与下侧罩部件一体地形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导流引导板除具有导管功能之外,还同时具有下部减震器的功能。即,当在作为下部减震器而发挥功能的下侧罩部件上从车辆前侧作用有由碰撞体产生的碰撞载荷时,导流引导板将相对于该碰撞载荷而产生反力。但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碰撞体的碰撞载荷进行吸收,从而优选为,在下侧罩部件中的、导流引导板所处的部位上,朝向碰撞体的反カ不会局部增高,換言之,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较小。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保险杠组件,即,即使导流板与主体部一体地形成,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カ的不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具备主体部,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和热交換器之间,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纵肋板,其分别在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并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导流肋板,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且朝向车辆上侧延伸,并将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換器,并且,所述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根据该保险杠组件,导流肋板在主体部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因此,与导流肋板和主体部被分体构成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因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该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多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因此,例如和导流肋板的前端的位置与多个纵肋板中的某一个纵肋板的前端的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一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中导流肋板的前端所处的部位的刚性。由此,即使在主体部上从车辆前侧作用有由碰撞体产生的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中导流肋板的前端所处的部位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局部性增高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カ的不均。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包括所述多个纵肋板和所述导流肋板在内的多个肋板的前端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等间距而排列。根据该保险杠组件,与包括多个纵肋板以及导流肋板在内的多个肋板的前端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不等的间距而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的刚性的不均。由此,能够更进一歩地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导流肋板具有倾斜部,其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前部,其被形成在所述倾斜部的车辆前侧。根据该保险杠组件,即使在以使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热交換器的方式对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以及长度等进行设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仅通过对前部的延伸方向以及长度等进行变更,从而使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各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前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多个纵肋板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某一对纵肋板之间的中央部。根据该保险杠组件,通过位于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纵肋板的一侧和另ー侧,从而能够使刚性均匀化,进而能够使朝向碰撞体的反カ均匀化。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辆后侦れ根据该保险杠组件,由于在各个纵肋板和前保险杠罩之间确保有缓冲区域,因此能够提闻保险杠组件的冲击吸收性。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导流肋板具有前部,所述前部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辆前侧,并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延伸。根据该保险杠组件,能够缩窄导流肋板的前端和前保险杠罩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穿过形成在前保险杠罩上的开ロ部而从车辆前方流入的冷却空气从导流肋板和前保险杠罩之间泄漏的情況。由此,能够提高空气动カ性能,并且能够将冷却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热交換器。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详细叙述,根据本发明的保险杠组件,即使导流肋板被一体地形成在主体部上,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カ的不均。


图I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和前保险杠罩以及热交換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去除了前侧壁部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一改变例的、去除了前侧壁部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5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二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6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三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7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四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8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五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9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六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0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七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1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八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2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九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3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十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4为第一比较例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5为第二比较例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6为第三比较例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图中所示的箭头标记UP、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LH分别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上侧、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车辆左右方向左侧。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10被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12和热交換器14之间,且被固定在前保险杠罩12和车身中的至少一方上。该保险杠组件10整体由树脂形成,且具备主体部16、多个纵肋板18、以及ー对导流肋板20。主体部16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被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的板状。在主体部16的前端16C上一体地形成有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前侧壁部22。该前侧壁部2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对后文叙述的多个纵肋板18的前端进行连接。多个纵肋板18分别在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A上一体地形成。该多个纵肋板18分别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该多个纵肋板18从主体部16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跨至另ー侧的端部,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另夕卜,在图I中,为了易于理解,以夸大了多个纵肋板18的相互间的间隔、和纵肋板18以及后文叙述的导流肋板20的各自的宽度(厚度)的方式而进行了图示。一对导流肋板20在主体部16的下表面16B上一体地形成。该ー对导流肋板20朝向车辆上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该ー对导流肋板20位于热交換器1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且被构成为,将从形成在前保险杠罩12上的下侧开ロ部24以及上侧开ロ部26导入的、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引导至热交換器14。另外,下侧开ロ部24以在俯视观察时被收纳在ー对导流肋板20之间的大小而形成。在该下侧开ロ部24上设置有下部格栅28。此外,在上侧开ロ部26上设置有上部格栅30。该下部格栅28以及上部格栅30可以与上述的保险杠组件10 —体地形成。此外,如图2所示,在该保险杠组件10上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肋板32。而且,多个纵肋板18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ー对纵肋板18通过该横肋板32而被连接在一起。 此外,如图3所示,导流肋板20相对于多个纵肋板18中的各个肋板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错开。即,換言之,导流肋板20位于多个纵肋板18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ー对纵肋板18之间。而且,该ー对纵肋板18中的一个纵肋板与导流肋板20之间的间距PlJP一对纵肋板18中的另ー个纵肋板与导流肋板20之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不同。此外,多个纵肋板18以相等的间距而排列。另外,此处,虽然对图I所示的一对导流肋板20中的一个导流肋板进行了说明,但保险杠组件10被形成为,以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为中心的面对称形状。因此,对于ー对导流肋板20中的另ー个导流肋板而言,由于为与一对导流肋板20中的一个导流肋板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此外,虽然上述的热交換器14为,用于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机构,但除此之外也可以为,例如电动汽车等中的空调装置用的空调冷却器等。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首先,为了明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效果,对比较例进行说明。而且,在各个比较例中,为了易于比较,使用了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在图14所示的第一比较例中,导流肋板20在俯视观察时与某一个纵肋板18 —致。该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的位置与某一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的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一致。此外,在图15所示的第二比较例中,导流肋板20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外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傾斜。但是,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的位置与某一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的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一致。另外,在图16所示的第三比较例中,导流肋板20具有倾斜部20B,其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外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倾斜;前部20C,其被形成在倾斜部20B的车辆前侧,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但是,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的位置与某一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的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一致。但是,当如以上的比较例那样,使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与某一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的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一致吋,则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当在作为下部减震器而发挥功能的主体部16上从车辆前侧作用有由碰撞体产生的碰撞载荷时,可能会在该主体部16中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所处的部位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局部性增高。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主体部16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产生不均。对此,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10,包括前端20A在内的导流肋板20的整体相对于多个纵肋板18中的每ー个纵肋板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错开。因此,与如上述的第一至第三比较例那样使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的位置与某一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的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一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16中导流肋板20所处的部位的刚性。由此,即使在主体部16上从车辆前侧作用有由碰撞体产生的碰撞载荷时,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16中导流肋板20所处的部位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局部性增高的情況。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主体部16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此外,导流肋板20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B上一体地形成。因此,与导流肋板20和主体部16被分体构成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因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包括多个纵肋板18以及导流肋板20在内的多个肋板可以各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等间距而排列。即,在该改变例中,导流肋板20位于多个纵肋板18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某一对纵肋板18的中央部。而且,该ー对纵肋板18中的一个纵肋板与导流肋板20之间的间距P1、和一对纵肋板18中的另ー个纵肋板与导流肋板20之间的间距P2被设定为相同。此外,多个纵肋板18中相对于导流肋板20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错开、并且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ー对纵肋板18彼此之间的间距P3被设定为相同。根据该改变例,与包括多个纵肋板18以及导流肋板20在内的多个肋板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不等的间距而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16的各个部位上的刚性的不均。由此,能够更进一歩抑制在主体部16的各个部位处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包括多个纵肋板18以及导流肋板20在内的多个肋板上,可以包括多个纵肋板18以及导流肋板20以外的肋板,例如,被形成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B上并对来自车辆前侧的冷却空气进行整流的整流肋板、或被形成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B上并对主体部16进行加强的加强肋板等。此外,在图I至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以及图4所示的改变例中,导流肋板20的包括前端20A在内的整体相对于各个纵肋板1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错开。但是,为了抑制在主体部16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カ不均,可以至少使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相对于多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此外,可以使多个纵肋板18以及导流肋板20中与前端18A、20A相比更靠车辆后侧的部分相互成为某种位置关系。以下,例示了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相对于多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的改变例。另外,在以下的图5至图13所示的改变例中,为了易于理解,以缩短了导流肋板20以及纵肋板1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状态进行图示,并且以夸大了导流肋板20或被形成在该导流肋板20上的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的状态进行图示。例如,图5所示的导流肋板20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外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倾斜,且在俯视观察时与某一个纵肋板18交叉。此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该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相对于任意一个纵肋板的前端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错开。另外,在该图5所示的改变例中,导流肋板20在俯视观察时,既可以与其他的未图示的若干个纵肋板交叉,也可以不交叉。此外,如图6所示,导流肋板20可以在俯视观察吋,不与上述的任何一个纵肋板18交叉。此外,如图6所示,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可以与纵肋板18的前端18A相比位于车辆后侧。根据该图5、图6所示的改变例,在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使导流肋板20傾斜,还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即,能够提高空气动カ性能,并且能够将冷却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热交換器14。此外,图7所示的导流肋板20具有倾斜部20B,其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前部20C,其被形成在倾斜部20B的车辆前侧。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倾斜部20B在俯视观察吋,与若干个纵肋板交叉。另ー方面,前部20C相对于任意一个纵肋板而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错开。另外,虽然在该改变例中,前部20C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但也可以与倾斜部20B同样地被傾斜。此外,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可以与纵肋板18的前端18A相比位于车辆后侧。根据该图7所示的改变例,在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即,根据该改变例,即使在以使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热交換器14的方式对倾斜部20B的倾斜角度以及长度等进行了设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仅通过对前部20C的延伸方向以及长度等进行变更,从而使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相对于各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而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另外,在该图7所示的改变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如图8所示,导流肋板20的前部20C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俯视观察时,位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某一对纵肋板18之间的中央部。根据该改变例,通过位于前部20C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纵肋板18的ー侧和另ー侧,从而能够使刚性均匀化,进而能够使朝向碰撞体的反カ均匀化。此外,在图9至图11所示的改变例中,各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与主体部16的前端16C相比位于车辆后侧。另ー方面,导流肋板20的前部20C在俯视观察时与各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相比位于车辆前侧,并且朝向主体部16的前端16C延伸。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9、图10所示,前部20C与倾斜部20B同样地,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傾斜。此夕卜,前部20C可以如图11所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可以与主体部16的前端16C —致。此外,导流肋板20既可以如图9所示,在俯视观察时不与纵肋板18交叉,也可以如图10、图11所示,在俯视观察时与纵肋板18交叉。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10、图11所示,纵肋板18的前端18A位于在俯视观察时与导流肋板20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改变例,在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获得以下效果。即,各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与主体部16的前端16C相比位于车辆后侧。因此,由于在各个纵肋板18和前保险杠罩12之间,确保有缓冲区域34,因此能够提高保险杠组件10的冲击吸收性。此外,导流肋板20具有前部20C,所述前部20C在俯视观察时,与各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相比位于车辆前侧,并且朝向主体部16的前端16C延伸。当以这种方式构成吋,由于能够缩窄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和前保险杠罩12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穿过上述的下侧开ロ部24以及上侧开ロ部26 (參照图I)而从车辆前方流入的冷却空气从导流肋板20和前保险杠罩12之间泄漏的情況。由此,能够提高空气动カ性能,并且能够将冷却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热交換器14。此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图12、图13所示的改变例的方式,只要冷却空气从导流肋 板20和前保险杠罩12之间的泄漏在容许的范围内,则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可以相对于各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而位于车辆后侧。另外,在图12、图13所示的改变例中,各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靠近前保险杠罩12。另ー方面,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与某一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
的位置一致。根据该图12、图13所示的改变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上述各个改变例中能够进行组合的改变例,可以被适当组合而实施。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除上述方式之外,在不脱离其主g的范围内当然也可以进行各种改变而实施。
权利要求
1.ー种保险杠组件,具备 主体部,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和热交換器之间,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多个纵肋板,其分别在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并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 导流肋板,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且朝向车辆上侧延伸,并将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換器,并且,所述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中, 包括所述多个纵肋板和所述导流肋板在内的多个肋板的前端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等间距而排列。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中, 所述导流肋板具有 倾斜部,其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前部,其被形成在所述倾斜部的车辆前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中, 所述前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多个纵肋板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某一对纵肋板之间的中央部。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中, 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辆后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中, 所述导流肋板具有前部,所述前部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辆前侧,并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险杠组件,即使导流肋板在主体部上一体地形成,所述保险杠组件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保险杠组件(10)具备主体部(16),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12)和热交换器(14)之间,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纵肋板(18),其分别在主体部(16)的下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并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导流肋板(20),其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且朝向车辆上侧延伸,并将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14),并且,所述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相对于多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错开。
文档编号B60K11/04GK102695632SQ20108006074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伊藤敬太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