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及用于该驱动装置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18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及用于该驱动装置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车(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作为驱动源)使用的驱动装置,以及,涉及适用于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使用的壳体。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电动机旋转角度所用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提出了多种驱动装置。例如,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一种周知驱动装置包括输入轴,其与发动机以可转动方式连接;输出轴,其与电动机的转子整体方式连接成一体;以及,离合器装置,其连接输入轴与输出轴,以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可互相接合以及可彼此分离。输出轴经由变矩器与变速器装置相连接, 从而,构成通向驱动轮的传动系。可选择地,输出轴与变速器装置直接连接。据此,车辆可以由发动机单独驱动或由电动机单独驱动,或者,当需要大驱动力时,车辆可以由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组合进行驱动。此外,电动机可以用作发电机,因而,由发动机受到驱动或者向车辆施加制动时进行的能量再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根据用于混合动力车的一种周知的驱动装置,通过离合器装置,使输入轴与输出轴互相接合及彼此分离。所以,允许输入轴和输出轴彼此分离且独立地转动。因此,为了检测电动机的转子和输出轴的旋转角度、旋转速度等,通常使用旋转角度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的解算器(resolver)通常用作旋转角度传感器。解算器构造成,使得解算器转子设置于电动机的转子处,而解算器定子则设置于驱动装置的壳体处。与解算器定子相连接的配线布置在壳体内,并经由中继接线盒引到壳体外部。JP2009-142056A中披露了解算器配线的布置(布线)示例。P2009-142056A中所披露的车辆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解算器、以及多个冷却油路。根据JP2009-142056A中所披露的车辆驱动装置,解算器配线布置(布线)成避开冷却油路,各冷却油路由沿转子轴的正交方向弯曲的排出管限定。此外,如JP2009-142056A的权利要求3以及图1和图3中所披露的,使用U形夹部来固定解算器配线。据此,可以保证冷却性能,而且,可以避免解算器配线损坏。JP2009-M4824A中披露了有关配线保持周知技术的另一示例。更具体地, JP2009-154824A中披露的是电池收容部的一种布线结构。根据JP2009-M4824A,伴随电池座的出入而移置的配线固定于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使配线进行相对移置。此外,在配线处形成偏转部,偏转部在第一夹部与第二夹部之间以预定形状偏转。所以,根据JP2009-M4824A,电池座可靠地出入,而不受配线布线的影响。通常,包括解算器的旋转角度传感器具有设置于转动部分处的转动部、以及设置于壳体的固定部。此外,当安装旋转角度传感器时,通常对固定部的相对角度位置进行调整,以便获得与转动部的转动相位相对应的输出。与固定部相连接的配线的位置,可以响应于固定部相对旋转角度的调整而改变。所以,当使用JP2009-142056A的U形夹部时,配线在调整固定部的相对角度位置时可能拉紧,这会导致向配线施加张力,可能使配线断线。为了解决上述不足,需要将配线的长度设定为具有余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车辆的振动,配线可能移动,因而,有可能使配线摩擦壳体内表面,或者接触转动部诸如转子等。根据JP2009-1M824A,其中披露配线固定于两点,并且在两个固定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处形成偏转部,可以避免配线损坏。然而,这会使配线的布线结构复杂化。 JP2009-154824A中所披露的技术适合于大电流容量电池的配线。然而,JP2009-M4824A中所披露的技术可能不适用于产生弱信号的传感器配线,因为这会使布线结构不必要地复杂化,会导致制造成本增加。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该驱动装置的壳体,将其构造成,在旋转角度传感器配线的安装位置改变的情况下、以及在配线摇动的情况下,避免配线损坏,同时,简化结构并降低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输入轴,其与发动机以能转动的方式连接;电动机,其具有转子和定子;输出轴,其以与转子共轴的方式布置在旋转轴上,以使输出轴与转子整体地连接成一体,以及,输出轴构造成使其与输入轴相接合及相分离;旋转角度传感器,其包括转动部和固定部,转动部设置在转子处以与转子成一体地一起转动,固定部设置成不转动,并且固定部相对于转动部形成一定角度,以及,旋转角度传感器检测转子的旋转角度;以及,壳体,其在旋转轴上以可转动方式轴向支撑输入轴和输出轴,并且容纳电动机和旋转角度传感器,其中,壳体的侧壁部在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延伸,侧壁部包括角度调整件和夹件,角度调整件以相对于旋转轴共轴的方式对旋转角度传感器的固定部进行支撑,同时允许调整固定部的角度,以及,夹件对与旋转角度传感器固定部相连接的配线进行支撑,同时允许配线移动。据此,旋转角度传感器包括转动部和固定部。壳体的侧壁部包括角度调整件和夹件,角度调整件支撑转动部,同时允许调整转动部的角度,以及,夹件对与固定部相连接的配线进行支撑,同时允许配线移动。所以,在将旋转角度传感器安装在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在调整固定部的角度位置之后,即使在配线的安装位置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夹件支撑配线。所以,配线不会断线,而这种断线在配线长度不足并且向其施加张力时会出现。此外,即使在混合动力车振动时,由于配线长度设定为具有余量而使配线摇动(移动)的情况下,因为由夹件支撑配线,避免了配线与转动部诸如转子等相接触。进一步,与 JP2009-1M824A中所披露的周知布线结构相比较,本发明的夹件更简单,所以,能用较低制造成本实现配线保持结构的可靠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壳体通过铸造形成,壳体面对夹件的铸造表面加工成光滑的,以及,配线置于夹件与壳体光滑加工表面之间,因而,配线由夹件和壳体光滑加工表面进行支撑,同时允许配线移动。据此,壳体通过铸造形成。壳体面对夹件的加工表面加工成光滑状。配线支撑在壳体光滑加工表面与夹件之间,同时允许配线在其间移动。所以,即使在因为混合动力车振动等原因使配线摩擦壳体内表面的情况下,由于壳体内表面包括加工的光滑表面,也可避免配线损坏。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夹件包括平行部和弯曲部,平行部在夹件的纵向延伸,以与侧壁部平行,弯曲部通过使平行部在其宽度方向的各侧端部弯曲而得到,以使弯曲部远离侧壁部延伸,以及,夹件布置成使其纵向正交于配线延伸。据此,夹件包括平行部和弯曲部,平行部在纵向延伸以与侧壁部平行,而弯曲部通过使平行部在宽度方向的侧端部分别平滑地弯曲而得到。夹件布置成使其纵向与配线正交。所以,即使在配线沿夹件纵向移动的情况下,配线也不会向前移过平行部。此外,即使在配线沿夹件宽度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配线也不会承受来自平滑弯曲部的过大外力。所以, 不会损坏配线。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夹件包括分别位于平行部纵向端部处的安装部,侧壁部包括安装基座,夹件的安装部固定在安装基座处,以及,在夹件不正确地安装在侧壁部上的情况下,弯曲部与侧壁部的安装基座相接触,因而,避免夹件不正确地安装在侧壁部上。据此,夹件包括分别位于平行部纵向端部处的安装部。侧壁部包括安装基座。所以,在夹件里面翻到外面(里外颠倒)不正确地安装在侧壁部上的情况下,弯曲部与安装基座相接触。所以,可以避免夹件不正确地安装在侧壁部上。因此,因为夹件可靠且正确地安装在侧壁部上,不会损坏配线。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旋转角度传感器包括解算器,旋转角度传感器的转动部包括以共轴方式固定在转子上的解算器转子,旋转角度传感器的固定部包括解算器定子, 以及,夹件对与解算器定子相连接的配线进行支撑,同时,允许配线移动。据此,解算器适合作为旋转角度传感器。在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中使用解算器时,对于和解算器定子相连接的配线而言,本发明可以实现其优点及价值。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壳体,包括电动机,其具有转子;旋转角度传感器, 其包括转动部和固定部,转动部设置在转子处,并与转子成一体地一起转动,固定部不转动,并且固定部相对于转动部形成一定角度,以及,旋转角度传感器检测转子的旋转角度; 转动调整件,该转动调整件对旋转角度传感器的固定部进行布置,使固定部相对于转子的旋转轴共轴,并且,转动调整件对固定部与转动部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进行调整;以及,夹件, 其对与固定部相连接的配线进行支撑,同时允许配线移动。据此,壳体包括角度调整件和夹件。角度调整件对旋转角度传感器的固定部进行布置,以使固定部相对于转子的旋转轴共轴,并且对固定部与转动部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进行调整。夹件对与固定部相连接的配线进行支撑,同时允许配线移动。所以,可以避免配线损坏及断线。此外,可以避免配线与转动部诸如转子等相接触。本发明的壳体可以适用于电动机等其他壳体。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可得到上述优点及价值。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夹件布置成在两个安装基座之间延伸,以与岛部平行。据此,配线置于夹件和壳体内表面的光滑加工表面之间,因而,配线由夹件和壳体内表面的光滑加工表面支撑。结果,可以避免损坏配线。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将安装螺栓插进各安装部,并将安装螺栓旋入各安装基座处所形成的安装螺丝孔,因而,将夹件安装在安装基座上。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各安装基座形成为柱状,以及,在各安装基座纵断面上位于其轴向的中间部分处,形成安装螺丝孔。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使侧壁部的一部分在配线附近局部凹陷以形成槽部,以及,形成自槽部凸出成圆矩形的岛部,以使岛部横穿(cross)槽部的中间部分,并使岛部正交于配线延伸。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夹件布置成在两个安装基座之间延伸,并且使夹件与岛部相平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特点及特征将更为明了,其中图1是示意性图示用于混合动力车的传动系的图,其中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图2是在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剖视图,图示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相对于旋转轴的上半部结构;图3是轴测图,图示在构成壳体的后侧壁部处保持解算器配线的结构;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所示壳体的正视图;图6A是说明夹件正常安装时夹件安装方式的图;以及图6B是说明夹件不正确安装时夹件安装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
下面,参照附图中的图1至图6,说明根据一种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 (下文称为驱动装置1)。图1所示的是具有驱动装置1的混合动力车的传动系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控制流向。混合动力车的传动系由发动机91 (ENG 91)、驱动装置1、自动变速器装置92(A/T 92)等构成。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包括输入轴2、电动机3、输出轴4、离合器装置5、解算器6、壳体7等。此外,驱动装置1包括电控单元93 (下文称为E⑶9!3),E⑶ 93接收来自解算器6的检测信号,以及,ECU 93控制发动机91、自动变速器装置92、电动机 3、以及离合器装置5。在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左侧,即驱动装置1的输入轴2侧,与混合动力车的前侧相对应。另一方面,图1中的右侧,即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4侧,与混合动力车的后侧相对应。如图1所示,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1的输入轴2与发动机91以可转动方式连接。 电动机3包括转子31,其在电动机3的径向位于其径向内部;以及,定子32,其在径向位于转子31的外侧。以相对于转子31旋转轴共轴的方式,输出轴4与电动机3的转子31整体地连接成一体。此外,输出轴4与变矩器94相连接,变矩器94与自动变速器装置92相连接。变矩器94包括锁止离合器,因而,变矩器94构造成使来自输出轴4的输出转矩变换, 并将变换后的输出转矩传输至自动变速器装置92。可选择地,变矩器94将来自输出轴4的输出转矩直接传输至自动变速器装置92。自动变速器装置92的输出轴经由车轴与驱动轮相连接。离合器装置5连接输入轴2与输出轴4,同时,允许输入轴2与输出轴4互相接合以及彼此分离。解算器6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的旋转角度传感器。更具体地,解算器6包括解算器转子61(即转动部),其以共轴方式固定于电动机3的转子31处;以及,解算器定子62 (即固定部),其设置于壳体7处。壳体7轴向支撑输入轴2和输出轴4,并且容纳电动机3、离合器装置5、以及解算器6。实现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时,可以不受发动机91 (前
7段)、变矩器94 (后段)、以及自动变速器装置92各自的形状、结构等影响。图2是在驱动装置1轴向的正交方向对其进行观察的剖视图,用于说明驱动装置 1的构造。更具体地,图2所示的是驱动装置1相对于旋转轴AX的上半部。壳体7配置有周壁部71、位置更靠近于输入轴2的前侧壁部72、以及位置更靠近于输出轴4的后侧壁部 73(即侧壁部)。周壁部71形成为筒状件,将其横向布置,以沿旋转轴AX延伸。如图2所示,凸缘部711形成于周壁部71的前部,凸缘部711在径向向外方向延伸。此外,后侧壁部 73整体方式形成于周壁部71内周面中的一部分处,这部分相对于周壁部71在其轴向的中间部分位置靠后,以使后侧壁部73在与旋转轴AX正交的径向向内方向延伸。周壁部71的后部向后侧壁部73后方延伸,并构成变矩器94的壳体941的一部分。前侧壁部72是具有阶部的盘状件。凸缘部721形成于前侧壁部72的外周部。在周壁部71的凸缘部711处、以及在前侧壁部72的凸缘部721处,分别形成连接孔712和连接孔722,以在凸缘部711与凸缘部721彼此面对的位置处贯穿。换而言之,连接孔712和连接孔72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即沿旋转轴AX)成一线(对齐)。此外,凸缘部711和凸缘部721通过连接螺栓互相连接,连接螺栓设置成穿过连接孔712和连接孔722。通孔723 形成于前侧壁部72的径向中部。滚珠轴承7 设置在通孔723的内周面与输入轴2之间。 据此,前侧壁部72以可转动的方式轴向支撑输入轴2。此外,在滚珠轴承724的前方位置处,在通孔723的内周面与输入轴2之间设置油封部725,因而,通孔723的内周面与输入轴 2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余隙,被油封部725液密方式密封。支撑基座731形成于后侧壁部73的径向中部,以使支撑基座731沿旋转轴AX延伸。滚珠轴承732设置在支撑基座731的径向内周面上。据此,后侧壁部73以可转动的方式轴向支撑辅助输出轴41。此外,在滚珠轴承732的后方位置处,在支撑基座731径向内周面与输出轴4之间设置油封部733,因而,支撑基座731的内周面与输出轴4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余隙,被油封部733液密方式密封。由周壁部71、前侧壁部72、以及后侧壁部73 限定壳体7的内部空间,因而,用于润滑及冷却驱动装置1以及致动离合器装置5的机油容纳在该内部空间中。输入轴2整体方式包括轴部21、扩径部22、以及离合器基座23成一体。轴部21 与发动机91相连接,并由滚珠轴承7M轴向支撑。扩径部22形成于轴部21的后端部处, 以径向向外方向延伸(伸出)。离合器基座23形成于扩径部22径向的外周端部,以沿旋转轴AX延伸。电动机3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AX旋转对称。电动机3包括转子31,其布置于电动机3的径向内侧位置;以及,定子32,其保持在形成为筒状的定子保持架33的内表面处, 且定子32布置于转子31的径向外侧。定子保持架33包括凸缘部34,凸缘部34自定子保持架33位于旋转轴AX方向的前端面沿径向向外方向延伸(伸出)。凸缘部34固定在周壁部71的凸缘部711上。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凸缘部34的周向外端部固定在周壁部 71中凸缘部711的前端面下部。据此,将定子32安装在(固定于)周壁部71上。电动机3的转子31与布置在旋转轴AX上的辅助输出轴41整体连接。此外,辅助输出轴41与布置在旋转轴AX上的输出轴4整体连接。据此,驱动装置1构造成,使得转子 31、辅助输出轴41和输出轴4可作为一体绕单个旋转轴AX转动。输出轴4形成为相对于后侧壁部73的后部向后凸出,并与变矩器94相连接。辅助输出轴41形成为使其旋转剖面形成为S形。此外,辅助输出轴41整体包括内筒部42、内扩径部43、中筒部44、外扩径部 45、以及外筒部46。内筒部42位于辅助输出轴41的径向最内侧位置,并且内筒部42平行于旋转轴AX 延伸,在内筒部42的内周面421处,内筒部42与输出轴4整体连接。此外,在外周面422 处,内筒部42由滚珠轴承732(其靠近于后侧壁部73布置)以可转动的方式轴向支撑。内扩径部43自内筒部42的前端部在径向向外方向延伸。止推滚针轴承431设置在内扩径部 43的前部与输入轴2的扩径部22之间,因而,允许输入轴2与辅助输出轴41相对彼此转动。中筒部44自内扩径部43的径向外端部向后延伸。外扩径部45自中筒部44的后端部在径向向外方向延伸。外筒部46自外扩径部45的径向外端部向前延伸,以延伸越过输入轴2的离合器基座23的外周面。电动机3的转子31适配方式设置在((嵌设于)外筒部 46的外周面上。端板311设置于转子31的后方位置,端板311在径向向内方向延伸,并且, 通过固定螺栓312,将端板311固定在外扩径部45的径向外部的后表面上。离合器装置5构造为多盘摩擦离合器,离合器装置5设置在由辅助输出轴41的中筒部44、外扩径部45和外筒部46与输入轴2的离合器基座23所限定的区域处。更具体地,多个离合器盘51 (各自形成为环状)设置成自输入轴2的离合器基座23在径向向外方向延伸。形成在辅助输出轴41上的外筒部46的前部作为离合器基座47。多个压板52(各自形成为环状)设置成自离合器基座47在径向向内方向延伸。离合器盘51和压板52以交替方式布置。此外,各离合器盘51和各压板52构造成使其互相接合以及彼此分离。分隔件441设置于中筒部44 (其构成辅助输出轴41)前部的外周面处。据此,由分隔件441、中筒部44、外扩径部45、以及外筒部46限定筒状空间53成环形。筒状空间53 由密封件液密方式封闭。此外,在筒状空间53中设置活塞件54,活塞件M形成为环形,并且由设置在筒状空间53中的机油使活塞件M动作,以使活塞件M沿旋转轴AX在前后方向移动。偏置弹簧56的一端固定在外扩径部45的前表面部上,由偏置弹簧56使活塞件M 向前偏置。压迫部阳形成在活塞件M外周部的前部处,在建立不向筒状空间53供给机油的常态时(参见图2),压迫部55压迫压板52。换而言之,离合器装置5构造为常闭式离合器。据此,在常态下,输入轴2与辅助输出轴41互相接合,因而,由发动机91驱动混合动力车。为了使离合器装置51动作,在驱动装置1处设置电动油泵,并且在驱动装置1处形成油路。电动油泵抽吸壳体7内的机油,并且通过油路向筒状空间53供给机油。据此, 使活塞件讨向后移置,以便抵抗由偏置弹簧56所产生的偏置力,因而,解除压迫部55的压迫。结果,使离合器装置5断开(即离合器装置5转为处于分离状态)。换而言之,使输入轴2与辅助输出轴41彼此分离。解算器6包括解算器转子61,其设置在构造成可转动的辅助输出轴41处;以及, 解算器定子62,其设置在固定而不转动的后侧壁部73处。解算器转子61形成为环状,并且以与转子31共轴的方式固定在外扩径部45的后表面上,以使解算器转子61位置更靠近于辅助输出轴41的外扩径部45的内周部。解算器定子62形成为环状,并且布置在解算器转子61的径向外侧,同时在其间保持些许间隙。此外,解算器定子62由多个解算器支撑基座 735支撑,解算器支撑基座735沿后侧壁部73周向设置在其前表面处。各解算器支撑基座 735包括紧固孔,支撑螺栓736设置在紧固孔中,以便在调整解算器定子62的角度位置之后,支撑解算器定子62。据此,解算器转子61和解算器定子62布置成共轴方式,同时在径向彼此移置,因而,解算器转子61位于解算器定子62的径向内侧。结果,解算器转子61与解算器定子62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可以进行调整。解算器支撑基座735和支撑螺栓736起到角度调整件作用。解算器配线63与解算器定子62相连接,因而,通过解算器配线63输出有关检出角度的信息。图3所示的是轴测图,用于说明在构成壳体7的后侧壁部73处保持解算器配线63的结构。更具体地,图3所示的是构成壳体7的周壁部71和后侧壁部73的上半部以及解算器定子62。此外,图4所示的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和图4所示,解算器配线63自解算器定子62 (其形成为环状)外周部的一部分在径向向外方向延伸。保持解算器配线63,同时,允许解算器配线63在夹件81与岛部82之间移动。首先,下面具体说明壳体7的构造。图5所示的是图3所示壳体7的正视图。如图5所示,在构成壳体7的周壁部71的斜上部设置筒状的配线引导部84。配线引导部84 容纳中继接线盒83,并将解算器配线63引导至壳体7外部。解算器配线63布置(布线)成自解算器定子62向配线引导部84延伸,在解算器配线63附近,后侧壁部73的一部分形成为向后凹陷以形成槽部85。槽部85的宽度设定为足以宽于解算器配线63的可想象移动范围。在槽部85上留下凸出成圆矩形(即分别用半圆取代矩形的短边所得到的形状)的岛部82,以使岛部82横穿(cross)槽部85的中央部分,并与解算器配线63交叉(cross)。壳体7通过铸造形成。岛部82的铸造表面进行磨光 (打磨)加工,以便获得光滑加工表面。在槽部85的各槽肩处形成夹件安装基座86(即安装基座),以使夹件安装基座86从该处向前(即朝图5中靠近读者侧)凸出,并且使夹件安装基座86定位在与岛部82交叉的位置。各夹件安装基座86形成为柱状。此外,在各夹件安装基座86的中央部分形成安装螺丝孔861。如图4所示,夹件81跨在夹件安装基座86之间的槽部上方,以使夹件81与岛部 82大致平行。夹件81包括平行部811,其平行于后侧壁部73在纵向延伸;以及,弯曲部 812,其形成为平滑弯曲,以使弯曲部812自平行部811的各宽度方向边缘部远离后侧壁部 73。此外,在夹件81的平行部811各纵向端部处形成安装孔814(即安装部)。另外,对夹件81的表面进行加工以使其光滑。如图6A所示,以安装螺栓87分别插进安装孔814并与安装螺丝孔861螺旋连接的方式,将夹件81安装在夹件安装基座86上。图6A所示的状态中,夹件81正确地安装在夹件安装基座86上。另一方面,图6B 所示的种状态中,夹件81里面翻到外面地(里外颠倒)安装在夹件安装基座86上。在夹件81正确地安装在夹件安装基座86上的情况下(即正确安装状态),夹件81的平行部811 的一部分接触各夹件安装基座86,因而,允许各安装螺栓87拧紧。另一方面,在图6B所示状态下,夹件81里面翻到外面不正确地布置,夹件81宽度方向的各弯曲部812的端面与各夹件安装基座86的上表面相接触,因而,在平行部811与各夹件安装基座86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让安装螺栓87拧到各自的安装螺丝孔861上。据此, 可以避免夹件81里面翻到外面不正确地安装在夹件安装基座86上。解算器配线63布置(布线)在夹件81与岛部82之间,以使解算器配线63与夹件81和岛部82大致正交,同时,允许解算器配线63移动。此外,将解算器配线63引导至配线引导部84,并使其与中继接线盒83相连接,因而,引导解算器配线63,以使其延伸至壳体7外部。另外,各夹件安装基座86的高度经过预先设计,使得夹件81与岛部82之间的距离大于解算器配线63的外径尺寸。此外,解算器配线63的长度设定成为具有些许余量, 用于可想象的解算器配线63移动。所以,保持解算器配线63,同时,允许解算器配线63在夹件81与岛部82之间移动。下面,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1的优点及价值。在解算器定子62相对于解算器转子61的角度位置进行过调整的情况下,与解算器定子62相连接的解算器配线63也可以移动,因而,会改变布置位置(即布线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因为解算器配线63的长度设定为具有余量,允许解算器配线63在夹件81与岛部82 之间移动。所以,不会向解算器配线63施加张力(即拉力),而这种张力在解算器配线63 长度不够时容易出现。据此,可以避免解算器配线63断线。根据本实施例,因为解算器配线63的长度设定为具有余量,解算器配线63会由于车辆振动而摇动(移动)。然而,驱动装置1构造成,使得解算器配线63向前不会移过夹件 81的平行部811,而且,进一步地,解算器配线63不会承受来自弯曲部812(其形成为光滑弯曲状)的较大外力。换而言之,在解算器配线63摇动(移动)的情况下,因为解算器配线63会与各自加工成具有光滑表面的夹件81或岛部82进行摩擦,所以,不会损坏解算器配线63,进一步地,解算器配线63不会与转动部诸如转子31等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解算器6作为旋转角度传感器的示例。然而,也可以采用其他传感器作为旋转角度传感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转子31布置在电动机3的径向内侧部分。根据本实施例的辅助输出轴41形成为使其转动剖面具有S形。然而,电动机3和辅助输出轴41的构造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此外,用于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1的壳体7可以适合于其他电动机壳体。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以及用于驱动装置1的壳体7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包括输入轴O),其与发动机(91)以可转动方式相连接;电动机(3),其具有转子(31)和定子(32);输出轴G),其以与所述转子(31)共轴的方式布置在旋转轴(AX)上,以使所述输出轴 (4)与所述转子(31)整体地连接成一体,以及,所述输出轴(4)构造成使其与所述输入轴 (2)相接合及相分离;旋转角度传感器(6),其包括转动部(61)和固定部(62),所述转动部(61)设置于所述转子(31)处,以使所述转动部(61)与所述转子(31)成一体地一起转动,所述固定部(62) 设置成不转动,并且所述固定部(6 相对于所述转动部(61)形成一角度,以及,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6)检测所述转子(31)的旋转角度;以及壳体(7),其在所述旋转轴(AX)上以可转动方式轴向支撑所述输入轴( 和所述输出轴G),并且容纳所述电动机(3)和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6),其中所述壳体(7)的侧壁部(7 在与所述旋转轴(AX)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侧壁部(73) 包括角度调整件(735、736)和夹件(81),所述角度调整件(735、736)相对于所述旋转轴 (AX)以共轴方式支撑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6)的固定部(6 ,同时允许对所述固定部(62) 的角度进行调整,以及,所述夹件(81)对与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6)的固定部(6 相连接的配线(63)进行支撑,同时允许所述配线(63)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其中,所述壳体(7)通过铸造形成,所述壳体(7)面对所述夹件(81)的铸造表面加工成光滑状,以及,所述配线(63) 置于所述夹件(81)与所述壳体(7)的光滑加工表面之间,因而,所述配线(6 由所述夹件 (81)和所述壳体(7)的光滑加工表面支撑,同时允许所述配线(6 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其中,所述夹件(81)包括平行部(811)和弯曲部(812),所述平行部(811)在所述夹件(81)的纵向延伸,以使所述平行部(811)与所述侧壁部(7 平行,所述弯曲部(81 通过使所述平行部(811)的各宽度方向侧端部弯曲而得到,以使所述弯曲部(81 远离所述侧壁部(7 延伸,以及,所述夹件 (81)布置成使其纵向正交于所述配线(63)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其中,所述夹件(81)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平行部(811)纵向端部处的安装部(814),所述侧壁部(73)包括安装基座 (86),所述夹件(81)的安装部(814)固定在所述安装基座(86)处,以及,在所述夹件(81) 不正确地安装在所述侧壁部(73)上的情况下,所述弯曲部(812)与所述侧壁部(73)的安装基座(86)相接触,因而,避免所述夹件(81)不正确地安装在所述侧壁部(7 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 (1),其中,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包括解算器(6),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的转动部包括以共轴方式固定在所述转子(31)上的解算器转子(61),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的固定部包括解算器定子(6 ,以及,所述夹件(81)对与所述解算器定子(6 相连接的所述配线(6 支撑, 同时,允许所述配线(63)移动。
6.一种壳体(7),包括电动机(3),其具有转子(31);旋转角度传感器(6),其包括转动部(61)和固定部(62),所述转动部(61)设置在所述转子(31)处,并与所述转子(31)成一体地一起转动,所述固定部(6 不转动,并且所述固定部(6 相对于所述转动部(61 解算器转子61)形成一定角度,以及,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6)检测所述转子(31)的旋转角度;转动调整件(735、736),所述转动调整件(735、736)对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6)的所述固定部(6 进行布置,使所述固定部(6 相对于所述转子(31)的旋转轴(AX)共轴,以及,所述转动调整件(735、736)对所述固定部(6 与所述转动部(61)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进行调整;以及,夹件(81),其支撑与所述固定部(62)相连接的配线(63),同时允许所述配线(63)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7),其中,所述壳体(7)面向所述夹件(81)的内表面形成为具有光滑加工表面,以及,所述配线(6 置于所述壳体(7)的光滑加工表面与所述夹件(81)之间,因而,所述配线(6 由所述壳体(7)的光滑加工表面和所述夹件(81)支撑,同时允许所述配线(6 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其中,将安装螺栓(87)插进各所述安装部(814),并将所述安装螺栓(87)旋入各所述安装基座(86)处所形成的安装螺丝孔(861),因而,将所述夹件(81)安装在所述安装基座(8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其中,各所述安装基座(86) 形成为柱状,以及,在各所述安装基座(86)纵断面上位于其轴向的中间部分处,形成所述安装螺丝孔(861)。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其中,使所述侧壁部(73) 的一部分在所述配线(6 附近局部凹陷以形成槽部(85),以及,形成自所述槽部(8 凸出成圆矩形的岛部(82),以使所述岛部(8 横穿所述槽部(85)的中间部分,并使所述岛部 (82)正交于所述配线(63)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其中,所述夹件(81)布置成在两个所述安装基座(86)之间延伸,并且使所述夹件(81)与所述岛部(8 相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1),包括输入轴(2);电动机(3),其具有转子(31)和定子(32);输出轴(4),其沿旋转轴(AX)以与转子共轴的方式与其整体相连接,并且构造成使输出轴与输入轴相接合及相分离;旋转角度传感器(6),其包括转动部(61)和相对于转动部形成一定角度的固定部(62),并且检测转子的旋转角度;以及,壳体(7),其在旋转轴上以可转动方式轴向支撑输入轴和输出轴,并且容纳电动机和旋转角度传感器,其中,壳体的侧壁部(73)包括角度调整件(735、736)和夹件(81),角度调整件相对于旋转轴以共轴方式支撑固定部,同时允许调整固定部的角度,而夹件(81)支撑与固定部可移动方式相连接的配线(63)。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该驱动装置的壳体。
文档编号B60K6/26GK102398509SQ20111026829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
发明者中村荣希, 矶谷成孝, 阿比子淳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