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151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扭力梁式轴(coupled torsion beam axle,CTBA)悬架(车辆的 一种类型的悬架),更特别的,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随动性(compliance characteristics) 的CTBA,其可以在转向期间通过简单的结构控制转向后轮的牵引力(tow value)使其向内 牵弓 I (towed in) ο背景技术
CTBA是车辆的一种类型的悬架,其具有少量的组件,出色的耐久性,且由于结构简 单而易于保养而且比其他悬架装置相对便宜,因此,CTBA主要在小型车辆中采用。
参考CTBA悬架机构的实质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CTBA包括扭力梁111,在扭力 梁111的两端提供的拖曳臂112,和分别在拖曳臂112上提供的载体113,后轮RW安装在所 述载体113上。
但是,CTBA 100具有的结构特性是,当车辆转向时,后轮RW被向外牵引。为此,如 现有技术文件韩国专利第10-2006-0006796号公开的在CTBA上可以提供后轮转向装置,以 便改进操纵和行驶稳定性。如图1所示,当车辆转向时侧力Fs作用,受到侧力Fs的后轮RW 在如图1所示的A方向上被向外牵引,或者当后轮RW的外侧轮颠簸B (bump)而因此内侧轮 弹回R(rebound)时,后轮RW的牵引力向外牵引,从而损害转向稳定性。因此,后轮RW的牵 弓I力需要通过使用致动器和连接构件来控制。
也就是说,在CTBA中提供可以控制后轮的牵引力的致动器和连接构件,并且控制 器根据行驶条件驱动致动器以便控制后轮的牵引力。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通过电子控制后轮的牵引力的技术昂贵,车辆的制造成本增 加且配置复杂。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 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CTBA),其具有简 单的结构,在转向期间能够通过连接结构使后轮的牵引力在结构上向内牵引,而不需要复 杂的电子控制。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CTBA,其包括拖曳臂和载体,后 轮分别在扭力梁的两端经由载体支架安装在所述载体上;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在车辆 的纵向方向上贯穿扭力梁的中心;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载体而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中心管。
所述转向杆可以通过球形接头连接到所述载体。
所述转向杆的一端可以高于所述中心管连接到所述载体。
所述转向杆的一端在后轮的中心的前方连接到所述载体。
所述转向杆的每一个可通过铰链(pin joint)顺序地连接到所述中心管,连接到 车辆的前侧的所述转向杆的一端可以弯曲至车辆的后侧,以及连接到车辆的后侧的所述转 向杆的一端可以弯曲至车辆的前侧。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CTBA具有上述的配置,当颠簸或 转向时,转向杆以简单的结构约束后轮,从而控制CTBA的随动性,因此,后轮的牵引力向内 牵引,从而改进行驶稳定性。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根据并入本文中的 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 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的CTBA的主视图。
图2是相关技术的CTBA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CTBA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CTBA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CTBA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CTBA的中心管的组装状态 的视图。
应了解附图呈现了阐述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简化的表示,从而 不需要按比例绘制。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取向、位置 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意图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确定。
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在全部的几个附图中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者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本发明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进行 描述。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了解该描述不是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那些 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旨在不仅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可以包括在由所附权 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里的各种替代、改进、等效结构以及其他实施例。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CTBA I,包括 拖曳臂12和载体13,后轮RW分别在扭力梁11的两端经由载体支架14安装在所述载体13 上,包括中心管21和转向杆22,所述中心管21在车辆的纵向方向贯穿扭力梁11的中心,所 述转向杆22的一端连接到载体13且另一端连接到中心管21。
提供中心管21以贯穿CTBA的扭力梁11。提供中心管21以在与扭力梁11垂直的 方向上贯穿扭力梁11的中心。也就是说,中心管21安置在车辆的纵向方向。在这种情况 下,中心管21贯穿扭力梁11,然后,通过焊接扭力梁11和中心管21彼此接触的W部分来固定扭力梁11和中心管21,如图6所示,从而不需移动就可将扭力梁11与中心管21结合。
转向杆22的一端连接到载体13,另一端连接到中心管21。转向杆22成对提供, 且其中一个转向杆提供在左侧和右侧的每一侧并控制左后轮和右后轮每一个的牵弓丨力。转 向杆22的一端运用球形接头或轴套(bush)连接到载体13,在另一端形成轴套22a,所述轴 套22a连接使得中心管21贯穿轴套22a。在一对转向杆22中,由于每个转向杆22的另一 端通过铰链连接到中心管21,因此左侧转向杆和右侧转向杆顺序地通过铰链连接到中心管 21。
如上所述,当左侧和右侧转向杆22都通过铰链连接到中心管21时,接合螺母23 接合到中心管21的外侧以防止转向杆22移出。
如上所述,当一对转向杆22基本平行于扭力梁11连接到扭力梁11时,转向杆22 的一端,即转向杆22和载体13彼此连接的部分,定位于后轮的轮中心的前方,且定位于扭 力梁11的上方,以便保证转向稳定性。
如图3和图5所示,当转向杆22连接到载体13时,在车辆行驶的方向上,转向杆 22在后轮的轮中心的前方连接到载体13。也就是说,如图5详细所示,当转向杆22连接到 载体13时,在车辆行驶的方向上(图5的箭头),转向杆22在后轮RW的轮中心的前方连接 到载体13。同时,由于转向杆22的一端顺序地连接到中心管21,转向杆22的另一端弯曲, 在中心管21的前方部分通过铰链连接到中心管21的转向杆22的另一端弯曲到车辆的后 侧,在中心管21的后方部分通过铰链连接到中心管21的转向杆22的另一端弯曲到车辆的 前侧。
如上所述,由于转向杆22的一端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在后轮RW的轮中心的前方连 接到中心管21,因此当后轮RW颠簸B时,转向杆22的一端拖动后轮RW的前方部分从而向 内牵引后轮。
如图4所示,当转向杆22连接到载体13,转向杆22的一端在比扭力梁11高的位 置上连接,以在颠簸时通过拖动后轮而向内牵引后轮。由于转向杆22的一端置于CTBA I 外侧的一端高,该对转向杆22以“V”形放置。因此,当外侧后轮颠簸B时,转向杆22拖动 外侧后轮使得后轮RW的牵引力向内牵引。
如上所述,转向杆22平行于扭力梁11提供在CTBA中,使得当车辆转向或后轮颠 簸时,转向杆22约束后轮RW来控制后轮RW的向外牵引,使得后轮RW面对后轮RW的内侧 部分以允许后轮RW被向内牵引。
相应地,当车辆转向或颠簸时CTBA I的随动性得到了改进,从而改进了行驶稳定 性。
为在随附的权利要求中更方便说明和准确的定义,术语“前”或“后”等参考如附 图中示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特征。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 并非想穷尽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 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 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 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所述双扭力梁式轴包括 拖曳臂和载体,后轮分别在扭力梁的两端经由载体支架安装在所述载体上;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在扭力梁的中心延伸; 转向杆,包括连接到所述载体的一端和连接到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其中所述转向杆通过球形接头或轴套连接到所述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其中所述转向杆的一端在高于所述中心管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其中所述转向杆的一端在后轮的中心的前方连接到所述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其中 所述转向杆的每一个通过铰链顺序地连接到所述中心管, 连接到车辆的前侧的所述转向杆的一端弯曲至车辆的后侧,以及 连接到车辆的后侧的所述转向杆的一端弯曲至车辆的前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随动性的双扭力梁式轴,当进行转向时,所述双扭力梁式轴可以在转向期间以简单结构控制后轮的牵引力使其向内牵引。所述双扭力梁式轴包括拖曳臂和载体,后轮分别在扭力梁的两端经由载体支架安装在所述载体上;中心管和转向杆,所述中心管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贯穿扭力梁的中心,所述转向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载体而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中心管。
文档编号B60G21/05GK102991299SQ2011104250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金星振, 安星镐, 金丙哲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