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至少一条高压线的混合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300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至少一条高压线的混合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条高压线的混合动力车,所述高压线将车辆的一个功率电子设备(Leistungselektronik)与车辆的一个电池连接起来。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中的各电气驱动系统进行电气连接时,供电接线 (Versorgungsanschlusse)是必要的,该供电接线适用于达600V的高电压和高电流。这尤其涉及各种电气机器,这些机器用在机动车辆(尤其是个人机动车辆)的混合驱动配置中。在混合动力车中采用一种功率电子设备,该功率电子设备借助高压线与车辆的高压电池相连。所述功率电子设备尤其包含电力控制环节(Leistimgsstellglieder),譬如逆变器 (Umrichter)、整流器和/或变换器(Wandler)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一台混合动力车中确保车身危险区域内高压线安全地免受损坏,该混合动力车中至少有一条高压线将一个功率电子设备与车辆的一个电池连接起来。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至少一条高压线的混合动力车,所述高压线将车辆的一个功率电子设备与车辆的一个电池连接起来,其中所述高压线沿着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身构件进行铺设,并且所述高压线在至少一个局部区域内借助固定于车身构件上的防护板得以遮盖。所述防护板为防护板区域内的所述高压线产生一种附加的保护,并由此防止该高压线在所述防护板区域内受到损坏。尤其安置有多个防护板,用来遮盖车身危险区域中的所述高压线。在该危险区域中,这尤其涉及那种在发生侧面碰撞或正面碰撞时处于危险之中的区域。但原则上,防护板也可以被安置在这样的高压线区域中,该区域即使没有碰撞力的影响也会处在与损坏有关的更高的危险之中,例如其原因是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以及高压线与相邻车身构件之间由于这种震动而产生的相对运动。在侧面碰撞或正面碰撞时危及高压线这方面,所述防护板尤其在车厢前端壁的区域中被铺设在车身构件(尤其是纵梁)上,该车厢前端壁将乘车者所处的车辆内部空间与车辆发动机舱分隔开来。此外,所述防护板尤其在座椅横梁的区域中被铺设在车身构件 (尤其是纵梁上)。还有,该防护板在车厢后端壁的区域中被铺设在车身构件上(尤其是在纵梁上),该车厢后端壁将乘车者所处的车辆内部空间与车辆后部空间分隔开来。该车辆后部空间优选用来容纳电池。该车辆后部空间尤其设有备胎槽(Reserveradmulde)。如果不需要备用车轮(Reserverad),则它可以用来容纳电池。相应的防护板尤其与车身构件(尤其是纵梁)相连。通过将防护板安置在车厢前端壁的区域内,可以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有效地避免防护板的损坏。通过将防护板安置在车厢后端壁的区域内,可以在发生后方碰撞时有效地防止高压线的损坏。通过将防护板安置在横梁的区域内,可以在发生侧面碰撞时有效地防止
3高压线的损坏。这样的侧面碰撞优选借助柱碰撞(Pfahlaufpral 1)进行模拟。相应的防护板延伸的长度足以排除高压线在车身构件的危险区域内受到损坏。防护板的长度尤其是高压线直径的数倍。被至少一个防护板遮盖的车身构件尤其是指车辆的纵梁。但原则上,也可以考虑将高压线安置在其他的车身构件上,例如在车辆的一个侧面门槛上。将高压线安置在纵梁上的优点是,尤其可以在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使高压线被置于受保护处。就此而言,将高压线铺设在纵梁朝向车辆中心的侧面上,是尤其有利的。有利的是,借助夹扣或小夹子将高压线固定在车身构件(尤其是纵梁)上。也就是说,该防护板额外地固定着高压线,这是因为防护板将高压线遮盖。所述防护板的基本功能是遮盖高压线,并在此保护高压线。可以在该功率电子设备和该电池之间铺设多个并排排布的高压线,尤其是两条单独的高压线(即正高压线和负高压线)。这些高压线被相应的防护板遮盖。相应的防护板尤其由较高强度的材料构成。此材料优选为钢,尤其是高强度钢。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如下述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下述2-1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1.具有至少一条高压线的混合动力车,所述高压线将车辆的一个功率电子设备与车辆的一个电池连接起来,其中所述高压线沿着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身构件进行铺设,并且所述高压线在至少一个局部区域内借助固定于所述车身构件上的一个防护板受到遮盖。2.根据前述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身构件是车辆的一个纵粱。3.根据前述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高压线被铺设在该纵梁朝向车辆中心的一侧上。4.根据前述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高压线借助夹扣或小夹子固定在该车身构件上。5.根据前述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安置有多个用来遮盖所述高压线的防护板。6.根据前述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被安置在一个或多个敏感区域中,这个或这些敏感区域在发生侧面碰撞或正面碰撞时是尤其危险的。7.根据前述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在一个车厢前端壁的区域中被安置在车辆的所述车身构件上,尤其是所述纵梁上,所述车厢前端壁将乘车者所处的一个车辆内部空间与一个发动机舱分隔开来。8.根据前述6或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在一个座椅横梁的区域中被安置在车辆的所述车身构件上、尤其是该纵梁上。9.根据前述6至8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在一个车厢后端壁的区域中被安置在车辆的所述车身构件上,尤其是所述纵梁上,所述车厢后端壁将乘车者所处的一个车辆内部空间与一个车辆后部空间分隔开来。10.根据前述1至9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为,相应的防护板与所述车身构件、尤其是纵梁相连。11.根据前述1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一个车辆后部空间用来容纳所述电池,该车辆后部空间尤其设有用来容纳该电池的备胎槽。
4[0028]12.根据前述1至11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两条高压线被相应的防护板遮盖。13.根据前述1至12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由较高强度的材料构成,尤其是由钢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由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得出,但并不局限于此。在附图中图1在一个空间视图中显示了一辆轿车的车身,它具有多条高压线和用于这些高压线的多个防护板;图2在根据图1的细节图中显示了该车身的前部区域(一个车厢前端壁的区域);图3在根据图1的细节图中显示了该车身的中间区域(一个座椅横梁的区域);图4在根据图1的细节图中显示了该车身的后部区域(一个车厢后端壁的区域)。具体实施方案在所有的附图中都显示有空间坐标X、Y和Z。关于轿车的前行方向涉及具有对应箭头的坐标X,通过指向后方的箭头来表示车辆的纵轴线,坐标Y通过指向右侧的箭头来表示车辆的横向方向,坐标Z通过指向上方的箭头来表示车辆的竖直方向。在图1中显示了车身1,它具有前挡泥板2和后挡泥板3,还具有用于车窗的多个开口(0ffnungen)4以及用于四个车门的多个开口 5。车身1在开口 5(它被安置在车身两侧上并且用于车门)的下方具有门槛6,此外还在车辆中心的方向上与相应的门槛6相隔一段距离处具有纵梁7。相应的纵梁以叉形纵梁形式构成;它向前弯曲,以便为纵梁7形成更深的中间区域、更高的前部区域和更高的后部区域。借助一个车厢端壁(图中未显示),乘车者所处的车辆内部空间得以在前部与发动机舱分隔开来。该车厢前端壁基本竖直地定位,并在这样的区域内延伸,即在此区域中纵梁7在中间区域和前部区域之间具有高度突变(HShensprung)。相应地,借助一个车厢后端壁(图中未显示),乘车者所处的车辆内部空间得以在后部与安置在车身后部区域中的行李舱分隔开来。该车厢后端壁也基本垂直地定位,并安置在从纵梁的中间区域到纵梁7的后部区域之间的高度突变区域中。行李舱中设有一个备胎槽(图中未显示),该备胎槽用来容纳车辆高压电池(图中同样未显示)。这里所述车辆是指混合动力车,它在前部的发动机舱中不仅容纳有一台内燃机,还容纳有一台以电动机-发电机模式运转(Motor-Generatorbetrieb)的电动机器。 该发动机舱中还安置有一个功率电子设备8。该功率电子设备是指该混合动力车中安置在一个箱子9内的一个部件,其中发动机舱中安置有功率电子设备8的箱子9被安置在车身 1的左侧,并在该处借助固定器具(图中未显示)被固定在其上。两条紧密地并排铺设的高压线10(正高压线和负高压线)从功率电子设备8导向左纵梁7的前部区域(在其朝向车辆中心一侧),并且这两条高压线10沿纵梁7从前方排布于较高水平上的纵梁7部段向中间排布于较低水平上的纵梁部段进行铺设,再从该处向排布于较高水平上的纵梁后方部段进行铺设,最后从该处向电池进行铺设。这两条高压线 10在左边纵梁上借助若干个夹扣(Klammer) 11得以固定,这些夹扣11关于高压线10的纵
5向延伸以适当的间隔被安置,其中各个夹扣11都围绕着这两条高压线10并与纵梁7相连, 尤其与纵梁7卡扣地(rastierend)相连。该连接也完全能以其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例如借助小夹子(Clip)。从图1所示中还可以得出,在高压线10的限定的局部区域内,因此在高压线10 的确定的纵向部段中,高压线10借助防护板12得以遮盖。防护板12由高强度钢构成,并在其与左纵梁7相背离的侧面上以及在此侧面和纵梁7之间遮盖高压线10。因此,相应的防护板12具有基本呈U形的截面。相应的防护板12在侧面上都优选地安置有连接板 (Laschen) 13,连接板13具有通穿孔14,固定器具(尤其是螺钉)可通过通穿孔14插入,以便把防护板12固定在纵梁7或车身上。防护板12与车身1 (尤其是纵梁7)固定地相连,这不是必需的。完全还可以想到的是,将防护板12构成为两条高压线10的覆盖物(Ummantelimg),而不将其固定在车身 1上。例如根据图3中所示,将其用于防护板12在车身1的座椅横梁15区域内的排布。图2和4显示了车身1经放大显示的区域,并且显示了车厢前端壁(图中未显示) 和车厢后端壁(图中未显示)区域中的两条高压线10经放大显示的区域。从这些附图中可见,防护板12被安置在车身1的敏感区域中,所述敏感区域在发生侧面碰撞和正面碰撞时是尤其危险的。
权利要求1.具有至少一条高压线(10)的混合动力车,所述高压线将车辆的一个功率电子设备 (8)与车辆的一个电池连接起来,其中所述高压线(10)沿着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身构件(7) 进行铺设,并且所述高压线(10)在至少一个局部区域内借助固定于所述车身构件(7)上的一个防护板(12)受到遮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身构件(7)是车辆的一个纵梁(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高压线(10)被铺设在该纵梁(7)朝向车辆中心的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高压线(10)借助夹扣(11)或小夹子固定在该车身构件(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安置有多个用来遮盖所述高压线 (10)的防护板(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12)被安置在一个或多个敏感区域中,这个或这些敏感区域在发生侧面碰撞或正面碰撞时是尤其危险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12)在一个车厢前端壁的区域中被安置在车辆的所述车身构件(7)上,尤其是所述纵梁(7)上,所述车厢前端壁将乘车者所处的一个车辆内部空间与一个发动机舱分隔开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1 在一个座椅横梁(1 的区域中被安置在车辆的所述车身构件(7)上、尤其是该纵梁(7)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12)在一个车厢后端壁的区域中被安置在车辆的所述车身构件(7)上,尤其是所述纵梁(7)上,所述车厢后端壁将乘车者所处的一个车辆内部空间与一个车辆后部空间分隔开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为,相应的防护板(12)与所述车身构件(7)、 尤其是纵梁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一个车辆后部空间用来容纳所述电池,该车辆后部空间尤其设有用来容纳该电池的备胎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两条高压线(10,10)被相应的防护板(12)遮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护板(12)由较高强度的材料构成,尤其是由钢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条高压线(10)的混合动力车,所述高压线将车辆的一个功率电子设备(8)与车辆的一个电池连接起来,其中所述高压线(10)沿着机动车的至少一个车身构件(7)铺设,并且所述高压线(10)在至少一个局部区域内借助固定于该车身构件(7)上的防护板(12)得以遮盖。通过这种设计可以确保所述高压线在车身的危险区域中(尤其在发生侧面碰撞和正面碰撞时)安全地免受损坏。
文档编号B60R16/02GK202071785SQ20112003737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2日
发明者G·黑克曼 申请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