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934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该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设有车轴、用来驱动该车轴的电动马达、用来把来自该电动马达的动力传递到该车轴的齿轮机构、以及收容该齿轮机构的车轴驱动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日本特开平9-226394号公报中公开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该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设有车轴、用来驱动该车轴的电动马达、用来把来自该电动马达的动力传递到该车轴的齿轮机构、以及收容该齿轮机构的车轴驱动箱。该车轴驱动箱构成收容该齿轮机构的齿轮腔,在该齿轮腔的底部储存用来对该齿轮机构进行润滑的油而作为油槽 (以下称为“第一油槽”),把齿轮机构浸溃在该第一油槽中进行润滑。而且,在该车轴驱动箱的上部设置另外的油槽(以下称为“第二油槽”),用来接受通过该齿轮机构的齿轮的旋转从该第一油槽被撩起来的油,从该第二油槽把油供给到用来收纳外装在该车轴驱动箱上的电动马达的构成要素(定子、转子等)的马达腔中,对该动马达进行冷却。在上述现有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中,把马达腔用作第三油槽,通过对该马达腔进行油的给排,从而调整第一油槽内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即,当车辆停止时,第一油槽的油不会因齿轮的旋转而被撩起,第一油槽的油面保持足够的高度,齿轮机构充分浸溃到第一油槽中为车辆前进作准备。对此,当车辆行驶时,第一油槽的油因齿轮的旋转而被撩起之后,由于被储存在车轴驱动箱的第二油槽以及马达腔的第三油槽中,因而第一油槽的油面降低,该第一油槽对齿轮的搅拌阻力变小。因此,尽管齿轮机构在第一油槽中的浸溃深度变浅,但是通过旋转的齿轮对第一油槽进行搅拌,从而,使第一油槽的油被带到齿轮机构的各个角落,确保了该齿轮机构的充分的润滑性。在所述车轴驱动箱中形成了用来把从第一油槽撩起的油顺畅地引导到第二油槽的构造。但是,该构造仅仅适用于对被朝车辆前进方向旋转的齿轮飞溅起来的油进行引导, 由于该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被设计用于并不频繁进行后退的通常的乘用车,因而没有被构成为在齿轮朝车辆后退方向旋转的场合能确保来自第一油槽被顺畅地引导到第二油槽。如果把该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用于频繁切换行进方向的作业车辆,被朝后退方向旋转的齿轮撩起的油无法充分被供给到第二油槽,因而用来降低第一油槽对齿轮搅拌的阻力的第一油槽的油面下降不充分,而且,从第二油槽向马达腔供给的用来冷却电动马达的油的供给不充分。另外,在上述的现有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中,从第二油槽向马达腔供给油的油路包含由电动马达构成的部分,该部分具有被形成在作为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马达轴内的油路,因而复杂、成本也高、维护性不佳。进而,由于电动马达的安装方向、第一、第二油槽的配置是收到限定的,因此,上述的现有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的配置也是被限定的。因此,即便希望使电动马达相对于车轴驱动箱、车轴所进行的配置不同,也必须准备另外的模具或部件,成本变高。进而由于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设有高价的电动马达,因而希望能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该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构成为,当齿轮朝车辆的前进方向旋转时以及向后退方向旋转时,把被齿轮撩起的润滑油有效地供给到电动马达的马达腔中对电动马达进行冷却,而,使浸溃了齿轮的润滑油槽的油面充分下降。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设有车轴驱动箱、电动马达、 车轴、齿轮机构、第一、第二油槽以及第一、第二导入油路。该车轴驱动箱在内部构成齿轮腔;该电动马达具有被安装在该车轴驱动箱上的马达箱,在该马达箱内构成马达腔,并在该马达腔内配设有该电动马达的构成部件;该车轴被该车轴驱动箱支撑;该齿轮机构被配设在该齿轮腔内,从该电动马达朝该车轴传递动力;该第一油槽被设置在该齿轮腔内,浸溃该齿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油槽被供给由该齿轮机构的驱动所撩起的该第一油槽的油;该第一导入油路被用于,在该车轴朝前进方向旋转的场合,把由该第一油槽撩起的油导入该第二油槽;该第二导入油路被用于,在该车轴朝后退方向旋转的场合,把由该第一油槽撩起的油导入该第二油槽。这样,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导入油路,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不论是处于前进还是后退,都可以把通过齿轮由第一油槽撩起的油朝第二油槽及马达腔供给,因而,能够被用于割草机等经常切换前进后退方向的作业车辆。即,不论车辆处于前进中还是后退中,都可以充分降低第一油槽的油面以降低对齿轮机构的齿轮的搅拌产生的阻力,由此降低动力损耗, 并降低第一油槽的温度上升、确保齿轮机构的充分润滑。优选为,所述车轴驱动箱及所述马达箱被构成为,把所述第二油槽的油供给到所述马达腔,使油从该马达腔朝所述第一油槽返回。因此,冷却电动马达的油被供给到马达腔,而且,使油返回第一油槽,由此避免了油供给过剩。而且,油相对于马达腔的给排构造,由于无需进行车轴驱动箱及马达箱之外的部件建功,因而构造简单、减少了部件数量及成本。优选为,在所述马达箱中,仅仅在该马达箱的直接被安装在所述车轴驱动箱上的端部,形成用来把来自所述第二油槽的油供给到所述马达腔、或用来使油从该马达腔朝所述第一油槽返回的油路。因此,只要仅仅加工马达箱的该端部来构成油路即可,因此使电动马达简化、降低了部件数量及成本、使电动马达的维护也容易。优选为,在所述车轴驱动箱上设有对称状的部分,该车轴驱动箱的该对称状的部分中的任意一方被当作用来设置所述第一油槽的所述齿轮腔的下部,所述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设有对称状的副油槽,该对称状的副油槽中的任意一方被当作所述第二油槽,而且,所述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设有分别构成所述第一、第二导入油路的对称状的导向件,该对称状的导向件中的任意一方被当作用来把从该第一油槽撩起的油导入该第二油槽的部件。因此,通过这些对称状的部分、对称状的副油槽以及对称状的导向件,只要对应于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的各种配置、设计来选择是否将车轴驱动箱翻转,就可以确保第一、第二油槽以及第一、第二导入油路,使车轴驱动箱通用化,减少模具、构成部件的数量,降低制造以及库存管理成本。优选为,在所述车轴驱动箱及所述马达箱上形成有对称状的油路,该对称状的油路中的一方被用于把所述第二油槽的油朝所述马达腔供给,该对称状的油路中的另一方被用于使油从该马达腔朝所述第一油槽返回。因此,通过该对称状的油路,只要对应于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的各种配置、设计来选择是否将车轴驱动箱翻转,就可以确保把第二油槽的油供给到马达腔的油路,以及使油从马达腔返回第一油槽的油路,能够使车轴驱动箱以及马达箱通用化,减少模具、构成部件的数量,降低制造以及库存管理成本。优选为,所述对称状的油路中的由所述马达箱构成的部分,仅仅在该马达箱的被安装在所述车轴驱动箱上的端部形成。因此,由于仅仅对马达箱的该端部进行加工来构成两个油路即可,所以能够使电动马达简化,减少模具、构成部件的数量,使电动马达的维护容易。优选为,所述车轴驱动箱的对称状的部分、所述对称状的副油槽、以及所述对称状的导向件,隔着水平的对称面对称。因此,可以对应于车辆的各种设计,把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朝前后或左右上下翻转,来改变电动马达、车轴等的配置,另一方面,不论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是否上下翻转,都可以确保基于第一、第二油槽、第一、第二导入油路、以及马达腔的在第一、第二油槽间的供给、返回油路。优选为,所述车轴仅仅从所述车轴驱动箱的左右侧部中的一方伸出。因此,针对为了能够进行原地旋转(zero turn)而设有用来对左右车轴分别驱动的左右车轴驱动装置的车辆,可以把该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设置一对进行使用。即,一对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中的一方,被配置成把车轴从车轴驱动箱的右部朝右外方伸出,成为对该车辆的右车轴进行驱动的右车轴驱动装置,另一方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被配置成,把车轴从车轴驱动箱的左部朝左外方伸出,作为对该车辆的左车轴进行驱动的左车轴驱动装置。右车轴驱动装置相当于把左车轴驱动装置左右翻转并上下翻转而成的装置。而且,左右车轴驱动装置的双方分别确保了所述第一、第二油槽以及所述第一、第二导入油路。结果,促进了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的通用化,降低了模具、构成部件的数量、制造及库存管理成本。优选为,所述车轴驱动箱具有相向状的侧部,所述电动马达被安装在从该车轴驱动箱的所述相向状的侧部中选择出的一方,与所述齿轮机构驱动连接。因此,通过该对称状的油路,仅仅对应于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的各种配置、设计来选择是否将车轴驱动箱翻转,就可以完成电动马达与齿轮机构的驱动连接,因而,可以使车轴驱动箱通用化,降低模具、构成部件的数量,降低制造及库存管理成本。本发明中的以上或此外的目的、特征、效果,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下述说明更为清


图I是设有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的作业车辆(割草机)I的俯视简图。图2是设有车轴驱动箱20、左右车轴24L、24R、电动马达19、及驻车制动装置18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的俯视截面图。图向第二油槽图向第二油槽图视截面图。
3表示齿轮机构23的齿轮朝车辆I的前进方向旋转时把润滑油从第一油槽25 26引导的结构,是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的图2中的A-A向视截面图。
4表示齿轮机构23的齿轮朝车辆I的后退方向旋转时把润滑油从第一油槽25 26引导的结构,是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的图2中的A-A向视截面图。
5是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在图3中的B-B向视截面图。
6是另一样式的电动马达19A的立体图。
7是处于被安装在车轴驱动箱20上的状态的电动马达19A在图6中的C-C向
8是另一样式的驻车制动装置18A的俯视截面图。
9表示适用于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设有驻车制动装置18A的场合的、附设了离合器142的另外样式的差动齿轮机构49A,是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的局部俯视截面图。图10是分别设有左右车轴100L、100R的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接合而成的另外样式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A的俯视截面图。图11是设有单个车轴121的另外样式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B的俯视截面图。图12是表示一对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B的一个配置例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一对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B的另一个配置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把几个附图中的箭头F朝向与图I所示车辆I的前进方向相当的前方作为前提,对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用图I、图2对搭载了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以下简称为“车轴驱动装置”)2 的车辆I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该车辆I为作为典型的作业车辆的乘用割草机,具有朝该车辆I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车架3。该车架3的前部支撑用来支撑左右车轮11的车轴支撑装置4,该车架3的后部支撑用来支撑左右后轮12的车轴驱动装置2。在该车辆I中,在前方的车轴支撑装置4与后方的车轴驱动装置2之间设有割草机甲板)15。割草机甲板15至少收容有一个旋转刀15a(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旋转刀15a),自割草机甲板15在车轴驱动装置2的上方朝后方延伸设置用来把被旋转刀 15a割掉的草排出的管道16。该管道16的后端与设置在车辆I的后部的未图示的草箱连接,把割掉的草收集在该草箱中。上述至少一个旋转刀15a也可以被车轴驱动装置2的后述的电动马达19的动力驱动。对车轴支撑装置4进行说明。车轴支撑装置4设有车轴箱5、枢轴支撑销6、转向横拉杆7、转向节臂8R、8L等。在车架3的前部设有前横梁3a和后横梁3b,枢轴支撑销6 沿车辆I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架设在前横梁3a与后横梁3b之间。在车轴箱5的左右中央的上部固定设置或形成有毂部5a,通过把该毂部5a枢轴支撑在枢轴支撑销6上,使车轴箱5的左右端能以枢轴支撑销6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由此,车辆I在行驶过程中,允许左右前轮11沿田地的凹凸上下运动,以缓和车架3和割草机甲板15的纵向摆动。在车轴箱5的右端设有右主轴箱80R,用来支撑右前轮11的车轴Ila以及右主轴 IOR0在右主轴箱80R的上方把转向节臂8R设置在了右主轴IOR上,使右前轮11能够随着右转向节臂8R的转动而相对于车轴箱5水平地进行旋转。在车轴箱5的左端设有左主轴箱80L,用来支撑左前轮11的车轴Ila以及左主轴10L。在左主轴箱80L的上方把左转向节臂8L设置在了左主轴IOL上,使左前轮11能够随着左转向节臂8L的转动而相对于车轴箱5水平地进行旋转。左右转向节臂8L、8R从各个主轴10L、IOR朝后方延伸,彼此通过转向横拉杆7枢轴连接。另外,左右转向节臂8L、8R(本实施例中为左转向节臂8L)形成为L字形,与从圆形把手等的转向操作件(未图示)延伸设置的连杆9枢轴连接。于是,当操作转向操作件时,连杆9朝前方或后方移动而使L字形的转向节臂8L转动,进而,转向横拉杆7移动而另一方的转向节臂8R转动。这样,通过转向操作件的操作使左右前轮11朝左方或右方旋转。车轴驱动装置2设有车轴驱动箱20、支撑于该车轴驱动箱20的左右车轴20L、 20R、以及用来驱动该左右车轴20L、20R并被安装在该车轴驱动箱20上的电动马达19。从车轴驱动箱20的左右端分别朝左右外方突出左右车轴20L、20R,它们的外端分别插入左右联轴筒13。在上述车架3的后部固定设置着左右车轴支撑部件14,这些左右车轴支撑部件 14分别收容左右车轴24L、24R以及左右联轴筒13。左右后轮12分别具有作为中心轴的车轴12a,左右车轴12a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枢轴支撑于左右车轴支撑部件14,进而,分别被插入左右联轴筒13,从而分别与左右车轴24L、24R—体地旋转。车轴24L、24R、12a例如通过花键嵌合在各个联轴筒13中。下面通过图2 图5详细描述车轴驱动装置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车轴驱动箱 20的前部的左侧面安装有驻车制动装置18,在该前部的右侧面安装有电动马达19,另一方面,在该车轴驱动箱20的后部,支撑着左右车轴24L、24R。车轴驱动箱20内装有用来把电动马达19的动力传递到车轴24L、24R的齿轮机构23。以下关于车轴驱动装置2的方向、位置的说明,在不是特殊场合的情况下,把这样的车轴驱动箱20、驻车制动装置18、电动马达19、左右车轴24L、24R的配置作为前提进行说明。但是,该车轴驱动装置2的配置仅仅为代表性的,可以进行各种配置。S卩,驻车制动装置18以及电动马达19也可以分别安装在车轴驱动箱20的前部的左右侧面的任意一个上。 另外,也可以以下述方式配置车轴驱动装置2,即,把车轴24L、24R支撑在车轴驱动箱20的前部、把驻车制动装置18以及电动马达19支撑在车轴驱动箱20的后部。电动马达19设有筒状的马达箱28、马达轴30、转子31、以及定子32。以下,在本实施例中把成为左端的、马达箱28与车轴驱动箱20进行安装的那一侧的端部当作马达箱 28的内端部,把其相反侧的端部当作马达箱28的外端部。马达轴30沿相对于车轴24L、24R 平行的左右水平方向延伸设置,通过左右轴承29旋转自如地支撑于马达箱28,一方的轴心端(本实施例中为右端,以下称为“马达轴30的外端”)配置在马达箱28内、另一方的轴心端(本实施例中为左端,以下称为“马达轴30的内端”)配置在车轴驱动箱20内。马达箱28的内部空间成为马达腔27,马达轴30在左轴承29与右轴承29之间通过该马达腔27。转子31在外周面上固定设置永久磁铁,在该马达腔27内固定设置马达轴 30。定子32以围住转子31的方式配置在马达腔27内,具有被固定设置在划分出马达腔27 的马达箱28的内周面的电枢绕组34,使这些电枢绕组34对着附设有永久磁铁的转子31的外周面。电动马达19是设有旋转角度传感器35的无刷马达。该旋转角度传感器35以对
8着从一方的轴承29 (本实施例中为右轴承29)突出的马达轴30的外端的方式被固定设置在马达箱28的外端部内侧。该旋转角度传感器35通过检测该马达轴30的旋转角度来检测转子31的永久磁铁的当前位置,用以进行电动马达19的变频控制。另一方面,在华分出马达箱28的内端部的基端板47内配置另一方的轴承29 (本实施例中为左轴承29),马达轴 30的内端从该轴承29朝车轴驱动箱20内突出。上述车轴驱动箱20通过把左右箱半部21、22彼此在垂直的接合面33接合而构成。箱半部21具有适合安装驻车制动装置18的后述的侧壁40,箱半部22具有适合安装电动马达19的后述的侧壁41。在车轴驱动箱20的右侧配置电动马达19,如果在车轴驱动箱 20的左侧配置电动马达19前提成立,则箱半部21成为车轴驱动箱20的左箱半部、箱半部 22成为车轴驱动箱20的右箱半部。左箱半部21形成用来收纳齿轮机构23的左齿轮箱部 36,而且,形成左车轴支撑部38,该左车轴支撑部38通过轴承44对左车轴24L进行支撑并从该左齿轮箱部36朝后方且左方延伸设置。右箱半部22形成用来收纳齿轮23的右齿轮箱部37,而且形成右车轴支撑部39,该右车轴支撑部39通过另一轴承44对右车轴24R进行支撑并从该右齿轮箱部37朝后方且右方延伸设置。通过把左右箱半部21、22在垂直接合面33进行接合,从而,构成在内部具有用来收纳齿轮机构23的齿轮腔45的车轴驱动箱20。左齿轮箱部36形成划分出齿轮腔45的左端的侧壁40,而且以围住侧壁40划分出垂直接合面33的方式形成凸缘70。右齿轮箱部 37形成划分出齿轮腔45的右端的侧壁41,而且以围住侧壁41划分出垂直接合面33的方式形成凸缘71。S卩,凸缘70、71彼此进行接合的面描画出用于左右箱半部21、22进行相互接合的的垂直的接合面33。侧壁41具有用来安装上述电动马达19的基端板47的外侧面, 侧壁40具有用来安装后述的驻车制动装置18的支撑块127的外侧面。在齿轮腔45的下部内,形成第一油槽25,该第一油槽25储存用来进行齿轮机构 23的润滑以及电动马达19的冷却的油。车轴驱动箱20具有成为齿轮腔45的顶部的上部 20a,和成为齿轮腔45的底部的下部20aA,第一油槽25沿车轴驱动箱20的该下部20aA设置。齿轮机构23为减速齿轮列48与差动齿轮装置49的组合。该减速齿轮列48对电动马达19的输出旋转速度进行减速。该差动齿轮装置49把该减速齿轮列48的输出差动地朝左右车轴24L、24R传递。减速齿轮列48具有输入轴43、中间轴50、设置在输入轴43上的输入齿轮51、设置在中间轴50上的中间齿轮52、53。而且,作为差动齿轮装置49的输入齿轮的后述的冕状齿轮54为减速齿轮列48的最终齿轮。在上述左右齿轮箱部36、37的左右侧壁40、41上分别设有左右轴承46。输入轴43通过左右轴承46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左右侧壁40、41上,输入齿轮51在左右侧壁40、41间的齿轮腔45内固定设置或形成在输入轴43上。该输入齿轮 51沿一方的(本实施例中为左)轴承46配置,在齿轮腔45内,后述的制动转盘(日语7'' > 一々口一夕)63也固定设置在输入轴43上,沿另一方(本实施例中为右)轴承46进行配置。该输入轴43的一端(本实施例为右端),在一方(本实施例中为右)的箱半部22 的侧壁41内从轴承46突出并与马达轴30配置在相同的轴心上,通过联轴筒42以与马达轴30 —体旋转的方式跟马达轴30的内端连接。输入轴43的该一端以及马达轴30的内端,例如被花键嵌入联轴筒42。另一方面,该输入轴43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为左端)贯通另一方(本实施例中为左)的箱半部21的侧壁40,被配置在外装在车轴驱动箱20上的上述驻车制动装置18内。中间轴50在车轴驱动装置2的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输入轴43与车轴24L、24R之间,沿与输入轴43以及车轴24L、24R平行的左右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其左右端通过各个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左右侧壁40、41上。在齿轮腔45内,在中间轴50的左右部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或固定设置(本实施例中是固定设置在中间轴50的左部)大直径中间齿轮52,在中间轴50的左右部中的任意另一方形成或固定设置(本实施例中是固定设置在中间轴50 的右部)小直径中间齿轮53。大直径中间齿轮52与输入轴43上的小直径输入齿轮51啮合,另一方面,小直径中间齿轮53与大直径的冕状齿轮54啮合。这样,齿轮51、52、53、54 构成减速齿轮列48。差动齿轮装置49设有冕状齿轮54、差速器壳64、差速器小齿轮轴55、一对差速器锥形小齿轮56、左右一对差速器锥形侧齿轮57。图3、图4所示的差速器壳64,在车轴驱动箱20中的左右车轴支撑部38、39之间被配置在齿轮腔45内,收容左右车轴24L、24R的内端部,具有与两车轴24L、24R在相同轴心上的旋转轴心。冕状齿轮54固定设置在差速器壳 64的外周面上,成为差动齿轮装置49的输入齿轮,而且,与小直径中间齿轮53啮合,并成为减速齿轮列48的最终齿轮。在差速器壳64内,具有相对于车轴24L、24R呈直角的轴心的差速器小齿轮轴55, 能与该差速器壳64 —体旋转地受到支撑。在该差速器小齿轮轴55的轴心方向中央部嵌入了左右车轴24L、24R的内端部,并使该左右车轴24L、24R的内端部能够相对于该差速器小齿轮轴55进行相对旋转。而且,一对差速器锥形小齿轮56在该差速器壳64内安装在该差速器小齿轮轴55上,并且使该一对差速器锥形小齿轮56夹着该差速器小齿轮轴55的轴心方向中央部呈对称状,而且能够相对于该差速器小齿轮轴55进行相对旋转。进而,左右差速器锥形侧齿轮57,在该差速器壳64内夹着该差速器小齿轮轴55的轴心方向中央部呈左右对称状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右车轴24L、24R上。而且,各个差速器锥形小齿轮56与左右两个差速器锥形侧齿轮57啮合。通过如此构成的差动齿轮49,将左右的车轴24L、24R差动地接合。通过上述那样的车轴驱动装置2的构成,从电动马达19输出的动力,自上述马达轴30被传递到输入轴43,通过减速齿轮列48以及差动齿轮装置49朝左右的车轴24L、24R 传递。另外,在齿轮腔45内,在输入齿轮51的前方,垂直的制动轴59以自身的垂直轴心为中心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车轴驱动箱20的箱半部22的齿轮箱部37。而且,该制动轴59 的一端朝车轴驱动箱20外自箱半部22的齿轮箱部37突出,在其突出端嵌套固定了制动臂 60。该制动臂60与被配设在车辆I的未图示的驾驶席附近的制动踏板等未图示的制动操作件连动关联。该制动轴59的上下中间部(日语途中部)成为凸轮部,该凸轮部具有垂直的平坦的凸轮面59a且在俯视观察时截面为大致半圆状,在该凸轮面59a与被固定设置在输入轴43上的制动转盘63的前部之前,以跟该凸轮面59a对峙的方式配置制动靴61,在制动转盘63的该前部与箱半部22的齿轮箱部37的侧壁41之间配置了制动垫片62。这样,由制动轴59、制动转盘63、制动靴61以及制动垫片62在齿轮腔45内构成制动机构58。基于这样的制动机构58,当制动臂60位于非制动位置时,凸轮面59a与制动靴61 的垂直面平行,使制动靴61和制动垫片62从制动转盘63分离。而且,当把所述制动臂60 转动到制动位置时,凸轮面59a相对于制动靴61的垂直面倾斜,该凸轮面59a的边缘部把制动靴61推抵到制动转盘63上,对输入轴43进行制动,由此对左右的车轴24L、24R进行制动。在此,参照图2和图5说明驻车制动器18。驻车制动装置18具有圆筒状的支撑块127、制动动作机构18a、制动解除机构18b、制动器盖128。驻车制动装置18如上述那样从车轴驱动箱20朝左方延伸设置,以此作为前提,支撑块127被安装在左箱半部21的侧壁 40的左外侧面上,把从侧壁40朝左外方延伸设置的输入轴43,插入支撑块127的轴心孔 127a,并使输入轴43相对于支撑块127能自由转动。制动动作机构18a以及制动解除机构 18b被设置在支撑块127内以及支撑块127左方,盖128以覆盖制动动作机构18a以及制动解除机构18b的方式安装在支撑块127上,如图5所示,与支撑块127 —起用螺栓136固定在箱半部21的侧壁40上。制动动作机构18a设有电枢绕组129、弹簧130、毂部138、左右垂直制动盘134、 132、以及垂直制动转盘133。毂部138被固定在输入轴43的从支撑块127朝左方突出的部分。在该毂部138上安装有滑动制动盘132以及固定制动盘134,并使该滑动制动盘132 以及固定制动盘134能相对于该毂部138和输入轴43进行旋转。如图2所示,固定制动盘 134由螺栓141固定在支撑块127上,不能相对于支撑块127旋转,而且,也不能在沿毂部 138的输入轴43的轴心方向上进行滑动。进而,如图2所示,在固定制动盘134与支撑块 127之间,在螺栓141上嵌装了套环141a,滑动制动盘132与套环141a滑动自如地嵌合,由此,使滑动制动盘132能够沿毂部138在输入轴43的轴心方向上滑动。在制动盘132、134 之间,垂直圆盘状的制动转盘133被固定设置在毂部138上。另外如图5所示,用来把制动器盖128固定在支撑块127上螺栓136,被插通制动盘132、134,允许滑动制动盘132在输入轴43的轴心方向上滑动。弹簧130嵌入支撑块127,把滑动制动盘132朝固定制动盘134施力,由此,把制动转盘133夹持在制动盘132、134之间。电枢绕组129被嵌入支撑块127,与滑动制动盘132 对峙。这样,当电枢绕组129被励磁时,电枢绕组129抵抗弹簧130的弹力牵拉滑动制动盘 132远离制动转盘133,由此,制动转盘133相对于制动盘132、134自由地与输入轴43 —起进行自由旋转。当解除对电枢绕组129的励磁时,电枢绕组129对滑动制动盘132的牵拉力被释放,制动转盘133在弹簧130的弹力作用下被制动盘132、134夹持,由此对输入轴43 进行制动。这意味着,由于当车轴驱动装置2未朝电动马达19供给电力而停止时,电枢绕组129不被励磁,因此,输入轴43自然地被制动,从而对马达轴30以及车轴24L、24R进行制动。这样,制动动作机构18a起到具有车轴驱动装置2的车辆I的驻车制动器的作用。制动解除机构18b,被设置用来手动地解除设有车轴驱动装置2的车辆驻车时由制动动作机构18a自然地施加的驻车制动。制动解除机构18b设有用来推动滑动制动盘 132的推力销131、用来推动该推力销131的推压部件135、用来对推压部件135施力的弹簧 139、以及用来手动操作推压部件135的螺钉137。推压部件135被配设在制动器盖128与固定制动盘134之间。在制动器盖128上设有螺钉孔128a,螺钉137被拧入螺钉孔128a,与输入轴43配置在同一轴心上,在制动器盖128内被固定在推压部件135上。盘簧等的弹簧139被夹装在制动器盖128与推压部件135间,把推压部件135朝固定制动盘134施力。 推力销131夹装在推压部件135与滑动制动盘132之间,被插通于固定制动盘134,能在输入轴43的轴心方向上自由移动。因此,当解除作为制动动作机构18a的功能的驻车制动时,把螺钉137朝着输入轴43手动地拧入,使推压部件135朝固定制动盘134移动,由此,通过推力销131抵抗弹簧 130的弹力推动滑动制动盘132朝向支撑块127且远离制动转盘133,由此使制动转盘133 离开滑动制动盘132。结果,车轴24L、24R从驻车制动状态变为能自由地旋转,例如,能够对被实施了驻车的车辆进行牵引。在车轴驱动装置2中,驻车制动装置18以及差动齿轮装置49,也可以置换成图8 所示的另外样式的驻车制动装置18A,和图9所示那样设有离合器142的另外样式的差动齿轮装置49A。图8所示的驻车制动装置18A,除了省略了推压部件135、弹簧139以及推力销 131之外,与驻车制动装置18相当。即,驻车制动装置18具有制动动作机构18a和制动解除机构18b的双方,对此,驻车制动装置18A仅仅具有制动动作机构18a的功能。如图9所示,差动齿轮装置49A,被设置在齿轮腔45内,把动力从减速齿轮列48朝左车轴24L和另外样式的右车轴24RA传递。左车轴24L以及右车轴24RA各自的内端被嵌入差速器小齿轮轴55,能相对于该差速器小齿轮轴55自由旋转。左差速器侧齿轮57被固定设置在左车轴24L上,另一方面,另外样式的右差速器侧齿轮57A以相对于右车轴24RA 自由旋转的方式嵌套在右右车轴24RA上。在右车轴24RA上通过花键嵌合了离合器滑动件 143,不能相对于右车轴24RA进行相对旋转,而且,能够沿右车轴24RA在右车轴24RA的轴心方向上滑动。在离合器滑动件143上安装有拨叉144,能进行手动操作的离合器操作件被设置在车轴驱动箱20上,与操作离合器滑动件143进行滑动的拨叉144连动关联。在差速器侧齿轮57A上形成有离合器齿57Aa,在离合器滑动件143上形成有与离合器齿57Aa对峙的离合器齿143a,差速器侧齿轮57和离合器滑动件143成为用来使右车轴24RA与差速器侧齿轮57A卡合或自差速器侧齿轮57A脱离的离合器142。与此相关,离合器齿143a,随着右车轴24RA上面的离合器滑动件143的滑动,能够与差速器侧齿轮57A 的离合器齿57Aa啮合。为了便于理解,在图9中,离合器滑动件143的在右车轴24RA的上方看到的部分,图示出了被配置在使离合器齿143a从离合器齿57Aa分离的离合器断开位置的情形,离合器滑动件143的在右车轴24RA的下方看到的部分,图示出了被配置在使离合器齿143a与离合器齿57Aa哨合的离合器接合位置的情形。通常,离合器滑动件143被配置在离合器接合位置,把差速器侧齿轮57A固定在右车轴24RA上。由此,左右的车轴24L、24RA,由通过减速齿轮列48被电动马达19驱动的冕状齿轮54的旋转所驱动,能够进行差动旋转。当为了将车辆I驻车,而没有对电动马达19供给电力时,驻车制动装置18A的制动动作机构18a自然地作为驻车制动器起作用,对包含差动齿轮装置49A的齿轮机构23施加制动力。在该状态下,当对处于驻车状态的车辆I进行牵引时,通过使离合器滑动件143 处于离合器断开位置、使右车轴24RA从差速器侧齿轮57A分离,就可以把左右车轴24L、 24RA从被施加在差动齿轮装置49A上的制动动作机构18a的制动力释放。由此,在车辆I的牵引中,能够从差速器小齿轮轴55以及差速器侧齿轮57A自由旋转的右车轴24RA,随着跟右车轴24RA接连的车辆I的右驱动轮12的旋转进行旋转。而且,尽管左差速器侧齿轮57随着跟左车轴24L接连的车辆I的左驱动轮12 —起旋转的左车轴24L进行旋转,但是,左差速器侧齿轮57的旋转仅仅是使差速器小齿轮56相对于差速器小齿轮轴55进行相对旋转,该差速器小齿轮56的旋转使得差速器侧齿轮57A相对于右车轴24RA自由地旋转,从而,使停止着的冕状齿轮54被保持。因此,在车辆I的牵引中,车辆I的左右驱动轮12能够与驻车制动装置18A的制动动作机构18a的驻车制动作用无关地进行旋转。差动齿轮装置49A也可以被构成为,设有使左车轴相对于左差速器侧齿轮进行卡合脱离的离合器。下面由图2至图5说明车轴驱动装置2的润滑结构。如上所述,在齿轮腔45的下部设有第一油槽25,进而,在齿轮腔45的上方前部设有第二油槽26。即,形成了从车轴驱动箱20的上部20a朝前下方延伸的副油槽17,蓄积在该副油槽17内的油被当作第二油槽 26。畐Ij油槽17具有后部开口83,在该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的正后方,由车轴驱动箱20在齿轮腔45内形成了导向件73。第一油槽25的润滑油通过上述齿轮机构23的齿轮 52、54等的旋转而被撩起来,而导向件73是用来把被撩起来的油引导至第二油槽26的。对副油槽17进行详细描述。在右箱半部22形成有用来构成副油槽17的右半部的从侧壁41朝接合面33突出的右副油槽半部66,在左箱半部21形成有用来构成副油槽 17的左半部的从侧壁40朝接合面33突出的左副油槽半部65。当左右箱半部21、22接合时,左右副油槽半部65、66抵接并接合,形成为副油槽17。如图3、图4所示,在右副油槽半部66上形成有上壁66a、前下壁66b、后下壁66c。 上壁66a从右箱半部22的凸缘71的水平上部朝前下方斜向延伸设置。前下壁66b在上壁 66a的圆弧状前底端部朝后下方、沿其正下方的制动转盘63的外周缘的靠后的上部弯曲。 后下壁66c从前下壁66b的后底端朝后上方延伸设置,并沿其正下方的大直径的中间齿轮 52的外周缘的靠后的上部弯曲。同样,在图3、图4中未图示的左副油槽半部65,与右副油槽半部66的上壁66a、前下壁66b、后下壁66c分别相符地形成有上壁65a、前下壁65b、后下壁65c。上壁65a从左箱半部21的凸缘70的水平上部朝前下方斜向延伸设置。前下壁65b在上壁65a的圆弧状前底端部朝后下方延伸设置、沿其正下方的制动转盘63的上述外周缘的靠后的上部弯曲。 后下壁65c从前下壁65b的后底端朝后上方延伸设置,并沿其正下方的大直径的中间齿轮 52的上述外周缘的靠前的上部弯曲。当把左右的副油槽半部65、66接合形成副油槽17时,接合了的上壁65a、66a的上后端描画出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的上端,接合了的后下壁65c、66c的上后端描画出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的底端。接合了的上壁65a、66a的上述前底端部、接合了的前下壁 65b、66b、以及接合了的后下壁65c、66c描画出凹部,该凹部从描画出作为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的底端的后下壁65c、66c的上后端的高度的水平朝下凹陷设置,通过后部开口 83 被导入副油槽17的油蓄积在该凹部内,成为第二油槽26。前下壁65b、66b的后底端与后下壁65c、66c的前底端的接连部分,描画出作为第二油槽26的副油槽17的上述凹部的最深部,在此形成把该副油槽17内的第二油槽26与齿轮腔45内的副油槽17下方的空间连通的垂直的孔口 67。因此,第二油槽26的油通过垂直的孔口 67朝第一油槽25落下。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仅仅在与右副油槽半部66上的副油槽17的最深部相当的部分形成划分孔口 67的垂直的槽66d,另一方面,在副油槽半部65形成有用来形成孔口 67的槽。当把左右副油槽半部65、66接合时,左副油槽半部65的没有槽的垂直平坦面划分孔口 67的左壁面。但是,也可以在左右副油槽半部65、66的双方形成槽,当左右副油槽半部65、 66接合时把两个槽对合形成孔口 67,或者,也可以仅仅在左副油槽半部65上设置构成孔口 67的槽,把右副油槽半部66的与其相当的部分形成没有槽的平坦面。这样,仅仅随着接合用来构成车轴驱动箱20的左右箱半部21、22来将左右副油槽半部65、66接合,就可以简单地在副油槽17上形成孔口 67。对导向件73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图4所示,在右箱半部22上,形成用来构成导向件73的右半部的从侧壁41朝接合面33突出的右导向件半部75,在(图3、图 4中未图示的)左箱半部21上,形成用来构成导向件73的左半部的从侧壁40朝接合面33 突出的左导向件半部74。当把左右箱半部21、22接合时,左右导向件半部74、75抵接并接合,从侧面观察,即朝车轴24L、24R的轴心方向观察,形成三角形的导向件73。在右导向件半部75上形成有上表面75a、前下表面75b、后下表面75c。上表面75a 从上述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呈水平或稍向后上方倾斜状朝后方延伸设置,与右箱半部 22的凸缘71的水平上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其下方。前下表面75b从被配置在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上的上表面75a的前端朝后下方呈倾斜状延伸设置,与其正下方的大直径的中间齿轮52的靠后的上部对峙。后下表面75c从前下表面75b的后底端朝上表面75a的后端向上方呈倾斜状延伸设置,与其正下方的冕状齿轮54的靠前的上部对峙。同样,在图3、图4中未表示的左导向件半部74上,以分别与右导向件半部75的上表面75a、前下表面75b、后下表面75c相符合的方式形成有上表面74a、前下表面74b、后下表面74c。上表面74a从上述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呈水平或稍向后上方倾斜状朝后方延伸设置,与左箱半部21的凸缘70的水平上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其下方。前下表面74b 从被配置在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上的上表面74a的前端朝后下方呈倾斜状延伸设置, 与其正下方的大直径的中间齿轮52的靠后的上部对峙。后下表面74c从前下表面74b的后底端朝上表面74a的后端向上方呈倾斜状延伸设置,与其正下方的冕状齿轮54的靠前的上部对峙。当把箱半部21、22彼此接合而构成车轴驱动箱20时,由接合了的凸缘70、71的水平上部构成的齿轮腔45的顶部跟由接合了的导向件半部74、75的上表面74a、75a构成的导向件73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成为当为了车辆I前进而使齿轮机构23的齿轮旋转时,用来把由该齿轮从油槽25撩起来的油导入副油槽17内的第一导入油路81,而且,由接合了后下壁65c、66c的上后端构成的副油槽17的后端跟接合了的前下表面74b、75b构成的导向件73的倾斜状的前下表面之间的空间,成为当为了车辆I后退而使齿轮机构23的齿轮旋转时,用来把由该齿轮从油槽25撩起来的油导入副油槽17内的第二导入油路82。进一步详细描述的话,车辆I上的车轴驱动装置2如图I所示那样进行配置,当车辆I朝箭头F所示方向前进时,在图3中,大直径的中间齿轮52朝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前进方向84旋转,而且,冕状齿轮54朝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前进方向85旋转,在其后下部使第一油槽25的油上升。由冕状齿轮54的后下部从第一油槽25上升了的油,随着朝前进方向85旋转的冕状齿轮54的后部的上升而进一步上升,通过冕状齿轮54的后部、与车轴驱动箱20的后部的接合了的凸缘70、71构成的齿轮腔45的后壁之间的间隙空间90。通过了间隙空间90的油到达由冕状齿轮54的前端部划分的间隙空间90的上端,然后,该油被旋转的冕状齿轮54的上端部从间隙空间90朝前方撩拨,进入第一导入油路81,沿着水平或感觉略向前下方下降的导向件73的上表面流向前方,随后通过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流入作为第二油槽26的副油槽17的朝下的凹部。另一方面,车辆I上的车轴驱动装置2的配置为相同的,当车辆I朝与箭头F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后退时,在图4中,大直径的中间齿轮52朝与前进方向84相反的方向,SP 图4中箭头所示的后退方向86旋转,而且,冕状齿轮54朝与前进方向85相反的方向,即图 4中的箭头所示的后退方向87旋转。因此,大直径中间齿轮52的后下部以及冕状齿轮54 的前下部使第一油槽25的油上升,从第一油槽25上升了的油,随着朝后退方向86旋转的大直径中间齿轮52的后部的上升以及朝后退方向87旋转的冕状齿轮54的前部的上升而进一步上升,随之进入第二导入油路82,流入作为第二油槽26的副油槽17的凹部。基于以上的结构,不论车辆I处于前进中还是处于后退中,在车辆I行驶过程中, 第一油槽25的润滑油被齿轮机构23的齿轮52、54搅拌而被撩起,通过第一导入油路81或第二导入油路82被导入第二油槽26。在图3、图4中,如上所述,在车轴驱动箱20上形成有划分出齿轮腔45的顶部的上部20a、和划分出齿轮腔45的底部的下部20aA。在此,假定马达轴30、输入轴43、中间轴50、 车轴24L、24R的轴心被配置于假象的水平面H,则以平面H为中心对称地形成了上部20a、 下部20aA。上述作为第二油槽26的副油槽17以及上述构成第一、第二导入油路81、82的导向件73,沿车轴驱动箱20的上部20a形成。另外,以把平面H作为中心与副油槽17及导向件73对称的方式,沿下部20aA形成副油槽17A以及导向件73A。畐Ij油槽17A以及导向件73A被浸溃在第一油槽25中。另外,在副油槽17A上形成有隔着平面H与副油槽17的垂直的孔口 67对称的垂直的孔口 67A。在如图5所示那样将电动马达19设置在车轴驱动箱20的右侧壁41的右外侧面上的前提下,在右侧壁41上由其右外侧面形成朝外方开口的油廊69,而且,在该右侧壁41 内,在副油槽17与油廊69之间形成水平的孔口 68。水平孔口 68的一端,在与前下壁65b、 66b接连的上壁65a、66a的圆弧状的前底端附近,在构成该副油槽17的右侧面部41的垂直面上开口,该水平孔口 68沿车轴驱动装置2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水平孔口 68的另一端在构成油廊69的右侧壁41的另一垂直面上开口。在基端板47上贯穿设置了通孔47a,其一端在油廊69上开口、另一端在马达箱28内的马达腔27上开口。于是,由水平孔口 68、油廊69、通孔47a构成用来把第二油槽26的油供给到马达箱28内的马达腔27的供给油路72。虽然构成供给油路72,但是由于仅仅使用了车轴驱动箱的侧壁41以及电动马达19的基端板47,因此,供给油路72为既简单又小的结构,而且, 用来构成供给油路72的部件数量也是很少就可以。通过供给油路72被供给到马达腔27 的油,被用于电动马达19的冷却,蓄积在马达腔27的下部,成为第三油槽78。在上述那样把电动马达19配置在车轴驱动箱20的右侧的前提下,如图3 图5所示,在电动马达19的基端板47上贯穿设置与马达腔27内的第三油槽78连通的通孔47b,在车轴驱动箱20的侧壁41上形成与该通孔47b连通的油廊69A,进而在该侧壁41上形成有用来把油廊69A与副油槽17A连通的水平通孔68A。于是,由通孔47b、油廊69A、水平通孔68A构成用来使第三油槽78的油返回被浸溃在第一油槽25中的副油槽17A内的返回油路 72A。基于上述的假象平面H的前提,供给油路72被形成在平面H的上方,返回油路72A 在平面H的下方隔着该平面H相对于该供给油路72对称地形成。但是,与水平孔口 68对应的水平通孔68A具有比水平孔68大的直径,使来自第三油槽78的油顺畅地返回副油槽 17A。在上述结构中,在车轴驱动装置2停止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油槽25的油面高度处于初期水平76,齿轮腔45内的减速齿轮列48、差动齿轮装置49、制动机构58的大致下半部被浸溃在第一油槽25中,在该第一油槽25中,确保对车轴驱动装置2所具有的、在齿轮腔 45内的这些构成部件供给足够的润滑油。在车轴驱动装置2的运行中,电动马达19动作,使齿轮机构23的齿轮旋转,通过齿轮54及/或齿轮52的旋转把上述第一油槽25内的润滑油撩起来,通过由导向件73、第一导入油路81或第二导入油路82构成的上述油导入构造被导入第二油槽26内。第二油槽26的润滑油通过油路72流入上述马达腔27内,用于对电动马达19的定子32等构成部件进行冷却。马达腔27内的油作为第三油槽78被蓄积,通过返回油路72A返回第一油槽 25。结果,第一油槽25的油面从初期水平76下降到水平77。在此,由于上述马达腔27内的油和齿轮腔45内的油如上述那样通过返回油路72A 连通,因此,在车轴驱动装置2停止的状态下,第三油槽78的油面高度处于与第一油槽25 相同的水平76。当车轴驱动装置2运行时,通过电动马达19的旋转,尽管第三油槽78的油面也下降,但是接受到来自上述第二油槽26的润滑油的供给,其油面处于比第一油槽25下降后的水平77高的水平77a。即,蓄积在马达腔27内的润滑油增加了相当于该水平77a与上述水平77的高低差79的量。反而言之,在车轴驱动装置2运行中,由于第三油槽78吸收第二油槽26的溢流,因此,使第一油槽25的油面高度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77,可以充分降低第一油槽25对齿轮机构23以及制动机构58的搅拌造成的阻力,因此,可以降低动力损失,降低油温的上升。另外,最好把水平77a设定为,以不对转子31的旋转造成妨碍的方式,把水平77a设定在与该转子31的下端的高度接近的高度。进而,导向件73被配置在与作为第二油槽26的入口的副油槽17的后部开口 83 附近,构成当前进时用来把来自第一油槽25的油朝副油槽17导入的第一导入油路81,和当后退时用来把来自第一油槽25的油朝副油槽17导入的第二导入油路82,因此,不论车轴驱动装置2进行前进运行还是进行后退运行,都可以把第一油槽25的油面高度可靠地从水平 76降低到水平77,如上述那样充分降低第一油槽25的搅拌阻力。尤其是,对于反复大量进行前进、后退切换的作为割草机的车辆I等具有有利效果。当车轴驱动装置2停止运行时,电动马达19也停止动作,齿轮52、54的旋转也停止,停止从第一油槽25向第二油槽26供油。于是,第二油槽26的油通过垂直的孔口 67朝第一油槽25流下,而且,通过油路72、马达腔27、返回油路72A返回第一油槽25,因此,作为第二油槽26的副油槽17变空。于是,第一油槽25的油面高度上升跟从该第二油槽26内排出的油量相当的量,从水平77上升到水平76,第三油槽78的油面高度也从水平77a上升
16到水平76。车轴驱动装置2即便上下翻转,也能够基于上述车轴驱动装置2的上下对称构造, 确保借助第一、第二油槽25、26、第一、第二导入油路81、82、以及马达腔27从第二油槽26 向第一油槽25的供给、返回油路。详细叙述的话,如果把车轴驱动装置2进行前后翻转并进行上下翻转,则电动马达19处于从车轴驱动装置2朝右方延伸设置、驻车制动装置18处于从车轴驱动箱20朝左方延伸设置的状态,而车轴24L、24R被配置在电动马达19以及驻车制动装置18的前方。如果把车轴驱动装置2进行左右翻转并进行上下翻转,则电动马达19以及驻车制动装置18 处于被配置在车轴24L、24R前方的状态,而电动马达19从车轴驱动箱20朝左方延伸设置、 驻车制动装置18从车轴驱动箱20朝右方延伸设置。不论它们之中的哪一个,车轴驱动装置2都是前后翻转、左右翻转、上下翻转。因此,车轴驱动箱20的部分20a成为齿轮腔45的下部并在此设置第一油槽25、车轴驱动箱 20的部分20aA成为该第一油槽25上方的齿轮腔45的上部,副油槽17以及导向件73被浸溃在齿轮腔45的第一油槽25中,副油槽17A成为第二油槽26,导向件73A把来自第一油槽 25的油引导至第二油槽26。油路72A被配置在平面H的上方,成为从副油槽17A内的第二油槽26朝马达腔27内的供给油路,油路72被配置在平面H的下方,成为使油从马达腔27 内的第三油槽78朝第一油槽25内的副油槽17返回的返回油路。在被配置在车辆I内的前面的当初的车轴驱动装置2中,两个油孔68、68A的口径都被设成当初把油从第二油槽26朝马达腔27供给的供给油路中的孔口的口径,只要在决定了如何把车轴驱动装置2配置在车辆I上,并且决定了把油路72、72A中的哪一个当作从第三油槽78朝第一油槽25的返回油路之后,对返回油路的油孔68或68A的口径进行扩径加工即可。S卩,车轴驱动箱20以水平面H作为对称面,所述第一油槽25、第二油槽26、第一导入油路81、第二导入油路82、以及与马达腔27连接的油路的构成部分被设成上下对称的位置和形状,因此,能够进行上下翻转的车轴驱动装置2能够被用于各种样式的车辆,使车轴驱动装置2的共用化成为可能,降低了模具费等用来设置构成部件的成本,结果,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库存管理成本。图6表示另一样式的电动马达19A,图7表示在把电动马达19A安装在车轴驱动箱 20上的场合,用来从第二油槽26朝马达腔27供油并使油从马达腔27内的第三油槽78朝第一油槽25返回的构造的另一实施例。电动马达19A是把电动马达19改良而成的马达, 从而能够提高自第二油槽26供给的油的冷却效果。如图6和图7所示,在电动马达19A上设有另一样式的基端部件147。基端部件 147具有直接安装在车轴驱动箱20的侧壁41的外侧面上的筒状的划分出马达箱28的内端部的圆板部147A,该圆板部147A相当于基端板47。从该基端部件147的圆板部147A朝径向突出多个翼部147Aa。而且,在基端部件147上形成有从翼部147Aa中的一个沿马达箱 28的外周面朝轴心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47B。另外的翼部147Aa具有螺栓孔,被固定在车轴驱动箱20的侧壁41的外侧面。在基端部件147的圆板部147A内形成有一对油孔147a、147b。油孔147a、147b的轴心平行于马达轴30的轴心,而且,油孔147a、147b以马达轴30的轴心为中心呈对称状配置。当把电动马达19A安装在车轴驱动箱20上时,如图7所示,油导入孔147a被配置在马达轴30的上方,与上侧的油廊69连通,通过孔口 68以及油廊69把油从第二油槽26朝马达箱28内的马达腔27导入。另一方面,油排出孔147b被配置在马达轴30的下方,与下侧的油廊69A连通,通过油廊69A以及连通孔68A使油从马达腔27内的第三油槽78朝第一油槽25返回。在延伸部147B内,形成轴心方向的油孔147d,与马达轴30的轴心方向平行,即,朝车轴驱动装置2的左右方向延伸。把由基端部件147的圆板部147A划分出的被配置在靠电动马达19A的内端侧的轴心方向的油孔147d的一端称作轴心方向的油孔147d的内端, 把相对于圆板部147A的相反侧的、被配置在靠电动马达19A的外端的轴心方向的油孔147d 的一端称作轴心方向的油孔147d的外端。在圆板部147A以及延伸部147B内形成有连通油孔147c,朝车轴驱动装置2的前后方向水平延伸,通过该连通油孔147c把轴心方向的油孔147d的上述内端与油导入孔147a连通。在基端部件147的延伸部147B内形成有连通油孔147e,朝车轴驱动装置2的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由该连通油孔147e把轴心方向的油孔 147d的上述外端通过贯穿设置于马达箱28的周壁的连通油孔28e与马达腔27连通。于是,由基端部件147内的油孔147a、147c、147d、147e和马达箱28内的油孔28a构成延长油路 148。马达腔28,在被配置在马达腔27内的转子31以及定子32的外侧端与马达箱28 的外侧端之间具有外侧空间27a。油孔28a在马达箱28的内周面朝马达腔27的外侧空间 27a开口,来自第二油槽26的油通过延长油路148流入外侧空间27a。蓄积在外侧空间27a 的油,流过转子31与定子32之间的间隙149以及定子32与马达箱28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 150,到达基端部件147的圆板部147A与转子31以及定子32的内侧端之间的马达腔27的内侧空间。于是,第三油槽78的油在马达腔27内从外侧朝内侧流动,对电动马达19整体进行有效冷却。马达腔27的内侧空间内的油通过基端部件147的下部内的油排出孔147b 返回第一油槽25。图10所示的是另一样式的车轴驱动装置2A,由于分别对左右的车轴100LU00R进行驱动而设置了左右的电动马达19,能适用于进行原地转弯的车辆。详细叙述的话,在左车轴驱动单元2AL上设有左车轴100L,和用来驱动该左车轴100L的电动马达19,在有车轴驱动单元2AR上设有右车轴100R,和用来驱动该右车轴100R的电动马达19,把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接合而构成车轴驱动装置2A。以下,如图10所示,以电动马达19配置在车轴 100L、100R的前方作为前提,对车轴驱动装置2A进行说明。与对车轴驱动装置2进行说明时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向与车轴驱动装置2中的该部件或部分相同或均等的部件、部分。左车轴驱动单元2AL具有箱半部102,左电动马达19安装在箱半部102的前部的左侧面,从箱半部102朝左方延伸设置,左车轴100L用的左驻车制动器18设置在左电动马达19的外端,即左端。与此相关,左电动马达19的马达轴30朝左驻车制动装置18内且朝外侧方即左方延伸设置,在该马达轴30上设有轮毂138、制动盘132、134、制动转盘133等左驻车制动装置18的制动动作机构18a的构成部件。左车轴100L支撑在箱半部102的后部,从箱半部102朝左方延伸设置。左齿轮机构104配设在箱半部102内,把动力从左电动马达19朝左车轴100L传递。
齿轮机构104具有输入轴112、设置在该输入轴112上的输入齿轮108、中间轴 113、设置在该中间轴113上的中间齿轮109、110,以及设置在车轴100L上的最终齿轮111。 刻设有输入齿轮108的输入轴112,从左电动马达19的马达轴30开始,在同一轴心上,朝内侧方即右方延伸设置,以能跟马达轴30 —体地进行旋转的方式同马达轴30连接。中间轴 113,由其左端通过左轴承106支撑在箱半部102上。在中间轴113的左部设有大直径的中间齿轮109以及小直径的中间齿轮110。输入齿轮108与大直径中间齿轮109啮合,小直径中间齿轮110与固定设置在车轴100L上的最终齿轮111啮合,由此,齿轮108、109、110、 111构成夹设在左输入轴112与左车轴100L之间的左减速齿轮列。右车轴驱动单元2AR具有箱半部103,右电动马达19安装在箱半部103的前部的右侧面,从箱半部103朝右方延伸设置,右车轴100R用的右驻车制动器18设置在右电动马达19的外端,即右端。与此相关,右电动马达19的马达轴30朝右驻车制动装置18内且朝外侧方即右方延伸设置,在该马达轴30上设有轮毂138、制动盘132、134、制动转盘133等右驻车制动装置18的制动动作机构18a的构成部件。右车轴100R支撑在箱半部103的后部,从箱半部103朝右方延伸设置。右齿轮机构105配设在箱半部103内,把动力从右电动马达19朝右车轴100R传递。齿轮机构105具有输入轴118、设置在该输入轴118上的输入齿轮114、中间轴 113、设置在该中间轴113上的中间齿轮115、116,以及设置在车轴100R上的最终齿轮117。 刻设有输入齿轮114的输入轴118,从右电动马达19的马达轴30开始,在同一轴心上,朝内侧方即左方延伸设置,以能跟马达轴30 —体地进行旋转的方式同马达轴30连接。中间轴 113被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共有,由其右端通过右轴承107支撑在箱半部103上。在中间轴113的右部设有大直径的中间齿轮115以及小直径的中间齿轮116。输入齿轮114与大直径中间齿轮115啮合,小直径中间齿轮116与固定设置在车轴100R上的最终齿轮117 啮合,由此,齿轮114、115、116、117构成夹设在右输入轴118与右车轴100R之间的右减速齿轮列。通过把左右箱半部102、103在垂直接合面119进行接合,从而,形成车轴驱动装置 2A的车轴驱动箱101。车轴驱动装置101划分出齿轮腔120,在该齿轮腔120内,左齿轮机构104以及右齿轮机构105以接合面119为中心对称地设置。即,左右输入轴112、118在同一轴心上延伸设置,左右车轴100LU00R在同一轴心上延伸设置,中间轴113被左右齿轮机构104、105共有,左减速齿轮列的齿轮108、109、110、111隔着接合面119与右减速齿轮列的齿轮114、115、116、117对称。油蓄积在齿轮腔120的下部,成为对左右齿轮机构104、105进行润滑的第一油槽 25。与车轴驱动箱20同样地,在车轴驱动箱101上分别形成第一、第二油槽25、26、第一、 第二导入油路81、82,而且形成上下的部分,上述上下的部分能够被配置成,隔着马达腔27 在第一、第二油槽25、26之间构成供给、返回油路。车轴驱动箱101的这些上下部分隔着未图示的假象的对称面对称。作为该对称面,例如可以考虑为配置了马达轴30、输入轴112、 118、中间轴113、车轴100L、100R的轴心的水平面。而且,尤其是,与上述车轴驱动装置2中的车轴驱动箱20、马达箱28构成的油路72、72A相当的,隔着马达腔27的第一、第二油槽 25、26之间的供给、返回油路,形成在各个箱半部102、103上,左右双方的电动马达19分别设有第三油槽78,从被设置在齿轮腔120上部的第二油槽26供给油。
基于这样的车轴驱动箱101 (以及马达箱28)的上下对称性,车轴驱动装置2A,不论是在如图10所示那样配设车轴驱动装置2A的场合,还是在前后或左右翻转并上下翻转了的场合,都可以确保第一、第二油槽25、26以及第一、第二导入油路81、82,并确保左右的各自隔着马达腔27的第一、第二油槽25、26之间的左右供给、返回油路。进而,基于车轴驱动装置2A的左右对称性,即,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的左右对称性,把作为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中的一方的共用的车轴驱动单元左右翻转并上下翻转,就可以当作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中的另一方。因此,可以把相同的两个车轴驱动单元作为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能够促进车轴驱动单元的共用化。由于左右电动马达19被单独驱动,因此,通过左齿轮机构104把动力从左电动马达19朝左车轴100L传递,与通过右齿轮机构105把动力从右电动马达19朝右车轴100R 传递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可以差动地控制电动马达19各自的旋转速度,从而使左右车轴 100L、100R差动旋转,使得设有车轴驱动装置2A的车辆能够旋转。而且,左右电动马达19能够各自进行正反旋转,能够使左右车轴100L、100R朝正反方向旋转,使车辆原地旋转(zero turn)ο关于这一点,为了确保左右齿轮机构104、105的差动旋转,被左右车轴驱动单元 2AL、2AR所共有的中间轴113,能够分割成主轴部件113a和筒部件113b。主轴部件113a 具有直径长度不同的左右部,主轴部件113a的左右部中的大直径的部分的直径跟筒部件 113b的最大直径相同,该筒部件113b以能相对于该主轴部件113a进行旋转的方式嵌装在主轴部件113a的左右部中的小直径的部分上。中间齿轮109、110的组合、和中间齿轮115、 116的组合,被分配设置在主轴部件113a的左右部中的大直径的部分和筒部件113b上。本实施例中,主轴部件113a的大直径部,成为上述的设有右中间齿轮115、116的中间轴113的右部,被嵌装在主轴部件113a的小直径的左部上的筒部件113b,成为上述的设有中间齿轮109、110的中间轴113的左部。更为详细地说,在筒部件113b上形成小直径的中间齿轮110,而且,在该小直径中间齿轮110的右侧固定设置着大直径的中间齿轮109。 而且,在主轴部件113a的大直径右部形成小直径中间齿轮116,并在该小直径中间齿轮116 的左侧固定设置着大直径中间齿轮115。在把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的箱半部102、103接合之前,在左车轴驱动单元 2AL以设置在筒部件113b上的状态设有左中间齿轮109、110,在箱半部102内与齿轮108、 111啮合,在右车轴驱动单元2AR以设置在主轴部件113a的大直径右部的状态设有右中间轴115、116,在箱半部103内与齿轮114、117啮合,另外,右车轴驱动单元2AR通过右轴承 107把主轴部件113a的右端支撑在箱半部103上。当把车轴驱动单元2AL、2AR的箱半部
102、103在垂直接合面119进行接合时,把主轴部件113a的小直径左部插入筒部件113b, 使中间轴113完整,把该主轴部件113a的左端通过左轴承106支撑在箱半部102上。这样,在把左右车轴驱动单元2AL、2AR的箱半部102、103接合的过程中,可以把主轴部件113a与筒部件113b简单组合来构成中间轴113。由于在中间轴113上,筒部件113b 相对于主轴部件113a旋转自如,因而,左中间齿轮109、110能相对于右中间齿轮115、116 进行旋转,从而,使左右齿轮机构104、105的差动旋转成为可能。另外,在车轴驱动装置2A上,设有用来同时对左右车轴100L、100R进行制动的共用的制动机构58。S卩,左制动转盘63固定设置在左输入轴112的右端,右制动转盘63固定设置在右输入轴118的左端,制动轴59以及制动靴61分别设置在两根制动转盘63的左右一侧(本实施例中为左侧)、制动垫片62设置在两个制动转盘63的左右另一侧(本实施例中为右侧),从而,通过操作制动轴59,可以把左右输入轴112、118的制动转盘63双方都夹在制动靴61与制动垫片62之间,这样,通过单一的制动轴59操作,就可以同时对左右双方的车轴100LU00R进行制动。图11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轴驱动装置2B,设有单一的车轴121和驱动该车轴 121的电动马达19。通过在车辆上以对左右两个车轴121进行驱动的方式设置两个车轴驱动装置2B,可以进行原地旋转(zero turn)。以下,对以车轴121从车轴驱动箱122的前部朝左方延伸设置、电动马达19从车轴驱动箱122的后部朝右方延伸设置作为前提的代表性的车轴驱动装置2B进行说明。与在对车轴驱动装置2、2A进行说明时使用了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车轴驱动装置2、2A中的该部件、部分相同或均等的部件、部分。把左箱半部123与右箱半部124在垂直的接合面进行接合,构成在内部划分出齿轮腔146的车轴驱动箱122。在左箱半部123的前部的左侧面安装驻车制动装置18、在右箱半部124的前部的右侧面安装电动马达19、在左右箱半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撑车轴121、使车轴121从左箱半部123朝左方伸出。在齿轮腔146内配设有齿轮机构125,把来自电动马达19的动力朝叉轴121传递。 齿轮机构125设有输入轴43、设在该输入轴43上的输入齿轮51、中间轴50、设置在中间轴 50上的中间齿轮52、53、以及固定设置在车轴121上的最终齿轮54A。在齿轮腔146内的输入轴43周围,与车轴驱动装置2的制动机构58同样地配设有制动机构58。大直径中间齿轮52与输入齿轮51啮合,小直径中间齿轮53与最终齿轮54A啮合,由齿轮51、52、53、54A 构成与上述齿轮机构23的减速齿轮列48同样的减速齿轮列。由于左右的车轴121的差动通过使车轴驱动装置2B成为一对来达成,因此,在齿轮机构125中,省略了齿轮机构23的差动齿轮装置49那样的差动齿轮装置。图12表示用来在车辆上设置能差动旋转的左右车轴121的两个车轴驱动装置2B 的配置。一方的车轴驱动装置2B,如图11所示那样,被配置成使车轴121从车轴驱动箱122 朝左方延伸的状态,成为该车辆的左车轴驱动装置2BL。另一方的车轴驱动装置2B,相当于把左车轴驱动装置2BL水平旋转180度后的部件,成为把车轴121从车轴驱动箱122朝右方延伸设置的右车轴驱动装置2BR。左车轴驱动装置2BL的车轴121与右车轴驱动装置2BR 的车轴121被配置在同一轴心上,成为车辆上的左右车轴121。进而,在车轴驱动装置2B的车轴驱动箱122上分别形成上下部分,该上下部分能够以借助第一、第二油槽25、26、第一、第二导入油路81、82、以及马达腔27构成第一、第二油槽25、26之间的供给、返回油路的方式进行配置,这些上下部分,例如,隔着配置输入轴 43、中间轴50、车轴121的轴心的水平面那样的未图示的对称面呈对称状。通过这样的车轴驱动箱122 (以及马达箱28)的上下对称性,不论把车轴驱动装置2B配置成使车轴121朝左方伸出、还是把车轴驱动装置2B左右翻转并上下翻转而配置成使车轴朝右方伸出,都可以借助于第一、第二油槽25、26、第一、第二导入油路81、82、以及马达腔27确保第一、第二油槽25、26之间的供给、返回油路。因此,可以把两个车轴驱动装置2B如图13所示那样进行配置,在车辆上设置能够进行差动旋转的左右车轴121。一方的车轴驱动装置2B以从车轴驱动箱122朝左方伸出车轴121的方式进行配置,成为左车轴驱动装置2BLa。另一方的车轴驱动装置2B相当于把左车轴驱动装置2BLa上下左右翻转后的部件,成为从车轴驱动箱122朝右方伸出车轴121的右车轴驱动装置2BRa。左右的车轴驱动装置2RLa、2BRa的车轴121被配置在同一轴心上, 成为车辆的左右车轴121。不论是否上下翻转,在左右的车轴驱动装置2RLa、2Bra各自的车轴驱动箱122上都能确保借助于第一、第二油槽25、26、第一、第二导入油路81、82、以及马达腔27的第一、第二油槽25、26之间的供给、返回油路。从图12看到的配置,适用于把左右的车轴驱动装置2RLa、2BRa中的一方把电动马达19配置在车轴121的前方、另一方把电动马达19配置在车轴121的后方,对此,从图13 看到的配置,可以适用于把左右的车轴驱动装置2RLa、2BRa双方的电动马达19都配置在车轴121的前方(或后方)。这样,各车轴驱动装置2B可以成为在左方延伸设置车轴121的左车轴驱动装置也可以成为在右方延伸设置车轴121的右车轴驱动装置,而且,也可以成为在车轴121的前方具有电动马达19的车轴驱动装置或在电动马达19的前方具有车轴121的车轴驱动装置, 可以适用于各种样式的车辆,可以促进构成部件的共用化。以上的说明为公开了的装置的优选例,在本发明中,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发明内容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改变或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所述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设有 车轴驱动箱(20、101、122),该车轴驱动箱(20、101、122)在内部构成齿轮腔(45、120、146);电动马达(19、19A),该电动马达(19U9A)具有被安装在该车轴驱动箱(20、101、122) 上的马达箱(28),在该马达箱(28)内构成马达腔(27),并在该马达腔(27)内配设有该电动马达(19、19A)的构成部件(31、32);车轴(241 、2礼、1001 、1001^、121),该车轴(24R、24L、100R、100L、121)被该车轴驱动箱 (20、101、122)支撑;齿轮机构(23、104、105、125),该齿轮机构(23、104、105、125)被配设在该齿轮腔(45、 120、146)内,从该电动马达(19U9A)朝该车轴(24R、24L、100R、100L、121)传递动力;第一油槽(25),该第一油槽(25)被设置在该齿轮腔(45、120、146)内,浸溃该齿轮机构 (23、104、105、125)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油槽(26),该第二油槽(26)被供给由该齿轮机构(23、104、105、125)的驱动所撩起的该第一油槽(25)的油;以及第一导入油路(81),该第一导入油路(81)被用于,在该车轴(24R、24L、100R、100L、 121)朝前进方向(85)旋转的场合,把由该第一油槽(25)撩起的油导入该第二油槽(26), 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二导入油路(82),该第二导入油路(82)被用于,在该车轴(24R、24L、100R、 100LU21)朝后退方向(87)旋转的场合,把由该第一油槽(25)撩起的油导入该第二油槽(26)。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驱动箱 (20,101,122)及所述马达箱(28)被构成为,把所述第二油槽(26)的油供给到所述马达腔(27),使油从该马达腔(27)朝所述第一油槽(25)返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达箱(28)中,仅仅在该马达箱(28)的直接被安装在所述车轴驱动箱(20、101、122)上的端部(47),形成用来把来自所述第二油槽(26)的油供给到所述马达腔(27)、或用来使油从该马达腔(27)朝所述第一油槽(25)返回的油路(47a、47b)。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轴驱动箱(20,101,122)上设有对称状的部分(20a、20aA),该车轴驱动箱(20,101,122)的该对称状的部分(20a、20aA)中的任意一方被当作用来设置所述第一油槽(25)的所述齿轮腔(45、 120、146)的下部,所述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设有对称状的副油槽(17、17A),该对称状的副油槽(17、17A)中的任意一方被当作所述第二油槽(26),所述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设有分别构成所述第一、第二导入油路(81、82) 的对称状的导向件(73、73A),该对称状的导向件(73、73A)中的任意一方被当作用来把从该第一油槽(25)撩起的油导入该第二油槽(26)的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轴驱动箱(20、101、122)及所述马达箱(28)上形成有对称状的油路(72、72A),该对称状的油路 (72、72A)中的一方被用于把所述第二油槽(26)的油朝所述马达腔(27)供给,该对称状的油路(72、72A)中的另一方被用于使油从该马达腔(27)朝所述第一油槽(25)返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状的油路(72、72A)中的由所述马达箱(28)构成的部分(47a、47b),仅仅在该马达箱(28)的被安装在所述车轴驱动箱(20、101、122)上的端部(47)形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驱动箱 (20,101,122)的对称状的部分(20a、20aA)、所述对称状的副油槽(17、17A)、以及所述对称状的导向件(73、73A),隔着水平的对称面(H)对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B),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121)从所述车轴驱动箱(122)的左右侧部中的一方伸出。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2、2A、2B),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驱动箱 (20、101、122)具有相向状的侧部,所述电动马达(19、19A)被安装在从该车轴驱动箱(20、、101、122)的所述相向状的侧部中选择出的一方,与所述齿轮机构(23、104、105、125)驱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电动式车轴驱动装置设有车轴驱动箱、车轴、齿轮机构、第一、第二油槽以及第一、第二导入油路。该电动马达安装在该车轴驱动箱上。车轴支撑在车轴驱动箱上。齿轮机构配设在车轴驱动箱内,把动力从电动马达朝车轴传递。第一油槽设置在该车轴驱动箱内,浸渍齿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驱动齿轮机构而撩起的第一油槽的油被供给到该第二油槽。第一导入油路在车轴朝前进方向旋转的场合把从第一油槽撩起的油导入第二油槽。第二导入油路在车轴朝后退方向旋转的场合把从第一油槽撩起的油导入第二油槽。
文档编号B60K17/28GK102606718SQ2012100198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
发明者桥间弘明, 海老原智幸, 笹原谦悟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