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934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 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一种基本消费品,保有量日益增多,汽车厂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要求车辆在满足代步的基础上,更加个性时尚,并对舒适性、操控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后视镜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后视镜以安装位置划分,分有外后视镜、下后视镜和内后视镜。现有的汽车外后视镜通常都是通过一支撑装置将嵌设有镜片的后视镜壳体固定安装在汽车驾驶舱外两侧,这种支撑装置通常都设有一个或多个铰接转动机构,通过这些铰接转动机构可以调节外后视镜镜片角度的朝向。因此,它可以根据驾驶员的操作要求调节后视镜镜面朝向不同的角度,藉以使驾驶员能够观察到车侧面和车后更大的范围,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驾驶员在驾驶车前首先就是需要调节驾驶员周围的环境,如座椅的位置及后视镜的位置等。因为这些会影响驾驶安全,特别是外后视镜,如果没有调节好,会对后面产生很多的盲区,很容易导致改道或倒车时产生危险。但是,上述现有的汽车外后视镜调节机构在调节使用时,均需要驾驶员将手伸到车窗外才能调节,当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外后视镜的镜片角度需要调节时是没有办法进行操作的。另外对于身高不同的驾驶员而言,往往要经过又一轮繁复的调节才能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和范围,极大的降低驾驶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所述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能自动根据驾驶员的位置将外后视镜调节至最佳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采集驾驶员眼睛的方向角度信息且传送给控制单元的摄像单元、转动电机、与所述转动电机相电性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及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且设于车身上的外后视镜;所述转动电机及摄像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所述摄像单元设于车内且位于驾驶员的前方。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通过设有摄像单元、转动电机及与外后视镜相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当点火钥匙插入时,控制单元被中断触发唤醒,开始工作;所述摄像单元开始采集驾驶员的信息,捕获驾驶员的眼睛,判断其眼睛的方向角度等。控制单元再通过内部算法计算出外后视镜应该调节的位置,之后控制单元再控制启动转动电机,转动电机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工作将外后视镜调节至最佳的位置,从而使得驾驶员能获得最为理想的驾驶视野。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无需驾驶员操作就能完成对汽车外后视镜的角度调节,从而确保了行驶安全;而且对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能自动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极大的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0008]在上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所述摄像单元为数字摄像头。设置摄像单元为数字摄像头不仅能节省成本且占用车内空间小。在上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所述摄像单元设于汽车的A柱上。如此设置能方便摄像单元对驾驶员眼睛的属性信息的采集。在上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所述摄像单元通过CAN总线与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如此设置能通过CAN总线构成车载控制网络,控制可靠,布线简单、整洁,便于维护。在上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能将其目前的位置反馈给控制单元,以实现闭环控制,使控制精度更高。在上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所述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的折叠电机、及与折叠电机相电性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外后视镜相连接。设置折叠电机及第二驱动机构,在必要的时候能将外后视镜折叠起来,以防止其被旁边的障碍物撞到。在上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为齿轮驱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在上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所述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且设于外后视镜上的超声波探头。利用超声波探头对汽车周边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旁边的障碍物与外后视镜的距离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单元则启动折叠电机,折叠电机驱动第二驱动机构将所述外后视镜折叠起来,防止其与障碍物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通过设有摄像单元、转动电机及与外后视镜相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摄像单元采集驾驶员的属性信息并传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计算得出外后视镜的最佳位置并启动转动电机,转动电机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外后视镜转动至最佳的位置;从而使得驾驶员能获得最为理想的驾驶视野。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无需驾驶员操作就能完成对汽车外后视镜的角度调节,从而确保了行驶安全;而且对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能自动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极大的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的原理方框示意图。图中,10、控制单元;20、摄像单元;30、转动电机;40、第一驱动机构;50、外后视镜;60、折叠电机;70、第二驱动机构;80、超声波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0、采集驾驶员眼睛的方向角度信息且传送给控制单元10的摄像单元20、转动电机30、第一驱动机构40、与第一驱动机构40相连接且设于车身上的外后视镜50、折叠电机60、与外后视镜50相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70、及超声波探头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为ECU(电子控制单元10);所述摄像单元20为数字摄像头;所述转动电机30为无刷直流电机。设置折叠电机60,在必要的时候能将外后视镜50折叠起来,以防止其被旁边的障碍物撞到。设置摄像单元20为数字摄像头不仅能节省成本且占用车内空间小。无刷直流电机能将其目前的位置反馈给控制单元10,以实现闭环控制,使控制精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及第二驱动机构70为齿轮驱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转动电机30、折叠电机60及摄像单元20分别与控制单元10相电性连接。所述摄像单元20通过CAN总线与控制单元10相电性连接;如此设置能通过CAN总线构成车载控制网络,控制可靠,布线简单、整洁,便于维护。所述摄像单元20设于车内且位于驾驶员的前方。所述摄像单元20设于汽车的A柱上;如此设置能方便摄像单元20对驾驶员眼睛的属性信息的采集。所述超声波 探头80与控制单元10相电性连接且设于外后视镜50上。利用超声波探头80对汽车周边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旁边的障碍物与外后视镜50的距离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单元10则驱动折叠电机60,将所述外后视镜50折叠起来,防止其与障碍物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请继续参阅图1,当点火钥匙插入时,控制单元10被中断触发唤醒,开始工作;所述摄像单元20开始采集驾驶员的信息,捕获驾驶员的眼睛,判断其眼睛的方向角度等。控制单元10再通过内部算法计算出外后视镜50应该调节的位置,之后控制单元10再控制启动转动电机30,转动电机30驱动第一驱动机构40工作将外后视镜50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从而使得驾驶员能获得最为理想的驾驶视野。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无需驾驶员操作就能完成对汽车外后视镜50的角度调节,从而确保了行驶安全;而且对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能自动调节外后视镜50的位置,极大的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请继续参阅图1,当汽车在行驶途中的时候,控制单元10根据摄像单元20采集得来的驾驶员的信息及通过CAN总线获得的档位信号和车速信号;从而计算得出外后视镜50应该调节的位置,之后再通过转动电机30及第一驱动机构40将外后视镜50调节至最佳的位置。例如,当控制单元10接收到倒档信号时,控制单元10则启动转动电机30,转动电机30驱动第一驱动机构40将外后视镜50往下调,以使得驾驶员能更好的看到汽车尾部的场景。与此同时,超声波探头80将其检测所得的信息传送至控制单元10,当控制单元10判断外后视镜50可能被汽车两侧的障碍物撞到时;控制单元10则启动折叠电机60,折叠电机60驱动第二驱动机构70将外后视镜50向内折叠以避免被撞到。超声波探头80继续将其检测所得的信息传送至控制单元10,当控制单元10判断外后视镜50不会被汽车两侧的障碍物撞到时,则启动折叠电机60,折叠电机60驱动第二驱动机构70将外后视镜50向外张开以得到最佳的驾驶视野;如此循环往复。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通过经验数据将驾驶员眼睛的方向及角度等信息与外后视镜50的最佳位置一一对应,从而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外后视镜50调节至最佳的位置。综上所述,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通过设有摄像单元20、转动电机30及与外后视镜50相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40 ;摄像单元20采集驾驶员的属性信息并传送给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通过计算得出外后视镜50的最佳位置并启动转动电机30,转动电机30驱动第一驱动机构40带动外后视镜50转动至最佳的位置;从而使得驾驶员能获得最为理想的驾驶视野。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无需驾驶员操作就能完成对汽车外后视镜50的角度调节,从而确保了行驶安全;而且对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能自动调节外后视镜50的位置,极大的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 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0)、采集驾驶员眼睛的方向角度信息且传送给控制单元(10)的摄像单元(20)、转动电机(30)、与所述转动电机(30)相电性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40)、及与第一驱动机构(40)相连接且设于车身上的外后视镜(50);所述转动电机(30)及摄像单元(20)分别与控制单元(10)相电性连接,所述摄像单元(20)设于车内且位于驾驶员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20)为数字摄像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20)设于汽车的A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20)通过CAN总线与控制单元(10)相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30)为无刷直流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单元(10)相电性连接的折叠电机(60)、及与折叠电机¢0)相电性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7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0)与外后视镜(50)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及第二驱动机构(70)为齿轮驱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单元(10)相电性连接且设于外后视镜(50)上的超声波探头(8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外后视镜调节不方便的问题。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采集驾驶员眼睛的方向角度信息且传送给控制单元的摄像单元、转动电机、与所述转动电机相电性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及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且设于车身上的外后视镜;所述转动电机及摄像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所述摄像单元设于车内且位于驾驶员的前方。本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无需驾驶员操作就能完成对汽车外后视镜的角度调节,从而确保了行驶安全;而且对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能自动调节外后视镜的位置,极大的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B60R1/07GK202574001SQ20122012382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朱祝阳, 丁武俊, 黄博学, 张方伟, 陈文强, 潘之杰,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