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28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轻便人力手拉车的轮结构多数为普通的圆形轮子,安装圆形普通轮结构的小车虽然能够适应平坦或坡道的路况,但在特殊道路路况下,例如遇到台阶或楼梯,需要车子跳跃上、下时,便不能正常使用, 需弃车由人来搬运车上的物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两种特殊轮结构,一种是履带式,另一种是辐轮式。履带式轮结构在上下楼梯时与楼梯的接触面很小,仅与楼梯的边缘相接触,因此,运行时不太稳定,且现有民用住宅楼梯的升角较大,一般为28° -34°,故其安全性能还不够理想。辐轮式轮结构主要由轴座、辐射支撑管及滚动轮等组成,辐射支撑管一般设置有多个,这种辐轮式轮结构解决了与楼梯接触面小的问题,在上下楼梯时,车轮与楼梯平面相接触,因此,其安全性能比履带式好,但实际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辐杆的长度不能调整。众所周知,现有楼梯的尺寸存在很大的差别,根据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26cm,踏步高度不大于17. 5cm。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踏步宽度不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大于15cm。所以,现有住宅及公共场所楼梯的踏步宽度为26-30cm,踏步高度为15-17. 5cm。当楼梯的踏步高度在15-17. 5cm的范围内变化时,若辐杆的长度不变,则负载重力有可能位于两辐杆支承点之间,也有可能位于两辐杆支承点的外面,即位于下层楼梯着地车轮的外侧,还有可能与两辐杆中下面的辐杆相重合。当负载重力在位于两辐杆支承点之间时,适合于作上楼梯运动,但不适合于作下楼梯运动,当负载重力位于两辐杆支承点的外面时,适合于作下楼梯运动,但不适合于作上楼梯运动,因此,现有的辐轮式轮结构由于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楼梯,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既不便于操作,也不省力;也正是因为辐杆的长度不能调整,现有的辐轮式轮结构即使在踏步高度相同的楼梯之间行进时,其重心会因为上下移动而造成较大的颠簸,从而使小车不能稳定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可安装于各类轻便人力手拉车上的轮结构,该轮结构不仅能走平路,尤其能轻松应对台阶或楼梯等不平整地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包括轮盘I、三层连体齿轮21-212、齿条31-36及接地脚41-412,其特征在于轮盘I包括内轮盘5、第一外轮盘6、第二外轮盘7,其中,内轮盘5的盘面上均匀设置12个螺纹孔;将内轮盘5的盘面分为A面和B面,其中,A面上每间隔一个螺纹孔螺接一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每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上安装一个三层连体齿轮21、22、23、24、25、26 ;将齿条31、32、33与三层连体齿轮21、22、23、24、25、26相啮合,其中,第一根齿条31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1、26、23、24的内齿相啮合,第二根齿条32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1、22、24、25的中齿相啮合,第三根齿条33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2、23、25、26的外齿相啮合;每个齿条31、32、3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接地脚41、44、42、45、43、46 ;第一外轮盘6上的相应位置设置6个通孔,A面上的6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插入相应的通孔中,在第一外轮盘6的外表面用螺母91、92、93、94、95、96固定;B面上每间隔一个螺纹孔螺接一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每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上安装一个三层连体齿轮27、28、29、210、211、212 ;将齿条34、35、36与三层连体齿轮27、28、29、210 、211、212相啮合,其中,第四根齿条34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7、28、210、211的内齿相啮合,第五根齿条35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8、29、211、212的中齿相啮合,第六根齿条36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9、210、27、212的外齿相啮合;每个齿条34、35、36的两端均连接有接地脚47、48、49、410、411、412 ;第二外轮盘7上的相应位置设置6个通孔,B面上的6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插入相应的通孔中,在第二外轮盘7的外表面用螺母97、98、99、910、911、912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齿条31-36的两边加钢板形成齿轮滑道。进一步的,所述接地脚41-412是按齿条半径的球体刨面的一个锥形体,内有压力轴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轮盘6和第二外轮盘7的中心设置有固定轴10,可与外部支撑件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I.本实用新型的齿条幅杆可以在与之啮合的齿轮之间往返运动,从而巧妙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辐杆长度不能变化的缺点;2.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上下楼时轮结构重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不会猛然栽头,在楼梯高度不超出齿条最长伸出长度的情况下,可在任何高低宽窄的楼梯上运行;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同类产品不能拐弯的缺陷,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平坦道路上可做正圆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易于制作,安装在各类轻便型人力手拉车上,不仅能在平坦或有坡道的道路上使用,尤其能在人的牵引下轻松自如地上下台阶或楼梯,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未装第一外轮盘6的A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未装第二外轮盘7的B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安装第一外轮盘6后的A面结构示意图;[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安装第二外轮盘7后的B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齿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三层连体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轮盘,21-212三层连体齿轮,31-36齿条,41-412接地脚,5内轮盘,6第一外轮盘,7第二外轮盘,81-812螺丝齿轮轴,91-912螺母,10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I,其显示的是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在未装第一外轮盘6时的A面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轮盘I、三层连体齿轮21-26、齿条31-33及接地脚41-46 ;轮盘I又包括内轮盘5、第一外轮盘6、第二外轮盘7,其中,内轮盘5的盘面上均匀设置12个螺纹孔;内轮盘5的A面上每间隔一个螺纹孔螺接一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每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上安装一个三层连体齿轮21、22、23、24、25、26 ;将齿条31、32、33与三层连体齿轮21、22、23、24、25、26相啮合,其中,第一根齿条31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1、26、23、24的内齿相啮合,第二根齿条32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1、22、24、25的中齿相啮合,第三根齿条33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2、23、25、26的外齿相啮合;每个齿条31、32、3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接地脚41、44、42、45、43、46。图3显示的是该实施例I在安装第一外轮盘6后的A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外轮盘6上的相应位置设置6个通孔,A面上的6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插入相应的通孔中,在第一外轮盘6的外表面用螺母91、92、93、94、95、96固定。图2显示的是该实施例I在未装第一外轮盘7时的B面结构示意图,B面上每间隔一个螺纹孔螺接一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每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上安装一个三层连体齿轮27、28、29、210、211、212 ;将齿条34、35、36与三层连体齿轮27、28、29、210、211、212相啮合,其中,第四根齿条34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7、28,210,211的内齿相啮合,第五根齿条35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8、29、211、212的中齿相啮合,第六根齿条36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9、210、27、212的外齿相啮合;每个齿条34、35、36的两端均连接有接地脚47、48、49、410、411、412。图4显示的是该实施例I在安装第一外轮盘7后的B面结构示意图,第二外轮盘7上的相应位置设置6个通孔,B面上的6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插入相应的通孔中,在第二外轮盘7的外表面用螺母97、98、99、910、911、912固定。将该实施例I按上述过程组装好后,即可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行进操作,以下楼梯为例,将该轮结构的具体行进过程描述如下当在第一级台阶上静止时,该轮结构的接地脚41、47、42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该轮结构的作用;操作该轮开始下楼梯时,整个轮结构在固定轴10的支撑作用下开始转动,同时连接接地脚48的齿条34开始向下运动,直到接地脚48与第二级台阶相接处,相应地,连接接地脚43的齿条33顺势向下移动,也与该级台阶相接处,此时,着力点已从接地脚41、47、42转移到了接地脚48、43上,在接地脚48、43的支撑下,该轮结构已经整体移动到第二级台阶上,以此类推,该轮结构的12个接地脚可依次交替与地面接触,可使得整个轮结构从楼上移动到楼下。[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包括轮盘(I)、三层连体齿轮(21-212)、齿条(31-36)及接地脚(41-412),其特征在于轮盘(I)包括内轮盘(5)、第一外轮盘(6)、第二外轮盘(7),其中,内轮盘(5)的盘面上均匀设置12个螺纹孔; 将内轮盘(5)的盘面分为A面和B面,其中,A面上每间隔一个螺纹孔螺接一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每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上安装一个三层连体齿轮(21、22、23、24、25、26);将齿条(31、32、33)与三层连体齿轮(21、22、23、24、25、26)相啮合,其中,第一根齿条(31)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1、26、23、24)的内齿(213)相啮合,第二根齿条(32)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1、22、24、25)的中齿(214)相啮合,第三根齿条(33)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2、23、25、26)的外齿(215)相啮合;每个齿条(31、32、3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接地脚(41、44、42、45、43、46);第一外轮盘(6)上的相应位置设置6个通孔,A面上的6个螺丝齿轮轴(81、82、83、84、85、86)插入相应的通孔中,在第一外轮盘(6)的外表面用螺母(91、92、93、94、95、96)固定; B面上每间隔一个螺纹孔螺接一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每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上安装一个三层连体齿轮(27、28、29、210、211、212);将齿条(34、35、36)与三层连体齿轮(27、28、29、210、211、212)相啮合,其中,第四根齿条(34)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7、28、210、211)的内齿(213)相啮合,第五根齿条(35)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8、29、211、212)的中齿(214)相啮合,第六根齿条(36)与内轮盘(5)上的三层连体齿轮(29、210、27、212)的外齿(215)相啮合;每个齿条(34、35、36)的两端均连接有接地脚(47、48、49、410、411、412);第二外轮盘(7)上的相应位置设置6个通孔,B面上的6个螺丝齿轮轴(87、88、89、810、811、812)插入相应的通孔中,在第二外轮盘(7)的外表面用螺母(97、98、99、910、911、91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31-36)的两边加钢板(311)形成齿轮滑道(31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脚(41-412)是按齿条半径的球体刨面的一个锥形体,内有压力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轮盘(6)和第二外轮盘(7)的中心设置有固定轴(10),通过该固定轴(10)可与外部支撑件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不平整地面的轮结构,其包括轮盘、三层连体齿轮、齿条及接地脚,轮盘包括内轮盘、第一外轮盘、第二外轮盘,其中,内轮盘的盘面分为A面和B面,在A面、B面上每间隔一个螺纹孔螺接一个螺丝齿轮轴,每个螺丝齿轮轴上安装一个三层连体齿轮,齿条与三层连体齿轮相啮合,每个齿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接地脚,第一外轮盘螺接于A面,第二外轮盘螺接B面。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辐杆长度不能变化的缺点,不仅能在平坦或有坡道的道路上使用,尤其能在人的牵引下轻松自如地上下台阶或楼梯,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60B19/00GK202573624SQ20122020391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畅建坤 申请人:畅建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