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913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定位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用户对汽车各方面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汽车在行驶的途中,难免有时候会出现故障,这需要驾驶员及时的解决故障,从而使汽车恢复安全行驶的功能。通常,在汽车检修的过程中,需要用及到随车工具或者备胎,而随车工具与备胎都是安装在汽车行李舱的盖板下面的,因此,取用随车工具和备胎时首先需要将行李舱的盖板取出,再取出车工具和备胎,最后将随车工具和备胎放回原处,将行李舱的盖板也放回原处。这种操作方法操作繁琐,且费时又费力。对于目前的行李舱的盖板,也有技术人员把行李舱内的盖板设计成前后两块,这样设计的行李舱盖板,当取放随车工具和备胎时,就可以将行李舱盖板的后半部分翻起,从而将随车工具取出与放回。但是,采用这样的结构,行李舱内盖板的整体强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且还会受限于行李舱内饰的整体结构。由于现有的行李舱内的盖板还存在上述的问题,所以还急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行李舱内的盖板,或是方便行李舱内盖板的翻起和恢复原始状态的结构加以安装,以方便行李舱内随车工具和备胎的取放。
发明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本定位结构具有能够将行李舱内的地毯稳定的挂持在汽车行李舱的上密封条上,方便取放地毯下方的物品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所述的行李舱地毯设置在汽车行李舱内,本定位结构设置在行李舱地毯和行李舱的上密封条之间,包括开设在行李舱地毯上的定位孔和定位拉手,所述的定位拉手包括呈条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穿设在定位孔并能沿着定位孔上下移动,所述本体下端为能防止本体脱离定位孔的限位部,所述本体上端设有能使本体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处的挂持结构。本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通过设置在定位拉手本体下端的限位部可以将本定位拉手套设在行李舱地毯的定位孔中;通过设置在定位拉手本体上端的挂持结构可以将本定位拉手拉动行李舱地毯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处。该定位拉手可以随着定位孔上下移动,当该定位拉手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时候,定位拉手的挂持结构紧靠在行李舱地毯的上端面,使定位拉手处于自由状态;而当该定位拉手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定位拉手的限位部紧靠在行李舱地毯的下端面,定位拉手拉动行李舱地毯而使其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上并保持翻起的状态,方便了驾驶员取放位于行李舱地毯下方的随车工具和备胎,省时省力,同时不影响行李舱地毯的结构。[0008]在上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挂持结构为一挂持板,所述的挂持板下部具有一能与上述行李舱的上密封条相接触的挂持面,所述的挂持面与上述的本体垂直。通过该挂持板可以将定位拉手带动行李舱地毯而将行李舱地毯稳定的挂持在行李舱的密封条上。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挂持结构为一挂钩,所述的挂钩固定在本体的上端处,所述的挂钩能挂持在上述行李舱的上密封条处。通过该挂钩可以将定位拉手带动行李舱地毯而将行李舱地毯稳定的挂持在行李舱的密封条上。在上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所述挂持板的挂持面上开设有若干呈条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能与上述的行李舱的上密封条相接触。该条形的凹槽有利于增加挂持板与上密封条之间的摩擦,从而将定位拉手更好的固定在上密封条上。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所述挂持板的挂持面上固定有若干凸出杆。该凸出杆有利于增加挂持板与上密封条之间的摩擦,从而将定位拉手更好的固定在上密封条上。在上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限位部包括具有弹性的的限位片一和限位片二,所述的限位片一和限位片二的下端均固定在上述本体的下端处,所述的限位片一和限位片二上端向外张开,且限位片一和限位片二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定位孔的孔径。由于限位片一和限位片二是具有弹性的,所以在外力的作用下,限位片一和限位片二两端之间的间距可以变得小于行李舱地毯上定位孔的孔径,从而轻松的将本定位拉手穿插过行李舱的定位孔,再释放外力,顺利的将本定位拉手卡设在行李舱地毯的定位孔内。由于释放外力之后处于自由状态下的限位片一和限位片二上端之间的距离比定位孔的孔径要大的多,所以本定位拉手不会轻易地从定位孔中脱离出来,影响行李舱地毯的挂持效果。在上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所述挂持板的上板面上开设有方便将挂持板提起的凹腔。该凹腔有利于驾驶员对该定位拉手的使用,使驾驶员提升行李舱地毯更加方便与省力。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所述挂持板的上板面上设有提手,所述的提手呈U字型,所述提手的开口端铰接在挂持板的上板面上。该提手有利于驾驶员对定位拉手的顺利拉出,并且使之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上。在上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所述的定位拉手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采用该材料制成的定位拉手生产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拉手限位部上的弹性限位片一和弹性限位片二,可以将定位拉手的限位部顺利的穿插到行李舱地毯的定位孔中,从而通过提升定位拉手使定位拉手带动行李舱地毯将其顺利的翻起并且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上,以实现快速的对行李舱内的随车工具和备胎进行取放。2、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拉手的制造成本低,且通过定位拉手提升行李舱地毯的方式可以保持行李舱地毯的完整性,不会影响行李舱地毯的结构。3、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省时又省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拉手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拉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拉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李舱地毯;2、上密封条;3、定位拉手;31、本体;32、限位部;32a、限位片一 ;32b、限位片二 ;33、挂持板;33a、挂持面;33b、凹槽;34、凹腔;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和2所示,一种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行李舱地毯I设置在汽车行李舱内,定位结构设置在行李舱地毯I和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之间。本定位结构包括开设在行李舱地毯I上的定位孔4和定位拉手3,定位拉手3包括呈条形的本体31、限位部32和挂持结构,本体31穿设在定位孔4并能沿着定位孔4上下移动,本体31下端为能防止本体31脱离定位孔4的限位部32,本体31上端为能使本体31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处的挂持结构。如图3和4所示,挂持结构为一挂持板33,挂持板33下部具有一能与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相接触的挂持面33a,挂持面33a与本体31垂直。通过该挂持板33可以将定位拉手3带动行李舱地毯I而将行李舱地毯I稳定的挂持在行李舱的密封条。挂持板33的挂持面33a上开设有若干呈条形的凹槽33b,凹槽33b能与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相接触。该凹槽33b的数量可以根据挂持面33a的宽度而定,但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3b的数量五个,且这些凹槽33b均匀的开设在挂持面33a上,且该条形的凹槽33b有利于增加挂持板33与上密封条2之间的摩擦,从而将定位拉手3更好的固定在上密封条2上。挂持板33的上板面上开设有方便将挂持板33提起的凹腔34,该凹腔34有利于驾驶员对该定位拉手3的使用,使驾驶员提升行李舱地毯I更加方便与省力。更具体来说,限位部32包括具有弹性的的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的下端均固定在本体31的下端处,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的上端向外张开,且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定位孔4的孔径。由于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是具有弹性的,所以在外力的作用下,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两端之间的间距可以变得小于行李舱地毯I上定位孔4的孔径,从而轻松的将本定位拉手3穿插过行李舱的定位孔4,再释放外力,顺利的将本定位拉手3卡设在行李舱地毯I的定位孔4内。由于释放外力之后处于自由状态下的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上端之间的距离比定位孔4的孔径要大的多,所以本定位拉手3不会轻易地从定位孔4中脱离出来,影响行李舱地毯I的挂持效果。而且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的弹性程度不会使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反向弯折,不会因定位拉手3所提取的行李舱地毯I过重而使定位拉手3脱离行李舱地毯I上的定位孔4。本定位拉手3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采用该材料制成的定位拉手3生产成本低,且加工生产方便。本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通过设置在定位拉手3本体31下端具有弹性的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可以将本定位拉手3套设在行李舱地毯I的定位孔4中;再通过设置在定位拉手3本体31上端的挂持板33可以将本定位拉手3拉动行李舱地毯I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处。该定位拉手3可以随着定位孔4上下移动,当该定位拉手3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时候,定位拉手3的挂持结构紧靠在行李舱地毯I的上端面,使定位拉手3处于自由状态;而当该定位拉手3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定位拉手3的限位片一 32a和限位片二 32b紧靠在行李舱地毯I的下端面,定位拉手3拉动行李舱地毯I而使其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上并保持翻起的状态,方便了驾驶员取放位于行李舱地毯I下方的随车工具和备胎,省时省力,同时不影响行李舱地毯I的结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本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挂持结构为一挂钩,该挂钩固定在本体31的上端处,且挂钩能够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处。在挂持板33的上端面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弯钩,该挂钩是钩套在该弯钩上的,通过该挂钩可以将定位拉手3带动行李舱地毯I而将行李舱地毯I稳定的挂持在行李舱的密封条上,从而顺利的进行行李舱内随车工具和备胎的取放。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本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挂持板33的挂持面33a上固定有若干凸出杆,其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挂持板33的宽度而定,但在本实施例三中,凸出杆的数量为五根,且这些凸出杆均匀的排列在挂持面33a上。该凸出杆有利于增加挂持板33与上密封条2之间的摩擦,从而将定位拉手3更好的固定在上密封条2上。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本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中,挂持板33的上板面上设有提手,该提手呈U字型,且提手的开口端铰接在挂持板33的上板面上。该提手有利于驾驶员对定位拉手3的顺利拉出,并且使之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上。通过铰接方式铰接的提手可以使提手在挂持板33上的任意一个角度进行旋转。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行李舱地毯;2、上密封条;3、定位拉手31、本体;32、限位部;32a、限位片一 ;32b、限位片二 ;33、挂持板;33a、挂持面;33b、凹槽;34、凹腔;4、定位孔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所述的行李舱地毯(I)设置在汽车行李舱内,其特征在于,本定位结构设置在行李舱地毯(I)和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之间,包括开设在行李舱地毯(I)上的定位孔(4)和定位拉手(3),所述的定位拉手(3)包括呈条形的本体(31),所述本体(31)穿设在定位孔(4)并能沿着定位孔(4)上下移动,所述本体(31)下端为能防止本体(31)脱离定位孔(4)的限位部(32),所述本体(31)上端设有能使本体(31)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处的挂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持结构为一挂持板(33),所述的挂持板(33)下部具有一能与上述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相接触的挂持面(33a),所述的挂持面(33a)与上述的本体(31)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持结构为一挂钩,所述的挂钩固定在本体(31)的上端处,所述的挂钩能挂持在上述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持板(33)的挂持面(33a)上开设有若干呈条形的凹槽(33b),所述的凹槽(33b)能与上述的行李舱的上密封条(2)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持板(33)的挂持面(33a)上固定有若干凸出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部(32)包括具有弹性的的限位片一(32a)和限位片二(32b),所述的限位片一(32a)和限位片二(32b)的下端均固定在上述本体(31)的下端处,所述的限位片一(32a)和限位片二(32b)上端向外张开,且限位片一(32a)和限位片二(32b)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定位孔(4)的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持板(33)的上板面上开设有方便将挂持板(33)提起的凹腔(34)。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持板(33)的上板面上设有提手,所述的提手呈U字型,所述提手的开口端铰接在挂持板(33)的上板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拉手(3)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属于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行李舱盖板下随车工具和备胎取用操作繁琐,且费时又费力的问题。本汽车行李舱地毯的定位结构,设置在行李舱地毯和行李舱的上密封条之间,包括开设在行李舱地毯上的定位孔和定位拉手,定位拉手包括呈条形的本体,本体穿设在定位孔并能沿着定位孔上下移动,本体下端为能防止本体脱离定位孔的限位部,本体上端设有能使本体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处的挂持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拉手带动行李舱地毯将其顺利的翻起并且挂持在行李舱的上密封条上,方便了对行李舱内的随车工具和备胎进行取放。
文档编号B60R13/01GK202896464SQ2012204433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王国良, 戴开红, 李宏华, 李功赋,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