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380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司机窗挡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具体适用于提高使用安全性,且可手动或自动收起。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司机通过前风窗玻璃或者司机窗玻璃观察左后视镜。随着客车技术的发展,客车前风窗侧边沿已经演变成全景弧线形曲面玻璃,导致下雨时雨刮器无法完全刮扫到前风窗的侧边沿,从而形成左后视镜处的刮扫盲区,影响左后侧视野。因此很多客车将左后视镜设置于前风窗左侧的立柱上,通过司机窗来观察左后视镜。但是,在下雨时,当司机窗被雨水淋湿后,通过司机窗观察后视镜的视野则受到较大影响。为避免受影响,现有方法是在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后,打开司机窗,用抹布擦玻璃,该方法一来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个别司机会边开车边擦窗,二来雨大时擦玻璃效果也不大。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484132U,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5月26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汽车窗镜遮雨罩,该实用新型设有固定件和罩面,固定件与罩面之间为可拆式连接,固定件与罩面之间可拆式连接可以是固定件与罩面之间通过滑槽嵌接,滑槽嵌接是在固定件上设纵向滑槽,罩面的边缘嵌入固定件的纵向滑槽中;使用时,先将固定件固定在车门门窗上框和后视镜框顶面,固定方式可采用胶粘、紧固螺丝、焊接等,然后将罩面与固定件连接上即可,从而将车门门窗视镜区域及后视镜遮盖住,防雨水且不影响司机视线。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够阻挡雨水落到司机窗和左后视镜上,但其仍有以下缺陷:1、遮雨罩安装使用不方便:下雨时,司机需要停车才能安装,而且一个遮雨罩有两个位置需要固定,操作较复杂;2、安全性较低:遮雨罩可拆卸的结构不牢固,容易松动、脱落,如果遮雨罩脱落飞出,会给行人、车辆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操作复杂、结构不牢固、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操作简易、结构牢固、安全性较高的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包括挡雨板和挡雨板固定部,所述挡雨板通过挡雨板固定部固定于驾驶室侧窗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固定部包括左铰链、右铰链、左滑轮和右滑轮;所述左铰链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上表面上设置有左固定环,左拉绳的一端与左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侧围骨架上设置的左滑轮22相接触;所述右铰链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上表面上设置有右固定环,右拉绳的一端与右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围骨架上设置的右滑轮相接触。所述左拉绳的一端左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滑轮固定连接,左滑轮的中部设置有左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左伺服电机固定于左侧围骨架上;所述右拉绳的一端与右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滑轮固定连接,右滑轮的中部设置有右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右伺服电机固定于右侧围骨架上。 所述左侧围骨架、右侧围骨架的内侧设置有侧围骨架内封板,侧围骨架内封板上设置有左拉绳孔和右拉绳孔,左拉绳孔、左滑轮对应设置,右拉绳孔、右滑轮对应设置;所述左拉绳的一端与左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左滑轮、左拉绳孔后与左拉环固定连接,所述右拉绳的一端与右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右滑轮、右拉绳孔后与右拉环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围骨架的内侧设置有左上限位柱和左下限位柱,左上限位柱位置高于左下限位柱,且左上限位柱、左下限位柱均与左拉环相配合;所述右侧围骨架的内侧设置有右上限位柱和右下限位柱,右上限位柱位置高于右下限位柱,且右上限位柱、右下限位柱均与右拉环相配合。所述左拉绳和右拉绳均采用钢丝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中挡雨板的设计尺寸较大,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直接落于侧窗上,从而保持司机左后视镜的视线清晰。因此,本设计能够有效挡雨,使司机视线清晰。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中的挡雨板固定部包括左铰链、右铰链、左滑轮和右滑轮,其中,左铰链、右铰链能使挡雨板内边沿、侧窗顶部横梁旋转配合,左滑轮、右滑轮能使挡雨板外边沿通过左拉绳、右拉绳固定。使用中,未下雨时,回拉左拉绳、右拉绳以将挡雨板收回,并隐藏于侧窗顶部横梁上方,避免挡雨板在不下雨时被车外气流冲击,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下雨时,放出左拉绳和右拉绳以打开挡雨板,有效防止雨水直接落于侧窗上。因此,本设计能在不用时收起,使用寿命较长。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中挡雨板包括两种控制方式,分别为自动控制方式与手动控制方式,其中,自动控制方式能通过按钮控制伺服电机自动收、放左拉绳和右拉绳,从而实现挡雨板开/关的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方式能通过拉环与上限位柱、下限位柱的分别配合以收、放左拉绳和右拉绳,从而实现挡雨板开/关的手动控制手动。因此,本设计不仅使用操作简易,而且控制方式多样。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中的手动控制方式中,左拉绳孔、左滑轮对应设置,右拉绳孔、右滑轮对应设置,该设计减小了拉绳与拉绳孔的摩擦,不仅避免了零件的磨损,而且使左拉绳、右拉绳能够灵活的拉动,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因此,本设计不仅能避免零件的磨损,而且使用舒适度较高。5、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中的左拉绳、右拉绳均采用钢丝绳,该设计保证了左拉绳和右拉绳的机械强度,有效避免因左拉绳或右拉绳拉断导致挡雨板掉落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零部件结合的牢固度,进而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因此,本设计不仅结构牢固,而且安全性较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动控制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后视图。图4是图3中右拉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左铰链或者右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挡雨板收起后的应用示意图。图中挡雨板I、左铰链11、右铰链12、左固定环13、右固定环14、左拉绳2、左拉环
21、左滑轮22、左伺服电机23、左上限位柱24、左下限位柱25、右拉绳3、右拉环31、右滑轮 32、右伺服电机33、右上限位柱34、右下限位柱35、左侧围骨架4、右侧围骨架5、侧围骨架内 封板6、左拉绳孔61、右拉绳孔62、驾驶室侧窗7、侧窗顶部横梁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I -图6,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包括挡雨板I和挡雨板固定部, 所述挡雨板I通过挡雨板固定部固定于驾驶室侧窗7上方;所述挡雨板固定部包括左铰链11、右铰链12、左滑轮22和右滑轮32 ;所述左铰链 11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I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I上表面 上设置有左固定环13,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侧围骨架4上 设置的左滑轮22相接触;所述右铰链12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 板I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I上表面上设置有右固定环14,右拉绳3的一端与右固定环 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围骨架5上设置的右滑轮32相接触。所述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滑轮22固定连接,左滑 轮22的中部设置有左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左伺服电机23固定于左侧围骨架4上;所述 右拉绳3的一端与右固定环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滑轮32固定连接,右滑轮32的中部 设置有右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右伺服电机33固定于右侧围骨架5上。所述左侧围骨架4、右侧围骨架5的内侧设置有侧围骨架内封板6,侧围骨架内封 板6上设置有左拉绳孔61和右拉绳孔62,左拉绳孔61、左滑轮22对应设置,右拉绳孔62、 右滑轮32对应设置;所述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左滑轮
22、左拉绳孔61后与左拉环21固定连接,所述右拉绳3的一端与右固定环14固定连接,另 一端依次通过右滑轮32、右拉绳孔62后与右拉环31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围骨架4的内侧设置有左上限位柱24和左下限位柱25,左上限位柱24 位置高于左下限位柱25,且左上限位柱24、左下限位柱25均与左拉环21相配合;所述右侧 围骨架5的内侧设置有右上限位柱34和右下限位柱35,右上限位柱34位置高于右下限位 柱35,且右上限位柱34、右下限位柱35均与右拉环31相配合。所述左拉绳2和右拉绳3均采用钢丝绳。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挡雨板I :挡雨板I设计的尺寸宽度较大,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直接落于驾驶室侧窗 7上,从而保持司机左后视镜的视线清晰。[0036]自动控制方式: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滑轮22固定连接,左滑轮22的中部设置有左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右拉绳3的一端与右固定环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滑轮32固定连接,右滑轮32的中部设置有右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该设计能够直接通过按动控制按钮控制左伺服电机23和右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同时正转或反转,实现左拉绳2和右拉绳3的同时收放,达到自动开启或关闭挡雨板I的效果。手动控制方式:左拉绳2固定于左拉环21上,左拉环2分别与左上限位柱24、左下限位柱25相配合;右拉绳3固定于右拉环31上,右拉环3分别与右上限位柱34、右下限位柱35相配合。不下雨时,左拉环2固定于左下限位柱25上,右拉环3固定于右下限位柱35上,挡雨板I呈收起状态;下雨时,左拉环2固定于左上限位柱24上,右拉环3固定于右上限位柱34上,挡雨板I呈打开状态。实施例1:自动控制方式:参见图1,所述挡雨板I通过挡雨板固定部固定于驾驶室侧窗7上方,所述挡雨板固定部包括左铰链11、右铰链12、左滑轮22和右滑轮32,所述驾驶室侧窗7的顶部设置有侧窗顶部横梁8,侧窗顶部横梁8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围骨架4、右侧围骨架5固定连接;所述挡雨板固定部包括左铰链11、右铰链12、左滑轮22和右滑轮32 ;所述左铰链11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I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I上表面上设置有左固定环13,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滑轮22固定连接,左滑轮22的中部设置有左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左伺服电机23固定于左侧围骨架4上;所述右铰链12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I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I上表面上设置有右固定环14,右拉绳3的一端与右固定环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滑轮32固定连接,右滑轮32的中部设置有右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右伺服电机33固定于右侧围骨架5上;所述左拉绳2和右拉绳3均采用钢丝绳。使用时,只需按动控制按钮即可,下雨时按动控制按钮,左伺服电机23和右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同时正转,放开左拉绳2和右拉绳3,挡雨板打开;雨停后按动控制按钮,左伺服电机23和右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同时反转,收起左拉绳2和右拉绳3,挡雨板I关闭。实施例2:手动控制方式:参见图2 -图4,所述挡雨板I通过挡雨板固定部固定于驾驶室侧窗7上方,所述挡雨板固定部包括左铰链11、右铰链12、左滑轮22和右滑轮32,所述驾驶室侧窗7的顶部设置有侧窗顶部横梁8,侧窗顶部横梁8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围骨架4、右侧围骨架5固定连接,左侧围骨架4的内侧设置有左上限位柱24和左下限位柱25,左上限位柱24位置高于左下限位柱25 ;所述右侧围骨架5的内侧设置有右上限位柱34和右下限位柱35,右上限位柱34位置高于右下限位柱35 ;左侧围骨架4、右侧围骨架5的内侧设置有侧围骨架内封板6,侧围骨架内封板6上设置有左拉绳孔61和右拉绳孔62,左拉绳孔61、左滑轮22对应设置,右拉绳孔62、右滑轮32对应设置;所述左铰链11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I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I上表面上设置有左固定环13,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左滑轮22、左拉绳孔61后与左拉环21固定连接,左拉环21分别与左上限位柱24、左下限位柱25相配合;所述右铰链12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I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I上表面上设置有右固定环14,右拉绳3的一端与右固定环14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右滑轮32、右拉绳孔62后与右拉环31固定连接,右拉环31分别与右上限位柱34、右下限位柱35相配合;所述左拉绳2和右拉绳3均采用钢丝绳。使用中,下雨时,将左拉环2固定于左上限位柱24上、右拉环3固定于右上限位柱34上,挡雨板I呈打开状态;雨停后,将左拉环2固定于左下限位柱25上,右拉环3固定于右下限位柱35上,挡雨板I呈收起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包括挡雨板(I)和挡雨板固定部,所述挡雨板(I)通过挡雨板固定部固定于驾驶室侧窗(7)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雨板固定部包括左铰链(11)、右铰链(12)、左滑轮(22)和右滑轮(32);所述左铰链(11)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I)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I)上表面上设置有左固定环(13),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侧围骨架(4)上设置的左滑轮(22)相接触;所述右铰链(12)的一端与侧窗顶部横梁(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雨板(I)内边沿固定连接,挡雨板(I)上表面上设置有右固定环(14),右拉绳(3)的一端与右固定环(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围骨架(5)上设置的右滑轮(32)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滑轮(22)固定连接,左滑轮22的中部设置有左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左伺服电机(23)固定于左侧围骨架(4)上;所述右拉绳(3)的一端与右固定环(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滑轮(32)固定连接,右滑轮(32)的中部设置有右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右伺服电机(33)固定于右侧围骨架(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骨架(4 )、右侧围骨架(5 )的内侧设置有侧围骨架内封板(6 ),侧围骨架内封板(6 )上设置有左拉绳孔(61)和右拉绳孔(62),左拉绳孔(61)、左滑轮(22)对应设置,右拉绳孔(62)、右滑轮(32)对应设置;所述左拉绳(2)的一端与左固定环(13)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左滑轮(22 )、左拉绳孔(61)后与左拉环(21)固定连接,所述右拉绳(3 )的一端与右固定环(14)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右滑轮(32)、右拉绳孔(62)后与右拉环(3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骨架(4)的内侧设置有左上限位柱(24)和左下限位柱(25),左上限位柱(24)位置高于左下限位柱(25),且左上限位柱(24)、左下限位柱(25)均与左拉环(21)相配合;所述右侧围骨架(5)的内侧设置有右上限位柱(34)和右下限位柱(35),右上限位柱(34)位置高于右下限位柱(35),且右上限位柱(34)、右下限位柱(35)均与右拉环(31)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拉绳(2)和右拉绳(3)均采用钢丝绳。
专利摘要一种可隐藏式客车侧窗挡水结构,包括挡雨板和挡雨板固定部,挡雨板通过挡雨板固定部与侧窗顶部横梁旋转配合,挡雨板外延通过左拉绳和右拉绳固定;本设计可自动或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中左拉绳与左滑轮固定连接,左滑轮的中部设置有左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右拉绳与右滑轮固定连接,右滑轮的中部设置有右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手动控制中左拉绳依次通过左滑轮、左拉绳孔后与左拉环固定连接,右拉绳依次通过右滑轮、右拉绳孔后与右拉环固定连接,通过改变左、右拉环的高度以打开或关闭挡雨板。本设计不仅能有效阻挡雨水,确保左后视镜视线清晰,而且控制方式多样,安全性能好。
文档编号B60J9/00GK203005025SQ20122063506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郝守海, 刘林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