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263发布日期:2018-09-28 17:5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在此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天窗装置,该天窗装置具备用于关闭固定车顶的开口部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在此公开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天窗装置,该天窗装置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中的至少一方为开闭式,在该天窗装置中,使前面板和后面板的边缘部相互接触来关闭固定车顶的开口部。



背景技术:

作为具备前面板和后面板且使前面板的边缘部和后面板的边缘部相互对接来关闭固定车顶的开口部这样的车辆的天窗装置,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11492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天窗装置已为人所知。在该专利文献中公开了这样的构造,即:使前面板的挡风雨条与后面板的挡风雨条相互接触来关闭开口部。前面板的挡风雨条形成为中空状,后面板的挡风雨条形成为实心状。通过这样,提高了挡风雨条之间的密封性。

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09512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天窗装置,在该天窗装置中,使前面板的边缘部和后面板的边缘部相互接触来关闭固定车顶的开口部。在该天窗装置中,在前面板的边缘部设有中空状挡风雨条,在后面板的边缘部设有实心状框体。使该挡风雨条与该框体相互接触,从而关闭固定车顶的开口部。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天窗装置中,在前面板的整个周缘上设有挡风雨条,由于该挡风雨条呈中空状,因此该挡风雨条容易变形。因此,在安装或使用挡风雨条时容易发生位置偏离。特别是,一旦在转角部处发生了位置偏离,挡风雨条的美观性便会恶化。

在此公开的技术用于抑制安装和使用挡风雨条时发生的位置偏离。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此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天窗装置,其安装在车辆上且具备前面板和后面板,通过使该前面板的边缘部和该后面板的边缘部相接触来关闭固定车顶的开口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分别具有面板本体、设置在该面板本体的周缘部上的面板框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面板框体上的挡风雨条。设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中的一块面板上的所述挡风雨条形成为中空状,并且该挡风雨条设置在该块面板的所述面板框体的整个周缘部上。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中的另一块面板中,在所述面板框体中的与所述一块面板相对置的部分未设有所述挡风雨条。当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将所述开口部关闭起来时,所述一块面板的挡风雨条与所述另一块面板的面板框体相接触。在所述一块面板上的所述面板框体的转角部设有朝外侧突出的卡合部。在所述一块面板上的所述挡风雨条中的、与所述面板框体的所述转角部相对应的转角部形成有供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凹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天窗装置,能够在其中一块面板上抑制挡风雨条相对于面板框体的位置偏离。

附图说明

图1(a)是天窗装置的俯视图,图1(b)是由图1(a)中的一点划线所围住的部分E的放大图。

图2(a)是天窗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其示出前面板和后面板将开口部关闭起来的状态。图2(b)是天窗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其示出打开开口部时的初期阶段的状态。图2(c)是天窗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其示出打开开口部时的中间阶段以后的状态。

图3是沿着图1(b)中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1(b)中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b)中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1(b)中的D-D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立体图,其示意地示出前面板的后侧转角部的挡风雨条、以及后面板的前侧转角部的面板框体的外观。

图8是立体图,其示出将前面板的后侧转角部的挡风雨条、以及后面板的前侧转角部的挡风雨条部分地剖开后的状态。

图9是立体图,其示出前面板的后侧转角部的面板框体。

-符号说明-

1-车辆;2-固定车顶;3-开口部;10-窗装置;11-前面板;111-后缘部;12-后面板;121-前缘部;21-面板框体;211-后部;212-侧部;213-转角部;22-面板框体;221-前部;28-卡合部;28a-基端部;28b-顶端部;31-挡风雨条;311-后部;313-转角部;32-挡风雨条;33-密封部;34-密封部;35-卡合部;36-卡合部;37-中空弹性体;38-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不过,有时会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会省略对已为人们所熟知的事项做详细说明,还会省略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做重复性的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下述说明过于冗长且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所做的省略。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发明而提供附图和下述说明,并没有意图通过这些附图和说明来限制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

图1是天窗装置的俯视图。天窗装置10是所谓的双面板构造的天窗装置。天窗装置10具备开闭式的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该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安装在车辆1的固定车顶2的开口部3处。前面板11布置在靠车辆前方的一侧,后面板12布置在靠车辆后方的一侧。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分别形成为近似矩形。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将开口部3关闭起来的状态下,前面板11的后缘部111与后面板12的前缘部121对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后缘部111与前缘部121对接在一起这一句话所指的并不局限在前面板11的面板本体与后面板12的面板本体对接在一起这一情况。在面板本体的边缘部也有可能设有框体、挡风雨条,有可能不是由面板本体的边缘部来形成后缘部111和/或前缘部121,而是由框体或挡风雨条来形成后缘部111和/或前缘部121。例如,如后述那样,有可能是由挡风雨条31形成后缘部111,由挡风雨条32形成前缘部121。在该情况下,挡风雨条31与挡风雨条32对接在一起。

在开口部3的周缘上布置有前部车架5、后部车架6以及一对侧部车架4。侧部车架4、前部车架5以及后部车架6设置在固定车顶2的下表面上。在侧部车架4上设置有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的滑动机构(省略图示)。利用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M驱动滑动机构,由此进行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的开闭动作。

图2是从侧边观看天窗装置时的动作说明图。图2(a)示出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将开口部关闭起来的状态。图2(b)示出打开开口部3时的初期阶段的状态。图2(c)示出打开开口部3时的中间阶段以后的状态。在天窗装置10中,通过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双方进行滑动来打开或关闭开口部3。前面板11朝上方摆动并滑动,相对于此,后面板12朝下方摆动并滑动。

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将开口部3关闭起来的状态下,如图2(a)所示,前面板11的后缘部111与后面板12的前缘部121对接在一起。打开开口部3时,首先,如图2(b)所示,只有前面板11朝后方滑动。此时,前面板11朝上方摆动。接着,如图2(c)所示,在前面板11朝后方滑动的中途,后面板12朝下方摆动,并开始朝后方滑动。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都朝后方滑动,不久后,开口部3成为完全开放状态。

图3是沿着图1(b)中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b)中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b)中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1(b)中的D-D线剖开的剖视图。

前面板11具有面板本体、设置在面板本体的周缘部上的面板框体21、以及设置在面板框体21的周缘部上的挡风雨条31。后面板12具有面板本体、设置在面板本体的周缘部上的面板框体22、以及设置在面板框体22的周缘部上的挡风雨条32。

前面板11的面板本体和后面板12的面板本体形成为近似矩形。举例来说,前面板11的面板本体和后面板12的面板本体由玻璃制成。前面板11的面板本体和后面板12的面板本体的材质除了可以是玻璃以外,还可以是丙烯酸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等硬质树脂、以及钢板等。在后面板12的面板本体的下表面12b上安装有排水框8,该排水框8用于承接当面板动作时从两面板之间的间隙滴下来的水。

面板框体21设置在面板本体的整个周缘部上。面板框体22设置在面板本体的整个周缘部上。面板框体21、22由硬质树脂材料制成,硬质树脂材料例如为TPS(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面板框体21、22的材质除了可以是TPS以外,还可以是TPO(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EE(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聚氨基甲酸脂系热塑性弹性体)、PVC(聚氯乙烯)、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及氟橡胶等。但是,在前面板11的面板本体和后面板12的面板本体是玻璃制的情况下,从对环境造成的负担较少、抗损伤性良好、以及与玻璃之间的黏合性良好的观点来看,面板框体21、22的材质优选为TPS、TPO。如果再进一步考虑成形时在高温度下的流动性,则面板框体21、22的材质优选为TPS。

挡风雨条31设置在面板框体21的整个周缘部(即面板本体的整个周缘部)上。挡风雨条32设置在除了面板框体21的前缘部(即面板本体的前缘部)以外的、面板框体21的周缘部上。挡风雨条31、32的材质在下文中说明。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面板框体21的后部211经由粘接剂(底层涂料(primer))粘接在前面板11的下表面11b和端面11c上。就后部211来说,面板框体21的上表面21a与前面板11的上表面11a大致齐平(齐平表面(flushsurface))。如图4所示,面板框体21的侧部212经由粘接剂粘接在前面板11的下表面11b与端面11c上。就侧部212来说,面板框体21的上表面21a与前面板11的上表面11a大致齐平。在面板框体21上形成有嵌合槽25,该嵌合槽25朝外侧即朝挡风雨条31开口。挡风雨条31经由嵌合槽25安装在面板框体21上。面板框体21中用于划分出嵌合槽25的一部分的底部21b被安装在前面板11的下表面11b的保持器7支承着。

如图3所示,面板框体22的前部221经由粘接剂粘接在后面板12的下表面12b和端面12c上。就前部221来说,面板框体22的上表面22a与后面板12的上表面12a大致齐平。如图5所示,面板框体22的侧部222经由粘接剂粘接在后面板12的下表面12b与端面12c上。就侧部222来说,面板框体22的上表面22a与后面板12的上表面12a大致齐平。在侧部222上形成有嵌合槽26,该嵌合槽26朝外侧即朝挡风雨条32开口。挡风雨条32经由嵌合槽26安装在面板框体22上。

面板框体21通过例如包嵌注塑成形(outsert molding)而与前面板11的面板本体形成为一体,面板框体22通过例如包嵌注塑成形(outsert molding)而与后面板12的面板本体形成为一体。作为包嵌注塑成形(outsert molding)的方法,能举出的有注射成型法、挤压成形法等。

用于将面板框体21、22粘接在面板本体上的粘接剂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在前面板11的面板本体和后面板12的面板本体为玻璃制,而面板框体21、22为TPS制的情况下,较理想的是使用与玻璃材料和TPS之间的粘接力良好的烯烃系粘接剂。

如图3、4所示,挡风雨条31具有密封部33和卡合部35,该密封部33与固定车顶2(参照图1)、后面板12抵接,该卡合部35卡合在嵌合槽25中。在挡风雨条31中,由密封部33、以及卡合部35的一部分形成了截面呈中空状的中空弹性体37。在挡风雨条31安装在面板框体21上的状态下,密封部33的上表面33a和面板框体21的上表面21a大致齐平。这样一来,前面板11整体大致齐平。密封部33由软质合成橡胶材料(例如海绵材料)制成,卡合部35由比密封部33更硬的合成橡胶材料(例如固体三元乙丙橡胶(EPDM)材料)制成。密封部33和卡合部35通过例如共挤压成形法挤压成形为一体。挡风雨条31的后部311和侧部312是如上述那样利用挤压成形法制成的挤压件,挡风雨条31的后部311和侧部312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密封部33和卡合部35可以使用同样的材料。后部311是第1线状部的一个例子,侧部312是第2线状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5所示,挡风雨条32具有密封部34和卡合部36,该密封部34与固定车顶2(参照图1)抵接,该卡合部36嵌合在嵌合槽26中。在挡风雨条32中,由密封部34、以及卡合部36的一部分形成了截面呈中空状的中空弹性体39。在挡风雨条32安装在面板框体22上的状态下,密封部34的上表面34a和面板框体22的上表面22a大致齐平。这样一来,后面板12整体大致齐平。

如图6所示,在面板框体21的后部211与侧部212之间的连结部即转角部213上一体地形成有朝外侧突出的卡合部28。卡合部28相对于后部211和侧部212斜着延伸。更详细而言,由卡合部28和后部211所形成的角度与由卡合部28和侧部212所形成的角度大致上一致。另一方面,在挡风雨条31的后部311和侧部312之间的连结部即转角部313上形成有供卡合部28卡合的凹部3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的左侧的转角部213和转角部313,而由于面板框体21和挡风雨条31为左右对称,因此右侧的转角部213和转角部313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将挡风雨条31安装到面板框体21上时,卡合部28卡合在凹部38内。这样一来,能够抑制挡风雨条31的转角部313的位置从面板框体21的转角部213朝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偏离。

更详细而言,如图7、8所示,后部311和侧部312与转角部313连结在一起。在图中,利用黑白色三角记号的顶点示出了后部311与转角部313的边界、以及侧部312与转角部313的边界。三角记号的黑色一侧为转角部313,白色一侧为后部311或侧部312。后部311和侧部312为通过挤压法制成的成形件,相对于此,转角部313是通过注射成型或传递成型(transfer molding)等模具成形法所形成的。转角部313是由例如软质合成橡胶材料(例如海绵材料)所制成的。

如图8所示,由于在转角部313的角部内侧形成有凹部38,因此转角部313的壁部中形成内侧角部的部分朝着转角部313的内侧突出。也就是说,就挡风雨条31的内部宽度来说,将后部311的宽度定为b1,将侧部312的宽度定为b4,将在转角部313的内侧角部的顶点处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定为b2,将在转角部313的内侧角部的顶点处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定为b3。宽度b1、b4大于宽度b2、b3。也就是说,宽度b1=b4>b2=b3。在此,宽度是指面板本体的面内方向上的尺寸,即大致水平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8所示,凹部38的宽度a从凹部38的跟前侧部分38b起朝着靠里侧部分38a渐渐地变窄。具体而言,凹部38是由上壁、与上壁平行的下壁、以及位于上壁和下壁之间的两个侧壁所划分出来的。两个侧壁的间隔朝着凹部38的靠里侧部分38a渐渐地变窄。也就是说,凹部38形成为尖顶状。由于上壁与下壁相互平行,因此两个侧壁的高度(铅直方向上的尺寸)从跟前侧部分38b朝着靠里侧部分38a保持大致一定。凹部38的形状也可以是:两个侧壁的间隔从跟前侧部分38b朝着靠里侧部分38a保持大致一定。但是,在该结构下,挡风雨条31的宽度从宽度b1朝着宽度b2急遽地变窄,而且挡风雨条31的宽度从宽度b4朝着宽度b3急遽地变窄。若挡风雨条31的宽度急遽地改变,转角部313的弹性就会在凹部38和凹部38的周围急遽地发生改变,导致密封性降低,美观性恶化。相对于此,通过使凹部38成为尖顶状而使两个侧壁的间隔渐渐地变窄,能够使挡风雨条31的宽度从宽度b1朝着宽度b2渐渐地改变,并且使挡风雨条31的宽度从宽度b4朝着宽度b3渐渐地改变。这样一来,能够减缓挡风雨条31的、特别是转角部313的弹性变化,从而能够改善密封性、美观性。由此,也容易实现大致齐平的形状。

如图9所示,卡合部28具有与凹部38对应的形状。具体而言,卡合部28是由上壁、与上壁平行的下壁、以及位于上壁与下壁之间的两个侧壁所形成的。两个侧壁的间隔从基端部28a起朝着顶端部28b渐渐地变窄。这样一来,卡合部28形成为尖顶状即楔形。需要说明的是,与凹部38的高度同样地,卡合部28的高度从基端部28a朝着顶端部28b保持大致一定。通过这样,能够增加卡合部28与凹部38的接触面积。

如上所述,通过使卡合部28的顶端部的宽度小于基端部的宽度,在安装挡风雨条31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28插入到凹部38内。而且,通过使卡合部28的宽度从基端部起朝着顶端部渐渐地变窄,能够更顺利地将卡合部28插入到凹部38内。

另外,如图7、8所示,就后部311与转角部313的边界、以及侧部312与转角部313的边界来说,密封部33、33的边界面与挡风雨条31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相对于此,卡合部35、35的边界面相对于挡风雨条31的长度方向倾斜着。更具体而言,卡合部35、35的界面是为了避免后部311的卡合部35与侧部312的卡合部35相互干扰而倾斜着。例如,为了避免后部311的卡合部35与侧部312的卡合部35相互干扰,可以想到这样的结构,即:使转角部313变大,从而使后部311的端部与侧部312的端部相互远离。但是,由于转角部313的刚性较低(例如转角部313是由海绵材料形成的),因此若转角部313的比例变大,那么挡风雨条31的刚性就会降低,从而转角部313的位置容易发生偏离。相对于此,通过将卡合部35、35形成为相对于挡风雨条31的长度方向斜着切断的形状,能够一边防止后部311的卡合部35与侧部312的卡合部35的干扰,一边使后部311的端部与侧部312的端部相互靠近来使转角部313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刚性较高的后部311和侧部312所占的比例且降低刚性较低的转角部313所占的比例,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转角部313的位置偏离。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挡风雨条31的转角部313的位置偏离。

详细而言,在将中空状挡风雨条31安装到硬质树脂材料的面板框体21上这样的结构中,由于挡风雨条31容易变形,因此挡风雨条31有可能因为挡风雨条31的伸缩、尺寸误差等原因而以偏离的状态安装在面板框体21上。此外,不只是安装时,挡风雨条31在使用中也可能从面板框体21上偏离。

相对于此,通过使形成在面板框体21的转角部213的卡合部28嵌入到形成在挡风雨条31的转角部313上的凹部38,能够抑制在将挡风雨条31安装到面板框体21时发生的位置偏离,并且能够抑制挡风雨条31在使用中从面板框体21偏离。此外,通过在安装时使卡合部28与凹部38卡合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挡风雨条31的对位,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挡风雨条31的安装作业。

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抑制挡风雨条31的位置从面板框体21偏离,因此能够采用中空状挡风雨条31,其结果是,在关闭开口部3时,挡风雨条31充分地弹性变形,从而能够确保挡风雨条31与固定车顶2之间的密封性。由于使挡风雨条31的整个区间都成为中空状而没有必要形成实心状的部分,因此能够使挡风雨条31容易制造,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在前面板11与后面板12的接触部,通过使具有中空弹性体37的挡风雨条31与刚性比挡风雨条31高的面板框体22相接触,能够确保较高的密封性。

而且,在后面板12中,在与前面板11的挡风雨条31相接触的部分不是设置实心状即高刚性挡风雨条,而是设置面板框体22,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后面板12中与前面板11的挡风雨条31相接触的部分的刚性高于挡风雨条31。也就是说,在后面板12的挡风雨条32中,没有必要混合存在有实心状部分和中空状部分,因此能够降低挡风雨条32的制造成本。

由于转角部313是由海绵材料制成的,因此,由硬质树脂材料制成的卡合部28能够容易地且不存在间隙地卡合到凹部38中,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位置偏离。

凹部38是在成形出转角部313时形成的,而后部311和侧部312是在成形出转角部313的同时与转角部313接合在一起。因此,挡风雨条31的制造工序中没有增加多余的工序,能够防止生产性降低。通过这样,能够以低成本来量产挡风雨条31。

另外,一般而言,有必要使橡胶制挡风雨条能够相对于面板本体进行更换。在将挡风雨条直接安装到面板本体上的构造中,不得不以从上下方夹住面板本体的边缘部的方式来安装挡风雨条,因此,难以使面板形成为大致齐平。相对于此,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中,在面板本体的周缘部上安装由硬质树脂材料制成的面板框体21、22,并且将挡风雨条31、32安装在这些面板框体21、22上。这样一来,能够使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形成为整体上大致齐平。

当开口部3关闭时,挡风雨条31的后部311与面板框体22的前部221抵接,并且与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抵接。在此,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面板框体22的前部221还靠后方处。这样一来,能够确保供变形的挡风雨条31的后部311扩张的空间。详细而言,面板框体22的前部221的前端面22c形成为沿着铅直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即法线朝向前方那样的平面),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以越靠近铅直方向的上侧越位于后方,且越靠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着(参照图7、8)。也就是说,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中的至少上部比面板框体22的前端面22c还位于后方。这样一来,在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的前方形成有比面板框体22的前端面22c还往后方凹入的空间。当挡风雨条31与面板框体22的前端面22c抵接时,后部311会发生弹性变形。挡风雨条31中的、与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相对置的部分(具体而言,指转角部313中的与后部311相连着的部分)会发生变形而往该前端面的前方的空间内扩张。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前方的该空间作为用于释放挡风雨条31的变形的空间发挥作用。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当挡风雨条31变形时挡风雨条31朝上方隆起,从而能提升天窗装置10的美感。例如,从侧边观看天窗装置10时,挡风雨条31的侧部31和挡风雨条32的轮廓线看上去呈近似直线,挡风雨条31的后部311和面板框体22的前部221的轮廓线看上去也呈近似直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倾斜着,并不是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的整个面都比面板框体22的前端面22c还往后方凹入,因此挡风雨条31与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能够确保密封性。而且,通过与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相对置的部分变形而往该前端面的前方的空间内扩张,挡风雨条31与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从而能够确保密封性。

如上所述,即使本发明是当开口部3关闭时,挡风雨条31的转角部313的变形量大于其它部分这样的结构,也由于面板框体21的卡合部28卡合到转角部313的凹部38内,因此能够防止转角部313的位置偏离。

挡风雨条31的转角部313中的与侧部312相连着的部分抵接于固定车顶2,相对于此,挡风雨条31的转角部313中的与后部311相连着的部分抵接于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因此,就挡风雨条31的内部空间的宽度来说,也能够以宽度b1=b4>b2≤b3的方式来设定卡合部28的突出方向。例如,使由卡合部28和后部211所形成的角度小于由卡合部28和侧部212所形成的角度。或者,也可以将卡合部28设置在比由后部211和侧部212所形成的角部还靠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还可以将卡合部28设置在该位置上,并且如前述那样设定卡合部28的突出方向。这样一来,转角部313中的与侧部312相连着的部分的内部空间的宽度b3会变大,转角部313中的与侧部312相连着的部分能够比转角部313中的与后部311相连着的部分还柔软地变形。由于转角部313中的与侧部312相连着的部分所抵接的固定车顶2几乎不会变形,因此通过使转角部313中的与侧部312相连着的部分容易变形,能够容易地确保挡风雨条31的密封性,并且容易地吸收安装误差。另一方面,由于转角部313中的与后部311相连着的部分所抵接的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容易变形,因此通过转角部313中的与后部311相连着的该部分、以及挡风雨条32这两者的变形,能够确保挡风雨条31密封性,并且吸收安装误差。

在前面板11朝上方摆动且滑动的天窗装置10中,由于当开口部3打开时,前面板11露在车辆的外侧,因此通过在前面板11的整个周缘部上设置挡风雨条31,能够不损及前面板11的整体的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面板12中,也能够按照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95129号公报中记载的方式来将挡风雨条32安装到面板框体22上。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示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中的技术不局限于此,还能够应用在适当地进行了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各构件组合成为新的实施方式。在附图和具体说明中记载的构件中,除了解决问题上必要的构件以外,还可以包含用于对上述技术举例的、在解决问题上非必要的构件。因此,不应该因为这些非必要的构件记载在附图或具体说明中,就直接认为这些非必要构件是必要的。

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具有下述结构。

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不局限于构成为倾斜面,也可以构成为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9512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在挡风雨条32的前端面上形成凹部,当挡风雨条31的转角部313变形时,该转角部313进入到该凹部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前面板11中,将挡风雨条31设在整个周缘部上,在后面板12中,不对与前面板11抵接的边缘部设置挡风雨条32,使面板框体22外露,并且使挡风雨条31与面板框体22对接在一起。但是,也可以反过来设置。也就是说,在后面板12中,将挡风雨条32设置在整个周缘部上,在前面板11中,不对与后面板12抵接的边缘部设置挡风雨条31,使面板框体21外露,并且使挡风雨条32与面板框体21对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面板11朝上方摆动且滑动,后面板12朝下方摆动且滑动。但是,天窗装置也可以是这样的类型,即: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中的一者被固定住,而另一者移动。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天窗装置,即:前面板11朝上方摆动且滑动,而后面板12被固定住。

此外,天窗装置10不局限于双面板式。只要是具有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的关系的构造,天窗装置也可以是具有3块以上的面板的天窗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抑制挡风雨条31的位置偏离,卡合部28和凹部38不局限上述形状。例如,也可以使卡合部28的两个侧面朝内侧弯曲而凹陷。根据这样的结构,卡合部28的宽度从基端部28a起朝向顶端部28b急剧地变窄,基端部28a与顶端部28b之间的中间部的宽度变得更窄。与此相应地,在凹部38中,也能够使跟前侧的部分38b与靠里侧的部分38a之间的中间部的宽度变窄。这样一来,能够使与凹部的跟前侧部分38b以及中间部相对应的挡风雨条31的内部宽度变宽。也就是说,能够使朝着转角部313的角部顶点逐渐变窄的挡风雨条31的内部宽度尽可能地维持在较宽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前面板11的密封性、美观性。此外,也可以使卡合部28的两个侧壁的间隔保持大致一定,并且使凹部38的两个侧壁的间隔保持大致一定。

另外,卡合部28和凹部38的形状不一定要是同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即使卡合部28和凹部38的形状不同,但是两者中较柔软的一者变形而相互卡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