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0937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车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免充气的车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社会中,使用例如飞机、船舶、汽车、机车、自行车等行动载具用来进行人员或货品运输,已经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行为。并且这当中,又以汽车、机车、自行车的使用最为频繁。

如大家所熟知,如汽车、机车的行驶,主要是借助引擎发动所产生的能量,经过适当的传动系统将该能量转换为一驱动力后,驱使轮胎滚动而达到使汽车、机车前进的目的,而民间现有技术的轮胎,一般于轮胎内部灌注高压气体,使轮胎保持一正常胎压,而利用驱动轮胎与地面滚动接触,使汽车、机车或自行车等车辆行驶。

然而,该利用高压气体提供胎压的轮胎于使用上具有不少缺弊,例如「轮胎若受到尖锐物穿刺,极易产生爆胎的情况」、「轮胎泄气、胎压不足等之问题」,这些问题在行驶上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问题,尤其在高速行驶下,更容易造成使用上的危险而产生重大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免充气的车轮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一种车轮结构,包括一轮框及一片状的轮胎皮结构,该轮框为一圆形本体周围结合有一具有弹性的外框所形成,其中该圆形本体与该外框之间形成有一空间,使该圆形本体与该外框之间形成一固定间距,且该圆形本体与该外框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间隔设有数个具有弹性的缓冲装置,而该片状的轮胎皮结构紧密贴合于该外框上,使该车轮结构组装于车辆后,借助该缓冲装置维持该圆形本体与该外框之间的固定间距,以保持车轮运转的顺畅。

实施时,该缓冲装置连接有一调整件,用以调整该缓冲装置,使维持该圆形本体与该外框之间形成的固定间距的距离。

实施时,该调整件可为一电动马达或一手动调整螺件。

实施时,该轮框设有一检测装置,用以检测该圆形本体与该外框之间形成一固定间距是否改变。

实施时,该外框上设有数个凹部,而该轮胎皮结构上则设有数个可供卡合于该外框上凹部的凸块。

实施时,该轮胎皮结构为数片胎皮拼接而成。

实施时,该外框为锁接方式结合于该圆形本体周围。

本发明的车轮结构,无须针对轮胎皮进行充气作业,有效解决现有胎压不足或是爆胎、泄气等问题,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同时轮胎厚度可大幅缩小,达到环保目的且节省成本,并方便使用者的更换。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以下举较佳的实施例,配合图式、图号,将本发明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车轮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至a’的剖示图。

图3为图2中b至b’的剖示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件为手动调整螺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件为电动马达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轮胎皮结构为数片胎皮拼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轮框

11:圆形本体

12:外框

121:凹部

13:空间

14:缓冲装置

15:调整件

15’:马达

16:检测装置

2:轮胎皮结构

21:凸块

22:胎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图式内容为本发明车轮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由一轮框1及一片状的轮胎皮结构2所组成。

该轮框1为一圆形本体11周围锁接结合有一具有弹性的外框12所形成,其中该圆形本体11与该外框12之间系形成有一空间13,使该圆形本体11与该外框12之间形成一固定间距,且该圆形本体11与该外框1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13内间隔设有数个具有弹性的缓冲装置14,该缓冲装置14连接有一调整件15,该调整件15可为一电动马达15’(如图5所示)或一手动调整螺件(如图4所示),用以调整该缓冲装置14,使维持该圆形本体11与该外框12之间形成的固定间距的距离。

该片状的轮胎皮结构2紧密贴合于该外框12上,又,该外框12上设有数个凹部121,而该轮胎皮结构2上则设有数个可供卡合于该外框12上凹部121的凸块21(如图2、4所示)。

实施时,当该轮胎皮结构2固定于该外框12上后,借助该缓冲装置14维持该圆形本体11与该外框12之间的固定间距,以保持车轮运转的顺畅,而当久用后圆形本体11与该外框12之间的固定间距缩小时,可借助调整该调整件15来调整该缓冲装置14即可。

此外,如图6所示,该轮胎皮结构2为数片胎皮22拼接而成。另请参阅图2、4或5,该轮框1设有一检测装置16,用以检测该圆形本体11与该外框12之间形成一固定间距是否改变,以提醒使用者适度调整。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无须针对轮胎皮进行充气作业,故可有效解决现有胎压不足或是爆胎、泄气等问题,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同时轮胎厚度可大幅缩小,达到环保目的且节省成本,并方便使用者的更换。

以上所述乃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仍可视为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均应视为在本发明的技术范畴之内,合先陈明。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发明确可达到发明的预期目的,提供一种车轮结构,极具产业上利用的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