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车用的滚动轮及安装有该滚动轮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213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手推车用的滚动轮及安装有该滚动轮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用的滚动轮,尤其涉及改善了前进行走性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有该手推车用的滚动轮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以婴儿车为代表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caster)用作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将车轮保持为能够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滚动轮也能够以滚动轮轴线为中心改变车轮的方向,该滚动轮轴线在与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滚动轮根据从操作者对手推车施加的推进力的方向来改变车轮的方向,由此实现操作者所期望的手推车的转弯。

例如日本JP2005-014894A所公开的那样,手推车用的滚动轮具有相对于手推车的脚部固定的固定体、和将车轮保持为可以旋转且以滚动轮轴线为中心相对于固定体可以旋转的旋转体。



技术实现要素:

在手推车的行走中,若车轮越过存在于接地面的凹凸和/或高低差,则存在于接地面的凹凸和/或高低差的影响也波及到保持车轮的旋转体。若存在于接地面的凹凸和/或高低差的影响波及到旋转体,则有可能发生旋转体相对于固定体及滚动轮轴进行微振动的晃动现象。若旋转体发生晃动现象,则旋转体相对于固定体的旋转状态会变得不稳定,导致前进行走性下降。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以上方面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了前进行走性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安装该改善了前进行走性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的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具备:固定体,其固定于手推车的脚;旋转体,其以能够以滚动轮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固定体;以及车轮,其以能够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旋转体,所述固定体及所述旋转体的一方具有划定所述滚动轮轴线的滚动轮轴,所述固定体及所述旋转体的另一方具有被插入所述滚动轮轴的筒部,所述旋转体以所述滚动轮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了某第一角度时的、所述滚动轮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所述旋转体以所述滚动轮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了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时的、所述滚动轮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中,所述旋转体以所述滚动轮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了所述第一角度时的、所述筒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滚动轮轴的外周面能够接触的位置,可以不同于所述旋转体以所述滚动轮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了所述第二角度时的、所述筒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滚动轮轴的外周面能够接触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中,与所述滚动轮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的所述筒部的被插入所述滚动轮轴的部分的内表面的形状,可以不同于且非相似于与所述滚动轮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的所述滚动轮轴的外周面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中,与所述滚动轮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的所述滚动轮轴的外周面的形状可以是非圆形,与所述滚动轮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的所述筒部的被插入所述滚动轮轴的部分的内表面的形状可以是非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中,与所述所述滚动轮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的所述滚动轮轴的外周面的形状可以具有使奇数个同一形状的圆弧连接而成的形状,并且各圆弧的曲率半径可以等于该圆弧到两个圆弧连接而成的顶部中的与该圆弧面对的顶部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中,若设所述圆弧的数量为n,则所述筒部的成为与所述滚动轮轴接触的部分在与所述滚动轮轴线正交的截面中,可以包含分别位于一个假想的正(n+1)边形的各边上的(n+1)条直线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中,在与所述滚动轮轴线正交的截面中,所述滚动轮轴的外周面的形状可以具有使三个同样的圆弧连接而成的形状,并且所述筒部的成为与所述滚动轮轴接触的部分可以包含分别位于1个假想的正方形的各边上的四条直线部。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具备:具有所述任一项特征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以及安装有所述手推车用的滚动轮的婴儿车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手推车的前进行走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滚动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滚动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滚动轮的分解图。

图6A是表示沿图4所示的线VIA-VIA的滚动轮轴及筒部件的截面的概略剖视图。

图6B是表示从图6A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相对于滚动轮轴旋转了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6C是表示从图6B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相对于滚动轮轴进一步旋转了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6D是表示从图6B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相对于滚动轮轴进一步旋转了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7A是与图6A对应的图,是用于说明滚动轮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7B是表示从图7A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以滚动轮轴为中心进一步旋转了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7C是表示从图7B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以滚动轮轴为中心进一步旋转了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7D是表示从图7C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以滚动轮轴为中心进一步旋转了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7E是表示从图7D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以滚动轮轴为中心进一步旋转了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图1~图6D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及滚动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应予说明,虽然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将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的滚动轮应用于婴儿车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应用手推车用的滚动轮的对象不限于婴儿车。只要是被操作者的手推动并操作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滚动轮就可以广泛地应用。例如作为手推车的其他例子,列举购物车这样的搬运车、或用于收置宠物并进行运送的宠物用装运工具。

在图1及图2中,示出婴儿车1的整体结构。图1及图2所示的婴儿车 1具有婴儿车主体2和安装于婴儿车主体2的滚动轮3。其中,婴儿车主体2 具有框架部10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框架部10的把手20,所述框架部 10具有一对前脚11及一对后脚12。

在一对前脚11的下端,安装有后面详述的滚动轮3。该滚动轮3能够将车轮80保持为能够以旋转轴线Lb为中心旋转,并且使车轮80以滚动轮轴线 La为中心旋转,所述滚动轮轴线La在与旋转轴线Lb交叉的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在一对后脚12的下端,安装有车轮保持体4。该车轮保持体4将车轮 80的方向保持为一定,并且将该车轮80保持为可以旋转。

在婴儿车1中,把手3构成为可固定于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背面推动位置和图2中由实线表示的对面推动位置。在背面推动位置,从侧面观看,以使把手3的上方部分位于后方的方式使把手3相对于铅垂轴倾斜。在该情况下,操作者(保护者)从成为婴幼儿的背面的后脚12侧握持把手3。并且,操作者使婴儿车1以婴幼儿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的方式行走(图1的状态及图2的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对面推动位置,从侧面观看,以使把手3的上方部分位于前方的方式使把手3相对于铅垂轴倾斜。在该情况下,操作者从面对婴幼儿的前脚11侧握持把手3。那么,操作者以使婴儿车1的后脚12侧成为行进方向的前方的方式使婴儿车1行走(图2的由实线表示的状态)。

应予说明,在图1所示的婴儿车1中,安装于后脚12的车轮保持体4 也可以构成为所谓的滚动轮,使得车轮80的方向可以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婴儿车1中,从婴儿车1的操纵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对于安装在前脚 11及后脚12之中位于移动方向的前方的脚的滚动轮而言,可以进行车轮及车轮保持体的以滚动轮轴线为中心的旋转,对于安装在位于移动方向的后方的脚的滚动轮而言,限制车轮及车轮保持体的以滚动轮轴线为中心的旋转。

另外,使把手20相对于框架部件20可以摆动的结构、和/或根据把手20 的位置自动地限制车轮及车轮保持体的以滚动轮轴线为中心的旋转的结构能够采用已知的结构、例如日本JP2008-254688A所公开的结构。因而,在本说明书中,省略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如广泛普及的那样,构成为可以折叠。使婴儿车1可以折叠的结构也能够采用已知的结构、例如所述日本 JP2008-254688A所公开的结构。因而,在本说明书中,省略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接着,主要参照图3~图6D说明安装在婴儿车主体2的前脚11的滚动轮 3。图3~图5分别是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滚动轮3的立体图、侧视图及分解图。应予说明,在一对前脚11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前脚用的滚动轮3。两个前脚用的滚动轮3相互相同或对称地构成。

如图3~图5所示,滚动轮3具备固定于婴儿车1的脚的固定体40、和相对于固定体40可以旋转的旋转体60。固定体40具有向下方突出的滚动轮轴 51。旋转体60被支承为以滚动轮轴线La为中心相对于滚动轮轴51可以旋转,所述滚动轮轴线La在滚动轮轴51的轴向延伸。此外,旋转体60介由车轴 85将车轮80保持为可以旋转。车轮80以与车轴85的轴向一致的旋转轴线 Lb为中心,相对于旋转体60旋转。

如图4所示,旋转轴线Lb沿大致水平方向,滚动轮轴线La与婴儿车1 的接地面(路面)大致正交。此外,旋转轴线Lb与滚动轮轴线La在水平方向分离。因此,通过调节从操作者对婴儿车1施加的推进力的方向,旋转体 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婴儿车1可以进行转弯。

以下,详细描述滚动轮3的各结构要素。

如上所述,固定体40固定于婴儿车主体2的脚部,将旋转体60支承为可以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体40具有固定于婴儿车1的脚部的固定体主体41、和从固定体主体41向下方延伸出的所述滚动轮轴51。此外,旋转体60具有:旋转支架61,其具有从下方插入到固定体主体41的头部61a;筒部件71,其收置于旋转支架61内且相对于滚动轮轴51可以滑动;车轮支架62,其配置于旋转支架61及筒部件71的下方。

如图5所示,固定体主体41由沿局部弯曲的路径延伸的轴状的部件构成,通过将脚11插入到上方开口的脚收置凹部42,将固定体主体41保持于脚11。

此外,在固定体主体41的下方,形成旋转体收置凹部43,在该旋转体收置凹部43内,插入有形成于旋转支架61的圆筒状的头部61a。在该头部 61a形成贯通孔61b,在该贯通孔61b的下方,形成有与该贯通孔61b连通的筒状凹部61c。在该筒状凹部61c内收置筒部件71,在该筒部件71的内表面 71a及贯通孔61b,从图5中下方插入有滚动轮轴51。那么,销45贯通滚动轮轴51的前端部(图中上端部)和固定体主体41,介由该销45将滚动轮轴 51固定于固定体主体41,所述销45具有在与滚动轮轴线La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

在此,设置于旋转支架61的贯通孔61b的直径大于筒部件71的内表面 71a的直径。因而,滚动轮轴51以不与旋转支架61的头部61a接触的程度的间隙贯通头部61a,另一方面,滚动轮轴51相对于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 可以滑动。通过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与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相互滑动,旋转体60能够以滚动轮轴线La为中心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在这一点,为了旋转体60能够相对于固定体40顺畅地旋转,优选的是,筒部件71例如由自身润滑性优异的圆筒状的樹脂部件构成。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件71仅包括被插入滚动轮轴51的部分,但是在筒部件71内,也可以设置不被插入滚动轮轴51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滚动轮轴51的基端部(图4中下端部),形成扩径凸缘52,由于该扩径凸缘52具有比内表面71a的直径大的直径,所以旋转体60被保持于固定体40。

进而,在旋转支架61,安装有用于限制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相对旋转的锁定部件64。锁定部件64介由销65以可以摆动的方式保持在旋转支架61中的与其他部分相比在水平方向突出了的部分。锁定部件64具有可以选择地插入到图3所示的固定体40的凹部44内的凸部64a。通过操作锁定部件64而使该锁定部件64的凸部64a收置于固定体40的凹部44内,从而能够限制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

此外,在该旋转支架61,介由销63支承车轮支架62,在该车轮支架62,介由车轴85将车轮80保持为能够以旋转轴线Lb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轮支架62形成有孔62a,车轴85插入到该孔62a。

此外,在作为与销63分离的位置的旋转支架61与车轮支架62之间,配置有缓冲件66。缓冲件66通过旋转体60以销63为中心相对于车轮支架62 的相对摆动而弹性变形,发挥吸收来自于接地面的碰撞的减震功能。根据缓冲件66,能够向乘坐婴儿车1的婴幼儿提供舒适的乘坐感。

但是,如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说明的那样,若存在于接地面的凹凸和/ 或高低差的影响波及到旋转体60,则有可能发生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 进行微振动的晃动现象。从存在于接地面的凹凸等向车轮80传递的力在传递到旋转体60之后,从旋转体60的筒部件71向滚动轮轴51传递而由滚动轮轴51承受。因而,认为:在旋转体60因从存在于接地面的凹凸等向车轮80 传递的力进行共振而发生晃动现象的情况下,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 之间的距离r与共振波长(固有波长)具有相关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着眼于,将滚动轮3构成为:在可能发生晃动现象的状态下,改变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根据这样的方案,即使在某状态下旋转体60进行共振而产生了晃动现象,也能够通过改变为与旋转体60进行了共振的状态不同的旋转轴线Lb与滚动轮轴线La之间的距离r,从而抑制晃动现象。

以下,参照图6A~图6D说明改变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的方法。图6A是表示与滚动轮轴线La正交的截面中的、筒部件71 的内表面71a及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概略剖视图,图6B~图6D表示各状态下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及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在与滚动轮轴线La正交的截面中的形状。在以下说明中,将图6A~图6D所示的与滚动轮轴线La正交的截面简称为主截面。如图6A~图6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轮3根据旋转体60以滚动轮轴线La为中心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的角度θ1~θ3,可以改变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如上所述,在发生了晃动现象时,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状态变得不稳定。因而,通过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改变滚动轮轴线 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可以有效地抑制晃动现象。

通常,在相对旋转的筒的内表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其相互可以相对旋转且可以组装的间隙。因而,本说明书中的“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可以改变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是指,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所述改变对象的距离r可取的值的范围不同。换言之,是指在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某角度θ1~θ3时所述改变对象的距离r可取的值中,存在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另外的角度θ1~θ3时所述改变对象的距离r可取的值不同的值。

具体地,确定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形状和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 的形状,使得所述改变对象的距离r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而变化。以往,主截面中的所述内表面71a的形状及主截面中的所述外周面51a的形状是圆形,所以是相同或相似的形状。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截面中的所述内表面71a的形状及主截面中的所述外周面51a 的形状是非圆形、彼此不同且不相似。根据这样的方案,通过适当地设计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形状和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可以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使所述改变对象的距离r变化。因此,不需要为了根据旋转角度θ1~θ3使所述改变对象的距离r变化而在滚动轮3设置单独的机构和/或装置。因而,根据这样的方案,可以避免构造的复杂化及重量的增加,并有效地抑制晃动现象。

作为具体的形状,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勒洛n 边形构成,主截面中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形状由进行了倒角而成的正 (n+1)边形构成。其中,将n设为奇数。在图示的例子中,主截面中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形状由进行了倒角而成的正方形构成,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勒洛三角形构成。

首先,说明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形状。如图6A所示,筒部件71 的内表面71a在主截面中包括四条直线部74a~74d和角部75a~75d,所述四条直线部74a~74d分别位于一个假想的正方形X的各边上,所述角部75a~75d在相邻的两条直线部74a~74d之间延伸。各直线部74a~74d构成筒部件 71的内表面71a中的成为与滚动轮轴51接触的部分73,各角部75a~75d构成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中的不与滚动轮轴51接触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特别是成为与滚动轮轴51 接触的部分73以滚动轮轴线La为中心对称地配置四次。因而,四条直线部 74a~74d相互联合地构成,各角部75a~75d也相互联合地构成。根据这样的方案,通过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对称性,有助于平衡性好地改变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其结果是,在向乘坐婴儿车1的婴幼儿提供舒适的乘坐感方面具有优点。

本实施方式的各角部75a~75d连接于相邻的两条直线部74a~74d的端部,并且具有圆弧状的形状。应予说明,角部75a~75d也可以不必设置于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在不设置角部75a~75d的情况下,各直线部74a~74d 与一个假想的正方形X的对应的边重叠,筒部件71的成为与滚动轮轴51接触的部分73具有正方形的形状。

此外,如图6A所示,将连结相对的两条直线部74a、74c的中点彼此的直线L1与连结另外相对的两条直线部74b、74d的中点彼此的直线L2的交点设为c1。该点c1成为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中心。由于筒部件71的中心c1与旋转轴线Lb的距离一定,所以通过评价中心c1与旋转轴线Lb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能够评价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

应予说明,特别是在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勒洛多边形构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各角部75a~75d与滚动轮轴51接触,中心 c1与各角部75a~75d的距离应该比中心c1与各直线部74a~74d的距离长。

接着,说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如上所述,滚动轮轴51 的外周面51a在主截面中具有勒洛多边形的形状。勒洛多边形(n边形)具有将奇数个(n个)同一形状的圆弧53a~53c连接而成的形状,通过圆弧53a~ 53c的相邻接的圆弧确定顶部54a~54c。在勒洛多边形中,各圆弧53a~53c 的曲率半径R等于到与该圆弧53a~53c面对的顶部54a~54c的距离。在图 6A~图6D所示的例子中,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将三个同样的圆弧53a~53c连接而成的勒洛三角形构成。

在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勒洛多边形构成的情况下,滚动轮轴线La通过如下位置,即该位置成为通过各顶部54a~54c的圆的中心。换言之,滚动轮轴线La通过距各顶部54a~54c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6A~图6D说明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 r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而变化的作用。应予说明,在图6A~图6D中,作为一例,使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每次偏离20°而进行表示。作为前提,如上所述,在主截面中,成为与滚动轮轴51接触的部分73包括分别位于一个假想的正方形X的各边上的四条直线部74a~74d,所以能够认为由勒洛三角形构成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 51a被收置于由假想的正方形X构成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说明为:在所述主截面中,由勒洛三角形构成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内接于由正方形构成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但是,即使在它们之间设置有间隙,也当然可以发挥同样的功能。此外,虽然在滚动轮3中,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进行旋转移动,但是在图6A~图 6D中,为了容易理解,以旋转体60的位置为基准进行表示。因而,在图6A~图6D中,成为固定体40相对于旋转体60相对地进行旋转。

如图6A~图6D所示,在由勒洛三角形构成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 相对于内接的由正方形构成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相对地旋转的情况下,通过滚动轮轴51的中心的滚动轮轴线La的位置根据固定体40相对于旋转体 60相对地旋转的角度θ1~θ3而变化。因而,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 的旋转角度θ1~θ3,滚动轮轴线La相对于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中心c1 的位置连续地变化。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的中心c1与旋转轴线Lb的距离一定。因而,根据滚动轮3,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连续地变化。

具体地,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勒洛三角形的第一~第三顶部54a~54c 分别与正方形上的对应的第一、第二、第四直线部74a、74b、74d接触。此外,与第一顶部54a面对的圆弧53a与第三直线部74c接触。若从图6A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第一角度θ1(在图示的例子中为 20°),则第一顶部54a与第一直线部74a接触的位置向纸面中的左侧偏离,第三顶部54c与第四直线部74d接触的位置向纸面中的上侧偏离。那么,与第一顶部54a面对的圆弧53a与第三直线部74c接触,与第三顶部54c面对的圆弧53c与第二直线部74b接触。根据该勒洛三角形的接触位置的变化,通过滚动轮轴51的中心的滚动轮轴线La的位置也变化。因而,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不同于图6A所示的相对旋转之前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 之间的距离r。

进而,若旋转体60从图6B所示的状态相对于固定体40进一步旋转,且从图6A所示的状态合计旋转第二角度θ2(在图示的例子中为40°),则第三顶部54c与第四直线部74d接触的位置向纸面中的上侧进一步偏离,第二顶部54b与第三直线部74c接触。那么,与第二顶部54b面对的圆弧53b与第一直线部74a接触,与第三顶部54c面对的圆弧53c与第二直线部74b接触。因而,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二角度θ2时的、筒部件71 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不同于旋转体60 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此外,根据勒洛三角形的接触位置的变化,通过滚动轮轴51的中心的滚动轮轴线La的位置也进一步变化。因而,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二角度θ2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 Lb之间的距离r,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

进而,若旋转体60从图6C所示的状态相对于固定体40进一步旋转,且从图6A所示的状态合计旋转第三角度θ3(在图示的例子中为60°),则第一~第三顶部54a~54c分别与第二~第四直线部74b~74d接触,与第二顶部54b面对的圆弧53b与第一直线部74a接触。因而,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三角度θ3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 或第二角度θ2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此外,根据勒洛三角形的接触位置的变化,通过滚动轮轴51的中心的滚动轮轴线La的位置也进一步变化。因而,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 40旋转了第三角度θ3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或第二角度θ2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固定体40及旋转体60的一方具有划定滚动轮轴线La的滚动轮轴51,固定体40及旋转体60的另一方具有被插入滚动轮轴51的筒部件71,旋转体60以滚动轮轴线La为中心相对于固定体 40旋转了某第一角度θ1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不同于旋转体60以滚动轮轴线La为中心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某第二角度θ2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即,即使在某状态下旋转体60进行共振而发生了晃动现象,通过使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滚动轮轴线La的位置也会变化。因此,其结果是,旋转轴线Lb与滚动轮轴线La之间的距离r变化。因该距离r变化,使晃动现象发生的频率变化,从而能够抑制晃动现象。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晃动现象引起的前进行走性的下降,能够改善前进行走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旋转体60以滚动轮轴线La为中心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某第一角度θ1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不同于旋转体60以滚动轮轴线La为中心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与第一角度θ1不同的第二角度θ2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根据这样的方案,能够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改变与筒部件71的内表面 71a接触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滚动轮轴51 的外周面51a不均匀磨损的状况。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勒洛n边形构成,筒部件71的成为与滚动轮轴51接触的部分73包含分别位于一个假想的正(n+1)边形的各边上的(n+1)条直线部74a~74d。在该情况下,可以根据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的旋转角度θ1~θ3使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连续地顺畅地变化。其结果是,有助于向乘坐婴儿车1的婴幼儿提供舒适的乘坐感。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勒洛三角形构成,筒部件71的成为与滚动轮轴51接触的部分73包含分别位于一个假想的正方形X的各边上的四条直线部74a~74d。在该情况下,能够增大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 40的旋转角度θ1~θ3相应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 的变化。由此,能够使旋转体60进一步难以共振,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晃动现象。

<变形例>

应予说明,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改变。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变形的一例。在以下说明及以下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对于可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对应部分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表示了相对于滚动轮轴51滑动的筒部件71由与旋转支架61独立的部件构成的例子,但是旋转体60的结构例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筒部件71也可以是与旋转支架61一体的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表示了固定体40具有划定滚动轮轴线La的滚动轮轴51且旋转体60具有被插入了滚动轮轴51的筒部件71 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是,旋转体60具有划定滚动轮轴线La的滚动轮轴,固定体40具有被插入了滚动轮轴的筒部。在该情况下,通过滚动轮轴的外周面相对于固定体的筒部的内表面滑动,旋转体60能够以滚动轮轴线Lb为中心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A~图6D所示,表示了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勒洛三角形构成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在图7A~图7E中,表示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的另一例。应予说明,在图7A~图7E中,作为一例,使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 40的旋转角度每次偏离18°而进行表示。在图7A~图7E所示的例子中,主截面中的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的形状由勒洛五边形构成,筒部件71的成为与滚动轮轴51接触的部分73包含分别位于一个假想的正六边形的各边上的六条直线部74a~74f。

在图7A所示的状态下,勒洛多边形的第一顶部54a、第二顶部54b及第五顶部54e分别与正六边形上的对应的第一直线部74a、第二直线部74b及第六直线部74f接触。此外,与第一顶部54a面对的圆弧53a、与第二顶部54b 面对的圆弧53b及与第五顶部54e面对的圆弧53e分别与第四直线部74d、第五直线部74e及第三直线部74c接触。若从图7A所示的状态起,旋转体60 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第一角度θ1(在图示的例子中为18°),则如图7B所示,第一顶部54a与第一直线部74a接触的位置向纸面中的左侧偏离,第五顶部54e与第六直线部74f接触的位置向纸面中的左上侧偏离。那么,第三顶部54c及第四顶部54d分别与第四直线部74d及第五直线部74e接触,与第四顶部54d面对的圆弧53d与第二直线部74b接触,与第五顶部54e面对的圆弧53e与第三直线部74c接触。

进而,若旋转体60从图7B所示的状态相对于固定体40进一步旋转,且从图7A所示的状态合计旋转第二角度θ2(在图示的例子中为36°),则如图7C所示,第三顶部54c与第四直线部74d接触的位置向纸面中的右侧偏离,第四顶部54d与第五直线部74e接触的位置向纸面中的右上侧偏离。那么,第二顶部54b与第三直线部74c接触,与第二顶部54b面对的圆弧53b与第六直线部74f接触。此外,与第三顶部54c面对的圆弧53c与第一直线部74a 接触,与第四顶部54d面对的圆弧53d与第二直线部74b接触。因而,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二角度θ2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 旋转了第一角度θ1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 可接触的位置。此外,如上所述,根据勒洛多边形的接触位置的变化,通过滚动轮轴51的中心的滚动轮轴线La的位置也变化。因而,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二角度θ2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

同样,进而,若旋转体60从图7C所示的状态相对于固定体40进一步旋转,且从图7A所示的状态合计旋转第三角度θ3(在图示的例子中为54°),则成为图7D所示的状态。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三角度θ3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或第二角度θ2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此外,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三角度θ3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 或第二角度θ2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

进而,若旋转体60从图7D所示的状态相对于固定体40进一步旋转且从图7A所示的状态合计旋转第四角度θ4(在图示的例子中为72°),则成为图7E所示的状态。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四角度θ4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2或第三角度θ3时的、筒部件71的内表面71a与滚动轮轴51的外周面51a可接触的位置。此外,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四角度θ4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不同于旋转体60相对于固定体40旋转了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2或第三角度θ3时的、滚动轮轴线La与旋转轴线Lb之间的距离r。

根据以上内容,图7A~图7E所示的方案也与上述方案同样地,能够抑制因晃动现象引起的前进行走性的下降,能够改善前进行走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