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06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如此频发交通事故中,行人作为最容易伤亡的弱势群体需要受到保护,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保护交通事故中行人免受迫害。在交通事故中,行人头部和下肢有极大的可能性受到损伤,其中头部约占总数的31.70%,下肢约占总数的28.80%,头部和下肢损伤是交通安全事故中行人所遭受的主要损伤。

国内外交通安全研究学者针对行人头部和下肢的保护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显示:保险杠的结构参数对下肢损伤能够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通过改变保险杠的结构参数来使碰撞时行人下肢受力均匀,能够显著降低下肢的损伤程度;同时发生行人安全事故时,行人的头部通常会与发动机罩或风窗玻璃接触,他们的倾斜角度对头部损伤有着特别大的影响且这个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以解决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因与因汽车的前保险杠、发动机罩体和风挡玻璃的位置设置易对行人产生严重的伤害,导致双方均损失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置装置,它包括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底板、触发杆、凸轮机构和举升机构,汽车的前保险杠通过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触发杆位于底板上且其前端与前保险杠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杆的后端铰接在凸轮机构上,凸轮机构的上方设置有举升机构,所述凸轮机构通过举升机构与汽车的发动机罩体相连接,汽车的发动机罩体在举升机构的调节下作出朝向前保险杠的倾斜动作。

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底座、凸轮本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凸轮本体铰接在底座上,凸轮本体的一侧面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凸轮本体上,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触发杆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凸轮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举升机构上。

举升机构包括连接销、下部支撑件、第一弹簧和安全锁销,所述下部支撑件远离前保险杠设置且其位于发动机罩体的下方,所述下部支撑件的底部通过连接销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下部支撑件和发动机罩体之间,所述安全锁销穿设在第一弹簧内,所述安全锁销包括上部连接件、下部连接件、上组成销、下组成销、内筒和锁杆,上部连接件、上组成销、下组成销和下部连接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上部连接件的上端与发动机罩体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下部连接件的下端与下部支撑件的顶部可拆卸连接,上组成销和下组成销均为空心结构且内筒设置在上组成销和下组成销之间形成空腔内,内筒的底部与下组成销固定连接,所述锁杆穿过上组成销与内筒的顶部固定连接。

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包括至少两组弹力调节件,至少两组弹力调节件依次设置在汽车的前保险杠上,每组弹力调节件包括第二弹簧、定位底座和连接柱,定位底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底座上,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上,第二弹簧套装在连接柱上且其两端分别与前保险杠和定位底座相贴紧。

它还包括前支撑杆,前支撑杆竖直设置在底板和发动机罩体之间,前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发动机罩体的前端,前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触发杆上。

它还包括发动机罩体用铰链,所述发动机罩体用铰链包括底部支架、水平定位杆、上调整杆和下调整杆,所述水平定位杆水平设置,所述水平定位杆通过底部支架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水平定位杆的一端与上调整杆的下端相铰接,所述上调整杆的上端铰接在发动机罩体的底部,上调整杆沿其杆体长度方向加工有长孔,所述下调整的下端铰接在水平定位杆的另一端,所述下调整杆上端加工有侧部凸起,所述侧部凸起设置在上调整杆的长孔内且其沿长孔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实现双重保护行人的效果,第一重保护效果是当行人与车辆撞击力不大时,通过前部弹力调节总成的设置能够减缓对行人的撞击力;第二重保护效果是行人与车辆撞击力较大且超出前部弹力调节总成的最大弹力时,通过触发杆、凸轮机构和举升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起到调节发动机罩体的倾斜角度的效果,通过适当增加发动机罩体的倾斜角度能够将行人与汽车的碰撞时间缩短,同时能够增大发动机舱内刚性零件和发动机罩体之间的距离,增大发动机罩体的变形空间,以达到减轻对行人的伤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底板2和触发杆3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图;

图3是触发杆3、凸轮机构4和举升机构5的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图;

图4是安全锁销5-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底板2、触发杆3、凸轮机构4和举升机构5,汽车的前保险杠1通过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触发杆3位于底板2上且其前端与前保险杠1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杆3的后端铰接在凸轮机构4上,凸轮机构4的上方设置有举升机构5,所述凸轮机构4通过举升机构5与汽车的发动机罩体6相连接,汽车的发动机罩体6在举升机构5的调节下作出朝向前保险杠1的倾斜动作。

本发明通过前部弹力调节总成的设置使汽车的前保险杠1成为一种弹簧橡胶块式保险杠,触发杆3、凸轮机构4和举升机构5相配合使汽车的发动机罩体6成为一种吸能举升式发动机罩,弹簧橡胶块式保险杠与吸能举升式发动机罩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保险杠吸能,减少行人腿部伤害,发动机罩体6碰撞吸能且受强力撞击发生举升,从能量以及速度上减缓行人头部所受伤害。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轮机构4包括底座4-1、凸轮本体4-2、第一连杆4-3和第二连杆4-4,所述底座4-1可拆卸连接在底板2上,所述凸轮本体4-2铰接在底座4-1上,凸轮本体4-2的一侧面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杆4-3和第二连杆4-4,所述第一连杆4-3的一端铰接在凸轮本体4-2上,第一连杆4-3的另一端与触发杆3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4的一端铰接在凸轮本体4-2上,所述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铰接在举升机构5上。

本实施方式中当触发杆3向后移动时,即朝向凸轮本体4-2的方向移动,触发杆3带动第一连杆4-3移动,第一连杆4-3带动凸轮本体4-2进行旋转,此时第二连杆4-4活动,由于第一连杆4-3和第二连杆4-4与凸轮本体4-2连接位置的直径不同,使得凸轮机构4具有了改变传递力大小的作用。故该结构一共有两个作用,一是改变力的传递方向,二是通过凸轮本体4-2改变力的大小。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举升机构5包括连接销5-1、下部支撑件5-2、第一弹簧5-3和安全锁销5-4,所述下部支撑件5-2远离前保险杠1设置且其位于发动机罩体6的下方,所述下部支撑件5-2的底部通过连接销5-1与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弹簧5-3设置在下部支撑件5-2和发动机罩体6之间,所述安全锁销5-4穿设在第一弹簧5-3内,所述安全锁销5-4包括上部连接件5-4-1、下部连接件5-4-2、上组成销5-4-3、下组成销5-4-4、内筒5-4-5和锁杆5-4-6,上部连接件5-4-1、上组成销5-4-3、下组成销5-4-4和下部连接件5-4-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上部连接件5-4-1的上端与发动机罩体6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下部连接件5-4-2的下端与下部支撑件5-2的顶部可拆卸连接,上组成销5-4-3和下组成销5-4-4均为空心结构且内筒5-4-5设置在上组成销5-4-3和下组成销5-4-4之间形成空腔内,内筒5-4-5的底部与下组成销5-4-4固定连接,所述锁杆5-4-6穿过上组成销5-4-3与内筒5-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当由于凸轮本体4-2的转动带动第二连杆4-4向下运动,此时下部支撑件5-2与发动机罩体6之间的第一弹簧5-3处于压缩状态,下部支撑件5-2是固定不动的,下部支撑件5-2和发动机罩体6通过安全锁销5-4相连,安全锁销5-4只能承受一定的力,当在来自于第二连杆4-4额下拉力的作用下,该安全锁销达到了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时,安全锁销5-4发生断裂,此时发动机罩体6在第一弹簧5-3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发动机罩体6的位置发生倾斜,增大其与发动机舱内刚性零件之间的距离,增大发动机罩体6自身的变形空间,以达到减轻对行人的伤害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的安全锁销5-4结构设计巧妙,当在来自于触发杆3的下拉力的作用下,该安全锁销5-4达到了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时,安全锁销5-4中的锁杆5-4-6发生断裂,此时发动机罩体6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安全锁销5-4为反复使用的构件,只需要更换锁杆5-4-6即可重新安装使用,其他构件均可反复使用,有效降低使用成本,节省费用。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前部弹力调节总成包括至少两组弹力调节件,至少两组弹力调节件依次设置在汽车的前保险杠1上,每组弹力调节件包括第二弹簧8-1、定位底座8-2和连接柱8-3,定位底座8-2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连接柱8-3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底座8-2上,所述连接柱8-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1上,第二弹簧8-1套装在连接柱8-3上且其两端分别与前保险杠1和定位底座8-2相贴紧。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四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前支撑杆9,前支撑杆9竖直设置在底板2和发动机罩体6之间,前支撑杆9的上端铰接在发动机罩体6的前端,前支撑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触发杆3上。

前支撑杆9的设置是为了辅助发动机罩体6在弹升是倾斜角度更加明显,动作发生更加迅速且及时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五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发动机罩体用铰链,所述发动机罩体用铰链包括底部支架7-1、水平定位杆7-2、上调整杆7-3和下调整杆7-4,所述水平定位杆7-2水平设置,所述水平定位杆7-2通过底部支架7-1固定连接在底板2上,所述水平定位杆7-2的一端与上调整杆7-3的下端相铰接,所述上调整杆7-3的上端铰接在发动机罩体6的底部,上调整杆7-3沿其杆体长度方向加工有长孔7-5,所述下调整杆7-4的下端铰接在水平定位杆7-2的另一端,所述下调整杆7-4上端加工有侧部凸起7-6,所述侧部凸起7-6设置在上调整杆7-3的长孔7-5内且其沿长孔7-5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发动机罩体用铰链的设置也是为了辅助发动机罩体6能够顺利进行弹升动作,同时起到支撑和限位的效果。

工作过程:

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腿部首先与汽车的前保险杠1相接触,此时产生一个力F,推动前保险杠1往后移动;

然后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这个力F大于前保险杠1处设置的前部弹力调节总成的弹力时,说明汽车的车速过快,碰撞力较大,仅靠前保险杠1已经不足以保证行人生命安全了,前保险杠1后移,带动着触发杆3后移,触发汽车的发动机罩体6的弹升;

第二种情况:当这个力F小于前保险杠1处设置的前部弹力调节总成的弹力时,前保险杠1不易移动,此时证明车速较低,碰撞力度较小,行人损伤不会很大,只需要保险杠的吸能以及弹簧的弹力抵消就可以保证行人免受伤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