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出水式暖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948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涡流出水式暖水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用水阀,它是一种涡流出水式暖水阀。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制冷系统要求的增高,在车用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中增加水阀装置也将逐步推向市场,即通过微电机或拉丝拨杆控制暖风机温度风门的启闭,使发动机热水的热量通过暖风机的热交换器散发出来并进入车内,达到车内供暖的效果。

车里的暖气是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的热量来制热的,夏天虽然开的是冷风,但热热的冷却水还是会在散热器里循环,也就是等于把空调产生的冷风加热以后才吹出来,那出来的风肯定不会太冷了,后果就是增加油耗,降低空调效果。这个暖水阀的作用就是把冷却水的循环节流到空调散热器以外,让热水不进入驾驶室就直接循环给发动机,这样冷风就不会受到影响了,出风温度就低了,空调效果就好了,也省油了。

等车跑热了,不要开空调,只把温度调蓝色区域最冷的位置,然后开风扇,吹出来的风是不是热的?肯定是,加了暖水阀以后这个风就不会热了,而是自然风了。暖水阀的作用就在于此。

现有的暖水阀往往包括阀壳,阀壳上设有进水部和出水部,进水部包括进水管和控制进水管启闭的阀门;出水部包括泵体、出水腔和出水管;阀壳内设有连接进水管和出水腔的水流通道。水流从进水管进入,通过水流通道流入出水腔内,泵体搅动使出水腔内水能够快速进入出水管内并涌出。

由于现有的暖水阀水流通道与出水腔的连接角度较为随意,从水流通道流出的水流会影响被搅动的出水腔内的涡流,造成泵体的出水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水流通道出水对出水腔内涡流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涡流出水式暖水阀,水流通道的出水延出水腔内侧壁流入可以加强涡流,出水腔内的导向板对水流方向进行驱动,使水流趋向中心部位,出水速度更快。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涡流出水式暖水阀,包括阀壳,阀壳设有进水部和出水部,进水部包括进水管和控制进水管启闭的进水阀门;出水部包括泵体、出水腔和出水管;所述出水腔呈圆柱状,阀壳内还设有连接进水管和出水腔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于出水腔内的出口紧贴且相切于出水腔内侧壁;水流通道与出水腔内侧壁相切的一侧为近端,水流通道与近端相对的一侧为远端,近端与远端均与出水腔内侧壁连接,出水腔内侧壁还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与出水腔内侧壁紧贴,水流通道近端与出水腔内侧壁相切处为导向板的起始端,导向板末端为出水通道的远端与出水腔内侧壁的连接处,所述导向板的壁厚由起始端至末端逐渐递增。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末端位于水流通道延伸的曲面或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末端与水流通道远端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0°。

优选的,所述水流通道的截面呈方形或圆形,水流通道的管宽为近端至远端的间距,所述导向板末端至出水腔内侧壁的垂直间距大于管宽的0.8倍。

优选的,所述进水阀门为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泵体包括无刷电机和搅动用的桨叶,桨叶与无刷电机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涡流出水式暖水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涡流出水式暖水阀,水流通道的近端紧贴且相切于出水腔内侧壁;当暖水从水流通道流出时,可以延出水腔内的涡流转动方向进行同方向推进,最大限度降低出水水流对出水腔内的涡流影响,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

导向板的设定可以对新进入出水腔内的水流进行一定的导向作用,将涡流向出水腔的中心位置进行转移,导向板的壁厚由起始端至末端逐渐递增,水流通道内新进入的水流在延导向板进行移动,水流延导向板移动一周,由于导向板壁厚增加,使得水流在移动过程中不断的靠近出水腔中心;并且从导向板末端离开的水流方向与水流通道内的水流进入方向近似,更易往中心部位移动。

若是无导向板,则由水流通道内的进水会加强出水腔内涡旋现象,涡旋的能量集中于涡旋的外周侧,中部的水流移动缓慢,不利于水从出水管内流出。

因此本发明中的导向板作用在于将涡流中的能量向中心部位进行集中,使出水流动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涡流出水式暖水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涡流出水式暖水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阀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出水腔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导向板及出水腔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管;11、电磁阀;2、出水管;3、阀壳;30、出水腔;300、导向板;301、出水腔内侧壁;31、水流通道;4、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6所示的涡流出水式暖水阀,包括阀壳3,阀壳3设有进水部和出水部,进水部包括进水管1和控制进水管启闭的进水阀门11,进水阀门11为电磁阀,通过汽车内的电路和开关即可轻松控制暖水阀的启闭。

出水部包括泵体4、出水腔30和出水管2;出水腔30呈圆柱状,阀壳3内还设有水流通道31,进水管1流入的暖水经过水流通道31流入出水腔30内,泵体4负责对出水腔30内的暖水进行搅动,在出水腔30内形成涡流,并且泵体4会像风扇一样将水流趋向出水管2内,使出水速度更快。

本实施例中的泵体4采用无刷电机+桨叶,无刷电机分为永磁转子和通电定子,通电定子固定于出水腔30外,且通电定子与出水腔30之间密封,永磁转子位于出水腔30内,桨叶固定于永磁转子内,通电定子通电时即可带动永磁转子进行转动,密封良好,泵体4的通电部件与暖水分离,安全系数高。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其中加粗的曲线代表水流的流动趋向。水流通道31于出水腔内的出口紧贴且相切于出水腔30内侧壁;当暖水从水流通道流出时,可以延出水腔内的涡流转动方向进行同方向推进,最大限度降低出水水流对出水腔内的涡流影响,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

水流通道31与出水腔30内侧壁相切的一侧为近端,水流通道31与近端相对的一侧为远端,近端与远端均与出水腔30内侧壁连接,出水腔内侧壁还设有导向板300,导向板300与出水腔30内侧壁紧贴,水流通道31近端与出水腔30内侧壁相切处为导向板300的起始端,导向板300末端为出水通道的远端与出水腔内侧壁的连接处,导向板300的壁厚由起始端至末端逐渐递增。

导向板的设定可以对新进入出水腔内的水流进行一定的导向作用,将涡流向出水腔的中心位置进行转移,导向板的壁厚由起始端至末端逐渐递增,水流通道内新进入的水流在延导向板进行移动,水流延导向板移动一周,由于导向板壁厚增加,使得水流在移动过程中不断的靠近出水腔中心;并且从导向板末端离开的水流方向与水流通道内的水流进入方向近似,更易往中心部位移动。

若是无导向板,则由水流通道内的进水会加强出水腔内涡旋现象,涡旋的能量集中于涡旋的外周侧,中部的水流移动缓慢,不利于水从出水管内流出。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板作用在于将涡流中的能量向中心部位进行集中,使出水流动更快。

导向板300末端位于水流通道31延伸的曲面或平面上,可以保持水流通道内流入的暖水能够按原先的方向进行流动,最大限度的降低导向板300末端的水流对新进入的水流的影响。

若是末端不位于水流通道31延伸的曲面或平面上,末端进入水流通道31内,则直接影响原水流方向,若是末端与水流通道31延伸面留有间隙,则间隙内易形成小涡旋,间接影响整体使用效果。

如图6所示,导向板300的末端与水流通道31远端的夹角θ小于或等于50°,理论上夹角θ数值越小,则末端内流出的水流对进入水流的影响越小,但是制造成本也越大,因此本实施例中夹角θ取40°。

水流通道31的截面呈方形或圆形,水流通道31的管宽为近端至远端的间距,导向板300末端至出水腔30内侧壁的垂直间距(即导向板厚度)大于管宽的0.8倍;导向板厚度越厚,则导向后的水流越向中部集中,厚度需大于管宽的0.8倍目的在于减小导向后的水流对进入水流的影响,避免交错产生而扰乱涡流。而导向板300厚度越大,对水流的降速也越大,影响涡流整体速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垂直间距(导向板板厚)与管宽相等,导向后的水流对原进入的水流影响较小,交错点较少,且导向板对水流的降速影响最小。

以上所述使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