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悬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417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板(1)、设于所述车底板(1)下方的气垫围裙(2)、及设于所述车底板(1)上的悬浮风机(3)、驱动风机(4)和驾驶室(6);所述悬浮风机(3)的出风口与所述气垫围裙(2)连通;

所述驱动风机(4)出风口水平设置;所述驱动风机(4)下方设有一个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风机(4)沿水平方向转动的转动电机(7);

所述气悬浮车还包括通过机电控制或手动控制的转向机构(8),所述转向机构(8)设有突出于所述车底板(1)下方的摩擦部,所述摩擦部通过与所述车底板(1)左右两侧地面(19)摩擦从而改变气悬浮车行驶方向;

所述气悬浮车还包括设于重心处且通过在重心处与地面(19)摩擦实现减速的刹车装置(9);

所述车底板(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可电控部件的智能控制器(10)及供电电源(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围裙(2)顶部设有与其固定的气垫围裙固定板(12);所述气垫围裙固定板(12)仅在中心处通过一个万向球头(13)铰接在车底板(1)上;所述气垫围裙固定板(12)与所述车底板(1)之间还设有用于将所述气垫围裙(2)与所述悬浮风机(3)出风口连通的连接软管(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8)包括转向盘(8.1)、转向柱(8.2)、横杆(8.3)及转向柱支撑杆(8.5);所述转向柱(8.2)一端与所述转向盘(8.1)的中心点垂直固定,另一端与横杆(8.3)的中段垂直固定;所述横杆(8.3)两端铰接有向下且向外侧倾斜的斜杆(8.4);所述斜杆(8.4)下端头设有作为摩擦部的转向球(8.6);所述转向柱支撑杆(8.5)下端与所述车底板(1)固定;所述转向柱(8.2)以可径向转动的状态轴向固定在所述转向柱支撑杆(8.5)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装置(9)包括穿插在所述车底板(1)上的连杆(9.1)、设于所述连杆(9.1)上端的刹车踏板(9.2)、设于所述连杆(9.1)下端的用于与地面(19)摩擦的摩擦板(9.3)、及套设于所述连杆(9.1)上的连杆压簧(9.4),所述连杆压簧(9.4)夹设在所述刹车踏板(9.2)与所述车底板(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风机(4)下端通过一个转盘(15)与所述转动电机(7)连接,所述转盘(15)下垂直设有通过转动电机(7)驱动的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悬浮车还包括一个辅助加速装置(16);所述辅助加速装置(16)包括设于所述车底板(1)下方的连接板(16.1)、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6.1)固定另一端穿插在所述车底板(1)上的竖杆(16.2)、设于所述竖杆(16.2)上端的加速踏板(16.3)、及套设于所述竖杆(16.2)上的竖杆压簧(16.4);所述竖杆压簧(16.4)夹设在车底板(1)和加速踏板(16.3)之间;所述连接板(16.1)一端与所述车底板(1)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并设有加速车轮(16.5);所述连接板(16.1)或车底板(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加速车轮(16.5)转动的加速电机(16.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1)下端还设有多个便于在气垫围裙(2)没有充气状态下移动气悬浮车的万向球轴承(17)或万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1)上端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驾驶室(6)的外壳(20);所述驾驶室(6)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座椅(18);多个所述座椅(18)呈前后纵向排列;所述驱动风机(4)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风机(4)左右并排设置于所述驾驶室(6)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围裙(2)有多个,每个所述气垫围裙(2)充气后形成一个独立的气垫围裙子气室(2.2),每个所述气垫围裙(2)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悬浮风机(3)出风口连通的气垫围裙进气口(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悬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风机(3)只有一个,所述车底板(1)上还设有用于布风的悬浮气室(5),所述悬浮风机(3)的出风口通过所述悬浮气室(5)与多个气垫围裙进气口(2.1)相连,从而与多个所述气垫围裙(2)连通;

或所述悬浮风机(3)有多个,每个所述悬浮风机(3)与一个气垫围裙进气口(2.1)相连。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