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040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车辆的副驾驶席用的安全气囊装置,其将收装有袋体的保持器(retainer)配置于仪表盘(instrumentpanel)内而构成(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保持器被固定于仪表盘或车辆的骨架部件等(以下,有时统称为“周边部件”)上。在下述引用文献1中,在保持器的开口缘设有用于卡止于仪表盘的挂钩(hook)部件。在副驾驶席用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当有冲击力输入时袋体使仪表盘断裂从而在车厢内展开,据此来保护乘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平7-11760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另外,由于各种理由,有时安全气囊装置会采用大小(容量)不同的袋体。此时,无论袋体的大小如何,安全气囊装置必须将袋体和仪表盘之间的间隔距离(意即“空置区域”)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必须根据袋体的大小来设计周边部件,在降低成本方面尚有改进的余地。

例如,若利用同样的保持器来保持大的袋体和小的袋体,则袋体越小,上述空置区域越大。因此,当安全气囊装置工作时,与大的袋体相比,小的袋体在展开的状态下与仪表盘冲撞。因此,与大的袋体相比,小的袋体在工作时与仪表盘的接触面积变大。其结果,由袋体作用于仪表盘的载荷发生分散,难以冲破仪表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周边部件的通用化从而降低成本的安全气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保持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器11),该保持器被配置于车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辆1)的内饰(内装)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仪表盘20)内,用来保持可在车厢内展开的袋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袋体12),所述保持器具有:容纳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容纳部14),其呈箱形,在向所述袋体的展开方向开口的同时,容纳所述袋体;和安装片(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安装片42),其被固定于所述容纳部的周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壁部14a、后壁部14b)上的离开开口缘的位置,并被安装于所述内饰部件上。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在所述周壁上安装有多个所述安装片,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安装片之间,形成有用于连接彼此相邻的所述安装片的肋(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肋43),所述安装片和所述肋从所述周壁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发明,通过将独立于容纳部的安装片固定于容纳部的周壁上的离开开口缘的位置,与将安装片设置于容纳部的开口缘的情形相比,能够使容纳部比安装片更靠近内饰部件(车厢侧)。因此,在将用于保持大小不同的袋体的保持器固定于相同的周边部件时,例如将安装片固定为无论袋体的大小如何,安装片与袋体之间的距离均相同(离开开口缘的距离仅为小袋体与大袋体的高度差的位置)。据此,不必变更周边部件,即可将小袋体与大袋体之间的空置区域设定为例如相同。因此,能够实现周边部件的通用化,从而降低成本。而且,由于无论袋体的大小如何均能将空置区域设置为相同,因此能够使袋体以适宜的距离冲撞内饰部件。此时,在袋体展开时,能够使由袋体作用于内饰部件的载荷集中于局部而切实冲破内饰部件。

根据第2方案所述的发明,由于彼此相邻的安装片由肋来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各安装片的强度。此外,假设载荷局部作用于一个安装片时,能够由肋将载荷分散至其他安装片等。

而且,由于安装片和肋向同一方向突出,因此容易地利用冲压成型等来制造多个安装片和肋。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车厢内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的ⅱ-ⅱ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为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图2的v部放大图。

图6为表示设有大型安全气囊装置的状态的、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10…安全气囊装置

11…保持器

12…袋体

14a…前壁部(周壁)

14b…后壁部(周壁)

20…仪表盘(内饰部件)

42…安装片

43…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等的方向,若非特别强调则均与车辆的方向相同。此外,图中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fr表示前方。

图1为表示具有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1的车厢内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0为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1中,在驾驶席d和副驾驶席p的前方配置有仪表盘(内饰部件)20。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0搭载于仪表盘20的内侧(前方)且与副驾驶席p对应的位置。

图2为沿图1的ⅱ-ⅱ线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仪表盘20具有面板主体21和盖(lid)部件22。

在面板主体21中的位于副驾驶席p的前方的部分,形成有贯穿面板主体21的安全气囊开口21a。而且,图2的符号5表示构成车辆的骨架部件的一部分的转向架。转向架5沿车宽方向在仪表盘20的内侧延伸。转向架5在驾驶席d侧支承未图示的转向轴。

图3为从下方观察安全气囊装置10的立体图。

如图2、图3所示,盖部件22被嵌入面板主体21的安全气囊开口21a。盖部件22主要具有外观部23和卡止用脚部24。

外观部23从车厢侧覆盖安全气囊开口21a。此时,外观部23和面板主体21的表面光滑地连接。在外观部23上形成有在安全气囊装置10工作时断裂的撕裂线23a。外观部23中的被撕裂线23a包围的区域,构成在安全气囊装置10工作时以撕裂线23a的断裂为契机而向车厢侧打开的开闭部23b。

卡止用脚部24从外观部23的内表面向下方延伸设置。具体而言,卡止用脚部24形成为越向下方越向前方倾斜延伸的方筒状。在卡止用脚部24中的在前后方向相对的部分(前壁部24a和后壁部24b),分别形成有卡止开口25。卡止开口25沿前后方向贯穿前壁部24a和后壁部24b。在各壁部24a、24b上,卡止开口25沿车宽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

如图3所示,在卡止用脚部24中的在车宽方向相对的部分(侧壁部24c、24d),分别形成有安装台座26。各安装台座26分别从侧壁部24c、24d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各安装台座26的上端部与外观部23的内表面连接。而且,在卡止用脚部24的外周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肋27。加强肋27在卡止用脚部24的外周面上,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条。

图4为从上方观察安全气囊装置10的立体图。

如图2、图4所示,安全气囊装置10主要具有保持器11、袋体12和气体发生器13。

保持器11保持袋体12和气体发生器13,并且在仪表盘20内固定于车身。具体而言,保持器11主要具有容纳部14、支架15、安装用支柱16、和保持器挂钩17。

容纳部14形成为向上方(袋体12的展开方向)敞口的箱型。例如利用冲压加工等方法形成容纳部14。袋体12以折叠状态容纳于容纳部14。在图4的例子中,袋体12以上部从容纳部14向上方鼓出的状态容纳于容纳部14内。如图2所示,袋体12的顶部12a与盖部件22的外观部23的内表面隔开规定的空置区域h而在上下方向上相向。

在容纳部14的底壁部14e固定有气体发生器13。气体发生器13向袋体12内提供气体以使袋体12展开。气体发生器13以沿上下方向贯穿底壁部14e的状态,被固定于底壁部14e。另外,图4的符号13a为用于连接气体发生器13和未图示的ecu的导线。

如图2、图3所示,支架15连接容纳部14的底壁部14e与上述转向架5之间。具体而言,支架15的上端部与气体发生器13一同被固定于底壁部14e的前部。另一方面,支架15的下端部被固定于从转向架5向斜下前方突出的突出片5a。

安装用支柱16被设置于容纳部14中的在车宽方向相向的部分(侧壁部14c、14d)。各安装用支柱16在从侧壁部14c、14d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后,向上方延伸设置。各安装用支柱16的上端部分别被固定于盖部件22的上述安装台座26。据此,安全气囊装置10在袋体12的顶部12a与外观部23的内表面之间隔开空置区域h的状态下,被固定于仪表盘20和转向架5。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0在容纳部14的开口部朝着后斜上方的状态下,被搭载于仪表盘20内。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安装用支柱16的上端缘位于比容纳部14的上端开口缘更上方的位置。

如图2、图4所示,保持器挂钩17分别设置于容纳部14中的在前后方向相向的部分(前壁部14a和后壁部14b)。而且,各保持器挂钩17的结构彼此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主要对设置于前壁部14a的保持器挂钩17进行说明,而适当省略对设置于后壁部14b的保持器挂钩17的说明。

保持器挂钩17例如通过冲压加工等方法形成为一体。保持器挂钩17被固定于前壁部14a中的从容纳部14的开口缘向下方离开的位置。具体而言,保持器挂钩17具有固定部41、安装片42和肋43。

图5为相当于图2的v部的放大剖面图。

如图4、图5所示,固定部41形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状。固定部41通过焊接等方法被固定于前壁部14a的下半部。

安装片42从固定部41的上端缘向前方弯曲而形成。安装片42在从车宽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中形成为l字形。在固定部41中,安装片42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列有多个。具体而言,各安装片42具有:外向突出部42a,其从固定部41的上端缘向前方突出;和弯曲部42b,其从外向突出部42a的末端部(前端部)向下方弯曲。

外向突出部42a位于前壁部14a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在外向突出部42a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凸棱44。凸棱44沿前后方向延伸。而且,也可在一个外向突出部42a上形成多条凸棱44。此外,安装片42的数量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并且,安装片42也可从固定部41的下端缘弯曲而形成。

肋43在固定部41的上端缘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即,肋43中的、位于在车宽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安装片42之间的部分架设于这些安装片42之间。具体而言,肋43从固定部41的上端缘向前方弯曲而形成。肋43的前端缘位于比安装片42(外向突出部42a)的前端缘更靠后方的位置。而且,肋43的结构可以适当进行变更。此时,只要肋43是至少连接彼此相邻的安装片42的结构,其也可不形成于比位于车宽方向的最外侧的安装片42更靠外侧的位置。此外,也可不设置肋43。

而且,如图2所示,将设置于后壁部14b的保持器挂钩17被设定为,安装片42(外向突出部42a)从后壁部14b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向后方突出。但只要满足安装片42被配置于从容纳部14的开口缘向下方离开的位置,各保持器挂钩17也可固定于壁部14a、14b的上部或下部。

各保持器挂钩17的安装片42以可分别卡止于形成于上述卡止用脚部24的对应的卡止开口25内的方式被安装。具体而言,安装片42的外向突出部42a松动插入卡止开口25内。此外,安装片42的弯曲部42b在卡止用脚部24的外侧向下方延伸设置。而且,保持器挂钩17的结构为,在因有冲击载荷作用等而使容纳部14和盖部件2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偏移时,安装片42被卡止于卡止开口25。但也可使安装片42始终卡止于卡止开口25。

在此,对具有比上述袋体12大的大袋体110的大型安全气囊装置100进行简单说明。图6为表示设有大型安全气囊装置100的状态的、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而且,在以下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大型安全气囊装置100的周边部件(仪表盘20或转向架5)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6所示的大型安全气囊装置100中,保持器101保持比本实施方式的袋体12大的袋体110。具体而言,保持器101为,通过冲压加工等方法而容纳部102和保持器挂钩103形成为一体。因此,保持器挂钩103从容纳部102的开口缘弯曲而形成。此外,大型安全气囊装置100在保持器挂钩103的各安装片104松动插入卡止开口25内的状态下,被固定于盖部件22和转向架5。此时,袋体110的顶部110a与外观部23的内表面之间的空置区域成为h。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与大型安全气囊装置100的保持器101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0的保持器11保持小的袋体12。此时,如图6所示,若利用大型安全气囊装置100的保持器101来保持本实施方式的袋体12,则袋体12与外观部23之间的空置区域变大(参照图6的hs)。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将保持器挂钩17(安装片42)固定于离开容纳部14的开口缘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独立于容纳部14的保持器挂钩17固定于比容纳部14的开口缘更靠下方的部分,能够相对于保持器挂钩17使容纳部14靠近上方(盖部件22侧)。此时,例如将保持器挂钩17固定为:保持器挂钩17的安装片42与袋体12的顶部12a之间的距离等同于保持器挂钩103的安装片104与袋体110的顶部110a之间的距离(离开开口缘的距离仅为小袋体12与大袋体110的高度差的位置)。据此,不必变更周边部件,即可将小袋体12与大袋体110之间的空置区域h设定为相同。因此,能够实现周边部件的通用化,从而降低成本。而且,由于无论袋体12、110的大小如何,均可将空置区域h设定为相同,因此能够使袋体12、110以适当的距离冲撞盖部件22。此时,在袋体12展开时,能够使从袋体12作用于盖部件22(外观部23)的载荷集中于局部,从而能够切实冲破撕裂线23a。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肋43来连接彼此相邻的安装片42,因此能够提高各安装片42的强度。此外,假设载荷局部作用于一个安装片42时,能够通过肋43将载荷分散至其他安装片42等。

而且,由于安装片42与肋43向同一方向突出,因此能够容易地通过冲压成型等方法制造多个安装片42和肋43。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为:保持器11具有独立于容纳部14的支架15。

根据该结构,即使由于保持器挂钩17的固定位置不同而导致容纳部14与转向架5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可通过适当选择支架15来实现周边部件的通用化。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的技术。即,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构等仅为一例,可以适当进行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副驾驶席用的安全气囊装置10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结构还可适用于副驾驶席以外的其他安全气囊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保持器挂钩17固定于大小各异的袋体12、110之间但空置区域h相同的位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即也可变更保持器挂钩17的固定位置,以将袋体12设定于所期望的空置区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仪表盘20具有面板主体21和盖部件2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其结构也可为面板主体21与盖部件22形成为一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保持器11固定于转向架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也可将保持器11固定于车身的其他部位(骨架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保持器挂钩17固定于容纳部14的前壁部14a和后壁部14b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固定于周壁的任意位置。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适当置换为公知的构成元件,而且,也可对上述各变形例进行适当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