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670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导电轨在道岔处采用过渡弯头过渡的布置方式造成了各段之间电气上的不连续,会造成列车通过道岔时在各断口处的失电,导致列车受流不稳定,集电靴在脱离端部弯头时容易产生电弧,可能烧伤集电靴,另一方面集电靴在滑上端部时会和端部弯头产生冲击,可能损坏集电靴,而且,导电轨道岔梁转折处存在过渡硬点,集电靴在通过硬点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行走轮爆胎时会因列车的整体下沉造成集电靴的损坏,甚至造成列车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该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降低了列车对转弯过程中对导电轨的损坏,壁面了列车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导电轨、第二导电轨、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限位夹板、第二限位夹板、挠性过渡板和电流连接器,所述第一导电轨和所述第二导电轨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工字型,所述第一导电轨和所述第二导电轨沿轴向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轨和所述第二导电轨之间,所述第一底座邻近所述第一导电轨设置,所述第二底座邻近所述第二导电轨设置且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一限位夹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轨和所述第一底座的两侧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轨和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二限位夹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轨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两侧以固定所述第二导电轨和所述第二底座,所述挠性过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所述电流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轨和所述第二导电轨相连以实现所述第一导电轨和所述第二导电轨的电气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通过在相邻的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之间挠性过渡板和电流连接器,保证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在稳定连接的前提下实现弯道的圆滑过渡,降低了车辆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对集电靴的损伤,降低了列车的故障发生率,而且电流连接器保证了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电流连接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的相对错动损伤连接电路,延长了轨道的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了轨道的维护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挠性过渡板设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焊接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挠性过渡板、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分别为不锈钢材料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挠性过渡板的位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等于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分别包括:底座底板、多个底座腹板和多个底座肋板,所述底座底板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导电轨或第二导电轨的底面平齐的平板,多个所述底座腹板沿所述第一导电轨或第二导电轨的轴向间隔开平行地设在所述底座底板上,所述底座腹板的形状大致与所述第一导电轨或所述第二导电轨的截面形状相同,每个所述底座肋板分别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底座腹板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底座腹板和所述底座底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底座肋板上分别设有适于螺栓穿过且沿所述第一导电轨或第二导电轨的轴向延伸的腰形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底板、所述底座腹板与所述底座肋板焊接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分别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夹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夹板分别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轨和所述第一底座的两侧或所述第二导电轨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分别设有适于卡入所述凹槽内的凸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夹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夹板还分别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形状与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块的形状相对应且止抵在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为铝合金件,所述垫片为不锈钢垫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垫片的厚度为0.08-0.12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夹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夹板还分别包括: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穿过所述底座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以支撑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并使所述凸块的顶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套形成为适于螺栓穿过的中空柱状,所述支撑套为不锈钢材料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套的壁厚为0.8-1.2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导电润滑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流连接器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的底部且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螺钉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片的位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的部分设有向上突出的凸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片为铜箔片,所述连接片的厚度为0.1或0.08mm,宽度为90-11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流连接器还包括:铜铝复合板和不锈钢压板,所述铜铝复合板设在所述连接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轨或第二导电轨的底面之间,所述铜铝复合板与所述第一导电轨或第二导电轨接触的一面为铝结构面,所述铜铝复合板与所述连接片接触的一面为铜结构面,所述不锈钢压板设在所述连接片的两端的底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铜铝复合板和所述不锈钢压板上分别设有适于螺钉穿过的螺钉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流连接器包括:软铜线,所述软铜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夹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夹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流连接器还包括两个铜包铝复合排,两个所述铜包铝复合排焊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夹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夹板上,所述软铜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铜包铝复合排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流连接器还包括线鼻子,所述软铜线与所述铜包铝复合排相连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线鼻子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流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支撑板,所述绝缘支撑板设在所述软铜线下方以支撑下垂的所述软铜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绝缘支撑板为玻璃钢材料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6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结构的左视图;

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应用本发明的跨坐式单轨道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中D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

10:第一导电轨;11:凹槽;

20:第二导电轨;

30:第一底座;31:底座底板;32:底座腹板;33:底座肋板;34:腰形孔;

40:第二底座;

50:第一限位夹板;

51:第一夹持部;52:第二夹持部;

53:凸块;54:垫片;55:支撑套;

60:第二限位夹板;

70:挠性过渡板;

80:电流连接器;

81:连接片;82:凸台;83:铜铝复合板;84:不锈钢压板;

85:软铜线;86:铜包铝复合排;87:线鼻子;88:绝缘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5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100包括:第一导电轨10、第二导电轨20、第一底座30、第二底座40、第一限位夹板50、第二限位夹板60、挠性过渡板70和电流连接器80。

具体而言,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工字型,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沿轴向间隔开布置,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分别设在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之间,第一底座30邻近第一导电轨10设置,第二底座40邻近第二导电轨20设置且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间隔开布置,第一限位夹板50设在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的两侧以固定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第二限位夹板60设在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的两侧以固定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挠性过渡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相连,电流连接器分别与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相连以实现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电气连接。

换言之,该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100主要由第一导电轨10、第二导电轨20、第一底座30、第二底座40、第一限位夹板50、第二限位夹板60、挠性过渡板70和电流连接器80组成,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沿同一轴线间隔布置,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之间设有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沿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且第一底座30邻近第一导电轨10设置,第二底座40邻近第二导电轨20设置。

其中,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通过第一限位夹板50连接,第一限位夹板5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导轨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底座30上,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通过第二限位夹板60连接,第二限位夹板6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导电轨20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底座40上。

进一步地,间隔布置的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分别通过挠性过渡板70和电流连接器80相连,如图1所示,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上端面分别与挠性过渡板70的两端相连,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下端面分别连接电流连接器80的两端。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100,通过在相邻的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之间挠性过渡板70和电流连接器80,保证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在稳定连接的前提下实现弯道的圆滑过渡,降低了车辆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对集电靴的损伤,降低了列车的故障发生率,而且电流连接器80保证了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电流连接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相对错动损伤连接电路,延长了轨道的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了轨道的维护成本。

可选地,挠性过渡板70设在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上方且分别与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焊接相连。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挠性过渡板7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顶部,相邻的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通过挠性过渡板70相连,不仅能够保证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稳定连接,提高轨道连接的持续性,而且保证相邻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圆滑过渡,防止因轨道上出现拐点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进而提升了车辆的运行速度。

进一步地,挠性过渡板7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分别为不锈钢材料件,不仅能够保证挠性过渡板7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承载能力,还能防止挠性过渡板7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长时间工作过程中锈蚀损坏,延长了挠性过渡板7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100的维护成本。

其中,挠性过渡板70的位于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等于5mm,挠性过渡板7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上,挠性过渡板70的中部悬空设置在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中部挠性过渡板7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mm,也就是说,相邻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挠性过渡板70的厚度不大于5mm,例如,可以是5mm,也可以是4mm。

将挠性过渡板70的位于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部分的厚度限定在上述范围,不仅能够保证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挠性过渡板70的圆滑过渡,防止因挠性过渡板70厚度过大影响其变形,还能减小挠性过渡板70的占用空间,为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100的安装提供方便,而且减少了挠性过渡板70的材料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分别包括:底座底板31、多个底座腹板32和多个底座肋板33,底座底板31形成为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底面平齐的平板,多个底座腹板32沿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轴向间隔开平行地设在底座底板31上,底座腹板32的形状大致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截面形状相同,每个底座肋板33分别设在相邻两个底座腹板32之间且分别与两个底座腹板32和底座底板31相连。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底座30由底座底板31、多个底座腹板32和多个底座肋板33组成,第二底座40由底座底板31、多个底座腹板32和多个底座肋板33组成,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底座底板31沿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底面布置并沿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轴向延伸,底座底板31上设有多个底座腹板32和多个底座肋板33,其中底座腹板32和底座肋板33交叉布置,每个底座腹板32的形状大致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且底座腹板32的中心轴线大致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轴向平行,相邻两个底座腹板32之间设有底座肋板33,底座肋板3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底板31的上表面,底座肋板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端的底座腹板32上,且每个底座肋板33大致沿底座底板31的轴向延伸。

由底座底板31、底座腹板32和底座肋板33组成的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稳定性较高,不仅能够承造较大的压力,防止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损坏变形,还能够提高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装配效率,而且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各个组成部件结构较为简单,容易成型与制作,不仅降低了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生产速度。

有利地,每个底座肋板33上分别设有适于螺栓穿过且沿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轴向延伸的腰形孔34。

具体地,如图3所示,每一个底座肋板33均设有螺栓孔,螺栓孔沿底座肋板33的厚度方向贯穿底座肋板33,且螺栓孔形成为沿底座肋板33的长度方向(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轴向)延伸的腰形孔34,螺栓能够伸入并穿过腰形孔34,腰形孔34的上下边均与底座底板31平行布置。

由此,通过在底座肋板33上设置腰形孔34,能够为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安装提供方便,而且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可相对于设在底座肋板33上的腰形孔34内的螺栓滑动,对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滑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再者,还可以根据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要求设置螺栓在腰形孔34中的位置,相对于普通圆形螺栓孔而言,腰形孔34更适用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中的螺栓连接,降低了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两侧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的制作难度,防止因螺栓孔位置不当造成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无法安装。

可选地,底座底板31、底座腹板32与底座肋板33焊接相连。

换言之,底座腹板32的底边焊接在底座底板31的上方,底座肋板33的底部边沿与底座底板31的连接位置通过焊接相连,而且底座肋板33的两端焊接在底座腹板32的侧壁面上,底座底板31、底座腹板32与底座肋板33焊之间相互连接的位置均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底座底板31、底座腹板32与底座肋板33,不仅能够保证底座底板31、底座腹板32与底座肋板3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因应力过大造成第一底座30或第二底座40的损坏,还能简化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底座底板31、底座腹板32与底座肋板33之间的连接结构,而且焊接相连结构的整体性能较好,生产成本较低,使用寿命较长。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分别为一体成型件。

例如,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可以分别在铸造加工时一体成型,使用一个模具一次浇筑成型,使得底座底板31、底座肋板33与底座腹板32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三者之间没有连接缝隙,由此,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能够保证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节省了底座底板31、底座腹板32以及底座肋板33之间的连接结构与连接工序,大幅度降低了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装配效率,还保证了底底座底板31、底座腹板32以及底座肋板3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方便,使用寿命更长,大幅度降低了轨道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分别包括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分别位于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的两侧或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的两侧,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限位夹板50由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组成,第二限位夹板60由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组成,且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的两侧或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的两侧。

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轨10上设有第一限位夹板50,第二导电轨20上设有第二限位夹板60,即第一限位夹板50的第一夹持部51放置在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的左侧,第一夹持部51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0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导电轨10相连,第一限位夹板50的第二夹持部52设置在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的右侧,第二夹持部52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0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导电轨10相连,且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螺栓贯穿腰形孔34,从而将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夹紧。

同样地,第二限位夹板60的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与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限位夹板50的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和第二导电轨20、第二底座40的连接方式相同,这里不在赘述。

通过在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的两侧以及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的两侧设置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并利用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固定连接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相对于直接将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分别焊接在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上,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与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提高了轨道的工作性能,延长了轨道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以及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连接间隙以及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上表面的平整度,降低了车辆的运动震动情况,提高了车辆的运行速度。

其中,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11,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上分别设有适于卡入凹槽11内的凸块53。

也就是说,第一导电轨10、第二导电轨20、第一底座30、第二底座40分别与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之间通过凹槽11与凸块53适配相连。如图7、8和9所示,第一导电轨10、第二导电轨2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截面形成为“工”字形,第一导电轨10、第二导电轨2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沿轨道的轴向延伸的凹槽11,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的截面形成为“T”字形,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沿各自轴向延伸的凸块53,凸块53的轮廓尺寸大致与凹槽11的轮廓尺寸相等。

由此,通过在第一导电轨10、第二导电轨20、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上设置凹槽11,在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上设置凸块53,一方面为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的固定与安装提供方便,而且简化了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的定位工序,另一方面,提高了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第一夹持部5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第二夹持部5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相对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发生相对移动,保证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正常使用,而且提高了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的强度,进而延长了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的使用寿命。

有利地,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还分别包括垫片54,垫片54的形状与凹槽11和凸块53的形状相对应且止抵在凸块53和凹槽11之间。

换言之,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分别与第一夹持部51之间设有垫片54,类似地,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分别与第二夹持部52之间也设有垫片54,其中,垫片54沿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轴向延伸,垫片54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形成为“U”形,“U”形垫片54的内侧与凸块53外表面连接,U”形垫片54的外侧与凹槽11的内壁面相连。

由此,通过在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上设置垫片54,提升了轨道的工作性能,延长了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使用寿命,而且垫片54还可以调节第一导电轨10的凹槽11和第一限位夹板50的凸块53之间的间隙,以及调节第二导电轨20的凹槽11和第二限位夹板60的凸块53之间的间隙,保证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分别为铝合金件,垫片54为不锈钢垫片54。换言之,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压铸或浇筑成型,垫片54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铝合金材质的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的强度较高,能够防止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以及第二导电轨2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拉应力过大造成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的损坏,进而提高导电轨的可靠性,而且铝合金材料可塑性强,抗腐蚀能力较强,容易成型,降低了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的生产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不锈钢材质的垫片54能够防止锈蚀,延长了垫片54的使用时间,降低了导电轨的维护成本。

其中,垫片54的厚度为0.08-0.12mm,例如,垫片54的厚度可以是0.08mm,可以是0.1mm,也可以是0.12mm,将垫片54的厚度控制在0.08mm到0.12mm之间,不仅保证了垫片54的强度,防止垫片54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损坏,还能保证垫片54充填导电轨和底座与限位夹板之间的间隙,防止导电轨和底座与限位夹板之间发生相互错动摩擦造成损坏。

可选地,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还分别包括:支撑套55,支撑套55穿过第一底座30或第二底座40,支撑套5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相连以支撑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并使凸块53的顶面与凹槽11的底面间隔开。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8所示,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内还分别设有支撑套55,支撑套55贯穿底座肋板33上的腰形孔34,且沿第一底座30或第二底座40的宽度方向贯穿第一底座30或第二底座40,支撑套55设置在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之间,且支撑套55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51相连,支撑套55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部52相连。

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在安装过程中,螺栓的两端穿过支撑套55且分别与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相连,从而将第一夹持部51与第二夹持部52固定在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上,支撑套55的两端分别止抵在两侧的第一限位夹板50或第二限位夹板60上,防止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32上的凸块53与第一导轨10的凹槽11的底壁接触,以及防止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32上的凸块53与第二导轨20的凹槽11的底壁接触,不仅保证了第一导电轨10与第一底座30以及第一导电轨10和第一底座30的可靠连接,还能防止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受损,保证导电轨的顺利滑动,延长了导电轨的使用时间。

可选地,支撑套55形成为适于螺栓穿过的中空柱状,支撑套55为不锈钢材料件。也就是说,支撑套5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且在支撑套55的中部设有中空柱,即支撑套55的截面为圆环形结构。

将支撑套55设置成为中空结构,能够将中空柱套设在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之间的螺栓上,不仅能够稳固支撑套55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或者震动,还能保证支撑套55的两端分别止抵连接在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之间,进而提高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地,支撑套55的壁厚为0.8-1.2mm。也就是说,制作支撑套55的不锈钢板材的厚度在0.8mm到1.2mm之间,例如,支撑套55不锈钢板材的厚度可以是0.8mm,可以是1.0mm,也可以是1.2mm。

由此,将不锈钢板材的厚度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不仅能够保证支撑套55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应力过大造成支撑套55的损坏,还能减少不锈钢材料的投入,而且不锈钢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力较强,防止支撑套55锈蚀损坏,延长了使用时间。

有利地,第一底座30或第二底座40与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导电润滑膏。

具体而言,第一底座30与第一限位夹板50的第一夹持部5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有导电润滑膏,第一底座30与第一限位夹板50的第二夹持部52的接触面上也设有导电润滑膏,第二底座40与第二限位夹板60的第一夹持部5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有导电润滑膏,第二底座40与第二限位夹板60的第二夹持部52的接触面上也设有导电润滑膏,通过在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52与第一底座30或第二底座40的接触面之间设置导电润滑膏,能够增加第一夹持部51、第二夹持部52、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导电性能,保证导电轨电路的正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电流连接器80包括连接片81,连接片81设在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底部且连接片8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螺钉连接。

也就是说,电流连接器80上设有连接片81,且连接片8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底部,连接片8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底部通过螺钉连接,螺钉贯穿连接片81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底部。

通过在相邻的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之间设置连接片81,利用连接片81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与相关技术中的导线连接方式相比,不仅提高了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还减小了电流连接器80的体积,减小了电流连接器80占用空间,从而优化了导电轨的电流连接结构。

有利地,连接片81的位于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部分设有向上突出的凸台82。也就是说,相邻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的连接片81向上突出,连接片81的中部设有凸台82,凸台82向上靠近挠性过渡板70。

由此,通过在连接片81的中部设置凸台82,增加了连接片81的整体长度,一方面,利用凸台82控制连接片81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保证连接片81的两端能够稳定连接在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上,另一方面,在导电轨在运行过程中,利用凸台82控制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两端的活动,降低连接片81的拉应力受损,从而延长了连接片8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连接片81为铜箔片,连接片81的厚度为0.1或0.08mm,宽度为90-110mm。也就是说,连接片81采用金属箔片制作而成,利用金属箔片良好的导电性,保证相邻第一底座30和第二底座40之间电性连接,金属箔片的厚度为0.1或0.08mm,即可以采用厚度为0.1mm的金属箔片,也可以采用厚度为0.08mm的金属箔片,此外,金属箔片的宽度在90mm到110mm之间,例如,可以设置宽度为90mm的连接片81,可以采用宽度为100mm的连接片81,也可以采用宽度为110mm的连接片81。

由此,设置厚度为0.1或0.08mm、宽度为90-110mm的铜箔片材质的连接片81,不仅能够合理控制材料的投入,控制材料成本,还能保证连接片81的强度,防止连接片81损坏,而且铜箔片的导电性和可塑性较好,为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安装提供方便,进而提升了导电轨的性能和装配效率。

此外,电流连接器80还包括:铜铝复合板83和不锈钢压板84,铜铝复合板83设在连接片81的两端与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的底面之间,铜铝复合板83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接触的一面为铝结构面,铜铝复合板83与连接片81接触的一面为铜结构面,不锈钢压板84设在连接片81的两端的底面上。

具体而言,电流连接器80的两端均设有铜铝复合板83和不锈钢压板84,铜铝复合板83设置在连接片81的上方,即将铜铝复合板83设置在连接片81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之间,其中,铜铝复合板83采用铝结构面和铜结构面复合而成,铜铝复合板83的一侧为铝面另一侧为铜面,铜结构面朝上布置铝结构面朝下布置,也就是说,铜铝复合板83的铜结构面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连接,铝结构面与连接片81相连。

进一步地,连接片81的下方设有不锈钢压板84,不锈钢压板84贴合连接在连接片81的底侧壁面上,通过在连接片81的下方设置不锈钢压板84,并在连接片81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之间设置铜铝复合板83,不仅能够提高连接片81的安装连接稳定性,还能提升电流连接器80的导电性能,设置两边不同材质结构面的铜铝复合板83,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之间的电性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铜铝复合板83和不锈钢压板84上分别设有适于螺钉穿过的螺钉孔(未示出)。

如图2和6所示,铜铝复合板83和不锈钢压板84上螺钉孔的位置与连接片81螺钉孔的位置对应,电流连接器80在安装过程中,利用螺钉贯穿铜铝复合板83、不锈钢压板84和连接片81上的螺钉孔,将螺钉紧固连接在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上,从而实现电流连接器80与第一导电轨10或第二导电轨20的连接。由此,利用螺钉连接铜铝复合板83、不锈钢压板84和连接片81,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安装工序简单,效率较高,在保证电流连接器80与导电轨稳定连接的基础上,提高了导电轨的装配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流连接器80包括:软铜线85,软铜线8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相连。

具体而言,第一导电轨10上的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导电轨20上的第二限位夹板60之间通过软铜线85相连,利用软铜线85连接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不仅保证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之间的电性连接,还能简化相邻第一导电轨10和第二导电轨20之间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不仅降低了导电轨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导电轨的安装速度,而且软铜线85的更换与维护较为简单。

优选地,电流连接器80还包括两个铜包铝复合排86,两个铜包铝复合排86焊接在两组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上,软铜线8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铜包铝复合排86相连。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电流连接器80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铜包铝复合排86,铜包铝复合排86分别焊接在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上,软铜线85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铜包铝复合排86上,利用软铜线85电性连接相连的连个铜包铝复合排86,从而实现相邻导电轨的电性连接。

由此,通过在电流连接器80上设置铜包铝复合排86,利用铜包铝复合排86连接软铜线85,相对于直接将软铜线85连接在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上,不仅能够保证软铜线85与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的稳定连接,还能简化软铜线85的连接工序,防止因软铜线85与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连接不稳定造成导电轨的损坏,而且还能降低软铜线85的磨损。

进一步地,电流连接器80还包括线鼻子87,软铜线85与铜包铝复合排86相连的一端固定在线鼻子87内。

具体而言,在电流连接器80上设置线鼻子87,并将线鼻子87设置在软铜线85与铜包铝复合排86之间,利用线鼻子87实现软铜线85与铜包铝复合排86之间的稳定连接,线鼻子8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软铜线85的端部,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夹板50或第二限位夹板60上,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实用性强,不仅保护软铜线85的端部不受损坏,还能提高软铜线85与第一限位夹板50或第二限位夹板6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拆装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更为软铜线85的更换提供了便利。

此外,电流连接器80还包括绝缘支撑板88,绝缘支撑板88设在软铜线85下方以支撑下垂的软铜线85。

如图12所示,电流连接器80的一侧设有绝缘支撑板88,绝缘支撑板88沿导电轨的轴向延伸,且绝缘支撑板88的两端分别与铜包铝复合排86相对的两个端面平齐,也就是说,绝缘支撑板88的长度尺寸大致等于铜包铝复合排86相对两个端面之间的长度尺寸,其中,绝缘支撑板88的截面大致形成为“U”形,“U”形绝缘支撑板88开口侧朝向导电轨布置,软铜线85的中间段放置在“U”形绝缘支撑板88的内侧。

分别在第一限位夹板50和第二限位夹板60的侧面设置“U”形结构的绝缘支撑板88,利用绝缘支撑板88容纳软铜线85,保护软铜线85的中部不受损坏,延缓了软铜线85的老化,延长了软铜线85的使用时间,还能防止软铜线85受到人为破坏,而且能防止软铜线85受损伤害到附近工作人员。

优选地,绝缘支撑板88为玻璃钢材料件,也就是说,绝缘支撑板88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而成,玻璃钢材料制作的绝缘支撑板88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防止绝缘支撑板88损坏,延长使用时间,而且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内部软铜线85的工作状态以及软铜线85的损坏情况,为所导电轨的检修和维护提供了方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轨过渡连接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