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泥地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2233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泥地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泥地辅助防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泥地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泥泞路段在我国广大农村、道路维修开挖后给车辆临时通行的道路中大量存在,尤其是下雨后或施工时出现水管爆裂时,车辆一旦驶入这些路段极易出现车轮打滑而无法使出,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不仅在学习驾驶员时出现了泥泞路段处理方法的选择题“在泥泞路段遇驱动车轮空转打滑时如何处置?A、在从动轮下铺垫砂石;B、换高速挡加速猛冲;C、在驱动轮下铺垫砂石;D、猛打转向盘配合急加速。”,选择题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驱动轮下铺垫砂石,而在出现打滑时,很多地方没有适合的砂石,还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也公开了一种车轮止滑助力器,该专利通过在止滑板内面上设置内弧面,在对应内弧面的外弧面设置数排助力齿,通过助力齿实现轮胎的止滑,而该专利的固定机构较为复杂,且仅适合大车使用“大型的客货车、工程车”,原因在于目前的小型车辆大多轮毂为封闭式结构,而且动力轮也是单个的,所以该专利无法使用在绝大多数小车上,目前还没有适合小车在进入泥地打滑时的自救装置。

参考文献

中国专利;专利名称、一种车轮止滑助力器;公开号、CN1840368A;申请日、2006年1月3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泥地自救装置,通过锁紧螺丝将内卡和外卡分别卡在车辆轮胎和轮毂的内外,获取轮胎与泥地的摩擦增大,使车辆在泥地中尽快脱险。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泥地自救装置,包括内卡、外卡和锁紧螺丝,在内卡的内立块上端外侧设有内卡块,所述内立块下端外侧设有内底部连接块,在内底部连接块的外端面上设有凹形插槽,所述凹形插槽中部设有螺孔;在外卡的外立块上端内侧设有外卡块,所述外立块下端内侧设有外底部连接块,在外底部连接块的内端面上设有凸形连接面,锁紧螺丝穿过外底部连接块外端贯通凸形连接面的孔后连接内底部连接块凹形插槽的螺孔,内卡和外卡之间形成的“U”形卡套在车辆轮胎和轮毂的内外。

所述的车辆泥地自救装置,所述外卡块的内端设有凸起的弧形面。

所述的车辆泥地自救装置,在内底部连接块与外底部连接块连接后的上部面上形成弧形凹陷。

所述的车辆泥地自救装置,所述内立块的外侧面设有圆弧形凹陷。

所述的车辆泥地自救装置,所述外立块的内侧面设有圆弧形凹陷。

所述的车辆泥地自救装置,在锁紧螺丝上套有至少一个垫圈。

一种车辆泥地自救装置的另一替换结构,包括内卡、外卡和锁紧螺丝,在内卡的内立块上端外侧设有内卡块,所述内立块下端外侧设有内底部连接块,在内底部连接块的外端面上设有凸形连接面,所述凸形连接面的中部设有螺孔;在外卡的外立块上端内侧设有外卡块,所述外立块下端内侧设有外底部连接块,在外底部连接块的内端面上设有凹形插槽,锁紧螺丝穿过外底部连接块外端贯通凹形插槽的孔后连接内底部连接块凸形连接面的螺孔,内卡和外卡之间形成的“U”形卡套在车辆轮胎和轮毂的内外。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泥地自救装置,利用锁紧螺丝将内卡和外卡分别卡在车辆轮胎和轮毂的内外,由内卡和外卡下部的内底部连接块和外底部连接块形成止滑面,获取轮胎与泥地的摩擦增大,使车辆在泥地中尽快脱险;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容易携带,可利用车辆自带的维修工具扳手迅速安装;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只能使用在驱动轮下铺垫砂石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车轮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卡块;2、外卡块;3、内立块;4、外立块;5、弧形凹陷;6、内底部连接块;7、螺孔;8、凹形插槽;9、外底部连接块;10、锁紧螺丝;11、孔;12、凸形连接面;13、轮胎;14、轮毂;15、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或3所述的车辆泥地自救装置,包括内卡、外卡和锁紧螺丝10,在内卡的内立块3上端外侧设有内卡块1,所述内立块3的外侧面设有接近轮胎内侧面的圆弧形凹陷,所述内立块3下端外侧设有内底部连接块6,在内底部连接块6的外端面上设有凹形插槽8,所述凹形插槽8中部设有螺孔7;在外卡的外立块4上端内侧设有外卡块2,所述外立块4的内侧面设有接近轮胎外侧面的圆弧形凹陷,所述外卡块2的内端设有凸起的弧形面,通过外卡块2的弧形面设置可防范轮毂外侧面的划伤,所述外立块4下端内侧设有外底部连接块9,在外底部连接块9的内端面上设有凸形连接面12,在锁紧螺丝10上套有至少一个垫圈15,锁紧螺丝10穿过外底部连接块9外端贯通凸形连接面12的孔11后连接内底部连接块6凹形插槽8的螺孔7,在内底部连接块6与外底部连接块9连接后的上部面上形成弧形凹陷5,内卡和外卡之间形成的“U”形卡套在车辆轮胎13和轮毂14的内外。

结合附图2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替换结构,包括内卡、外卡和锁紧螺丝10,在内卡的内立块3上端外侧设有内卡块1,所述内立块3下端外侧设有内底部连接块6,在内底部连接块6的外端面上设有凸形连接面12,所述凸形连接面12的中部设有螺孔7;在外卡的外立块4上端内侧设有外卡块2,所述外立块4下端内侧设有外底部连接块9,在外底部连接块9的内端面上设有凹形插槽8,锁紧螺丝10穿过外底部连接块9外端贯通凹形插槽8的孔11后连接内底部连接块6凸形连接面12的螺孔7,内卡和外卡之间形成的“U”形卡套在车辆轮胎13和轮毂14的内外。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泥地自救装置,内卡和外卡可使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当车辆在泥地出现打滑时,将内卡的内卡块1卡在车辆驱动轮轮毂14的内轮缘面上,由内立块3的圆弧形凹陷贴在轮胎13内侧鼓起的圆弧形凸起上,然后将外卡外底部连接块9的凸形连接面12插入内卡内底部连接块6的凹形插槽8中,这时外卡外立块4的圆弧形凹陷贴在轮胎13外侧鼓起的圆弧形凸起上,使用锁紧螺丝10穿过外底部连接块9外端贯通凸形连接面12的孔11后连接内底部连接块6凹形插槽8的螺孔7;安装完成后启动车辆,由内底部连接块6和外底部连接块9的底部强力拨动淤泥,获取车辆自救,当车辆驶出淤泥后取下本实用新型便可。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