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项节能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71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项节能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只有一组,不能保证用户远距离行驶;现有的电动汽车没有配备发电机系统,不能在行驶途中给电池发电;现有的电动汽车没有配备汽油发电机,不能解决在路上行驶过程中没有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项节能电动汽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双项节能电动汽车配有两组蓄电池,在行驶途中做到了双保险,为蓄电池供电的组别包括新能源、汽油和标准电源充电三种方式,不仅充电速度得到加强,而且续航能力有了极大的改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项节能电动汽车,包括新能源发电模块、自身发电模块、标准充电模块、驱动电机、传动系统和行走系统,所述的新能源发电模块包括新能源前端模块、新能源发电机和第一蓄电池,所述的新能源发电机为第一蓄电池提供动力,所述的自身发电模块包括自身发电前端模块、汽油发电机和第二蓄电池,所述的汽油发电机为第二蓄电池提供动力,所述的蓄电池下行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为传动系统提供动力,所述的传动系统与行走系统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新能源前端模块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系能源,所述新能源发电机根据新能源前端模块的新能源种类与之匹配。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自身发电前端模块包括汽油供给装置,所述的汽油供给系统为汽油发电机提供动力。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上行还与标准充电模块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蓄电池与驱动电机之间设有供电选择模块,所述的供电选择模块根据蓄电池电量使用情况选择供电来源。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二者有且只有一个与驱动电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双项节能电动汽车配有两组蓄电池,在行驶途中做到了双保险,为蓄电池供电的组别包括新能源、汽油和标准电源充电三种方式,不仅充电速度得到加强,而且续航能力有了极大的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新能源发电模块,2、自身发电模块,3、标准充电模块,4、驱动电机,5、传动系统,6、行走系统,7、新能源前端模块,8、新能源发电机,9、第一蓄电池,10、自身发电前端模块,11、汽油发电机,12、第二蓄电池,13、供电选择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项节能电动汽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双项节能电动汽车配有两组蓄电池,在行驶途中做到了双保险,为蓄电池供电的组别包括新能源、汽油和标准电源充电三种方式,不仅充电速度得到加强,而且续航能力有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项节能电动汽车,包括新能源发电模块1、自身发电模块2、标准充电模块3、驱动电机4、传动系统5和行走系统6,所述的新能源发电模块1包括新能源前端模块7、新能源发电机8和第一蓄电池9,所述的新能源发电机8为第一蓄电池9提供动力,所述的自身发电模块2包括自身发电前端模块10、汽油发电机11和第二蓄电池12,所述的汽油发电机11为第二蓄电池12提供动力,所述的蓄电池下行与驱动电机4连接,驱动电机4为传动系统5提供动力,所述的传动系统5与行走系统6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新能源前端模块7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系能源,所述新能源发电机8根据新能源前端模块7的新能源种类与之匹配。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自身发电前端模块10包括汽油供给装置,所述的汽油供给系统为汽油发电机11提供动力。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第一蓄电池9和第二蓄电池12上行还与标准充电模块3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蓄电池与驱动电机4之间设有供电选择模块13,所述的供电选择模块13根据蓄电池电量使用情况选择供电来源。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第一蓄电池9和第二蓄电池12二者有且只有一个与驱动电机4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