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4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车身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所有机动车所必须的重要部件,主要在发动机启动期间为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燃油喷射系统以及汽车其他电气系统提供能量。一般蓄电池通过支架或托盘固定连接在机动车的纵梁上。

但是,固定在机动车的纵梁上的蓄电池会占用纵梁的吸能区域,导致机动车意外碰撞时纵梁前端不能很好的吸收能量,致使人车伤损严重。而且,目前零部件模块化、集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普通的蓄电池的支架或托盘不能为周边零部件的布置提供较有效的支持。例如,参见图4所述,现有的一种常规的蓄电池支架及蓄电池安装结构,其包括一种蓄电池支架和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支架本体81、压杆82和压板83,所述支架本体81具有用于承载蓄电池的托架811,所述托架811两侧开孔,所述压杆82具有钩部,所述钩部钩在所述孔内使得所述压杆82仅具有一个旋转自由度,所述压杆82穿过所述压板83并通过螺母限制所述压板沿所述压杆的平移自由度。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蓄电池支架、车架纵梁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托架上并被所述压板下压,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上。该种常规的蓄电池支架及蓄电池安装结构安装在车架纵梁,没有设计悬置的安装空间,占用了车架纵梁前端的空间,影响了机舱空间布置、碰撞吸能区的面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其安装时不占用机动车纵梁的吸能区域且与机动车的发动机悬置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机动车车身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悬置和蓄电池、能提供更大纵梁的吸能区域机动车蓄电池安装结构,其整体结构紧凑,方便安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其包括第一蓄电池安装架、第二蓄电池安装架、第一悬置安装架、第二悬置安装架和蓄电池托盘,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和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相对设置在机动车前纵梁中部;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设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面向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设在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面向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的侧面上;所述蓄电池托盘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的顶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的顶面,所述蓄电池托盘、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及机动车前纵梁之间围合形成悬置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垂直连接的第一悬置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悬置连接部弯折连接的第一悬置支撑部,所述第一悬置支撑部的下部与机动车前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包括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垂直连接的第二悬置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悬置连接部弯折连接的第二悬置支撑部,所述第二悬置支撑部的下部与机动车前纵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置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悬置连接部上均设有用于连接悬置的安装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悬置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悬置支撑部之间的弯折阴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悬置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悬置支撑部之间的弯折阴角大于9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置连接部、所述第一悬置支撑部、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及机动车前纵梁之间围合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悬置连接部、所述第二悬置支撑部、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及机动车前纵梁之间围合形成第二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与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之间的第一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与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之间的第二加强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还包括从第一悬置连接部沿第一蓄电池安装架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上延伸部,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通过 所述第一上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焊接形成前支撑架;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还包括从第二悬置连接部沿第二蓄电池安装架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上延伸部,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通过所述第二上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焊接形成后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截面形状为阶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还包括从第一悬置支撑部弯折延伸的用于与机动车前纵梁焊接的第一下延伸部,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还包括从第二悬置支撑部弯折延伸的用于与机动车前纵梁焊接的第二下延伸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悬置和蓄电池的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蓄电池托盘、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以及、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及机动车前纵梁之间围合形成悬置容纳腔,可以将机动车蓄电池和悬置集成放置在一起,节省了纵梁前端的空间,增大了机动车的机舱空间、碰撞吸能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安装上蓄电池托盘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常规的蓄电池支架及蓄电池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前支撑架;11-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2-第一悬置安装架;121-第一悬置连接部;121a-第一上延伸部;122-第一悬置支撑部;122a-第一下延伸部;13-第一加强板;14-第一空腔;2-后支撑架;21-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2-第二悬置安装架;221-第二悬置连接部;221a-第二上延伸部;222-第二悬置支撑部;222a-第二下延伸部;23-第二加强板;24-第二空腔;3-悬置;31-悬置容纳腔;4-安装孔;5-限位孔;6-机动车前纵梁;7-蓄电池托盘;81-支架本体;811-托架;82-压杆;83-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其包括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第一悬置安装架12、第二悬置安装架22和蓄电池托盘7,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相对设置在机动车前纵梁6中部,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设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面向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设在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面向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的侧面上;所述蓄电池托盘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的顶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的顶面,所述蓄电池托盘7、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第一悬置安装架12、第二悬置安装架22及机动车前纵梁6之间围合形成悬置容纳腔3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所述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可以将机动车蓄电池和悬置集成放置在一起,节省了机动车纵梁前端的空间,增大了机动车的机舱空间、碰撞吸能区。

更佳地,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包括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垂直连接的第一悬置连接部121以及与所述第一悬置连接部121弯折连接的第一悬置支撑部122,所述第一悬置支撑部122的下部与机动车前纵梁6连接;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包括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垂直连接的第二悬置连接部221以及与所述第二悬置连接部221弯折连接的第二悬置支撑部222,所述第二悬置支撑部222的下部与机动车前纵梁6连接;所述第一悬置连接部121和第二悬置连接部221上均设有用于连接悬置的安装孔5。

更佳地,所述第一悬置连接部121与所述第一悬置支撑部122之间的弯折阴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悬置连接部221与所述第二悬置支撑部222之间的弯折阴角大于90度。所述第一悬置连接部121、第一悬置支撑部122、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和机动车前纵梁6之间围合形成第一空腔14,所述第二悬置连接部221、第二悬置支撑部222、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和机动车前纵梁6之间围合形 成第二空腔24。第一悬置连接部121与所述第一悬置支撑部122之间的弯折阴角大于90度且所述第二悬置连接部221与所述第二悬置支撑部222之间的弯折阴角大于90度,以便形成悬置的固定的空间和所述第一空腔14、所述第二空腔24。由于机动车的悬置与第一悬置安装架12的第一悬置连接部121、第二悬置安装架22的第二悬置连接部221固定连接,机动车的蓄电池通过蓄电池托盘7与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固定连接,而第一空腔14和第二空腔24又是由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第一悬置安装架12、第二悬置安装架22和机动车前纵梁6五者配合连接形成的,所以当蓄电池和悬置受力时可以将承受到的力传导至第一空腔14和第二空腔24上,达到泄力的目的,大大增强的机动车悬置的固定的稳固性和蓄电池模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14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与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之间的第一加强板13;所述第二空腔24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与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之间的第二加强板23。第一加强板13和第二加强板23分别设置在第一空腔14内和第二空腔24内,起支撑加强第一空腔14和第二空腔24结构强度的作用。更佳地,可以把第一加强板13和第二加强板23设置在第一空腔14和第二空腔24的开口外边,以便将第一加强板13和第二加强板23焊接于机动车前纵梁6上,进一步增强第一空腔14和第二空腔24的结构稳定性。

更佳地,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还包括从第一悬置连接部121沿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上延伸部121a,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通过所述第一上延伸部121a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焊接形成前支撑架1;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还包括从第二悬置连接部221沿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上延伸部221a,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通过所述第二上延伸部221a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焊接形成后支撑架2。第一上延伸部121a和第二上延伸部221a的设置,使得第一悬置安装架12与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第二悬置安装架22与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直接的焊接固定更加稳固,其形成的前支撑架1和后支撑架2结构强度高,对蓄电池及悬置的安装固定稳固。具体安装时,首先把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两者焊接为一体形成前支撑架1;其次把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两者焊接为一体形成后支撑架2;再其次将焊接完成的前支撑架1和后 支撑架2焊接在机动车前纵梁6上,需要注意的是,焊接时,所述前支撑架1和所述后支撑架2之间的间距根据机动车悬置的尺寸来设置,以保证悬置3在安放后不至于过于松弛;最后将机动车悬置3安装在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与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之间,然后在悬置3上安装固定所述蓄电池托盘7,安放蓄电池,完成整个安装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架1和所述后支撑架2的截面形状为阶梯形。前支撑架1和后支撑阶梯形的截面形状是为了适应悬置3的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与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的间距稍大于悬置相对于机动车前纵梁6的横向宽度。这样,所述前支撑架1和所述后支撑架2紧密的卡合了所述悬置3,限制了其晃动,以保证悬置3可以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的刚度特性。

更佳地,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还包括从第一悬置支撑部122弯折延伸的用于与机动车前纵梁6焊接的第一下延伸部122a,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还包括从第二悬置支撑部222弯折延伸的用于与机动车前纵梁6焊接的第二下延伸部222a。第一下延伸部122a和第二下延伸部222a可以设置为与该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安装处配合曲面,方便焊接固定。通过第一下延伸部122a和第二下延伸部222a与机动车前纵梁6的焊接,使得整个机动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固的固定在机动车车身上。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和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的边缘还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呈向内弯曲的倒钩状,其作用是加强前支撑架1和后支撑架2结构的强度,避免因为悬置和蓄电池震动较大造成的结构损坏。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和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还设有限位孔5。悬置3、蓄电池托盘7的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和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的限位孔5卡接,避免安装过程中出现位移。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悬置和蓄电池的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蓄电池托盘7、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架11、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架21、所述第一悬置安装架12、所述第二悬置安装架22及机动车前纵梁6之间围合形成悬置容纳腔31,可以将机动车蓄电池和 悬置集成放置在一起,节省了机动车前纵梁6的空间,增大了机动车的机舱空间、碰撞吸能区。同时前支撑架1和后支撑架2与悬置3和蓄电池托盘7紧密的配合可以减少悬置和蓄电池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的晃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