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3497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体结构,特别是一种能够与行车记录仪连结并交换数据的架体结构。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可以记载驾驶人的车辆行驶纪录,如时速、转弯、方向灯、引擎转速、车门开关、路线图及位置等相关数据,安装于交通运输工具上。例如,当驾驶人的车辆发生肇事时,行车记录仪可作为监理肇事鉴定的参考,有助于厘清肇事的责任。行车纪录器除可借由上述纪录数据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作考核,并可搭配后端管理系统即时提醒驾驶员违规情形的发生。

此外,行车记录仪亦可与公车运输系统功能整合,也就是说,行车记录仪即时记录外在道路环境的行驶特性与各项重要机件设备的运作状态,进而可对车辆行进特性与机件运作的即时性的监控与管理。因此可有效预防因人为或机械因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公车运输系统而言,若整合至先进大众运输系统的信息流通、管理、应用与系统资源分配规划内容中,可有效促使公车运输系统营运服务达到全面效率化、安全化,且可有效提高系统服务品质与营运效率,进而提升其产业竞争力。

然而现有的行车记录仪无法与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互相沟通、使用,进而显示或记录上述信息,因此如何针对现有行车记录仪不尽理想之处,提供业者更理想且方便好用的产品自然成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将手持式装置固定于框架中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即时与所述行车记录仪交换数据的架体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架体结构,与一行车记录仪配合使用,其中,包括:

一框架,连接所述行车记录仪,该框架包含一容置空间及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一开口;及

二连杆,与所述行车记录仪旋转连接,各该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框架二侧及所述行车记录仪的二侧。

上述的架体结构,其中,该框架二侧还包含一滑槽。

上述的架体结构,其中,各该连杆的一端还包含一凸扣,该凸扣滑动地扣合该滑槽。

上述的架体结构,其中,该框架还包含二凹槽。

上述的架体结构,其中,该二凹槽相对应设置。

上述的架体结构,其中,还包含容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一手持式装置。

上述的架体结构,其中,该手持式装置包含一内建电脑应用程序或蓝牙无线通讯软件。

上述的架体结构,其中,该手持式装置包含智能手机或平板。

上述的架体结构,其中,该框架的该容置空间随该手持式装置的尺寸相对应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手持式装置内建的无线通讯标准,例如蓝牙(bluetooth)等即时与所述行车记录仪交换/存取数据,让驾驶人能够即时获得行车状况报导或车辆设备状况等报导。甚至能够通过所述行车记录仪内的无线充电电路提供手持式装置无线充电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行车记录仪

20 插槽

30 无线充电电路

50 手持式装置

100 架体结构

110 框架

120 容置空间

130 开口

140 滑槽

150 凹槽

160 连杆

170 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架体结构100,与一行车记录仪10配合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车记录仪10较佳结合了GPS卫星导航系统、测速器等装置,甚至还耦接车辆内的行车电脑,借由行车电脑监控车辆引擎变速箱速率、引擎转速、车辆设备状况(如冷气是否开启、车门开关、方向灯等使用状况)的类比信号传输至行车记录仪10中,并将其数据数位化后储存。

因此完整的行车纪录除能够精确且有效地管理与掌控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外,行车纪录器10还提供含车速、使用里程、使用时间、方位坐标变化、急加减速、煞车、同步纪录车辆位置与转向变化等数据,使管理者了解驾驶人对车辆的操作行为、驾驶态度及驾驶习惯的掌握,经过数据评析回馈建立驾驶标准而能够养成优良的驾驶模范,使驾驶人对其他车辆路权、行人、乘客均有礼让的表现,同时能够提升对车前路况的注意及操作车辆的惯用方式的素养,有效达到驾驶人企业形象及其竞争力。

在此所述的车辆较佳为客运汽车、大客车等承载乘客数量较多的公共运输载具。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架体结构100及所述行车记录仪10亦能够安装于商用车、货车、自用小客车或其他适合的车辆中。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架体结构100包括一框架100及二连杆160。框架100连接所述行车记录仪10,其中行车记录仪10还包含一USB插槽20及一无线充电电路30。USB插槽20供与传输线(图略)插接以对行车记录仪10进行充电。此外,无线充电电路30还能够对安装于框架110的手持式装置50进行无线充电。有关无线充电电路30的无线充电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赘述。

框架110包含一容置空间120及与容置空间120连通的一开口130。二连杆160可旋转的与所述行车记录仪10连接,各连杆160两端分别连接框架110二侧及所述行车记录仪10的二侧。在此所述的框架110较佳为塑胶所制成的硬质框体,且在框架110两长边的开口130边缘还设有二凹槽150,即各凹槽150相对应设置,以便于置入或取出所述手持式装置10。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框架110亦可为硅胶等软性材质制成,并于开口130边缘还一体成型有折边(未绘示),以包覆并定位所述手持式装置50。

本实施例还包含容置于框架110的容置空间120的一手持式装置50。在此所述的手持式装置50包含智能手机、平板或其他适合的界面装置,其中框架110的容置空间120能够随手持式装置50的尺寸相对应改变。也就是说,框架110的容置空间120视各种不同尺寸的手持式装置50,更换成相应的尺寸,以固持所述手持式装置50。二连杆160同时会视需要适当地弯折以连接所述行车记录仪10。

在本实施例中的框架110相对应二侧还包含一滑槽140。各连杆160的一端还包含一凸扣170,凸扣170可滑动地扣合滑槽140。因此本实施例的框架110可旋转地叠置于所述行车记录仪10表面上,或者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行车记录仪10的一侧,供驾驶人操作并与所述行车记录仪10交换数据/沟通。

如图3所示,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就是当手持式装置50固持于框架110内并将框架110从置放于所述行车记录仪10平面旋转至其一侧前端时,利用手持式装置50内建的电脑应用程序(APP)及蓝牙等无线通讯软件与所述行车记录仪50连结,如此即时与所述行车记录仪50交换数据并显示其记录的信息。因此驾驶人一方面能够将手持式装置50固持于框架110中,另一方面通过手持式装置50显示、报导所述行车记录仪10的数据。

当使用后(即驾驶人结束驾驶后),框架110则利用二连杆160从如图3的位置旋转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因此框架110收折方便,不会占用车辆内空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手持式装置50内建的无线通讯标准,例如蓝牙(bluetooth)等即时与所述行车记录仪10交换/存取数据,让驾驶人能够即时获得行车状况报导或车辆设备状况等报导。甚至能够通过所述行车记录仪10内的无线充电电路30提供所述手持式装置10无线充电功能。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