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遮物板及多功能遮物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992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的遮物板及多功能遮物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遮物板及多功能遮物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汽车的后备箱都可安装遮物帘或遮物板,以防止他人透过后备箱上的玻璃窗看到里面的物品,无法隐藏后备箱物体。现有的遮物板安装后,不方便用户取拿存放于后备箱的物体,且结构不可靠,当汽车运动不平稳时,该遮物板会发出异响,影响驾车体验;且现有的遮物板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搬运及存放;同时其制造成本高、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折叠的遮物板及多功能遮物板结构,便于搬运及存放,且结构可靠、能避免遮物板安装后因汽车运动不平稳而发出异响。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的遮物板,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有与汽车后备箱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与汽车后备箱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缺口相错开。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对称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两端的第一卡固端及第二卡固端,所述第一卡固端为弹性伸缩端,或/和所述第二卡固端为弹性伸缩端;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两侧的第一卡头及第二卡头,所述第一卡头为弹性伸缩卡头,或/和所述第二卡头为弹性伸缩卡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设有第一粘接部,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与所述安装体相卡合的卡槽,所述卡槽设有与所述第一粘接部粘结配合的第二粘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与所述安装架相贴合的卡口及与所述弹性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安设于所述安装架的外侧、另一端设有钩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安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钩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卡口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安装架摩擦配合的摩擦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分体及与所述第一分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三分体及与所述第三分体转动连接的第四分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通过第一铰链组件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可转动的第三拨片,所述第三拨片与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形成限位配合,或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可转动的第四拨片,第四拨片与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形成限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向内凹设或向外凸起形成;或/和所述第二本体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向内凹设或向外凸起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缺口相适配的翻转体,所述翻转体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翻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翻转体的第二端可相对于所述缺口转动;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翻转体限位配合的限位部;其中,当所述翻转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翻转体与所述缺口相适配、且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当所述翻转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翻转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设有卡部,所述翻转体设有与所述卡部可拆卸卡固配合的扣部;或所述限位部设有卡孔,所述翻转体设有与所述卡孔 可拆卸卡固配合的卡柱,所述卡柱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卡孔间隙配合的导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设有第一磁吸部,所述翻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部相吸合的第二磁吸部;或所述翻转体的自由端设弹性抵压件,所述弹性抵压件可与汽车后备箱门相抵压;或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拨片,所述第一拨片与所述限位部形成固定所述翻转体的第一夹固部;或所述翻转体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拨片,所述第二拨片与所述限位部形成固定所述翻转体的第二夹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设有连接体,所述翻转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设有第二铰链组件,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翻转体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体的第一端设有安设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安设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凹部。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遮物板结构,包括上述的可折叠的遮物板,还包括储物组件,所述第一本体设有用于安设所述储物组件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缺口之间,所述储物组件设有储物腔。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边缘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储物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凹槽卡合的框架及固定于框架边缘的网兜,所述网兜向外凹设形成所述储物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遮物帘,所述遮物帘可卷缩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安装架设有供所述遮物帘进出的进出口,所述遮物帘设有连接卡扣,所述连接卡扣设置于所述进出口外。

上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上述可折叠的遮物板使用时,打开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并将第一本体固定在安装架上,通过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固定于汽车后备箱的预设位置,便于取拿存放于后备箱物品及遮蔽所述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下的物品;上述可折叠的遮物板拆下来后,可拆开安装架与第一本体,并收拢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便于存放,减少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的遮物板不仅可以遮蔽存放的物品,同时可作为支撑板,进而后备箱的物品可分层存放,且结构可靠、能避免可折叠的遮物板安装后因汽车运动不平稳而发出异响;同时可拆分收拢,便于搬运及存放。

上述多功能遮物板结构使用时,打开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并将第一本体固定在安装架上,通过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固定于汽车后备箱的预设位置,便于取拿存放于后备箱物品及遮蔽所述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下的物品;上述可折叠的遮物板拆下来后,可拆开安装架与第一本体,并收拢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便于存放,减少占用的空间;同时通过设置储物组件,用户可将物品存放于储物组件的储物腔内,便于后排乘客取用该物品。该多功能遮物板结构不仅可对汽车后备箱进行遮蔽、分层存放物品,还设有便于后排乘客取拿的储物腔,大大提升了可折叠的遮物板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可拆分收拢,便于搬运及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的遮物板的仰视(翻转体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的遮物板的后视(翻转体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的遮物板的收拢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的遮物板的打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架与第一本体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架与第一本体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与扣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柱与卡孔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磁吸部与第二磁吸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拨片与限位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拨片与限位部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拨片与第一铰链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四拨片与第一铰链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遮物板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遮物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架,110、第一安装部,112、第一卡固端,114、第二卡固端,120、安装体,122、第一粘接部,130、弹性连接件,132、钩部,200、第一本体,202、第一分体,204、第二分体,210、卡槽,212、第二粘接部,220、卡口,222、摩擦垫,230、连接件,232、连接部,240、第三拨片,250、开口,252、安装凹槽,300、第二本体,302、第三分体,304、第四分体,310、第二安装部,312、第一卡头,314、第二卡头,320、缺口,330、第一拨片,332、第一夹固部,340、第二凹部,350、第四拨片,400、翻转体,402、第一端,404、第二端,410、扣部,420、卡柱,422、导入部,430、第二磁吸部,440、第二拨片,444、第二夹固部,450、第一凹部,500、限位件,510、限位部,513、卡部,514、卡孔,516、第一磁吸部,600、连接体,700、第二铰链组件,710、第一连接部,720、第二连接部,701、第一铰链组件,800、储物组件,810、框架,820、网兜,822、储物腔,900、遮物帘,910、连接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及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遮物板,包括安装架100,安装架100设有与汽车后备箱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10;第一本体200,第一本体200的一端与安装架100可拆卸连接;第二本体300,第二本体300的一端与第一本体20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本体300的另一端设有缺口320,第二本体300设有与汽车后备箱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部310,第二安装部310与缺口320相错开;与缺口320相适配的翻转体,翻转体包括第一端404402及与第一端404402相对的第二端,翻转体的第一端404402与第二本体300转动连接,翻转体的第二端可相对于缺口320转动;及限位件,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本体300、另一端设有与翻转体限位配合的限位部;其中,当翻转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翻转体与缺口320相适配、且与限位部限位配合;当翻转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翻转体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本体300的上方。

如图1及4所示,可折叠的遮物板使用时,打开第一本体200与第二本体300,并将第一本体200固定在安装架100上,通过第一安装部110及第二安装部310固定于汽车后备箱的预设位置,通过设置翻转体,当翻转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翻转体与缺口320相适配、且与限位部限位配合进行固定,使翻转体不会继续向下翻转,可将物品存放于翻转体、第一本体200及第二本体300上,且可遮蔽可折叠的遮物板下方的物品,同时可避免汽车运动不平稳时,该翻转体发生振动;当翻转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翻转体固设于第二本体300的上,便于取拿存放于后备箱物品;上述可折叠的遮物板拆下来后,可拆开安装架100与第一本体200,并收拢第一本体200与第二本体300,便于存放,减少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的遮物板不仅可以遮蔽存放的物品,同时可作为支撑板,进而后备箱的物品可分层存放,同时可翻转翻转体,便于用户取拿存放于后备箱的物品,且结构可靠、能避免可折叠的遮物板安装后因汽车运动不平稳而发出异响;同时可拆分收拢,便于搬运及存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0包括对称固定于安装架100两端的第一卡固端112及第二卡固端114,第一卡固端112为弹性伸缩端,或/和第二卡固端114为弹性伸缩端;第二安装部310包括对称固定于第二本体300的第二端两侧的第一卡头312及第二卡头304,第一卡头312为弹性伸缩卡头, 或/和第二卡头304为弹性伸缩卡头,因而安装时,先将第二卡固端114插入汽车后备箱上的卡孔中,再压缩弹性伸缩端,使安装架100的长度缩短,便于插入卡孔,进入卡孔后,压缩力消除后,再弹性作用力下,弹性伸缩端复位,再将第一卡头312及第二卡头304插入汽车后备箱上的预设卡孔中,完成本遮物板的安装固定;同理拆卸时,先压缩弹性伸缩端时,缩短安装安装长度,使第一卡固端112移出卡孔,再压缩完成第一卡头312及第二卡头304的拔出,进而可完成遮物板的拆下。

如图1及5、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00设有安装体120,安装体120设有第一粘接部122,第一本体200设有与安装体120相卡合的卡槽210,卡槽210设有与第一粘接部122粘结配合的第二粘接部212,因而可利用安装体120与卡槽210的卡合配合实现安装架100与第一本体200的初步定位,再利用第一粘接部122与第二粘接部212的粘接配合实现安装架100与第一本体200的安装固定,该第一粘接部122及第二粘接部212可为魔术贴,因而便于反复拆卸或粘接固定。或安装架100设有弹性连接件230130,第一本体200设有与安装架100相贴合的卡口220及与弹性连接件230130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230,因而可通过弹性连接件230130与连接件230的连接将第一本体200拉靠压固在安装架100上,该固定方法便于调节第一安装部110与汽车后备箱的卡孔配合的同时使第二安装部310亦可与汽车后备箱的卡空配合,降低本遮物板的制造及装配成本;进一步的,弹性连接件230130的一端安设于安装架100的外侧、另一端设有钩部132,连接件230的一端安设于第一本体200的外侧、另一端设有与钩部132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232,卡口220的内壁设有与安装架100摩擦配合的摩擦垫222,采用钩部132与连接部232的配合形式,便于弹性连接件230130与连接件230的可拆卸连接,同时增设摩擦垫222,提高安装架100与第一本体20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安装后出现滑动而导致安装固定失败;该摩擦垫222可为弹性橡胶垫。再进一步的,第一本体200包括第一本体202及与第一本体202转动连接的第二分体204;第二本体300包括第三分体302及与第三分体302转动连接的第四分体304,因而可进一步折叠收拢本遮物板,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搬运;该第二分体204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02的两 对侧,该第四分体304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分体302的两对侧。

需要说明的是,翻转体400与限位部510的限位配合包括卡固、支撑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磁吸固定、插销固定等配合形式。

如图1至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510设有卡部513,翻转体400设有与卡部513可拆卸卡固配合的扣部410,因而翻转体400可通过扣部410与卡部513的配合,使翻转体400固定在限位部510上,即将该翻转体400固定在第二本体300上,进而可在翻转体400上存放物品,同时可避免因汽车行驶不稳而导致异响情况的发生;或限位部510设有卡孔514,翻转体400设有与卡孔514可拆卸卡固配合的卡柱420,卡柱420的自由端设有与卡孔514间隙配合的导入部422,因而可通过卡柱420与卡孔514的配合实现翻转体400的固定,该卡柱420通过设置导入部422,便于引导卡柱420与卡孔514配合。或进一步的,限位部510设有第一磁吸部516,翻转体400设有与第一磁吸部516相吸合的第二磁吸部430,因而可利用磁吸作用力实现翻转体400的固定,且该方案可避免摩擦失效,提高翻转体400固定的可靠性,该第一磁吸部516及第二磁吸部430均可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或翻转体400的自由端设弹性抵压件(未示出),弹性抵压件可与汽车后备箱门相抵压,因而可利用汽车后备箱门对翻转体400进行固定,该固定方式可靠,安装便捷;或第二本体300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拨片330,第一拨片330与限位部510形成固定翻转体400的第一夹固部332,当需要固定时只需转动拨片与限位部510相配合形成第一夹固部332,即可将翻转体400固定,当需要翻转翻转体400时,只需转动拨片,使拨片与限位部510相错开,便可翻转该翻转体400;或同理翻转体400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拨片440,第二拨片440与限位部510形成固定翻转体400的第二夹固部444。进一步的,第一本体200与第二本体300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可为:第一本体200通过第一铰链组件701与第二本体300转动连接,第一本体200设有可转动的第三拨片240,第三拨片240与第一铰链组件701形成限位配合,或第二本体300设有可转动的第四拨片350,第四拨片350与第一铰链组件701形成限位配合。因而能有效保证汽车运行过程中,第一本体200与第二本体300不会出现晃动造成碰撞而发出异响,影响驾驶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00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未示出),第一加强筋向内凹设或向外凸起形成,因而可增加第一本体200的抗弯抗压能力;或/和第一本体200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未示出),第二加强筋向内凹设或向外凸起形成,因而可增加第一本体200及第二本体300的抗弯抗压能力,提高可折叠的遮物板承重能力。

如图1至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翻转体400的第一端402与第二本体300之间设有连接体600,翻转体400的第一端402通过连接体600与第二本体300转动连接,因而利用该连接体600可实现翻转体400的第一端402与第二本体300之间的的转动连接,能减少制造成本,能保证表面的平整性,进而可在翻转体400及第二本体300上粘附皮革制品,使本可折叠的遮物板的整体更加美观,且便于在本连接结构上增设其他转动连接的结构,形成双重连接方式;该第二本体300、连接体600及翻转体400可通过一体成型技术一次成型。进一步的,翻转体400与第二本体300之间设有铰链组件700,铰链组件700包括第一连接部710及与第一连接部710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720,第一连接部710与翻转体400的第一端402固定,第二连接部720与第二本体300固定,因而可进一步提高翻转体400的第一端402与第二本体300的转动连接的可靠性,形成双重转动连接方式,当利用连接体的转动方式失效后,该铰链组件的连接方式仍可使翻转体转动;同时本方案亦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前述转动连接方案配合使用。再进一步的,翻转体400的第一端402设有安设第一连接部710的第一凹部450,第二本体300设有安设第二连接部720的第二凹部340,因而便于安装铰链组件700;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710与第二连接部720转动摩擦配合,使该翻转体400在自由状态下不翻转,需克服该转动摩擦力才能实现转动;优选的,第一凹部45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部710的厚度,第二凹部34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720的厚度,便于在第二本体300及翻转体400本体上粘附皮革制品,使本可折叠的遮物板的整体更加美观。

如图1、2、3、14及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遮物板结构,包括上述的可折叠的遮物板,还包括储物组件800,第二本体300设有用于安设储物组件800的开口250,开口250设置于安装部110与320之间,储物组件 800设有储物腔822。

如图1至17所示,多功能遮物板结构使用时,打开第一本体200与第二本体300,并将第一本体200固定在安装架100上,通过第一安装部110及第二安装部310固定于汽车后备箱的预设位置,通过设置翻转体,当翻转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翻转体与缺口320相适配、且与限位部限位配合进行固定,使翻转体不会继续向下翻转,可将物品存放于翻转体、第一本体200及第二本体300上,且可遮蔽可折叠的遮物板下方的物品,同时可避免汽车运动不平稳时,该翻转体发生振动;当翻转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翻转体固设于第二本体300的上,便于取拿存放于后备箱物品;上述可折叠的遮物板拆下来后,可拆开安装架100与第一本体200,并收拢第一本体200与第二本体300,便于存放,减少占用的空间;同时通过设置储物组件,用户可将物品存放于储物组件的储物腔内,便于后排乘客取用该物品。该多功能遮物板结构不仅可对汽车后备箱进行遮蔽、分层存放物品,还设有便于后排乘客取拿的储物腔,大大提升了可折叠的遮物板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可拆分收拢,便于搬运及存放。

如图1至17所示,开口250的边缘设有安装凹槽252,储物组件800包括与安装凹槽252卡合的框架810及固定于框架810边缘的网兜820,网兜820向外凹设形成储物腔822,通过安装凹槽252与框架810卡合的配合关系,便该储物组件800的安装拆卸,同时卡合固定后,该框架810不会随汽车的运动而振动;同时采用网兜820形成储物腔822,使储物腔822能够因被存储物品体积及重量的大小而发生形变,更加贴合物品,表面物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移动,影响驾驶体验。再进一步的,还包括盖体(未示出),盖体与安装凹槽252相适配,进而可合上盖体,避免被存储的物品被外露或被抛出。进一步的,还包括遮物帘900,遮物帘900可卷缩设置于安装架100内,安装架100设有供遮物帘900进出的进出口(未示出),遮物帘设有连接卡扣910,连接卡扣910设置于进出口外;拉出遮物帘,将该连接卡扣910固定于汽车后排座椅上,进而可在遮物帘上放置物品,便于后排乘客取拿,同时不影响后排座椅的角度调整,也避免第一本体200上物品跌落至后备箱底部,造成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