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8675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汽车内饰扶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内饰扶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扶手(例如中控扶手、车门内侧扶手)主要有两大类,其中一类是由长条形薄壁的板状骨架结构制成,该种结构的扶手由于质地较硬,导致触摸时手感僵硬;另一类是在板状骨架外包覆软质材料,该种结构的扶手虽然能够避免僵硬的触摸手感,但是由于软质材料通过粘接的方式包覆在骨架结构的外部,由于软质材料粘贴受力不均匀、骨架支持不够,扶手在其前端的受力位置处容易出现偏软塌陷的问题,同样导致触摸手感差的问题。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无论主机厂还是顾客对感官质量的要求都原来越高,汽车内饰扶手软质包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车型的标准配置,但发泡包覆技术却制约了很多造型的设计。因此,有必要解决经发泡包覆技术设计的汽车内饰扶手前端的受力位置处容易出现偏软塌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扶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容易的扶手在其前端受力位置处容易出现偏软塌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扶手,包括扶手骨架、发泡层和外饰层,所述扶手骨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手掌承载部和手臂承载部,所述手掌承载部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类蜂窝状骨架,所述发泡层附着于所述手掌承载部和所述手臂承载部外且填充附着于所述类蜂窝状骨架内,所述外饰层包覆于所述发泡层外。

优选地,所述类蜂窝状骨架设有若干排上下并排的填充孔,位于上排的所述填充孔与位于下排的所述填充孔错开设置。

优选地,各所述填充孔沿所述扶手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各所述填充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者多边形孔。

优选地,所述发泡层通过发泡工艺一体成型附着于所述手掌承载部和所述手臂承载部外且填充满各所述填充孔。

优选地,各所述填充孔的深度由所述类蜂窝状骨架竖直方向的中部朝向上下两侧逐渐变浅。

优选地,所述类蜂窝状骨架与所述扶手骨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发泡层为PU发泡层或者EVA发泡层。

优选地,所述外饰层为PVC外饰层。

优选地,所述扶手骨架为中控扶手骨架或者车门内侧扶手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扶手,在扶手骨架的手掌承载部位置处设置类蜂窝状骨架,然后通过在扶手骨架的外表面附着一层发泡层并且将该发泡层填充并附着在类蜂窝状骨架上,形成对类蜂窝状骨架包覆,最后再将外饰层包覆在发泡层的外部。由于该类蜂窝状骨架的设计,可以增加在扶手骨架的手掌承载部位置处与发泡层的附着接触面积,以及在三维空间结构中形成连接,避免传统技术只在两表面之间连接易出现脱落的情况,从而可以确保发泡层与扶手骨架的前端处的结合更加稳固;同时,发泡层通过该类蜂窝状骨架的支撑,使得汽车内饰扶手在其前端位置的结构更加饱满圆润,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内饰扶手前端出现塌陷,不但能够提升触感,舒适性好,还能够提升碰撞安全性,大幅提升汽车感官质量及顾客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扶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扶手骨架 11—手掌承载部 12—手臂承载部

20—发泡层 30—外饰层 40—类蜂窝状骨架

41—填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内饰扶手,包括扶手骨架10、发泡层20和外饰层30,所述扶手骨架10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手掌承载部11和手臂承载部12,所述手掌承载部11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类蜂窝状骨架40,所述发泡层20附着于所述手掌承载部11和所述手臂承载部12外且填充附着于所述类蜂窝状骨架40内,所述外饰层30包覆于所述发泡层20外。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扶手,在扶手骨架10的手掌承载部11位置处设置类蜂窝状骨架40,然后通过在扶手骨架10的外表面附着一层发泡层20并且将该发泡层20填充并附着在类蜂窝状骨架40上,形成对类蜂窝状骨架40包覆,最后再将外饰层30包覆在发泡层20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由于该类蜂窝状骨架40的设计,可以增加在扶手骨架10的手掌承载部11位置处与发泡层20的附着接触面积,以及在三维空间结构中形成连接,避免传统技术只在两表面之间连接易出现脱落的情况,从而可以确保发泡层20与扶手骨架10的前端处的结合更加稳固;同时,发泡层20通过该类蜂窝状骨架40的支撑,使得汽车内饰扶手在其前端位置的结构更加饱满圆润,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内饰扶手前端出现塌陷,不但能够提升触感,舒适性好,还能够提升碰撞安全性,大幅提升汽车感官质量及顾客的满意度。

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类蜂窝状骨架40设有若干排上下并排的填充孔41。具体地,例如,以类蜂窝状骨架40的竖向方向分布设置第一排填充孔41、第二排填充孔41、第三排填充孔41、第四排填充孔41等,这样形成若干排上下并排设置的填充孔41。如此设计,可以使得对发泡层20形成支撑的力在竖向方向更加均匀,从而确保整个汽车内饰扶手前端不会出现局部位置偏软塌陷。进一步地,位于上排的填充孔41与位于下排的填充孔41错开设置,这样使得全部填充孔41在表面上纵横交错,能够在表面方向上与发泡层20的结合更加稳定,且形成的汽车内饰扶手的前端的结构支撑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填充孔41沿所述扶手骨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具体地,该种结构设计可以在注塑类蜂窝状骨架40时,在侧部设置话滑块来实现脱模,从而无需考虑正向(Z轴)脱模,模具设计更加简单,使得汽车内饰扶手的前端位置饱满圆润,给造型最大的自由度。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填充孔41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者多边形孔。具体地,根据需要可以将填充孔41设计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者多边形孔,其中,多边形孔可以是矩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20通过发泡工艺一体成型附着于所述手掌承载部11和所述手臂承载部12外且填充满各所述填充孔41。具体地,通过发泡工艺,将手掌承载部11上设有类蜂窝状骨架40的扶手骨架10置于发泡材料中,然后形成一层附着于手掌承载部11和手臂承载部12以及填充满各填充孔41以及包覆住整个类蜂窝状骨架40的发泡层20。如此使得发泡层20与扶手骨架10和类蜂窝状骨架40交叉融合成一体,结构更加牢固稳定。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填充孔41的深度由所述类蜂窝状骨架40竖直方向的中部朝向上下两侧逐渐变浅。具体地,在中部位置的填充孔41的深度相比上侧和下侧位置的填充孔41的深度更深,如此,在中部可以填充结合更多的发泡层20,在中部位置更加饱满,供用户扶手时,该位置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并能够有效避免塌陷变形等的问题出现。

优选地,所述类蜂窝状骨架40与所述扶手骨架10一体成型。具体地,一体成型的类蜂窝状骨架40与扶手骨架10形成的产品一致性更佳,且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提升其产能和生产效率。例如,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生产该类蜂窝状骨架40和扶手骨架10。

优选地,所述发泡层20为PU发泡层或者EVA发泡层。具体地,可以采用PU(聚氨酯)或者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制作发泡层20。优选地,发泡层20为PU发泡层,其中,PU材料具有减震和缓冲性能好的优点以及具有良好的抗压缩负荷性能及变形复原性能。

优选地,所述外饰层30为PVC外饰层。具体地,PVC(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外饰层30,其颜色和纹理可以自由组合,能够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外观设计,且质感好,能够提升触摸手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骨架10为中控扶手骨架或者车门内侧扶手骨架。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扶手既可以作为中控扶手也可以作为车门内侧扶手使用,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吗,适用范围较广。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几点优良特性:一、发泡层20更加均匀,使整个汽车内饰扶手不同区域手感一致;二、扶手骨架10结合类蜂窝状骨架40形成的支撑面积较大,范围更广;三、由于类蜂窝状骨架40的设计,使整个汽车内饰扶手在前端位置的结构支撑更好,发泡后对发泡层20起到固定的效果更佳;四、有效解决了汽车内饰扶手在前端位置处的结构包覆域容易凹陷、变形严重等的问题;五、无需考虑正向脱模,产生出的汽车内饰扶手的前端结构饱满圆润,给造型最大的自由度。从而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