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车架式四轮驱动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486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整体车架式四轮驱动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整体式车架,四轮驱动矿车,采用铰接转向。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金属矿山的不断扩大,劳动效率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无轨采矿方法应用已很广泛,随着地下金属矿山无轨采矿技术的发展,开采深度增加,运距延长,已超过地下铲运机的经济运距,现有矿用车辆多为后轮驱动,复杂路面通过性差,前轮转向30°,转弯不够灵活;且已知的矿车采用主车架和副车架安装车厢,将举升油缸安装在副车架上,从而实现自动举升,该种矿车零件较多,使得整车的质量较大、重心较高,对于四轮驱动矿车、路况较差的使用来说,问题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下运矿车采整体式车架,增大车厢空间,降低了整车的重心,使得车体更加稳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体车架式四轮驱动矿车,由车架、前驱动桥、后驱动桥、前传动轴、后传动轴、变速箱、后卸式车厢、转向油缸、铰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由前至后贯穿车体,前传动轴固定在变速箱上、并与前驱动桥连接,后传动轴固定在变速箱上、并与后驱动桥相接,所述的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由变速箱控制,后卸式车厢固定在车架后部,套筒举升油缸设置在车架中部,后卸式车厢前部通过套筒举升油缸控制能够离开车架,所述的铰接架通过铰接销横向铰接在车架后部,并绕车架中心线局部转动,所述的铰接架通过固定在车架上的转向油缸驱动转向,所述的转向油缸的转向角度为0-45°,所述的铰接架通过钢板弹簧与后驱动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架下部固定连接有大梁,车架尾端固定有翻转机构,所述的翻转机构由后簧支撑连接板、后横梁、支撑盒、尾横梁、封板和翻转铰轴,所述的后簧支撑连接板铆接在大梁内幅面上,后横梁铆接在后簧支撑连接板内,支撑盒铆接在大梁外幅面上、并与大梁的尾端对齐,尾横梁与后簧支撑连接板、支撑盒铆接固定,封板焊接于支撑盒内与尾横梁相接,翻转铰轴焊接在尾横梁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变速箱控制前、后驱动桥以实现四轮驱动,并通过套筒举升油缸控制铰接架,进而带动后轮转向前进,卸货时,通过套筒举升油缸顶起后卸式车厢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由前至后贯穿车体,一方面能够增大车厢空间,另一方面降低了整车的重心,使得车体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通过变速箱控制前、后驱动桥以实现四轮驱动,驱动力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举升油缸控制铰接架,进而带动后轮转向,转向角度大,更加适应地下复杂路面;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翻转机构,从而实现了车厢翻转结构的铆接,从而增加了车体的结构强度,提升了举升承重能力,提高了车厢翻转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常状态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向状态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翻转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车架式四轮驱动矿车,由车架1、前驱动桥2、后驱动桥3、前传动轴4、后传动轴5、变速箱6、后卸式车厢7、转向油缸8、铰接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由前至后贯穿车体,前传动轴4固定在变速箱6上、并与前驱动桥3连接,后传动轴5固定在变速箱6上、并与后驱动桥3连接,所述的前驱动桥2和后驱动桥3由变速箱6控制,后卸式车厢7固定在车架1后部,套筒举升油缸10设置在车架1中部,后卸式车厢7前部通过套筒举升油缸10控制能够离开车架1,所述的铰接架9通过铰接销横向铰接在车架1后部,并绕车架1中心线局部转动,所述的铰接架9通过固定在车架1上的转向油缸8驱动转向,所述的转向油缸8的转向角度为0-45°,所述的铰接架9通过钢板弹簧与后驱动桥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架1下部固定连接有大梁11,车架1尾端固定有翻转机构,所述的翻转机构由后簧支撑连接板12、后横梁13、支撑盒14、尾横梁15、封板16和翻转铰轴17,所述的后簧支撑连接板12铆接在大梁11内幅面上,后横梁13铆接在后簧支撑连接板12内,支撑盒14铆接在大梁11外幅面上、并与大梁11的尾端对齐,尾横梁15与后簧支撑连接板12、支撑盒14铆接固定,封板16焊接于支撑盒14内与尾横梁15相接,翻转铰轴焊接在尾横梁15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变速箱控制前、后驱动桥以实现四轮驱动,并通过套筒举升油缸控制铰接架,进而带动后轮转向前进,卸货时,通过套筒举升油缸顶起后卸式油缸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由前至后贯穿车体,一方面能够增大车厢空间,另一方面使得车体更加稳固,以配合四轮驱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变速箱控制前、后驱动桥以实现四轮驱动,驱动力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举升油缸控制铰接架,进而带动后轮转向,转向角度大,更加适应地下复杂路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