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半自动破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067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公交车半自动破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用具,具体为一种公交车半自动破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交车以及大巴上的安全装置一般以安全锤为主,一般标配每辆车是四把,即相隔三个窗户便有一把。但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都会自发产生惊慌失措的情绪,很难冷静理智地寻找急救方法;在发生火灾时也很难立即想到用车上安装的安全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这表明目前的逃生工具在实践应用中越来越显示疏散时间长,安全性差等弊端。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人们发明了固定于车窗钢化玻璃上的碎窗装置,不过以上装置一般会有两大问题存在,一是启动触发所需力量过大,所适用人群不广,例如儿童及妇女可能陷入困境无法启动装置;另一点在于其可辨识度低,例如人为火灾浓烟情况下可能难以正确辨别安全锤的所在地,所以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一种能在发生事故时容易找到并且易于使用的公交车破窗装置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及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交车半自动破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公交车半自动破窗装置,包括底盒和盖盒,所述底盒和盖盒的下端相互铰接,所述盖盒可沿铰接点与所述底盒开合式摆动,所述盖盒内安装有锤头、压缩弹簧和拉绳,所述锤头的底部尖端伸出所述盖盒的底部,所述锤头顶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抵触连接于所述盖盒内,所述锤头上设有卡槽,所述锤头的外侧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上设有活动扣块,所述活动扣块插入所述卡槽内使所述滑套固定于所述锤头上,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套,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盒上,所述盖盒内还安装有拨杆,当所述盖盒沿铰接点摆动时,所述拉绳拉扯所述滑套以及所述锤头向所述盖盒的顶端运动,从而压缩所述压缩弹簧,当所述滑套运动至所述拨杆位置时,所述拨杆连接并驱动所述活动扣块脱离所述卡槽,使所述锤头与所述滑套分离,令所述锤头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作用下飞速向所述盖盒的底端冲击,伸出所述盖盒的底部从而击碎车窗钢化玻璃。

其中,所述盖盒与所述底盒摆开的极限角度为90°,当盖盒摆开与底盒呈90°的时候,所述滑套与锤头运动至接近极限位置,此刻所述拨杆连接并驱动所述活动扣块脱离所述卡槽。

所述滑套上铰链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连接所述活动扣块,所述摇杆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滑套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当所述滑套运动至接近极限位置时,所述摇杆受到所述拨杆的作用进行旋转运动,从而使所述活动扣块脱离所述卡槽。

所述盖盒内还安装有垂直方向的滑筒,所述锤头滑动安装于所述滑筒内,所述滑筒为锤头的运动起到轨道的作用。

所述拉绳采用钢丝绳,所述底盒上还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设于所述底盒的中上部,置于所述锤头极限压缩位置的上方,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滑轮,并使滑轮与所述滑筒之间的钢丝绳保持平直状态,受力更加稳定。

所述锤头的底部尖端镶有金刚石。

所述盖盒的顶端设有方便把握的抓块。

所述盖盒的顶端还安装有压力调节螺栓,所述压力调节螺栓的底端伸入所述盖盒内并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通过调整压力调节螺栓伸入的深度,从而调节压缩弹簧的松紧度。

所述盖盒的底端还设有防外射挡板,所述防外射挡板上开设有孔径略小于所述锤头直径的开孔,所述锤头的底部尖端伸出所述开孔,在击碎钢化玻璃时,防止锤头脱离盖盒以外。

所述底盒上还安装有垂直方向的调节滑杆,所述调节滑杆上活动安装有绳卡座,所述绳卡座上设有使其固定于所述调节滑杆上的固定装置(螺钉),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绳卡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与现有的安全锤等设备相比,在危急时刻下可辨识度高,其固定位置相对稳固,不容易被取走或误用,而且适用人群广,儿童及妇女均可轻易通过掰动其盖盒而使装置发动破窗;另一方面来说,其加工零件相对简单,而且组装轻松易懂,可适用于量产,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公交车半自动破窗装置,包括底盒1和盖盒19,底盒1可以利用UV胶固定在车窗钢化玻璃上,或于底盒1上设有安装孔,利用螺钉安装在车窗位置。所述底盒1和盖盒19的下端相互铰接,所述盖盒16可沿铰接点与所述底盒1开合式摆动,所述盖盒19的顶端设有方便把握摆动的抓块6,所述盖盒19内安装有锤头10、压缩弹簧5和拉绳2,所述锤头10的底部尖端伸出所述盖盒19的底部,所述锤头10顶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5的底端,所述压缩弹簧5的顶端抵触连接于所述盖盒19内,所述锤头10上设有卡槽,所述锤头10的外侧连接有滑套9,所述滑套9上设有活动扣块17,所述活动扣块17插入所述卡槽内使所述滑套9固定于所述锤头10上,所述拉绳2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套9,所述拉绳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盒1上,所述盖盒19内还安装有拨杆3,当所述盖盒19沿铰接点摆动时,所述拉绳2拉扯所述滑套9以及所述锤头10向所述盖盒19的顶端运动,从而压缩所述压缩弹簧5,当所述滑套9运动至所述拨杆3位置时,所述拨杆3连接并驱动所述活动扣块17脱离所述卡槽,使所述锤头10与所述滑套9分离,令所述锤头10在所述压缩弹簧5的弹性势能作用下飞速向所述盖盒19的底端冲击,伸出所述盖盒19的底部从而击碎车窗钢化玻璃。

其中,所述盖盒1与所述底盒19摆开的极限角度为90°,当盖盒摆开与底盒呈90°的时候,所述滑套9与锤头10运动至极限位置,此刻所述拨杆3连接并驱动所述活动扣块17脱离所述卡槽。所述滑套9上铰链连接有摇杆18,所述摇杆18连接所述活动扣块17,所述摇杆18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滑套9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当所述滑套9运动至接近极限位置时,所述摇杆18受到所述拨杆3的作用进行旋转运动,从而使所述活动扣块17脱离所述卡槽。

所述盖盒19内还安装有垂直方向的滑筒11,所述锤头10滑动安装于所述滑筒11内,所述滑筒11为锤头10的运动起到轨道的作用。

所述拉绳2采用钢丝绳,所述底盒19上还安装有滑轮8,滑轮8通过滑轮固定套4设于所述底盒19的中上部,置于所述锤头极限压缩位置的上方,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滑轮2,并使滑轮与所述滑筒之间的钢丝绳保持平直状态,受力更加稳定。

所述锤头10的底部尖端镶有金刚石。

所述盖盒19的顶端还安装有压力调节螺栓7,所述压力调节螺栓7的底端伸入所述盖盒19内并连接所述压缩弹簧5的顶端,通过调整压力调节螺栓7伸入的深度,从而调节压缩弹簧5的松紧度。

所述盖盒19的底端还设有防外射挡板12,所述防外射挡板12上开设有孔径略小于所述锤头10直径的开孔,所述锤头10的底部尖端伸出所述开孔,在击碎钢化玻璃时,防止锤头脱离盖盒以外。

所述底盒1上还安装有垂直方向的调节滑杆15,调节滑杆15的上下两端设有支座(13和16),所述调节滑杆15上活动安装有绳卡座14,所述绳卡座14上设有使其固定于所述调节滑杆15上的固定装置(螺钉),所述拉绳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绳卡座14。

安装时确保盖盒1摆开至极限位置时锤头10伸出高度足以顶穿玻璃。装置的开合式设计使其整体尺寸得以缩小,在产生冲击时,压缩弹簧5轴向必须垂直钢化玻璃,此时装置横向尺寸较大;开合式设计可以使得装置在没有动作时,弹簧轴向与钢化玻璃平面是平行的,需要动作时再把装置压至垂直位置。用的时候压下去,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本装置力学部分的设计主要运用杠杆省力,如图5所示,F1为钢丝绳拉力,F2为弹簧压力,F0为阻力合力,F3为操作压力,L0为动力臂,L1为阻力臂,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阻力臂L1小于动力臂L0,操作压力F3小,可以轻松操作装置打破钢化玻璃。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