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门运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817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门运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风门运动机构的新型结构,尤其涉及汽车仪表板的风门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四杆机构控制风门开闭大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出风口的设计,传统的出风口四杆机构在控制风门大小上,控制曲线较陡,即在拨轮转角很小的时候风门接近不动,而随着拨轮转角的变大风门转角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不太易于人控制风门的大小,特别在只开一个出风口的时候拨轮转角在9°到13°之间的范围内会产生尖锐的啸叫声,影响行车体验。

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传统的拨轮控制风门运动机构的局部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视图。该机构包括拨轮装置11、球铰12和连杆14组成,拨轮装置11通过球铰12与连杆1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连杆14的第二端(图1和图2未标注)可以连接风门(图1和图2未标注),在拨轮装置11的转动下,使得球铰12带动连杆的第一端运动,从而使连杆的第二端联动并对风门进行开启或关闭。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中的拨轮装置11可以转动连接在风门的壳体13上。因为采用球铰连接的空间四杆机构受自由度运动的一定限制,运动的自由控制不能完全实现。又由于控制曲线较陡(图5中的实线),即在拨轮转角很小的时候风门接近不动,而在拨轮转角较小处的啸叫问题明显且拨轮轴啸叫的角度范围大(9°-13°),而现有的结构无法实现风门控制曲线按照要求变化,并且不能减少啸叫范围。所以上述问题目前尚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风门运动机构的新型结构,使其能够控制风门开闭速度,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在只开一个出风口时在一定角度下的啸叫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门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风门运动机构包括:拨轮装置、连杆、风门连接装置和弧形轨道;弧形轨道设在风门壳体上,拨轮装置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风门壳体上,拨轮装置的第二端与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并可沿着弧形轨道运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风门连接装置与风门转动连接。

根据一实施例,拨轮装置包括由设在拨轮装置第一端的拨轮轴和设在拨轮装置第二端的拨叉组成,连杆的第一端设有圆柱销,风门壳体上设有孔,拨轮轴设在风门壳体的孔中,连杆第一端的圆柱销设在拨叉内。

根据一实施例,风门运动机构还包括圆环盘,圆环盘套装在圆柱销上,圆环盘设在拨叉和弧形轨道之间。

根据一实施例,弧形轨道的第一端开放,第二端封闭,拨轮装置的第二端沿着弧形轨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运行。

根据一实施例,拨轮的转角范围为0-90,连杆的圆柱销在弧形轨道内运行并与所述拨轮的转角范围匹配。

根据一实施例,风门运动机构为汽车仪表板风门的运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运动中拨轮轴转角与风门转角的对应关系来提高其运动平滑度,详细而言,是在风门的外壳体上增加轨道并改变连件的运行方式,来改变拨轮转角与风门转角的运动关系,达到控制的优化,并且将啸叫问题控制在拨轮转角的3°到4°之间,能够极大地减小啸叫产生的区间并将啸叫区间限制拨轮转角在4°以下的范围内,拨轮限位的过程中可以较好避免掉小于6。左右的角度,从而使驾驶人和乘车人在开关过程中感觉不到啸叫。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传统的风门运动机构一实施例的局部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运动机构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视图。

图5示出了传统和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转角-拨轮轴转角的对比曲线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门运动机构的立体装配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运动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拨轮装置立体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圆柱销和圆环盘的立体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参考图3、图4、图6、图7、图8和图9,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运动机构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向的视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门运动机构的立体装配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运动机构的结构爆炸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拨轮装置立体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圆柱销和圆环盘的立体装配图。在一实施例中,风门运动机构包括:拨轮装置21、连杆22、风门连接装置27和弧形轨道24。拨轮装置2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风门壳体23上,拨轮装置21的第二端与连杆2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并可沿着弧形轨道24内运行,连杆22的第二端通过风门连接装置27与风门28转动连接。拨轮装置21包括拨轮轴25和拨叉26,连杆22的第一端设有圆柱销29,风门壳体23上设有孔(未标注),拨轮轴25可以设在风门壳体23的孔中,连杆第一端的圆柱销29设在拨叉26内。

作为一个优选,还设计了一个位于拨叉26与弧形轨道24之间的圆环盘30,圆环盘30套装在圆柱销29上,使得整个机构在空间上能够稳定运行,防止连杆22的上下窜动。

作为一个优选,弧形轨道24的第一端开放,第二端封闭。

作为一个优选,拨轮的转角范围为0-90,连杆的圆柱销29在弧形轨道24内的运行范围与拨轮的转角范围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门运动机构为汽车仪表板风门的运动机构。在一实施例中,拨叉26与连杆22上的圆柱销29位置关系为正交,圆柱销29直接与弧形轨道24接触来控制四杆机构运动时的拨叉式结构的运动方向。四杆机构的运动起始位置为保证过死点的位置,运动结束位置为轨道的结束位置或风门转角到达90°的位置。拨轮装置21能够在弧形轨道24上自由运动,并可以改动弧形轨道24的轨迹和方向来达到控制曲线优化的目的,调整运动中拨轮转角与风门转角的对应关系,能够完成降低啸叫并同时将啸叫产生的位置控制在更小角度和更小的范围之内,达到对零件的试验要求。

参考图5,图5示出了传统和本实用新型的风门转角-拨轮轴转角的对比曲线图。主要指示的是产生噪音的区间范围,下方的实曲线是传统的风门转角-拨轮轴转角的曲线图,传统的风门运动机构产生的噪音范围一般为(9°到13°),上方的虚曲线是本实用的风门转角-拨轮轴转角的曲线图,实用新型风门运动机构的噪音范围,图5显示拨轮转角的噪音区间显著缩小并能够将其限制在拨轮转角小于4°的小角度范围内(3°到4°),因为在拨轮限位的过程中可以较好避免掉小于6°左右的角度,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基本感觉不到。并且从对比曲线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拨轮轴的转角基本没有起始范围的死角区域,风门转角与拨轮轴基本成正比关系,所在运动的平滑度更高,为一种更加高效地运动结构。

从图5实施例的对比记载来看,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优化运动曲线,达到控制的优化,并且将啸叫问题控制拨轮转角在3°到4°之间,能够极大地减小啸叫产生的区间并将啸叫区间限制拨轮转角在4°以下的范围内,在拨轮限位的过程中可以较好避免掉小于6度左右的角度,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基本感觉不到。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