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97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和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车辆空调挡雨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货车等对于车身前格栅密封不良的车辆中,特别是在雨天雨水等液体通过前格栅进入到空调风机的进风口,由此在空调风机工作时将雨水等液体吸入空调风机以及风道而造成风机损坏、甚至可能造成空调出风口处吹水的现象。为此,目前在空调风机进风口处布置用于防止雨水进入的遮挡装置,但并不能够有效解决空调风机内进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液体吸入空调风机内的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和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该挡液罩能够布置在空调风机的进风口处以用于防止液体进入所述进风口,所述挡液罩包括能够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挡液格栅,以及设置在该挡液格栅上部的导向结构以能够导向所述导向结构上的液体朝向所述挡液格栅的两侧流动。

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沿所述挡液格栅的横向延伸的导向凸台,所述导向凸台形成有从所述导向凸台的中部朝向两侧向下倾斜或弯曲以用于承接液体的承接面。

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从所述导向凸台的前侧向下倾斜延伸的引流板,该引流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挡液格栅的两侧侧壁。

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引流板上并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翻边,该翻边向上倾斜布置且所述翻边的顶端在纵向上高于所述导向凸台。

可选地,所述翻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沿所述挡液格栅的两侧侧壁延伸且向下倾斜的侧翻边。

可选地,所述翻边与所述引流板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挡液格栅与所述导向结构一体形成。

可选地,所述挡液罩还包括通过多个连接板与所述挡液格栅的外边缘间隔布置并用于装配所述挡液罩的安装框架。

可选地,所述安装框架背向所述挡液格栅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密封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前围钣金、空调风机以及如上所述的挡液罩,该挡液罩通过紧固件连接于空调风机和所述前围钣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在挡液格栅的上部设置导向结构,在将挡液罩装配到车辆的空调风机进风口处时,使得流动到挡液罩的导向结构上的例如雨水等液体朝向挡液格栅的两侧流动,由此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液体从挡液格栅的上侧直接顺流而下进而被空调风机吸入,具有可靠的遮挡液体的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的主视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的侧视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图5为沿图3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中的挡液罩与前围钣金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挡液格栅 2 导向结构

3 导向凸台 4 承接面

5 引流板 6 翻边

7 侧翻边 8 三角形加强板

9 安装框架 10 连接板

11 密封条 12 前围钣金

13 挡液罩 14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挡液罩在使用状态下的“上、下”,“前侧”是指挡液罩在使用状态下沿进气方向上的“前侧”。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空调风机的挡液罩13,该挡液罩13能够布置在空调风机的进风口处以用于防止液体进入所述进风口,所述挡液罩13包括能够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挡液格栅1,以及设置在该挡液格栅1上部的导向结构2以能够导向所述导向结构2上的液体朝向所述挡液格栅1的两侧流动。由此,通过如上所述地在挡液格栅1的上部设置导向结构2,在将挡液罩13装配到车辆的空调风机进风口处时,使得流动到导向结构2上的例如雨水等液体朝向挡液格栅1的两侧流动,由此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液体从挡液格栅1的上侧直接顺流而下进而被空调风机吸入,具有可靠的遮挡液体的效果。

其中,挡液格栅1可以采用塑胶材料,例如采用聚丙烯塑胶,其中具体地在聚丙烯塑胶中可以加入20%玻纤增强材料,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挡液格栅1可以包括沿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叶片以及设置在多个叶片两侧的侧壁,在此,多个叶片倾斜角度相同且间隔间距小于叶片的宽度,由此,在将挡液罩13装配到车辆的空调风机进风口处时,能够有效避免液体通过车身前格栅漏入的雨水等液体从挡液格栅1的前方直接飞溅到空调风机内部。另外,多个叶片可以是固定在侧壁上,或者也可以是可转动地设置在侧壁上,以能够调整叶片的开度。此外,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挡液格栅1可以形成为其他合适的结构,其只要能够起到遮挡液体而避免液体穿过挡液格栅1的功能即可。

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2包括沿所述挡液格栅1的横向延伸的导向凸台3,所述导向凸台3形成有从所述导向凸台3的中部朝向两侧向下倾斜或弯曲以用于承接液体的承接面4。如图1和图2所示,所示导向凸台3上形成有从所述导向凸台3的中部朝向两侧向下倾斜的承接面4,由此,在装配状态下,流动到导向凸台3上的液体沿着向下倾斜的承接面4朝向导向凸台3的两侧迅速流下,由此能够将位于导向凸台3上的流体及时排出,防止积液现象发生。另外,在将承接面4形成为弯曲结构时,例如可以形成为凹入的弧形面以能够顺利导向液体朝向导向凸台3的两侧流下。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导向结构2包括从所述导向凸台3的前侧向下倾斜延伸的引流板5,该引流板5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挡液格栅1的两侧侧壁。由此,在挡液罩13的装配状态下,即使液体从导向凸台3的前侧流下时通过引流板5的导向和遮挡作用而进一步有效防止液体通过挡液格栅1被空调风机吸入。

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2包括形成在所述引流板5上并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的翻边6,该翻边6向上倾斜布置且所述翻边6的顶端在纵向方向上高于所述导向凸台3。在此,翻边6可以形成在引流板5的中部位置,当液体从导向凸台3的前侧沿引流板5的方向流动时通过翻边6的结构而沿着翻边6的两侧排出,进而阻挡液体进一步朝向挡液格栅1的前侧流动。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导向凸台3的前侧形成沿横向方向延伸的翻边6。

可选地,所述翻边6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沿所述挡液格栅1的两侧侧壁延伸且向下倾斜的侧翻边7。在此,沿着导向凸台3的两侧流下的液体可以先流动至侧翻边7上之后,在通过侧翻边7的向下倾斜的结构而向两侧排出。由此,通过导向凸台3、引流板5、翻边6以及侧翻边7的配合结构而形成有效防止液体流入至空调风机内的多层防护结构,提高了挡液罩13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翻边6与所述引流板5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加强板8,从而提高翻边6和引流板5的连接强度。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翻边6和所述引流板5的连接处可以形成有倒圆角。

可选地,所述挡液格栅1与所述导向结构2一体形成,由此提高了挡液罩13的整体强度且便于加工。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挡液罩13还包括通过多个连接板10与所述挡液格栅1的外边缘间隔布置并用于装配所述挡液罩13的安装框架9。在此,安装框架9上形成有用于将挡液罩13装配到车身和/或空调风机上的安装孔14。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装配需要合理地设置安装框架9的具体结构。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安装框架9背向所述挡液格栅1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密封条11。其中,密封条11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在安装框架9的安装面上,并且形成为具有避让安装框架9的安装孔14的避让槽。另外,密封条11可以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海绵,从而能够有效密封安装框架9与车身装配面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如图6所示,该车辆可以包括前围钣金12、空调风机以及如上所述的挡液罩13,该挡液罩13通过紧固件连接于空调风机和所述前围钣金12。其中,所述车辆主要适用于卡车等中重型商用车,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适用如上所述的挡液罩13的结构,则也可以用于乘用车等车辆。前围钣金12上形成有用于安装空调风机和挡液罩13的装配孔,空调风机和挡液罩13分别位于所述装配孔的两侧表面。图6中显示了前围钣金12的装配孔上安装有挡液罩13的一侧表面即前围钣金12的前侧。在此,挡液罩13的安装框架9可以形成有三个安装孔14,以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空调风机和前围钣金12连接。如上所述,通过在挡液罩13的挡液格栅1上部设置导向结构2,由此在将挡液罩13装配到空调风机和前围钣金12上时,使得流动到导向结构2上的例如雨水等液体朝向挡液格栅1的两侧流动,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液体从挡液格栅1的上侧直接顺流而下进而被空调风机吸入,具有可靠的遮挡液体的效果。由此避免发生空调风机损坏以及空调出风口吹水的现象,由此能够保证空调风机正常工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