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663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等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作为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发生源而包含气体发生剂的情况下,会产生因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而产生的烟雾。烟雾主要是气体发生剂中包含的金属成分达到熔融状态而成的物质,要尽可能避免其排出到气体发生器之外。

在us-ano.5,584,506中,公开了在半径方向叠合多个圆筒形状的构件而形成了过滤器的充气机10(图2、图3)。

气体发生剂圆盘114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从开口部68进入过滤室140的第1室250,之后从内侧开口部220进入第2室252,之后从外侧开口部182进入第3室254后,从气体排出口58排出。

在燃烧气体从内侧开口部220进入第2室252时,在冲撞至内侧调整片200而迂回的同时进入第2室252,在从外侧开口部182进入第3室254时,在冲撞至外侧调整片180而迂回的同时进入第3室254。通过像这样反复地发生冲撞和迂回,烟雾变得易于被捕获。

内侧调整片200和外侧调整片180从运转前即向图2及图3所示的状态倾斜,而不是在运转时才变化为图2及图3所示的状态。

在us-ano.6,142,515中,公开了具有2个燃烧室的气体发生器。内侧的燃烧室被盖子260封闭,运转时内部的压力升高时,盖子260脱离,气体向燃烧室外部排出。虽然运转前燃烧室被盖子260封闭,但一旦开口,盖子260即会与形成燃烧室的壁面完全分离,还存在堵塞排出路径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1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筒状壳体内具有容纳有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气体发生室,其中,

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面侧配置有上述点火机构,上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面侧被封闭构件封闭,该第2端面侧为上述第1端面的轴向相反侧,

上述封闭构件具有上述气体发生室侧的第1面、和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的第2面,

上述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包含燃烧气体的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第1面的上述轴向相反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成为上述燃烧气体的气体排出口,

上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将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上述控制机构为以与上述封闭构件的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构件,或从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2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筒状壳体内具有包含气体发生剂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室和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其中,

上述气体发生室和上述扩散器部之间被封闭构件封闭,

上述封闭构件具有上述气体发生室侧的第1面、和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的第2面,

上述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来自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上述扩散器部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到达上述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

上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将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上述控制机构为以与上述封闭构件的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扩散器部的壁面,或从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3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筒状壳体内具有气体发生室和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其中,

上述气体发生室为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与填充有气体的加压气体室的组合,

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面侧配置有上述燃烧室,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面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该第2端面侧为上述第1端面侧的轴向相反侧,在上述燃烧室与上述扩散器部之间配置有加压气体室,

上述燃烧室与上述加压气体室之间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上述加压气体室与上述扩散器部之间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

上述第1封闭构件具有上述燃烧室侧的第1面,并在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具有上述加压气体室侧的第2面,

上述第2封闭构件具有上述加压气体室侧的第1面,并在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具有上述扩散器部侧的第2面,

上述第1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上述加压室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从上述燃烧室向上述加压气体室的气体排出路径,

上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将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上述控制机构为从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上述第2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基于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压力和加压气体的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上述扩散器部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从上述加压气体室向上述扩散器部的气体排出路径,

上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将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上述控制机构为以与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上述扩散器部的壁面,或从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4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筒状壳体内具有气体发生室和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其中,

上述气体发生室为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与填充有气体的加压气体室的组合,

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面侧配置有上述燃烧室,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面侧配置有上述加压气体室,该第2端面侧为上述第1端面侧的轴向相反侧,在上述燃烧室与上述加压气体室之间配置有扩散器部,

上述燃烧室与上述扩散器部之间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上述扩散器部和上述加压气体室之间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

上述第1封闭构件具有上述燃烧室侧的第1面,并在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具有上述扩散器部侧的第2面,

上述第1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扩散器部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从上述燃烧室向上述扩散器部的气体排出路径,

上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将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上述控制机构为以与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构件,或从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弯折的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结合下面详细的说明和所附的附图可进一步得到完全的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不限制本发明。

[图1]图1中,(a)为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控制机构未图示。(b)为图1的(a)中使用的封闭构件的第2面侧的顶视图。

[图2]图2中,(a)为示出了图1的气体发生器的运转后的状态的剖视图,(b)为图2的(a)的立体图。

[图3]图3为用于说明图1的(a)中使用的封闭构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4]图4中,(a)为示出了图1的气体发生器中的控制机构的剖视图,(b)为图4的(a)的立体图。

[图5]图5中,(a)为示出了图1的气体发生器中其他实施方式的控制机构的剖视图,(b)为示出了图5的(a)的运转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图6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7]图7中,(a)为封闭构件的从扩散器部侧观察的顶视图,以可知其与气体排出口的位置关系的方式用虚线示出了气体排出口。(b)为包含图7的(a)的封闭构件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8]图8中,(a)为封闭构件的顶视图,(b)为与图8的(a)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顶视图,图8的(a)、(b)均以可知与气体排出口的位置关系的方式用虚线示出了气体排出口。(c)为包含图8的(a)或(b)的封闭构件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9]图9中,(a)为封闭构件的顶视图,(b)为与图9的(a)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顶视图,图9的(a)、(b)均以可知与气体排出口的位置关系的方式用虚线示出了气体排出口。(c)为包含图9的(a)或(b)的封闭构件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0]图10中,(a)为封闭构件的顶视图,均以可知其与气体排出口的位置关系的方式用虚线示出了气体排出口。(b)为包含图10的(a)的封闭构件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1]图11为其它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12]图12为其它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13]图13为图1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

[图14]图14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运转前)。

[图15]图15为图13的运转中途的局部放大图。

[图16]图16为图13的运转结束后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以减少在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从气体排出口的排出量的气体发生器。

就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而言,筒状壳体的第2端面侧被封闭构件封闭,在上述封闭构件形成所需形状的脆弱部。

从而使得气体发生器在运转时,从封闭构件的第1面受到气体压力时,沿着上述脆弱部发生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从未开裂部分的面向着与第1面相反一侧弯折。

上述脆弱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是即使在脆弱部开裂时未开裂部分也会残留下来,且开裂部分不会从封闭构件脱落、而是能够相对于上述未开裂部分的面发生弯折的形状。

例如,在封闭构件上形成的脆弱部为形成四边形的三边这样的情况时,在运转时三边发生开裂、而其余的一边不开裂而是残留下来,上述开裂部分的三边相对于上述未开裂的一边弯折,由此使封闭构件开口。

在此,为了易于开裂,脆弱部也可以是形成于四边形的三边上的二个角变圆而整体上呈u字状。

上述四边形可以制成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不规则形状等。

例如,在封闭构件上形成的脆弱部为形成三角形的两边这样的情况时,在运转时两边发生开裂,而其余的一边不开裂而是残留下来,上述开裂部分的两边相对于上述未开裂的一边弯折,由此使封闭构件开口。

在此,为了易于开裂,脆弱部也可以是三角形的两边之间的一个角变圆的形状。

例如,在封闭构件上形成的脆弱部为形成圆的圆周的一部分(例如,圆周的60~80%的长度部分)这样的情况时,圆周的60~80%的长度部分发生开裂,圆周的20~40%的长度部分不开裂而是残留下来,上述开裂部分(圆周的60~80%的长度部分)相对于上述未开裂部分(圆周的20~40%的长度部分)的面弯折,由此使封闭构件开口。

上述圆也可以为椭圆形。

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在如上所述地封闭构件的开裂部分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而开口时,将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像这样开裂部分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而开口时,通过以相对于封闭构件的第2面倾斜的状态(以上述5~85度倾斜的状态)弯折,从上述开口部排出的燃烧气体在冲撞至上述倾斜状态的开裂部分之后迂回地被排出,因此烟雾变得容易捕获。

上述控制机构为:

(i)以与上述封闭构件的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构件,或

(ii)在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上,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的一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i)的控制机构的构件,可以使用在筒状壳体的第2端面侧,在覆盖待开裂的脆弱部的位置上隔开间隔地固定的板状构件等。

上述间隔是使得脆弱部的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的开裂部分的一部分在碰到上述板状构件而停止弯折时,开裂部分与封闭构件的第2面之间的角度达到5~85度的间隔。

成为(ii)的控制机构的支持部是以相对于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部,上述凸部的形成位置、形状及距离第2面的高度,是使得在脆弱部的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的开裂部分的弯折停止时,开裂部分与封闭构件的第2面之间的角度达到5~85度的那些。

就第2实施方式而言,在筒状壳体内具有包含气体发生剂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室和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

气体发生室的气体发生源包含气体发生剂,但也包括具有气体发生剂和加压气体这两者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情况。

上述气体发生室和上述扩散器部之间被封闭构件封闭,在上述封闭构件上形成有所需形状的脆弱部。

从而使得气体发生器在运转时,从封闭构件的第1面受到气体压力时,沿着上述脆弱部发生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从未开裂部分的面向着与第1面相反一侧弯折。

上述脆弱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是即使在脆弱部开裂时未开裂部分也会残留下来,且开裂部分不会从封闭构件脱落、而是能够相对于上述未开裂部分的面发生弯折的形状。

例如,在封闭构件上形成的脆弱部为形成四边形的三边这样的情况时,在运转时三边发生开裂、而其余的一边不开裂而是残留下来,上述开裂部分的三边相对于上述未开裂的一边弯折,由此使封闭构件开口。

在此,为了易于开裂,脆弱部也可以是形成于四边形的三边上的二个角变圆而整体上呈u字状。

上述四边形可以制成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不规则形状等。

例如,在封闭构件上形成的脆弱部为形成三角形的两边这样的情况时,在运转时两边发生开裂,而其余的一边不开裂而是残留下来,上述开裂部分的两边相对于上述未开裂的一边弯折,由此使封闭构件开口。

在此,为了易于开裂,脆弱部也可以是三角形的两边之间的一个角变圆的形状。

例如,在封闭构件上形成的脆弱部为形成圆的圆周的一部分(例如,圆周的60~80%的长度部分)这样的情况时,圆周的60~80%的长度部分发生开裂,圆周的20~40%的长度部分不开裂而是残留下来,上述开裂部分(圆周的60~80%的长度部分)相对于上述未开裂部分(圆周的20~40%的长度部分)的面弯折,由此使封闭构件开口。

上述圆也可以为椭圆形。

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在如上所述地封闭构件的开裂部分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而开口时,将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像这样开裂部分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而开口时,通过以相对于封闭构件的第2面倾斜的状态(以上述5~85度倾斜的状态)弯折,从上述开口部排出的燃烧气体在冲撞至上述倾斜状态的开裂部分之后迂回地被排出,因此烟雾变得容易捕获。

上述控制机构为:

(i)以与上述封闭构件的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扩散器部,或

(ii)在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上,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的一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i)的控制机构可以使用扩散器部的壁面、或与上述壁面成一体的凸部。

上述间隔是使得脆弱部的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的开裂部分的一部分在碰到上述构件而停止弯折时,开裂部分与封闭构件的第2面之间的角度达到5~85度的间隔。

成为(ii)的控制机构的支持部是以相对于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部,上述凸部的形成位置、形状及距离第2面的高度,是使得在脆弱部的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的开裂部分的弯折停止时,开裂部分与封闭构件的第2面之间的角度达到5~85度的那些。

作为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其它)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2-(1)实施方式”),可以是如下所述的气体发生器:

上述气体发生室为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

上述燃烧室与上述扩散器部之间被封闭构件封闭,

上述封闭构件具有上述燃烧室侧的第1面、和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的第2面,

上述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在上述燃烧室内产生的包含燃烧气体的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上述扩散器部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相对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到达上述气体排出口的燃烧气体的排出路径,

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将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上述控制机构为以与上述封闭构件的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上述扩散器部的壁面,或相对于上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换言之,第2-(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是如下所述的气体发生器:

上述气体发生室为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

且上述封闭构件在上述第1面受到在上述燃烧室内产生的燃烧气体的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而开口,由此敞开到达上述气体排出口的燃烧气体的排出路径。

第2-(1)实施方式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发生室包含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且上述燃烧室与上述扩散器部之间被封闭构件封闭了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封闭构件上形成有脆弱部,进一步还具有控制机构。

在运转时,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使得封闭构件开口。

作为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其它)实施方式,可以是如下所述的气体发生器:

上述气体发生室为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和填充有气体的加压气体室的组合,

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面侧配置有上述燃烧室,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面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该第2端面侧为上述第1端面侧的轴向相反侧,在上述燃烧室与上述扩散器部之间配置有加压气体室,

上述燃烧室与上述加压气体室之间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上述加压气体室和上述扩散器部之间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

上述第1封闭构件具有上述燃烧室侧的第1面,并在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具有上述加压气体室侧的第2面,

上述第2封闭构件具有上述加压气体室侧的第1面,并在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具有上述扩散器部侧的第2面,

上述第1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上述加压室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相对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从上述燃烧室向上述加压气体室的气体排出路径,

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用于将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的控制机构,

上述控制机构为相对于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上述第2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基于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压力和加压气体的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上述扩散器部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相对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从上述加压气体室向上述扩散器部的气体排出路径,

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将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

上述控制机构为以与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上述扩散器部的壁面,或相对于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就第3实施方式而言,气体发生室包括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与填充有气体的加压气体室的组合。

燃烧室和加压气体室的配置状态为: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面侧配置有燃烧室,在筒状壳体的与第1端面侧为轴向相反侧的第2端面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在燃烧室与上述扩散器部之间配置有加压气体室。

燃烧室与加压气体室之间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加压气体室和扩散器部之间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

气体发生器在运转时,受到在燃烧室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压力而使第1封闭构件开口,上述燃烧气体流入加压气体室内。

由于流入加压气体室内的燃烧气体而引起加压气体室内的压力上升,受到该气体压力而使第2封闭构件开口,燃烧气体和加压气体流入扩散器部内,最终从气体排出口排出。

在第1封闭构件上形成有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脆弱部。

第1封闭构件在脆弱部处开裂时的弯折的开裂部分的控制机构,为相对于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凸部)。

对上述支持部(凸部)而言,可以使用与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机构的(ii)相同的支持部。

在第2封闭构件上形成有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脆弱部。

第2封闭构件在脆弱部处开裂时的弯折的开裂部分的控制机构,为以与第2封闭构件的弯折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扩散器部的壁面,或从第2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对第2封闭构件的控制机构而言,可以使用与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机构的(i)、(ii)相同的控制机构。

在运转时,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从而使第1封闭构件和第2封闭构件开口。

作为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其它)实施方式,可以是如下所述的气体发生器:

上述气体发生室为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与填充有气体的加压气体室的组合,

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面侧配置有上述燃烧室,在上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面侧配置有上述加压气体室,该第2端面侧为上述第1端面侧的轴向相反侧,在上述燃烧室与上述加压气体室之间配置有扩散器部,

上述燃烧室与上述扩散器部之间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上述扩散器部与上述加压气体室之间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

上述第1封闭构件具有上述燃烧室侧的第1面,并在与上述第1面相反一侧具有上述扩散器部侧的第2面,

上述第1封闭构件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上述第1面在受到在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扩散器部侧弯折而开口,

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相对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从上述燃烧室向上述扩散器部的气体排出路径,

上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用于将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的控制机构,

上述控制机构为以与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构件,或相对于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弯折的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就第4实施方式而言,气体发生室包括容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机构的燃烧室与填充有气体的加压气体室的组合。

燃烧室和加压气体室的配置状态为: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面侧配置有燃烧室,在筒状壳体的与第1端面侧为轴向相反侧的第2端面侧配置有加压气体室,在燃烧室与加压气体室之间配置有扩散器部。

气体发生器在运转时,受到在燃烧室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压力而使第1封闭构件开口,上述燃烧气体流入扩散器部,最终从气体排出口排出。

另外,由于流入扩散器部的燃烧气体而引起扩散器部内的压力上升,因此利用上述压力上升而使第2封闭构件开口,加压气体流入扩散器部后从气体排出口排出。

使第2封闭构件开口的方法,可以采取直接利用气体压力的方法、基于利用了气体压力的破坏机构的方法等。

在第1封闭构件上形成有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脆弱部。

第1封闭构件在脆弱部处开裂时的弯折的开裂部分的控制机构,为相对于第1封闭构件的第2面突出、在与弯折的开裂部分相接的位置形成的支持部。

上述支持部可以使用与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机构的(ii)相同的支持部。

或者,第1封闭构件在脆弱部处开裂时的弯折的开裂部分的控制机构,可以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机构的(i)相同的控制机构。

在运转时,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而使第1封闭构件开口。

第2封闭构件可以具有脆弱部,也可以不具有脆弱部。

具有脆弱部的情况下,可以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脆弱部,也可以是不同的脆弱部。作为上述不同的脆弱部,例如为形成为放射状的脆弱部。

就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在具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内的压力充分得到提高的状态下,封闭构件的一部分(调整片)会发生开裂,进一步调整片发生弯折,由此开口。由于从燃烧室通过上述开口部流出的燃烧气体在与调整片冲撞后迂回而被排出,从而变得容易在调整片表面捕获烟雾。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可以作为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用的气体发生器使用。

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的气体发生器>

图1的(a)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在筒状壳体2内具有容纳有作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剂3和点火器4的气体发生室5。

点火器4固定于筒状壳体2的第1端面2a侧,筒状壳体2的与第1端面2a在轴向上相反一侧的第2端面2b侧被封闭构件6封闭。

封闭构件6的周边部被焊接固定于从第2端面2b侧的筒状壳体2的内周壁面向内侧突出的环状部。

在气体发生室5内配置有具有多个贯穿孔10a的护圈10,在使得填充的气体发生剂3之间的缝隙达到最小限的同时,使得气体发生剂3与封闭构件6不接触。

图1的(a)、(b)所示的封闭构件6具有气体发生室5侧的第1面6a和与第1面6a相反一侧的第2面6b。

封闭构件6在第2面6b侧具有u字状的脆弱部7,但也可以在第1面6a侧具有脆弱部7。

脆弱部7只要是强度比其它部分小的部分即可,例如为剖面由v字状的槽等构成的脆弱部。

第1面6a受到包含燃烧气体的气体压力时,沿着u字状的脆弱部7开裂,进一步,沿着u字状的脆弱部7开裂的部分(调整片)9相对于未开裂部分8的面弯折,由此开口,形成气体排出口11。(图2的(a)、(b))。

图1的(b)中,脆弱部7为1个部位,但也可以在多个部位形成,多个调整片9发生弯折,使得多个气体排出口11开口。

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具有用于将封闭构件6的第2面6b与弯折的开裂部分(调整片)9之间的角度(α)控制于5~85度的控制机构。

角度(α)如图3所示,为封闭构件6的第2面6b与开裂的部分(调整片)9的内侧面(与封闭构件6的第2面6b接近的面)9a之间的角度。

角度(α)可以根据气体发生剂的成分、气体发生器的性能等从上述范围内进行选择。

例如,将提高气体的流出速度作为重点的话,可以在5~85度的范围内取较大的角度(优选为60~85度)。

例如,将提高气体中烟雾的捕获效果作为重点的话,可以在5~85度的范围内取较小的角度(优选为5~40度)。

例如,如果要平衡良好地具备气体的流出速度和烟雾的捕获效果,则可以在5~85度的范围内取中间角度附近的角度(优选为40~60度)。

控制机构可以使用图4或图5所示的控制机构。

图4所示的控制机构15具有:长方形的主体部16、从长方形的主体部16两侧的短边向同一方向伸出的第1脚部17a和第2脚部17b。

第1脚部17a和第2脚部17b的各自的内侧面被焊接固定于筒状壳体2的外周面。

在主体部16和封闭构件6(第2面6b)之间,通过调节第1脚部17a与第2脚部17b的固定位置而形成给定间隔。

上述给定间隔是使得在运转时开裂的调整片9发生弯折、调整片9的前端部碰到主体部16而停止弯折时,图3所示的角度(α)成达到5~85度的间隔。

图5所示的控制机构是在封闭构件6的第2面6b形成的凸部(支持部)20。

凸部20相对于封闭构件6而言独立,以相对于第2面6b突出的方式被固定。

对凸部2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除了图5所示那样的剖面形状为梯形的凸部以外,可以形成剖面形状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不规则形状等的凸部。

图5所示的凸部20具有面向第2面6b侧的倾斜面21。

凸部20的倾斜面21与第2面6b之间的角度是使得在运转时开裂的调整片9发生弯折、调整片9的外侧面9b与倾斜面21抵接而停止弯折时,图3所示的角度(α)达到5~85度的角度。

对图1的(a)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

点火器4运转时,气体发生室5内的气体发生剂3着火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

当燃烧气体通过护圈10的贯穿孔10a对封闭构件6施加压力时,图1的(b)所示的u字状的脆弱部7开裂,调整片9相对于未开裂部分8的面如图2所示地发生弯折。

此时,调整片9的弯折会因图4所示的控制机构15或图5所示的控制机构(凸部20)而停止,由此,在调整片9的内侧面9a和封闭构件的第2面6b之间的角度(α)(图3)被控制于5~85度范围内的状态下,气体排出口11开口。

由于气体发生室5内的燃烧气体从气体排出口11排出时,必然在与调整片9的内侧面9a冲撞后迂回而被排出,因此,烟雾附着于上述内侧面9a而被捕获。

对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而言,由于气体发生室5内的燃烧气体从气体排出口11直接被排出,因此适用于使用烟雾产生量少的气体发生剂作为气体发生剂3的情况。

<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50,在筒状壳体52内具有包含气体发生剂53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燃烧室55和扩散器部60。

点火器54固定于筒状壳体52的第1端面52a侧,在筒状壳体52的与第1端面52a在轴向上相反一侧的第2端面52b侧安装有扩散器部60。

在燃烧室55内配置有具有多个贯穿孔56a的护圈56,在使得填充的气体发生剂53之间的缝隙达到最小限的同时,使得气体发生剂53与封闭构件70不接触。

扩散器部60是半径方向剖面与筒状壳体52为相同形状及相同外径的部位,具有周面61和底面62。

在底面62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63。

燃烧室55和扩散器部60之间被封闭构件70封闭。

封闭构件70的周边部被焊接固定于从第2端面52b侧的筒状壳体52的内周壁面向内侧突出的环状部。

封闭构件70具有燃烧室55侧的第1面70a和扩散器部60侧的第2面70b。

封闭构件70可以使用与图1的(b)的封闭构件6相同的构件,虽然是在第2面70b侧具有脆弱部,但也可以在第1面70a侧具有脆弱部。

图6中,符号79表示在运转时封闭构件70的脆弱部发生了开裂的部分(调整片)。

结合图7~图10对封闭构件70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

在图7中,图7的(a)为从扩散器部60侧观察的封闭构件的顶视图(运转前),图7的(b)为包含筒状壳体52的第2端面52b侧和扩散器部60的半径方向的剖视图(运转后)。

如图7的(a)所示,在封闭构件70的第2面70b具有形成为十字状的脆弱部77。十字的角呈圆角。

形成为十字状的脆弱部77的中心部分的用虚线表示的圆为未发生的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

在图7的(a)所示的状态中,可以确认,在与形成为十字形状的脆弱部77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配置有扩散器部的4个气体排出口63。

如图7的(b)所示,受到来自燃烧室55的燃烧气体压力时,封闭构件70的脆弱部77开裂为十字形状,4片调整片79从圆形的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的面向扩散器部60侧弯折。

之后,4片调整片79的前端部与扩散器部60的底面62相抵接,由此停止弯折。

此时的调整片79和第2面70b之间的角度被调整至图3所示的角度(α)(5~85度)范围内,第2面70b和底面62的间隔被调整为能够满足上述角度(α)。

底面62为平坦面,但也可以通过在调整片79将要抵接的部分形成凸部来调整底面62与第2面70b的间隔(角度(α))。

这样一来,4片调整片79发生弯折而开口(开口部58),燃烧室55和扩散器部60连通。

在图7中,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的面位于封闭构件70的中心部分,因此形成从接近封闭构件70的外周的部分发生弯折而开口的方式。

燃烧室55内的燃烧气体从开口部58向扩散器60内排出时,必然在与调整片79的内侧面79a冲撞后迂回而被排出,因此,容易使烟雾附着于上述内侧面79a而被捕获。

(图8)

在图8中,图8的(a)为从扩散器部60侧观察的封闭构件的顶视图(运转前),图8的(b)为与图8的(a)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顶视图(运转前),图8的(c)为与图8的(a)和图8的(b)两者共通的、包含筒状壳体52的第2端面52b侧和扩散器部60的半径方向的剖视图(运转后)。

如图8的(a)所示,封闭构件70的第2面70b具有分4处形成的包含四边形的三边的脆弱部77。角呈圆角。

分4处形成的包含四边形的三边的脆弱部77的其余的一边为以虚线表示的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

在图8的(a)所示的状态中,可以确认,在与包含四边形的三边的脆弱部77未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配置有扩散器部的4个气体排出口63。

如图8的(b)所示,封闭构件70的第2面70b具有包含分4处形成的大致扇形(是具有相当于半径的2条边和在2本边之间的长圆弧、但长圆弧与和半径方向对应的部分的2条边未相交的形状)的脆弱部77。角呈圆角。

相对于分4处形成的大致扇形的圆弧的相反侧的较短圆弧为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

在图8的(b)所示的状态中,可以确认,在与大致扇形的脆弱部77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配置有扩散器部的4个气体排出口63。

如图8的(c)所示,在受到来自燃烧室55的燃烧气体压力时,封闭构件70的4处脆弱部77发生开裂,4片调整片79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的面向扩散器部60侧弯折。

之后,4片调整片79的前端部与扩散器部60的底面62相抵接,由此停止弯折。

此时的调整片79和第2面70b之间的角度被调整至图3所示的角度(α)(5~85度)范围内,第2面70b和底面62的间隔被调整为能够满足上述角度(α)。

底面62为平坦面,但也可以通过在调整片79将要抵接的部分形成凸部来调整底面62与第2面70b的间隔(角度(α))。

这样一来,4片调整片79发生弯折而开口(开口部58),燃烧室55和扩散器部60连通。

在图8中,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位于封闭构件70的中心部分,因此形成从接近封闭构件70的外周的部分的面发生弯折而开口的方式。

燃烧室55内的燃烧气体从开口部58向扩散器60内排出时,必然在与调整片79的内侧面79a冲撞后迂回而被排出,容易使烟雾附着于上述内侧面79a而被捕获。

(图9)

在图9中,图9的(a)为从扩散器部60侧观察的封闭构件的顶视图(运转前),图9的(b)为与图9的(a)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顶视图(运转前),图9的(c)为与图9的(a)和图8的(b)两者共通的、包含筒状壳体52的第2端面52b侧和扩散器部60的半径方向的剖视图(运转后)。

如图9的(a)所示,封闭构件70的第2面70b具有分4处形成的包含四边形的三边的脆弱部77。角呈圆角。

分4处形成的包含四边形的三边的脆弱部77的其余的一边为以虚线表示的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

在图9的(a)所示的状态中,可以确认,在与包含四边形的三边脆弱部77未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配置有4个气体排出口63。

如图9的(b)所示,封闭构件70的第2面70b具有分4处形成的包含四边形的三边的脆弱部77。角呈圆角。

分4处形成的包含四边形的三边的脆弱部77的其余的一边为以虚线表示的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

在图9的(b)所示的状态中,可以确认,在与包含四边形的三边的脆弱部77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配置有扩散器部的4个气体排出口63。

如图9的(c)所示,在受到来自燃烧室55的燃烧气体压力时,封闭构件70的4处脆弱部77发生开裂,4片调整片79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的面向扩散器部60侧弯折。

之后,4片调整片79的前端部与扩散器部60的底面62相抵接,由此停止弯折。

此时的调整片79和第2面70b之间的角度被调整至图3所示的角度(α)(5~85度)范围内,第2面70b和底面62的间隔被调整为能够满足上述角度(α)。

底面62为平坦面,但也可以通过在调整片79将要抵接的部分形成凸部来调整底面62与第2面70b的间隔(角度(α))。

这样一来,4片调整片79发生弯折而开口(开口部58),燃烧室55和扩散器部60连通。

在图9中,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位于封闭构件70的接近外周的部分,因此形成从接近封闭构件70的中心的部分发生弯折而开口的方式。

燃烧室55内的燃烧气体从开口部58向扩散器60内排出时,必然在与调整片79的内侧面79a冲撞后迂回而被排出,容易使烟雾附着于上述内侧面79a而被捕获。

(图10)

在图10中,图10的(a)为从扩散器部60侧观察的封闭构件的顶视图(运转前),图10的(b)为包含筒状壳体52的第2端面52b侧和扩散器部60的半径方向的剖视图(运转后)。

如图10的(a)所示,封闭构件70的第2面70b具有分4处形成的包含以三边包围的不规则形状的脆弱部77。角呈圆角。

分4处形成的以三边包围的不规则形状为利用以下三边围成的形状:沿着封闭构件70的圆周的长边,沿着与上述长边在半径方向隔开间隔的圆周的短边,在半径方向连接上述长边的第1端和上述短边的第1端的连接边。

以三边包围的不规则形状的连接边的在圆周方向上对应的边(连接长边的第2端和短边的第2端的连接边)为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

在图10的(a)所示的状态中,可以确认,在与不规则形状的脆弱部77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配置有扩散器部的4个气体排出口63。

如图10的(b)所示,在受到来自燃烧室55的燃烧气体压力时,封闭构件70的4处脆弱部77发生开裂,4片调整片79从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的面向扩散器部60侧弯折。

之后,4片调整片79的前端部与扩散器部60的底面62相抵接,由此停止弯折。

此时的调整片79和第2面70b之间的角度被调整至图3所示的角度(α)(5~85度)范围内,第2面70b和底面62的间隔被调整为能够满足上述角度(α)。

底面62为平坦面,但也可以通过在调整片79将要抵接的部分形成凸部来调整底面62与第2面70b的间隔(角度(α))。

这样一来,4片调整片79发生弯折而开口(开口部58),燃烧室55和扩散器部60连通。

在图10中,未开裂的部分(弯折的部分)78是在封闭构件7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因此形成为未开裂的部分78的面向封闭构件70的周向弯折而开口的方式。

燃烧室55内的燃烧气体从开口部58向扩散器60内排出时,必然在与调整片79的内侧面79a冲撞后迂回而被排出,容易使烟雾附着于上述内侧面79a而被捕获。

图7~图10中,作为调整片79的弯折角度(α)的控制机构而利用了扩散器部60的底面62,但也可以在封闭构件70的第2面70b形成图5所示那样的凸部20作为控制机构。

像这样将图5所示那样的凸部20作为控制机构时,可以使第2面70b与底面62的间隔大于图7~图10所示的间隔,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扩散器部60的周面61形成气体排出口63。

(3)图1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1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在筒状壳体102内具有包含气体发生剂105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燃烧室106、填充有气体(氩、氦等)的加压气体室120、及形成有气体排出口143的扩散器部140。

燃烧室106和加压气体室120之间被第1封闭构件110封闭。

第1封闭构件110的周边部被焊接固定于从筒状壳体102的内周壁面向内侧突出的环状部。

第1封闭构件110具有燃烧室106侧的第1面110a和加压气体室120侧的第2面110b。

第1封闭构件110可以使用与图1的(b)的封闭构件6、图7~图10的顶视图所示的封闭构件70相同的构件,在第1封闭构件110的第2面110b,形成有与图5所示的凸部20同样起作用的成为控制机构的凸部115。

第1封闭构件110在第2面110b侧具有脆弱部,但也可以在第1面110a侧具有脆弱部。

加压气体室120和扩散器部140之间被第2封闭构件130封闭。

第2封闭构件130的周边部被焊接固定于从筒状壳体102的第2端部102b侧的内周壁面向内侧突出的环状部。

第2封闭构件130具有加压气体室120侧的第1面130a和扩散器部140侧的第2面130b。

第2封闭构件130可以使用与图1的(b)的封闭构件6、图7~图10的顶视图所示的封闭构件70相同的构件。

第2封闭构件130在第2面130b侧具有脆弱部,但也可以在第1面130a侧具有脆弱部。

点火器104固定于筒状壳体102的第1端面102a侧。

在燃烧室106内配置有具有多个贯穿孔107a的护圈107,在使得填充的气体发生剂105之间的缝隙达到最小限的同时,使得气体发生剂105与第1封闭构件110不接触。

扩散器部140是半径方向剖面与筒状壳体102为相同形状及相同外径的部位,具有周面141和底面142。

在底面142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143。

对图1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点火器104运转时,燃焼室106内的气体发生剂105着火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

当燃烧气体通过护圈107的贯穿孔107a对封闭构件110施加压力时,脆弱部如图7~图10的剖视图所示那样发生开裂,调整片119相对于未开裂部分的面弯折。

此时,如图5所示地,调整片119的弯折因凸部115而停止,由此在角度(α)被控制于5~85度范围内的状态下发生开口。

燃烧室106内的燃烧气体从形成于第1封闭构件110的开口部向加压气体室120内排出时,必然在与调整片119冲撞后迂回而被排出,因此,容易使烟雾附着于调整片119而被捕获。

流入加压气体室120内的燃烧气体引起压力上升,由此对第2封闭构件130施加压力,脆弱部如图7~图10的剖视图所示那样发生开裂,调整片139从未开裂的部分的面弯折。

此时,如图7~图10的剖视图所示地,调整片139的弯折停止,由此在角度(α)被控制于5~85度范围内的状态下发生开口。

加压气体室120内的燃烧气体和加压气体的混合气体从形成于第2封闭构件130的开口部向扩散器部140内排出时,必然在与调整片139冲撞后迂回而被排出,因此,容易使烟雾附着于调整片139而被捕获。

排出到扩散器部140内的混合气体从气体排出口143排出。

<图1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1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200在筒状壳体202内具有包含气体发生剂205作为气体发生源的燃烧室206、填充有气体(氩、氦等)的加压气体室220、及形成有气体排出口231的扩散器部230。

燃烧室206和扩散器部230之间被第1封闭构件210封闭。

第1封闭构件210的周边部被焊接固定于从筒状壳体202向内侧突出的环状部。

第1封闭构件210具有燃烧室206侧的第1面210a和扩散器部230侧的第2面210b。

第1封闭构件210可以使用与图1的(b)的封闭构件6、图7~图10的顶视图所示的封闭构件70相同的构件,在第2的面210b,形成有与图5所示的凸部20同样起作用的成为控制机构的凸部(未图示)。

第1封闭构件210在第2面210b侧具有脆弱部,但也可以在第1面210a侧具有脆弱部。

加压气体室220和扩散器部230之间被第2封闭构件221封闭。

第2封闭构件221的周边部被焊接固定于从筒状壳体202的内周壁面向内侧突出的环状部。

由于第2封闭构件221不需要捕获烟雾,因此未具有如第1封闭构件210那样的脆弱部,但也可以具有用于使开裂变得容易的脆弱部(例如,形成为放射状的脆弱部)。

点火器204被固定于筒状壳体202的第1端面202a侧。

在燃烧室206内配置有具有多个贯穿孔207a的护圈207,在使得填充的气体发生剂205之间的缝隙达到最小限的同时,使得气体发生剂205与第1封闭构件210不接触。

在扩散器部230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231。

<图13~图1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结合图13对图1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进行说明。

图1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300在筒状壳体310内配置有燃烧室330、扩散器部340及加压气体室350。

筒状外壳310是包含燃烧室壳体311和加压气体室壳体312的壳体,但也可以整体上由1个壳体构成。

燃烧室壳体311在第1端部311a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电气式点火器325。

加压气体室壳体312的第2端部312a侧被封闭(封闭面313)。

燃烧室壳体311的第2端部311b的开口部与加压气体室壳体312的第1端部312b的开口部在接合部314被焊接一体化。

筒状壳体310(燃烧室壳体311和加压气体室壳体312)由铁、不锈钢等制成。

在加压气体室350内,以高压填充有氩、氦等气体。

气体从加压气体室壳体312的封闭面313的气体填充孔进行填充。

气体填充孔在填充气体后插入有栓销315的状态下,栓销315与封闭面313共同相连,由此实现封闭。

加压气体室350和扩散器部340之间被第2封闭机构341封闭。

第2封闭机构341包含固定部342、和焊接固定于固定部342的破裂板347。

固定部342具有:从燃烧室壳体311的第2端部311b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板面部343、和从环状板面部343的内周部向扩散器部340侧延伸的筒状壁部344(参见图14)。

固定部342的环状板面部343与筒状壁部344的边界部分形成为曲面。

固定部342的环状板面部343,在加压气体室350侧的面具有环状槽348(参见图14)。

破裂板347由铁、不锈钢等制成,并以周边部相对于在固定部342的环状板面部343形成的环状槽348抵接的状态,在抵接部分发生了焊接固定。

此时,由于填充到加压气体室350中的加压气体的压力,会导致破裂板347沿着环状板面部343与筒状壁部344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曲面部向着扩散器部340侧发生变形,因此可利用曲面部避免在边界部分应力向破裂板的集中。由此提高了破裂板的耐压性。

扩散器部340是在运转时从加压气体室350流入气体、从燃烧室330流入燃烧气体的空间。

图14中,在面向扩散器部340的燃烧室壳体311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329。

多个气体排出口329为沿燃烧室壳体311的周向隔开均等间隔而形成的。

可以在扩散器部340的从内侧覆盖气体排出口329的位置配置公知的过滤器。

在扩散器部340与燃烧室330之间配置有破坏机构331,破坏机构331包括:基部332、和从基部332向破裂板347侧延伸的杆部333。

图13~图16所示的破坏机构331是基部332与杆部333成为一体的机构。

基部332包含:沿厚度方向具有多个贯穿孔334的圆板部335、和从圆板部335的外周向点火器325侧延伸的筒状壁面部336。

就基部332而言,筒状壁面部336的外周面336a以能够沿x轴方向滑动的方式与燃烧室壳体311的内周壁面311c抵接。由于筒状壁面部336的轴向(x轴方向)的长度大于圆板部335的厚度,因此杆部333不会相对于x轴倾斜,基部332与x轴方向平行地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筒状壁面部336的外周面336a与燃烧室壳体311的内周壁面311c之间,涂布有用于保持燃烧室330内的气密性的密封剂。

杆部333具有:从基部332延伸的杆主体部337、和从杆主体部337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而成的扩径部338。

扩径部338的直径小于筒状壁部344的内径。

杆部333的扩径部338的面338a(参见图14)如图13~图15所示地形成成了向中心方向弯曲的形状,但也可以为例如凹陷成矩形的凹部。

破坏机构331和第2封闭机构341的配置使得在运转前的状态下,作为杆333的前端部的扩径部338被固定部342的筒状壁部344所包围。此时,在扩径部338的外周部与筒状壁部344的内周面344a之间形成有少许间隙。

在基部332与筒状壁面部336的环状前端部336b抵接的位置,配置有第1封闭构件360。

第1封闭构件360具有圆形主体部361、和从圆形主体部361的周边部伸出的环状壁部362。

圆形主体部361具有燃烧室330侧的第1面361a和扩散器部340侧的第2面361b。

在环状壁部362与燃烧室壳体311的内周壁面311c之间,涂布有用于保持燃烧室330内的气密性的密封剂。

第1封闭构件360可以使用与图1的(b)的封闭构件6、图7~图10的顶视图所示的封闭构件70相同的构件。

在燃烧室330中,在第1端部311a侧固定有点火器325,在x轴方向上的相反侧利用基部332加以划分。

在燃烧室330内填充有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326。

从燃烧室330经过扩散器部340的筒状壳体的内周壁面311c,依次具有用于限制移动的突起317及用于使移动停止的缩径部318。

接着,结合图13~图15对图1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300的动作进行说明。

点火器325运转而产生的燃烧产物会引起气体发生剂326着火燃烧,从而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燃烧气体导致燃烧室330内的压力上升时,第1封闭构件360会如图7~图10的剖视图所示那样,脆弱部发生开裂,调整片365从未开裂的部分的面发生弯折。

此时,如图15所示,弯折的调整片365的前端部碰上基部332的没有贯穿孔334的面(控制机构)而停止弯折,由此在角度(α)被控制于5~85度范围内的状态下发生开口(开口部366)。

燃烧室330内的燃烧气体通过形成于第1封闭构件360的开口部366时,必然会与调整片365冲撞,因此,烟雾容易附着于调整片365而被捕获。

如上所述地,在调整片365弯折而形成开口部366、从而气体向扩散器部340侧排出时,破坏机构331的基部332越过突起317,沿x轴方向在燃烧室壳体的内周壁面311c上一边滑动一边移动。此时,第1封闭构件360也沿x轴方向移动。

然后,基部332会与内径减小的台阶部(缩径部)318冲撞而停止,但由于杆部333的扩径部338会与破裂板347发生冲撞而破坏,因此,加压气体室350内的气体在通过破裂板347的开口部(筒状壁部344的内周面344a)与杆部337之间的环状的间隙339后,流入扩散器部340内(图16)。

由于基部332停止,因此第1封闭构件360的移动也停止(图16)。

在图16的状态中,在气体从环状的间隙339向扩散器部340内流入时,有时会发生破坏机构331(基部332)受到压力而越过突起317并返回至燃烧室330侧、扩径部338位于筒状壁部344的内周面344a内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环状的间隙339的截面积发生变化,无法保持稳定的气体流量。

在气体发生器300中,如图14~图16所示地具有突起317,因此破坏机构331(基部332)不会越过突起317而返回至燃烧室330侧。因此,环状的间隙339的截面积保持为恒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固定部342具有筒状壁部344,在运转时,有时会出现破坏机构331(基部332)滑动时杆部333的中心轴发生偏移那样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筒状壁部344会发挥出导轨功能,因此可确实地与破裂板347发生冲撞,故优选。

流入扩散器部340内的燃烧气体和加压气体从气体排出口329被排出。

图13~图1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300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1)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第1端部311a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点火器)325、且轴向上相反一侧的第2端部侧被封闭了的筒状壳体310内,从第1端部侧311a开始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325的燃烧室330、具有气体排出口329的扩散器部340、及加压气体室350,

在加压气体室350和扩散器部340之间,利用包含固定部342和固定于固定部342的破裂板347的封闭机构341进行封闭,

在燃烧室330和扩散器部340之间配置有破裂板347的破坏机构331,该破坏机构331包含:外周面与筒状壳体310的内周壁面抵接的基部332、和从基部332向破裂板347侧延伸的杆部333,

基部332包含:沿厚度方向具有多个贯穿孔334的圆板部335、和从圆板部335的外周向点火器325侧延伸的筒状壁面部336,

在基部332的与筒状壁面部336的环状前端部336b抵接的位置,配置有第1封闭构件360,

第1封闭构件360具有圆形主体部361、和从圆形主体部361的周边部伸出的环状壁部362,

圆形主体部361具有燃烧室330侧的第1面361a和扩散器部340侧的第2面361b,

第1封闭构件360具有脆弱部,该脆弱部的形状使得第1面361a在受到在燃烧室330产生的燃烧气体引起的气体压力时一部分发生开裂、并且上述开裂的部分向扩散器部340侧弯折而开口,

第1封闭构件360的一部分沿着脆弱部开裂之后,开裂的部分相对于未开裂的部分的面弯折而开口,由此敞开向扩散器部340的气体排出路径,

上述气体发生器还具有用于将第1封闭构件360的第2面361b与弯折的开裂部分之间的角度控制于5~85度的控制机构,

上述控制机构为,以与第1封闭构件360的上述弯折的开裂部分接触的方式调整间隔的基部332的没有贯穿孔334的圆板部335的面,

上述封闭机构341的固定部342具有:从上述筒状外壳310的内周壁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板面部343、和从上述环状板面部343的内周部向上述扩散器部340侧延伸的筒状壁部344,

上述封闭机构341的破裂板347从上述加压气体室350侧被焊接固定于上述固定部342的环状板面部343,

上述破坏机构331配置成使得上述杆部333的前端部被上述封闭机构341的固定部342的筒状壁部344所包围。

(2)根据(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上述破坏机构包含:基部332、和从上述基部332向上述破裂板347侧延伸的杆部333,

上述杆部333具有:从上述基部延伸的杆主体部337、和上述杆主体部337的前端部在半径方向上发生了扩径的扩径部338,

上述扩径部338配置为使得其被上述封闭机构341的固定部的筒状壁部344所包围。

如上所述地记载了本发明。不言自明的是,本发明在其范围内包含各种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所有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地认为是本发明的变形这样的情形,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